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546663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9.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最早出现在埃及,中国出现于夏朝。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

2、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简答)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我国主要实行六三制义务教育,部分实行八年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更加注重教育制度的国际交流;4、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5中国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近代教育的特别表现: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德国最先提出实行义务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7、20世纪以

4、后世界教育的特征: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9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

5、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启发教育) 性相近,习相远(个性差异主要是靠后天形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而知之(因材施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忠孝与仁爱)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亲知,闻知,说知)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

6、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君子之教,育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式教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不躐(循序渐进)(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在西方,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以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苏格拉底以问答法(产婆术)著名。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

7、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柏拉图代表作为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禀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政治学。10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填空,选择)(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大教学论1632中。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洛克教育漫话1693 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8、。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 卢梭教育体小说的爱弥儿1762,宣扬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爱弥儿康德是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第一人。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改造的动物。(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普通教育学1806(共3篇14张)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四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

9、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1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20世纪20

10、年代,中共早期党员杨贤江著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著作。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第二章小学教育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春秋末期办私学成为一种风气,以“孔氏(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此后,官办和私办的小学在我国各朝代开始并存发展。(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

11、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3、公立小学晚于私立小学,公立小学的始祖是上海 南洋公学。共设国文,算术,英文,舆地,史学,体操6科。4、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5、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突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明确将小学堂定为义务教育。6、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1915年实行德国的双轨制,分为国民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和预备学校(以士族子弟为对象。)7、

12、五四(1919年后)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也称新学制(壬戌学制),规定小学六年4-2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简答) 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A、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建国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规划义务教育覆盖率96年40%-45%,98年覆盖率60%-65%, 2000年覆盖率85%。B、学制改革试验:我国正在由6-3制向九年一贯制发展。2义

13、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世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辨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包括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在内的普通中小学教育。 全民教育:实施途径(早期儿童护理与开发及学前教育,正规基础教育,非正规教育与继续教育。) 普及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及职业教育。 免费教育:属于高等教育 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费性的普及义务教育:从2008年秋季开始(2)义务教育的意义(简答)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

14、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3)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立法依据: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立法宗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提高全民族素质。3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义务教育法共18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

15、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3)义务教育的学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小学教育的内

16、容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5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小学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它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能否遵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简答)(争论:个人本位论

17、: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7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简答)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周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简答)(1)素质教

18、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知识点梳理1身心发展的概念狭义上讲:个体出生到成年期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2身心发展的动因(选择、填空)(1

19、)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凋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西方优生学创世人英国高尔顿 美国格塞尔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和威尔逊提出了基因复制决定人的一切行为 奥地利精神分析家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 (2)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苟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荀子

20、: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立好愉逸,人性皆恶,其善都伪。 教育使人去恶。(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足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 填空)(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皮亚杰个体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科尔伯格人的道德认知 前世俗水平 世俗水平 后世俗水平(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狼孩的故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

21、儿期(3-6)儿童期(6-11、12)少年期(11、12-14、15 )青年期(14、15-16、17)(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盲人耳朵好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一刀切4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及个体的实践活动。(1)遗传及其作用遗传是指从上

22、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的作用表现在:(简答)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和发展的年龄特点(填空)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及其作用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简答)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

23、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简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简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

24、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活动水平看,个体的实际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5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简答

25、或填空)观察。教师应引导儿童从观察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注意。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记忆。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情感。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成为情感。小学生的道德感比较模糊,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自我意识。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狭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

26、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学习兴趣与习惯对学习结果的重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6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总任务:为儿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和为初步生活做好准备。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他主要包括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第四章 学生

27、与教师知识点梳理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A学生是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填空)(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不成熟,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和教师才大有可为。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简答):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8、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填空)2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儿童权利公约是维护儿童少年的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基本权利是生存权(最基本的人权),受保护权(包括社会对儿童的保护和儿童自我保护),参与权,发展权。学生的身份: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学生与学校间的法律关系: 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 平等的权利主体关系。3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简答,填空)(1)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

29、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2)学生的人身权身心健康权(吸烟,暴力图片,校舍安全)、人身自由权(非法拘禁,关禁闭)、人格尊严权(体罚,变相体罚,谩骂)、隐私权(宣扬学生缺点和隐私,拆毁信件日记)、名誉权、荣誉权(歪曲学生的生活习惯,作风,观点)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是:第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第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三,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第四,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4学生的义务一是遵守法律、法规。二是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0、。三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是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5教师职业的性质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学校教育机构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6教师职业的特点(重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

31、者角色(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夸美纽斯当然,教授某一门功课,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加里宁)教师的管理类型:强硬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管理型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重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素养、广泛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敬业。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树立敬业精神的关键是依靠教师内在的品德修养。(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质量观。(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对所教知识进行加

