硕士论文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549561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1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硕士论文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硕士论文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硕士论文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资源描述:

《硕士论文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1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硕士论文-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姓名:水志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比较教育学 指导教师:陈俊英 20040501 摘 要 摘 要 终身学习是21 世纪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终身学习社会是进行终身学习的保 障 日本的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而日本大学 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 研究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所采取的 措施 发挥的作用 对我国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进行了综合性描述 以便读者对其形 成一个整体印象 以此为背景 接下来论文深入探讨了日本大

2、学为促进终身学 习社会的构建而采取的开放化 弹性化等措施 进而对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 习社会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高度评价 最后 结合我国构建终身学习社 会的现状 为我国大学改革与发展提出几点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终身学习社会 日本大学 作用 Abstract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is a kind of lifestyle in 21st century, and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is a society, which supports lifelong learning activities. Japan lies in

3、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in the world, either in theory or practice, and Japanese univers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Therefore, to study the measures and functions of Japanese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hinese Universities reform and

4、 development. Firstly, the thesis makes a comprehensive portr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so as to give the readers a brief impression. Secondly, taking this as background,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opening-up and flexible measures of the Japanese universities in promp

5、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and assesses their functions in the process. Fi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in China,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l

6、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Japanese universities functions 序 言 序 言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课题选定 1965 年 法国终身教育理论家保罗 朗格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次成人 教育会议上 首次提出了现代终身教育理论 同年12 月 日本政府派遣御茶水女 子大学教授波多野完治参加了以保罗 朗格郎的 终身教育引论 草稿为讨论资 料的成人教育推进国际委员会 并邀请保罗 朗格郎到日本讲学 20 世纪 80 年 代 日本政府提出了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教育改革计划 由于从民间到政府的重 视 日本对终身学习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

7、999 年 我国在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确定了 到2010 年 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的教育改革目标 因此 研究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 的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 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使研究面面俱到 对论文的容量和研究深度都是极大考验 因此能否找到一个 恰当的切入点成为论文成败的关键 鉴于日本大学在该国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所 发挥的重要作用 论文将以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为题展开初步 探索和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很多 为完成论文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保证 我 的导师陈俊英教授在日本留学期间 对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感 触很深 建议我对此问

8、题做深入研究 所以我选择本课题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第一 通过此论文 使读者能够对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形成一个整体印 象 本文在开始部分 对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背景 措施及特征作了较全面 的描述 也为论文中心议题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第二 为我国大学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供借鉴 研究意义 理论上 目前国内尚缺乏对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的专门研 究 本研究可部分填补空白 实践上 我国正处于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之中 大学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如 何发挥作用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通过研究 对 促进我国大学的

9、改革与发展及其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有着重要的 - 1 -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践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20 世纪70 年代末引进终身教育思想以来 关于终身教育的研究成果 日益丰富 1979 年5 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业余教育的制度与措施 一书 收录了 终身教育 一个值得注意的国际教育思潮 和 终身教育战略 两篇 文章 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源由与发展进行了全面介绍 这是我国研究终身教育的 开始 此后 我国相继翻译了一批国外关于终身教育理论的著作 如保罗 朗格 郎所著的 终身教育引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85 年 日本终身教 育家持田容一等著

10、 终身教育大全 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87 年 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 学会生存 北京 职工教育出版社 1989 年 等 1997年由谢 国东 赖立主编的 构建学习社会 一书 对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进行了专 门研究 但主要以成人教育为视点 对大学的作用没有作深入研究 以上这些著 作 主要是对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一般性介绍 尚缺乏对大学在终身学习社会 中的作用的专门研究 近年来 散见在专业性研究刊物的相关论文逐渐增多 如 河北大学教育学 院陈俊英教授在 日本大学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措施 各国教育研究 1990 年 第4 期 一文中 介绍了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背景 对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 学习社

11、会中采取的开放化 弹性化等措施进行了专门论述 北京师范大学吴忠魁 教授在 当今日本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经验与措施 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3 期 中 从日本终身学习政策的展开过程 推进体制的完善以及终身学习体系建 设的具体措施等 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二 国外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68 年 该机构建议世界各国把终身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基础原则和指导方针 1972 年该机构出版了 学会生存 此书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进军 的倡议 1996 年出版了 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 一书 此书认为大学在终身学习 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是 作为可进行理论研究或

