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普查设计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4381578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矿产资源普查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矿产资源普查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矿产资源普查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矿产资源普查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普查设计书(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省XX县XX坡锰矿普查设计书XXX省地质队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XXX 省 XX 县 XX 坡锰矿地质普查设计编制单位:XXX省地质队编 制:审 核:总工程师:院 长:提交单位:XXX省地质队提交日期:2008 年5月一、前 言一)项目概况 1二)任务和目的 1三)位置交通 2四)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五)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区域地质背景. 3.3三、工作区地质特征.4(一)地层(二)构造(三)锰矿产出特征、工作部署. 5.6(一)总体工作思路 (二)具体工作部署 五、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六、主要实物工作量 . 6. 6.6.8七、经费预算.9八、预期成果.10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01

2、0(一)组织管理(二)人员安排 11十、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 1111(一)质量保障(二)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十一、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12错误!未定义书签。1、XXX省XX县XX坡锰矿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1:10000一、前 言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 地方经济的发展,贵阳利澳科技有限公司经地表踏勘和室内综合研究, 认为XX县XX坡锰矿区有进一步找矿的条件,特此委托我院编制了XXX省XX县XX坡锰矿普查设计,并以此向国土部门申报探矿权 勘查许可证。(二)任务和目的XX坡锰矿普查的任务和目的有:1. 开展1: 10000地质测量,大致查明区工作内地层岩性、含矿层

3、位分布、赋矿岩性组合与构造特征。2. 对矿区开展地表地质测量、浅表工程揭露,圈定成矿有利地段, 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初步查明锰矿的分布、产出特征,评价金矿的成矿 远景。3. 收集区内水、工、环地质资料,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 估算(333 ) + ( 334?)类别锰矿资源量,提交XXX省XX县 XX 坡锰矿普查报告。三)位置交通申请勘查区位于XX县岩坪乡,行政区划属XX县岩坪乡,岩坪乡 地处XX县城北西部,距县城约25Km。勘查区地理极值坐标: E10700151070145,N280800281000,面积约 7.27 km2。勘查区范围由以下6 个拐点圈定:拐点号东经北纬1107001

4、52810 00210701452810 00310701452808 00410700452808 00510700452809 15610700152809 15勘查区由XX县城至岩坪乡通县级公路,由岩坪乡进入勘查区内仅为乡村公路,交通较方便(图 1)。工作区属云贵高原东北部地区。地貌上属于黔北高原中山峡谷、丘 陵盆地,海拔一般在1076.1米1603.4高差527.3米,地形起伏大, 切割较深。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云雾多,日照少,绵雨多,湿度大,无霜期长,为区内气候的基本特点。 工作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元月最冷,最低温度-2.5弋,月 平

5、均气温1.5C;7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35.5C;年平均气温15.6C。 年降雨量978.5 1338.7毫米,又因地势高差悬殊,山高谷深,温差为 1014C,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的特点。区内植被发育,多处林区。区内经济欠发达,为以耕作业为主的农牧经济。工业经济规模较小, 为小型电力、煤炭、化工、机械、建材、木材、食品、酿酒、粮油加工 等企业。区内电力、水力资源丰富。 区内居住汉、仡佬、苗族、土家、布依、回等民族,民族自治县, 地方劳动力资源充足。图 1 矿权区交通位置图五)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绥阳地区以往进行的区域地质工作主要是贵州地矿局 108 地质队 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的 1:20 万正安幅

6、和南川幅的区域地质、矿 产和水文调查。建立了完整的地层系统及主要岩性特征,基本查明区内 的构造和沉积体系,大致了解区内矿产的分布及主要特征。矿产资源普 查勘探工作投入较少。该区锰矿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80 年代,由于黔 北地区锰矿产于二叠系茅口组地层中,锰矿需要地下坑道开采,加上地 处边远山区,交通不方便,故过去安排地质工作不多,地质勘查工作程 度很低,有开展进一步工作的必要。二、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之风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区域内广泛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 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二叠系中统假整合于志留系之上;三叠系集中分 布于向斜核部。区域内构

7、造线主要呈南北向。褶皱发育,表现为背斜平缓、宽广,向斜紧闭、陡窄,为典型的隔槽式褶皱。断裂以冲断层为主,多沿向斜 两翼展布,断裂走向主要为南北向,次为北东向,但后者规模较小。本区地表全部为沉积岩层所覆盖,没有岩浆岩和火山岩。区内矿产主要为锰矿、赤铁矿、煤矿、铝土矿等,另有少量的热液 铅锌矿。三、工作区地质特征一)地层L:区内以沉积地层发育为特征,出露有奥陶系中上统、志留系、二叠 系中上统地层,其中二叠系、志留系地层分布广、厚度大,缺失二叠系 下统。锰矿产出层位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按地层新到老分述如 下: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上部为灰、深灰灰岩,中下部由灰岩、 泥岩硅质岩互层之