32、工处理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简答):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则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格。 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夸美纽斯教师要善于解疑,善于设疑,激疑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填空)8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一名称职的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

33、人格特征:(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9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积极地获取知识。(2)人格上的平等关

34、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对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堆真理的追求。-列宁第五章 课程1课程的一般概念“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问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一般指各

35、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9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的制约因素有:(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形式教育:强调古典学科,强调形式训练 实质教育:强调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知识 学科中心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忽视儿童身心发展 儿童中心论:代表美国杜威 社会中心论,社

36、会就是教育是这种理论的典型口号3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注重基础学力的培养 三基“读写算” 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拓展型课程(拓展能力,开阔视野)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一级课程,按研制开发推广的模式,实施自上而下政策)、地方课程(二级课程)、学校课程(采取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实施问题解决自下而上的政策)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4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

37、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问题,这实际上即指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小学课程的设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课程设计的层次:宏观(义务教育的课程结构,普高的课程结构设计) 中观(科目设计,学科设计,课程编制) 微观(教师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类型:水平式(适合高中和大学);垂直式(螺旋式设计和逐步深入的编排)课程设计模式:学科中心设计,学习者中心设计和问题中心设计5课程计划(1)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

38、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2)课程计划的内容教学科目的设置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学科设置。(3)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简答)一是合目的性: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二是合科学性: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知识的基础性和多样性。三是合发展性:要与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相一致,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4)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

39、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6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学校组织教学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其他课程标准(2001年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

40、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7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的结构: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为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教科书编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美,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2、 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和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3、 教科书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

41、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适度,便于携带。教科书的作用:1、 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2、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 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 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

42、,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8我国小学课程(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可接受性和发展性。(2)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的为最终目的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 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简答)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社会时代的发展的状况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第六章 教学(

43、上)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的活动,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具有多种形态,包含多项内容。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上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2教学的意义第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第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3小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俗称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

44、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4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以前教学过程分为: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西方第一个建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昆体良。 摹仿讲述练习一切只是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45、夸美纽斯 分为 感觉记忆理解判断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过程。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当代教学过程分为:信息加工理论(加涅) 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与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5、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的认识具有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是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这是其特殊性。6教学过程的特点(简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

46、一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知识的掌握需要智力活动的参与,智力发展的水平影响知识掌握的效果。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统一。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掌握知识是形成思想的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即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应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

47、,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且呈现多样综合的特点。激发动机(教学的准备阶段)领会知识(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是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的基础),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核心和关键。)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检查知识7、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8、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A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重理论更重过程 教学

48、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B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C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第七章 教学(下)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育原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教学原则源于教学实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提出来的 教学原则的确立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制定教学原则还要考虑教育的目的,任务。教学原则范围: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

49、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广播,电影,录音电视,电子计算机),语言直观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 荀况 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直观教学的目的,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50、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提出的。也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特点的体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问答方式(产婆术)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导思考,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主要途径。3、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将知识

51、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拔苗助长 学不躐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休(学记) 虽不可缓,又不欲急迫,在人固须求之有渐-张载应当循

52、序渐进的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间事情上。-夸美纽斯 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孔子是中国最早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

53、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荀子: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教学方法(1)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一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选择教学方法,二是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选择教学方法,三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选择教学方法,四是教学条件 选择

54、教学方法,五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选择教学方法(3)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按能力分: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技能分:模范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4教学组织形式(1)概念和形式(填空)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我国最早在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实施,在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中以法令形式确立)、分组教

55、学制(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不同来分组)、设计教学法(美国的克伯屈在1918年创行的)道尔顿制(美国的柏克赫特提出的,是一种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生的自学能力。)。(2)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班级授课的优点 (简答 重点)一是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四是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的缺点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56、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分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课程标准,教科书,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课题)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备课的形式: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2)上课(简答)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堂好课要: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组织严密,板书设

57、计合理。(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作业又称家庭作业。课外作业的形式: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阅读作业作业布置的要求:符合教材要求,紧扣教学内容,类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量适当,难易适度,要有明确的要求,对作业进行必要的指导作业的批改: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学生相互批改,在教师指导下自批自改(4)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6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的概念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

58、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可以用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提高质量。(2)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 以笔试为主,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常用的测验有: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调查法: 一般通过问卷,交谈进行。自我评价法:运用标准答案,核对表,录音机,录像机(3)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常见的评价方式有考查(课堂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和考试(期中,学期,学年,毕业考试)。考查与考试的结果一

59、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第八章 德育1德育和学校德育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 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 的影响。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继承性与共同性。小学德育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为小学德育的基础性和奠基性。2小学德育的构成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而道德教育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