12、应用研究或可进行教师培训的科学 场所 知识的源泉 作为在更高的层次上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 按照不断适应 经济需要的课程和内容获得专业资格的工具 作为终身教育的理想汇合点 它欢 迎希望重新学习 希望使其知识适应需要 或丰富其知识 希望满足其在文化生 活各个领域进行学习之兴趣的所有成人 作为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交流以及借助于 国际性教席促进传播优秀教学法的国际合作的理想伙伴 1 - 2 - 序 言 在日本国内 1965 年波多野完治教授将保罗 朗格郎的 终身教育引论 翻 译成日文出版 向本国介绍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思想导入日本后 在学术界 和经济团体中引发了讨论的热潮 此后 日本各界发表了大量关于终

13、身教育的论 文和著作 如 社会教育的新动向 日本联合国教科文国内委员会会刊 1967 年 终身教育的课题 诸冈和房 1968 年 女子的终身教育 日本女子大 学教育研究所 1968 年 终身教育 森隆夫编 1970 年 等 1979 年日本终 身教育家持田容一等完成了 终身教育大全 其中对大学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进 行了论述 书中指出 日本大学在终身教育发展中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 大学能够对终身教育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 科学地研究 第二 大 学可以为成人教育培养专家 第三 大学对于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负有指导和鼓 舞责任 第四 大学应该更为广泛地接纳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学习和研究资格的

14、 人 2可见 大学在终身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4 年 日本成立了直属总理大臣的 临时教育审议会 对教育改革事务 进行审议与指导 在其咨询报告中将由学校教育体系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定为教 育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 旨在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社会 1988 年文部科学省的文教 白皮书 我国的文教政策一一终身学习的新发展 明确指出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 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 实现终身学习社会 1996 年的文教白皮书 我国的文教 政策一一终身学习社会的课题和展望一一多样化和高度化的发展 再次将终身学 习作为文部科学省教育政策的中心内容 文教白皮书是文部科学省对文教政策与 教育改革进展的权威解释 在时间

15、上具有良好的连续性 也为本文提供了最新的 统计数字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论文由序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序言主要就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 研究现 状与方法等进行说明 论文第一章是对日本终身学习社会构建的整体论述 也是 论文的背景部分 此部分分析了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背景 措施和特征 第 二章集中论述了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所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有 学习形式多样化 入学资格多样化以及加强产学协作等 第三章是对日本大学在 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其积极作用 不足和特点 第四 章首先对我国终身学习社会构建现状和大学为此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并在 此基础上对我国

16、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 二 研究方法 本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采用历史文献法 因 - 3 -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素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以及日本大学措施的 论述 主要是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筛选 比较完成的 日本构建终身学习社会 的背景主要利用因素分析法 从而发现其真正动因 最后 结合我国大学和终身 学习社会建设现状 挖掘可供我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借鉴之处 四 创新点与局限 以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为背景对日本大学改革及其作用进行研究是本论文的主 要创新点 构建终身学习社会是当今日本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也是日本社会的 热点问题之一

17、 以此为背景对日本大学进行研究 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当 今日本大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为我国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 作用提供借鉴 本文最大的局限在于缺少第一手资料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访问了大量日 本相关网站 特别是具有权威性的官方网站 如文部科学省网站等 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以上的不足 五 概念界定 为了阅读方便 现将本论文中使用频率较高且易于混淆的几个概念界定如下 1 日本大学 Japanese university 在本文指的是四年制本科大学 2 终身教育 lifelong education 人从出生起 直至老年一生中接受教育的 全过程 3 此概念最早由法国终身教育家保

18、罗 朗格郎在 1965 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第三次成人教育大会上提出 3 终身学习社会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最早提出学习社会概念的是美国 著名的教育家原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 哈钦斯 日本在引进学习社会的概念时 将其解释为 人们在自己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地选择学习机会进行学习 并且其学习成果能得到恰当的承认和评价 的社会 1985 年 6 月 日本文部省 临时教育审议会第一次报告 日文中称学习社会为 生涯学习社会 翻译成中文即 终身学习社会 在 我国 将学习社会称为 学习化社会或学习型社会 为了使概念统一 在论及此 概念时 本文将使用 终身学习社会 一词 4