8、含煤沉积,底部为铝土页岩、铁铝岩,含煤0 4层, 及铁矿、黄铁矿和优质高岭土。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15 147m。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下部为深灰、灰、浅灰色厚层状、块状 灰岩夹薄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含白云质灰岩;中部为灰白 色薄中厚层状硅质岩及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含有机质泥灰岩为主, 间夹褐色含有机质硅质页岩,所夹页岩中含锰;上部为浅灰、灰白色厚 层状灰岩,厚240 372m。其中,中部是矿区的含矿层位,厚约16米。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 ):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致密 灰岩、燧石灰岩、透镜状灰岩,夹少量页岩或泥质条带灰岩和泥灰岩, 含燧石结核、沥青质,层间

9、常夹黑色片状钙质页岩。厚度为111 179m。二叠系中统梁山组组(p2l):为一套铁铝质岩及炭质页岩,含贫煤、贫铁矿等,厚度1 14米。志留系韩家店群(S2-3hn ):以页岩和灰岩为主,上部为灰绿色页岩 夹少量灰岩透镜体;中部为紫红与灰绿色泥岩;下部灰绿色钙质页岩、 页岩夹灰岩。厚121.3 558m。志留系石牛栏群(S1sh ):深灰色厚层灰岩夹数层瘤状珊瑚灰岩。厚41.4 109m。奥陶系中上统桐梓组(O ):主要由浅灰、灰、灰黑色薄至厚层状2+3灰岩、泥灰岩、泥质灰岩、页岩、炭质页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偶夹 瘤状灰岩、黄色页岩。厚51 78.9m。(二)构造工作区断裂不发育,褶皱发育。

10、工作区褶皱为罗漆坪向斜的北东翼,轴向北北西向,核部由茅草铺 组和夜郎组组成,两翼依次为吴家坪组、茅口组、栖霞组、韩家店群、 石牛栏群、志留系下统和奥陶系中上统组成。地层倾向南西向,为单斜 地层,倾角515,地层平缓。(三)锰矿产出特征区内锰矿赋存产出于中二叠统茅口组上部的白泥塘层中,即习称的白泥塘含锰硅质岩中。含锰硅质岩一般厚16米,含锰3% 8%,局部 富集成小的透镜状锰矿体,长约十数十米,宽数米,含锰8% 16%, 以碳酸盐锰矿为主。10、工作部署一)总体工作思路1. 该项目普查工作周期为3年(2008年2011年)预计2010年 10 月结束野外工作,2011年五月提交普查地质报告。2.

11、 项目普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矿区面上的地质填图、剖 面测量和适量的槽、井探揭露为主,以求通过工作寻找到有利成矿部位 或地段,第二阶段部署坑探、钻探工程予以控制、估算锰矿(333+334?) 资源量。二)具体工作部署2008年首先对矿权区内开展1 : 10000地质简测,对本矿权区区 域上含矿地带进行地表探槽揭露控制,并进行刻槽取样。综合研究地层、 岩性、构造、蚀变、矿化确定找矿靶位,为下一年对预测靶位进行坑道 和钻孔揭露验证奠定基础。初步设计施工探槽 TC-1、TC-2、TC-3、TC-4、 TC-5、TC-6、TC-7、TC-8、TC-9、TC-10。勘探线剖面测量 5km ,槽 探

12、 1000m3。2009 年对圈定确定的找矿靶区进行坑、钻验证,同时对 2008 年 发现的矿体沿走向和倾向进行进一步控制。预计钻探进尺500m,坑探 200m,槽探 500m3。2010 年对圈定的找矿靶区进一步进行坑探和钻探工程验证,完善 和补充野外地质工作。预计钻探进尺500m,坑探300m。五、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项目普查主要选择地表地质简测,地质剖面测量,槽探、浅井、坑 探、钻探,采样测试,水、工、环地质调查了解等综合勘查的工作方法。1、1/10000地质测量对工作区进行1/10000地质测量,查明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 产状、规模及对矿体产生的破坏程度。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

13、底图, 采取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对勘查区块地层界线、断裂构造进行系 统的工作,准确落图,地层单元划分到组、段(含矿层位),观察点距 200400m。对浮土覆盖严重,点距800m以内无露头出露的断层实 施槽探揭露。工作面积9.0km2。2、1:2000地质剖面测量:用以反映矿区地层、构造、锰矿体产出特征,以及布置深部控制钻 孔,剖面方向尽量垂直于地层走向,对岩性及其厚度、分层位置及标志、 矿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剖面应选择露头好,地层出露较全的 地段。按1: 2000的剖面测制精度要求执行,用全仪器法实测。设计 工作量5.0 Km。3、槽探、浅井工程用以揭露含矿岩系及地表锰矿(化)体的