19、终身学习 lifelong learning 比较权威的解释为1994 年在罗马举行的 首 届终身学习会议 所采纳的定义 终身学习是21 世纪的生存概念 是通过一 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大众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 需要的全部知识 价值 技能与理解 并在任何任务 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 有 创造性地 愉快地应用它们 终身学习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 与其说是一种教 育概念 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4 - 4 - 序 言 日本文部省对 终身学习 的解释是 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举行的学习 活动外 还包括人们的体育活动 文化活动 兴趣活动 娱乐活动和义务服务活 动 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有学

20、校 公民馆 图书馆 博物馆 体育设施 文化设 施 教养中心 企业和职业训练设施等 1965 年保罗 朗格郎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以来 终身教育一词在世界各国得到 广泛使用 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人们更多的是使用终身学习一词 在此 对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社会三个概念予以比较说明 它们在其各自发展 的过程中 每个国家依国情不同 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实践 所含内容十分丰富 一般来说 终身教育是从教育客体出发 着眼于建立各种教育机构 提供各种教 育的场所和机会 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 而终身学 习是着重从学习主体即学习者出发 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 以实现个 人在一

21、生中不同阶段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 终身学习社会不仅关注个人一生不断 的学习 还将改造对象从教育体系扩展到整个社会 其目的是要构建一个能够保 障终身学习活动的社会 - 5 -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第一节 终身学习社会的提出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提出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日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 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即导入期 发展期和转换期 一 导入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 日本是最早开始对终身教育进行关注的国家之一 1965 年保罗 朗格郎提出 了现代终身教育思想以后 同年12 月日本就派遣波多野完治教授参加了关于 终 身教育引论 的讨论

22、1966 年 日本社会教育研究会举办了报告会 这是日本讨 论终身教育的开端 20 世纪60 年代初 日本 野村终身教育中心 成立 它是 日本从事终身教育事业的民间组织 该中心已经在日本拥有15 个支部 14 个联络 所以及 100 多个研修中心 并在德国 印度和埃及设有三个海外支部 该中心经 常举办有关终身教育的讲座 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 1969 1970 年 日本政府也分别在 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和 新经济社会开发计划 中使用了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 综上可知 日本最早关注终身教育的是社会教育机构 此时期 日本的终身 教育还处于理论介绍 推广阶段 尚未付诸实施 而且对终身教育的讨论主

23、要是 在民间 政府介入并不多 二 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 20 世纪中期至70 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快速发展 时期 日本高中基本达到普及化 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时代 但同时 日本的 教育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大学纷争 就是最突出的例证 为克服学校教育面临 的危机 日本政府开始试图从终身教育思想中寻求解决办法 1971 年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提出 社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结构急剧变化 的 咨询报告 阐述了终身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 报告指出 终身教育的观点不仅仅 停留在人的一生的学习 还要求将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有机地 结合起来 提出了社会教育新的发展

24、方向和要求 同年6 月 中央教育审议会提 出题为 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整顿的基本措施 的咨询报告 把实现终身 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1979 年 日本终身教育委员会 成立 并提出实 施终身教育的设想 1981 年 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题为 关于终身教育 的咨询报 告中 建议 日本整个社会要从终身教育的观点 尊重人们 终身学习 的努力 并给予适当评价 朝着终身学习社会迈进 同时明确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 - 6 - 第一章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系 终身学习 指每个人为启发充实自己 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 要 选择适合于自己学习的手段和方法 终身进行学习 终身教育 则是综合整

25、 建和充实各种教育机构 并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为 终身学习 服务 在此阶段 日本不仅认识到终身教育中终身进行学习的重要性 而且在用词 上 终身学习 替代 终身教育 并被广泛应用 日本政府还计划以终身学习 思想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造 此时期 日本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 面临着新的问题 与挑战 日本政府为培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开始加强对终身学习的研究 将终身学习纳入教育改革的计划中 进入初步实践阶段 三 转换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如考试地狱 教育荒废等现象 1984 年8 月 日本国会通过了 临时教育审议会设置法 设立了直属于首相的 临时 教育审议会

26、 对有关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调研和审议 针对首相提出的 咨询 临时教育审议会共提交了四份咨询报告 1985 年6 月 第一次咨询报告面对学校教育所受的冲击 提出 首先要建立 提供不断的学习机会的 终身学习社会 和个性化 多样化生活方式的 边工作 边学习社会 并强调 在终身学习社会中 要让学习者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同 时 还必须在任何时间 任何场所对每个人在资格 学历 专业技能等方面所取 得的成果适当地给予评价 1987 年8 月 第四次咨询报告中除了重申构建 终身 学习体系 外 还提出 促进终身职业能力开发 的建议 即表明应在日本有计 划 阶段性地开展职业教育 使企业原有的在职培训和利用大

27、学 研究生院等进 行的脱产培训有机结合 加强职业培训各种设施的调配 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成立 及其四份报告的提出 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终身学习观念的传播 为日本终身学习 社会的构建开辟了良好开端 为了推进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指导终身学习活动 的展开 1988 年社会教育局改组为终身学习局 1990 年6 月 日本颁布 终身学 习振兴法 终身学习活动及其指导有了法律保证和制约 在这一时期 教育改革不再仅限于教育体系的范围 而是以终身学习的观点 改革整个社会 正式提出了要改变迄今为止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观念 把 学历 社会 转向 终身学习社会 致力于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 构建 终身学习社会 第二节 构建终身学

28、习社会的背景 日本民间与政府共同积极提倡并实施构建终身学习社会有其特定的背景 即 学历社会的危害 产业结构的变化及雇佣制度的改变 社会的成熟化以及人口结 构的变化 - 7 -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学历社会的危害 所谓的学历社会 即学校历社会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经济 社会地位往 往由所毕业的学校决定 学历社会的危害很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评价一个人的能力 不是看他 学了什么 学得怎么样 而是注重 他 何时 在何地学习 甚至会根据哪个学校毕业来判断一个的能力和个性 政 府机关 企业的人事录用制度 存在着偏重名牌学校的风气 那些设备优良 实 力雄厚的 名牌大学 成了培养高

29、级技术人员 政府职员 管理干部的场所 而 一些不知名的大学以及短期大学等则成为培养中级技术人员或蓝领工人的地方 学校的实力和名气成为社会职业分工的标准 另一方面 学历社会还导致了考试竞争白热化和大学生学习热情的低落 由 于大学入学考试决定一个人进入不同的大学 而不同的大学又决定一个人离开学 校后从事的工作 所以升入高等学校 特别是规格高 名气大的大学 就成为教 育的最高目标 形成了 考试地狱 现象 然而 一旦成功考入名牌大学 部分 学生又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由于在大学中 学生如果不做出特别出格的事情 一 般都能毕业 犹如进入了保险箱 为了追回失去的快乐 他们专注于打工 玩乐 大学成为所谓的 消闲

30、地 人生一大休息地 要改变以上这种现象 除了政府 企业从事录用制度要作相应调整外 还必 须由现在的以 何时 在何地学习的 为评价标准的学历社会向以 学了什么 学得怎么样 的终身学习社会转变 二 产业结构与雇佣政策的变化 自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并迅速应用于生产 在这种背 景下 日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必然引起职业结 构的变化 同时日本特有的雇佣制度 终身雇佣制度也趋于衰落 一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过短时间的恢复 日本经济迅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由于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 日本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 集型发展 体现

31、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 一是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 向第三产业流 动 二次大战结束时 日本第一产业的就业者人数还在总就业者人数的50% 以上 1955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1% 到1975 年 第一产业就业者人数的比例已经下降到 13.8% 5二是体力劳动由脑力劳动所代替 作为一个就业者 就必须重新学习 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管理人员也必须不断提高现代科学管理水平 才能适应工 作 即使没有面临激烈转向的企业和产业部门 由于新技术的引进以及随之而产 生的生产 经营组织的变更 也出现职业种类的兴衰 有的尽管其名称还是一样 但其职务内容却发生了急剧变化 所以 学习新技术 新技能是就业者继续生存 - 8 - 第一

32、章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 终身雇佣制度的逐步瓦解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是在日本战时体制下 在由国家管制的企业中 引入了官 僚体系的结果 是一种 半 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 冷战 的终结 它已失去了 存在的基础 首先 劳动力的流动冲击终身雇佣制度 日本企业自主地向更高层 次的 技术密集型的 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 从雇佣的供给和需求来看 供给方 面由于生产效率提高 引起雇佣减少 需求方面由于新兴产业扩大 雇佣也随之 增加 这样引起人才的大规模流动 必然会冲击终身雇佣制 其次 实行年薪制是对终身雇佣制又一冲击 日本劳动省1997 年 10 月发表 的 工资劳动时间制度综合调查 显示 19