14、槽探,槽探布置方向应垂 直含矿断裂走向和锰矿(化)蚀变体长轴方向,力求最好的揭露和控制 断裂构造、锰矿(化)体和蚀变体情况。以查明含矿岩系结构,矿体厚 度及产出特征,矿石类型和品级情况。对地层界线、断层,若地表覆盖 严重,且按有关规定不能推测地段,实施探槽揭露控制。要求揭露基岩 不小于0.3m,槽底平直,底宽不小于0.6m。槽探布置间距遵循由稀到 密原则,具体间距视野外实际需要而定。设计探槽土石方1500ma。若 浮土掩盖较深,则设计浅井,预计工作量50米4、坑、钻工程对勘查区块的找矿靶区进行深部坑、钻探工程控制,以查明锰矿体 向深部延伸变化情况及矿石质量,以求取相应类别的矿石资源量,评价 矿

15、床规模和远景。根据情况设计斜孔或直孔,勘探线方向应垂直于矿化 体走向或主构造走向。预计钻探进尺 1000m。5. 采样与测试样品采集按规范要求进行。在探槽编录中,对矿(化)体、蚀变部位采用刻槽取样,规格10cmx3cm。钻探岩心样沿其长轴方向劈取一半作为样品。单样长一般为1m。基本分析项目为Mn。对拟计算资源量的锰矿体提基本分析样的副样组合成组合样,组合样分析项目Mn、Fe、P、SiO2等元素,为伴生有用或有害成分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组合样原则是根据基本分析样品的长度,按质量比例进行组合。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结合地质测量,大致查明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特征和地下水的埋深、 水质等水文地质

16、条件,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及矿层的稳定性,收集有关 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不利的环境地质情况。六、主要实物工作量项目普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表1。表 1 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工作项目单位设计工作量备 注200820092010总工作量1 : 10000地质测量km29.0901: 2000地质剖面测km55槽探m310005001500浅井m5050钻探m5005001000坑探m200300500化学样件7080100250工程测量点5510薄片鉴定件55515七、经费预算XX县XX坡锰矿普査项目经费预算如下表2。表2 项目经费预算表工作手段技术条件单位总工作量单价(元)总预算(力儿)备注一、地

17、质测量478野外工作系数的1.21:10000地质测量中常区(口类)K irf9.03379.203.041:2000地质剖面测量中常区(口类)Km53470.401.74二钻探岩石级别VI级m1000602.4060.2三、浅井硬岩层m50808.84.04四、槽探土石方0 3mm3150073.2010.98五、岩矿试验0681、岩矿分析Mn项250240.602、岩矿鉴定片1079.000.08六、其他地质工作18.75(一)工程点测量(GPS)点10978.000.98野外工作(二)地质编录150系数的1钻探m10009.600.961.22槽探m15003.600.54(三)采样07

18、91刻槽样10x3 cmm18039.600.712岩心样半心法m7012.000.08(四)岩心保管按80%计算m8006.000.48(五)设计论证编写份1400004.00(六)报告编写份1700007.00(七)报告印刷份1400004.00七、其它057合计100.00八、预期成果(一)通过项目普查工作,预期可探获一定锰矿资源量。(二)提供可进一步勘查的锰矿段1 处。(三)2011年5月提交XXX省XX县XX坡锰矿普查报告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设立项目部,项目组由6 名地质技术人员组成,其中高级地质工程 师一名(组长、项目负责人),地质工程师 3 名和助理工程师 2 名。由 1 名高

19、级工程师担任项目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实施。项目 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野外地质工作的实施和室内综合整理工作,保证项目的工作进程与质量控制,确保项目按照项目任务书的完成。(二)人员安排 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和工作质量,按照人员教育、培训、能力和协作精神等综合因素配备,保证各个技术人员能胜任其本职工作任务,相互之间团结协作。主要技术人员见表3。表 3 项目主要技术人员情况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本项目中工作1男42大学地质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2男28大学地质工程师主要成员3男47大专地质工程师主要成员4男25大学地质助工主要成员5男26大学地质助工主要成员6男23大学地质助工主要成员十、质

20、量保障与安全措施(一)质量保障我院在总结自身40 多年地质勘查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学 习、借鉴同行业兄弟单位的经验,依据 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了我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简称院 标),并获得中国地调局认证注册。该院标已在加强质量管理,提供质 量保证,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顾 客满意不断增强。院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质量保证,主要包括下述 5 个方面:1层层宣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国标和院标)和院质量方针,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实施地勘院领导下的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即

21、该项目质 量第一责任人。3配备必要的资源,特别是满足设计需要的人力资源和仪器装备4建立了从立项、设计、野外作业、成果报告编制到资料汇交各 过程的过程管理程序、工作标准、质量检查、评审和验收准则。5制订了作业组项目部地勘院三级质量检查机制,规定作业组自(互)检率为100%,项目部专检率20%,地勘院抽检率5%o(二)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和中国地调局高原艰险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安全手册的有关规定,各种勘查手段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工作。项目负责人即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各工 种要认真实行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 后方能上岗位操作,以确保各项工程施工生产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