33、96年引进年薪制的企业比率显示为8.6% 与1994 的4.3%相比 增加了一倍 6年薪制动摇了以年功序列工资制为基础的终 身雇佣制 由于1998 年国会把年薪制实施范围扩大到短期的雇佣关系中 所以日 本学者把1998 年称为 传统雇佣体系崩溃的元年 三 社会的成熟化 社会的成熟化主要给日本国民带来了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国民收入提高 二 是余暇增加 三是信息泛滥 一 收入增加 日本国民收入的增加 使得几乎每个家庭都能给子女接受教育提供更多的时 间 机会和资金 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 往往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 需求 这样对于学习的需求大量增加 要求社会能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二 余暇增

34、加 从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由于 周休二日制 在日本逐渐得到普及 家庭劳 动时间缩短 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 使得国民 特别是妇女和老人的余暇时间大 大增加 由于余暇增加 使人们都渴望通过内容广泛的学习 掌握更多更新的知 识和技能 同时 余暇的增加也可能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 如人的精神 身体各 方面能力退化 自我形成推迟 不负责任 社会意识和规范意识下降等 大众拙 劣的使用余暇 招致劳力和金钱的浪费 几乎制造出犯罪者和不良行为 是社会 7 不安的根本原因 所以有必要构建一种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有效利用余暇的机制 培养人们认识和积极利用余暇的能力 三 信息泛滥 电视 报纸 网络等宣传手段已成为日常生

35、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 的是信息泛滥 在今天 如何判断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 各种信息的选择 没有准确的判断力是办不到的 这种判断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 才能获得 在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中 为使自己不落伍 就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 - 9 -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 人口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 日本的人口结构出现少子化 高龄化趋势 由此给社会带来了各方 面的影响 这也成为日本构建学习社会的重要背景 一 少子化 由于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日本青年婚龄推迟 女性参加工作人数增加 因 而不愿生育或推迟生育的现象增加 经过了 1971- 1974 年第二次生育高峰后 1973

36、年出生209 万婴儿 日本的出生率再度降低并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 1985 年出生 婴儿约143 万 出生率是11.9 1998 年出生婴儿约120 万 出生率仅为9.6 日本把这种婴儿出生率下降的现象称为 少子化 8 少子化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生源 学校对学生的选择让位于学生和家长对学校 的选择 少子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加突出 近年来 由于高等教育入学率一 直保持在一定高度 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 各高等教育机构争夺生源的 斗争十分激烈 由于适龄人口减少 部分日本大学将难以招收到足够维持学校生 存的学生 大学进入了所谓的 倒闭时代 另一方面 由于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 少 父母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

37、质量 要求社会能够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 老龄化 1956 年 联合国在 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 中对老龄化提出了以下 标准 凡是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 或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 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都可定为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9 由于战后出生率的降低和平均 寿命的延长 日本从1955 年已经开始了老龄化的历程 1970 年 日本65 岁以上 老人已占总人口的7% 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2002 年9 月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日 本老年人口预测推算数据表明 截止2002 年 9 月 日本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 达到2,362 万人 比上年增加78 万人 占总人口的18.5

38、% 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 据推算 到2020 年 全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 到3,334 万人 占总人口的26.9% 约三个人中就要有一个65 岁以上的老年人 10 日本人口的老龄化导致就业人口越趋老化 1950 年日本的40 至64 岁的老年 劳动力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5.1% 1995 年上升到39.5% 日本劳动省的调查报告 指出 近25 年之内 劳动力人口形势将继续呈现出青 壮年劳动力减少 老年劳 动力增加的趋势 建议制定相关雇佣政策 对所有具备劳动能力的雇佣人员 延 11 长退休年龄至65 岁或 65 岁以上 以确保劳动力的供给 这样 老年人再培训 就成

39、为必要 同时 老年后如何寻求生活的意义 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现代 社会的重要课题 老年人不愿落后于时代的进展 学习新知识和自我修养 在为 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同时 增强了生活的意义 获得了精神上的充实感 因此从 老龄者学习的立场出发 建立终身学习社会成为必要 - 10 - 第一章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三 家庭核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日本人口向大都市高度集中 受出生率 低下 与父母分开居住等因素影响 日本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核心家庭已经取 代过去的大家庭成为家庭的主要类型 在核心家庭中 由于女性就业的增加 使整个家庭的教育职能下降 产生世 代之间隔绝的现象 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

40、中的高学历化 导致 教育妈妈 补习 塾的出现 产生了对学校教育要求的 过热化 现象 因此 了解独生子女的心 理 特点 探讨独生子女教育的规律成了父母关心的课题 只有父母不断学习 才能解决家庭教育职能下降的问题 第三节 振兴终身学习的措施 一 完善终身学习推进体制 一 设置终身学习局 随着终身学习活动的深入发展 临时教育审议会建议设置专门行政部门 负 责推进终身学习活动的展开 1988 年7 月 文部科学省把社会教育局改组为终身 学习局 由该局综合制定和调整有关终身学习的政策措施 并与有关终身学习的 其他行政机构进行沟通和协作 终身学习局除了设有社会教育局原有的社会教育 课 青少年教育课 学习情

41、报课 妇女教育课外 还增设了终身学习振兴课和专 修学校振兴课 终身学习局从原来并不起眼的社会教育局一跃成为文部科学省的 第一大局 同时 在各都道府县也相应地设置了负责终身学习的部局和由行政界 人士 教育界人士以及企业人士代表组成的 终身学习推进会 等联络协调组织 由此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负责推进终身学习活动的行政机构 二 制定 终身学习振兴法 1990 年6 月29 日 日本政府公布了 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 等的法律 简称 终身学习振兴法 并于 7 月 1 日起付诸实施 实施该法的目 的在于针对日本国民对终身学习机会的普遍需求 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央 地方及 社会团体的任务 促进终身

42、学习社会的形成 终身学习振兴法 规定 国家和地 方政府在制定终身学习政策时 要尊重国民的学习意愿 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应 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所能提供的学习和文化活动机会进行调查研究 并向居民 提供相关信息 法律同时规定在文部科学省和地方设置终身学习审议会 终身学习振兴法 是与学校教育法 社会教育法等相并列的一部教育基本 法律 它的颁布为日本终身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法律保障 随着该法律的实施 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 基本形成了日本的终身学习法律体系 - 11 -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 成立终身学习审议会 根据 终身学习振兴法 在文部科学省和都道府县设置终身学习审议会的规 定 19

43、90 年 8 月文部科学省内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 其职责除调查审议属于权 限范围内的事项外 应文部大臣的咨询并调查审议以下事项 1 关于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和文化振兴 有助于终身学习措施的重要事项 2 关于社会教育的一般 事项以及学校教育中有关利用视听教育手段的事项 各都道府县也相应成立了终 身学习审议会 负责调查审议该都道府县事务处理方面有助于终身学习措施综合 发展的重要事项 并向该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或知事提出建议 到2002 年6 月为止 已有43 个都道府县和1600 个市町村制定出了中长期的 终身学习基本计划或基本构想 为了给国民提供学习情报 促进学习和人才交流 等 日本还在各地设置终

44、身学习推进中心 到2002 年6 月 已经成立39 处 1999 年 日本还成立了 全国终身学习市町村协议会 到2002 年11 月 已有214 个 市町村加盟 12 二 提供终身学习信息 即使准备了丰富的学习机会 如果不将这种信息传达给望学习的人 这种机 会等于是不存在的 因此 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多项措施 为社会成员提 供各种学习信息 以深化人们对终身学习意义的理解 促进终身学习气氛的形成 一 举办终身学习节 举办终身学习文化节是为了加强宣传工作 普及终身学习知识 启发国民的 终身学习意识 日本文部科学省从1989 年开始 每年在一个地方与当地政府共同 举办一次终身学习文化节 各地也不

45、断举办自己的终身学习节 终身学习节的活 动内容丰富多彩 主要有 举办学术研讨会 演讲会 讨论会 展示会等 通过 这些活动提供终身学习的各种信息情报 介绍典型经验 以推动终身教育事业的 发展 二 建立终身学习信息体系 为了给国民及时提供学习信息 并提供与学习相关的咨询 从1975 年开始 日本以县教育委员会为主体 制成有关信息资料集 每年分几次发放给县以下教 育委员会事务局 公民馆等 到 1995 年 已经有39 个都道府县建立了终身学习 信息系统 负责提供与终身学习相关的设施 指导者 学习团体 学习机会等信 息 这些信息不只是由教育委员会管理 地方政府各机构 团体也积极参与 一 些社会教育中心

46、也积极参与进来 例如在青少年中心建有青少年活动的信息中心 在妇女会馆建有在关妇女教育的信息中心 三 扩充学习机会 从终身学习社会的定义 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终身学习社会的一个基础条件 - 12 - 第一章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是能够为每个人终身提供学习机会 而终身学习社会提供学习机会的有效途径是 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统合 充分发挥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合力 作用 一 学校教育 长久以来 学校教育主要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 然而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 的到来 大量成人进入学校学习 学校再不能如过去一样处于封闭状态 应积极 主动地向社会成员开放 作为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一环 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开放 互动成

47、为时代的要求 1 中小学向社会开放 中小学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向社区开放 一是开放教室等设施 为社区居民 提供学习场所 二是提供一些诸如儿童心理 幼儿教育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 讲座 三是日本的学校一般建设得比较坚固 并备有贮水槽 仓库等设施 可以 当作灾时的临时避难场所 1999 年 日本实施开放制度的公立小学校有242 所 公立中学校118 所 约有33,000 人利用过学校的开放设施 13 社会人员在利用学校设施的同时 日本中小学也在充分利用校外的文化设施 如博物馆 展览馆 甚至是自然环境如森林 河流 山川等对学生进行教育 日 本中小学还实行 特别资格证书制度和临时讲师制度 聘请社会上不同

48、领域 具 有不同实际经验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这些教师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丰富的阅历 为学校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手段 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 还 陶冶了情操 从实践来看 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加深学生对职业及社 会的理解 1999 年已经有8,621 名社会人员到中小学校中担任特别教师 14 2 创建学分制高中 临时教育审议会在第一次报告中提出了增设学分制高中的建议 1986年10 月 推进中等教育改革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 提交了关于学分制高中的报告 其基 本精神是 学分制高中是终身学习的机构 招生对象广泛 既招收应届初中毕业 生 又可招收未上过高中或高中未毕业已就业的青少年和成人

49、 既招收正式学生 又招收学习某学科或某科目的社会成员 同时 也对高中毕业者进行再教育 入 学考试不进行学力检查 授课形式采用定时制和函授制 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进 行教学 还开设夜间和周末授课形式 对在高中以外教育机构修得学分也予以承 认 此后 学分制高中建立起来 1988 年7 月 文部科学省还组织 高中个性化调查协力者会议 研究全日制 高中采用学分制 学校间学分互换问题 1988 年11 月 文部科学省部分修改了 学 校教育法 将定时制和函授制高中的修业年限由 四年以上 改为 三年以上 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分制的长处 为希望边工作边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 3 高等教育向社会开放 - 13 -

50、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高中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增长 社会成员对于高层次学习机会的 需求日益增加 大学和研究生院向社会开放 对于构建学习社会显得更加重要 详 见第2 章 二 社会教育 日本在建设终身学习社会过程中 非常重视社会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利用 为 此 日本政府和社会对这些设施进行了大力建设 从 1990 年至 1999 年 博物馆 从799 馆增加到 1,045 馆 职员数从8,995 人增加到 10,934 人 图书馆从1950 馆 增加到2,593 馆 职员从 13,097 人增加到16 185 人 其中兼职者人数为 1,558 人 公民馆从17,347 馆增加到18,25

51、6 馆 职员数从 13,639 人增加到 134,452 人 兼职 者为 12,219 人 除了以上设施的扩充外 其他用于终身学习的设施 如妇女教育 设施 青少年设施等也有显著的增长 每年参加在这些设施中举办的终身学习活 动的人很多 如1998 年 仅公民馆以一般成年人 妇女和老年人为对象举办的讲 座等就有263,798 个 参加者达9,617,393 人次 15 三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生活习惯 伦理观 自 制力等有重要作用 但是 由于近年来的城市化 核心家庭化 少子化以及地域 间联系的减少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职能下降 2002年3月 以一般父母及 有关行政人员为对象 文部科学省在国立奥林匹克青少年综合中心举办了 2002 家庭教育节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家庭的教育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