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物理专题教案第05章-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4217401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高考物理专题教案第05章-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1高考物理专题教案第05章-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1高考物理专题教案第05章-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11高考物理专题教案第05章-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物理专题教案第05章-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地球卫星(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夯实基础知识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丹麦开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楚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1687年)叫做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微小的运动效果放大)。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使卡文迪许成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m,有(式中RE为地球半径或物体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可得到。

3、(2)定律的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限靠近时,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不能依公式算出F近为无穷大。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的物理意义是:G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kg的两个质点相距1m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3) 地球自转对地表物体重力的影响。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

4、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在纬度为的地表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F向=mRcos2(方向垂直于地轴指向地轴),而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就是通常所说的重力mg,其方向与支持力N反向,应竖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心。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R逐渐减小,向心力mRcos2减小,重力逐渐增大,相应重力加速度g也逐渐增大。OONF心mF引mg甲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向和m2g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FF向m2g,所以

5、m2g=F一F向Gm2R自2 。物体在两极时,其受力情况如图丙所示,这时物体不再做圆周运动,没有向心力,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引和支持力N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物体的重力mgNF引。NoF引丙NF引o乙综上所述重力大小:两个极点处最大,等于万有引力;赤道上最小,其他地方介于两者之间,但差别很小。重力方向:在赤道上和两极点的时候指向地心,其地方都不指向地心,但与万有引力的夹角很小。由于地球自转缓慢,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很小,所以大量的近似计算中忽略了自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有: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其重力,即mg 说明: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从赤道到两极,重力的变化为千分之五;地面到地心的距

6、离每增加一千米,重力减少不到万分之三,所以,在近似的计算中,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基本方法: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F万=F心(类似原子模型)方法:轨道上正常转:地面附近:G= mg GM=gR2 (黄金代换式) (1)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通常的计算中因重力和万有引力相差不大,而认为两者相等,即m2gG, g=GM/R2常用来计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gh=GM/(R+h)2,比较得gh=()2g设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天体半径为R,由mg=得g=,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2)

7、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某星体m围绕中心天体m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由得:例如:利用月球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利用地球可以计算太阳的质量。可以注意到:环绕星体本身的质量在此是无法计算的。(3)计算中心天体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只要用实验方法测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运行周期T,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质量M若知道行星的半径则可得行星的密度(4)发现未知天体用万有引力去分析已经发现的星体的运动,可以知道在此星体附近是否有其他星体,例如:历史上海王星是通过对天王星的运动轨迹分析发现的。冥王星是通过对海王星的运动轨迹分析发现的人造地球卫星。这里特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实际上

8、大多数卫星轨道是椭圆,而中学阶段对做椭圆运动的卫星一般不作定量分析。1、卫星的轨道平面:由于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所以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过地球球心,球球心一定在卫星的轨道平面内。2、原理:由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充当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于是有实际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3、表征卫星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1)向心加速度与r的平方成反比。=当r取其最小值时,取得最大值。a向max=g=9.8m/s2(2)线速度v与r的平方根成反比v=当h,v当r取其最小值地球半径R时,v取得最大值。 vmax=7.9km/s(3)角速度与r的三分之

9、三次方成百比=当h,当r取其最小值地球半径R时,取得最大值。max=1.23103rad/s(4)周期T与r的二分之三次方成正比。T=2当h,T当r取其最小值地球半径R时,T取得最小值。 Tmin=2=284 min卫星的能量:(类似原子模型)r增v减小(EK减小v1、v4v3,而v1、v4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线速度,由于它们对应的轨道半径r1v4。把以上不等式连接起来,可得到结论:v2v1v4v3。(卫星沿椭圆轨道由PQ运行时,由于只有重力做负功,卫星机械能守恒,其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因此有v2v3。)【例题】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

10、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Q123P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解析:从动力学的角度思考,卫星受到的引力使卫星产生运动的加速度(),所以卫星在轨道上经过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上经过点时的加速度,卫星在轨道上经过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上经过点时的加速度

11、。必须注意,如果从运动学的角度思考(),由于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经过相同点时,不但线速度、角速度不同,而且轨道半径(曲率半径)不同,所以不能做出判断。案:B、D【例题】 欧洲航天局用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发射前在赤道附近(北纬5左右)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的库卢基地某个发射场上等待发射时为1状态,发射到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为2状态,最后通过转移、调试,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时为3状态。将下列物理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不等号排列:这三个状态下卫星的线速度大小_;向心加速度大小_;周期大小_。解析:比较2、3状态,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r2r3,所以v3v2;比较1、3状态,周期

12、相同,即角速度相同,而r1r3由v= r,显然有v1v3;因此v1v3v2。比较2、3状态,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r2r3,而向心加速度就是卫星所在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GM/r21/r2,所以a3a2;比较1、3状态,角速度相同,而r1r3,由a=r2r,有a1a3;所以a1a3a2。比较1、2状态,可以认为它们轨道的周长相同,而v1 v2,所以T2T1;又由于3状态卫星在同步轨道,周期也是24h,所以T3=T1,因此有T2T1=T3类型题: 卫星的追及问题 【例题】如右图所示,有A、B两个行星绕同一恒星O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

13、行星第一次相遇(即两行星距离最近),则(BD)。A经过时间t=T2+T1,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B经过时间,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经过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D经过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例题】A、B两行星在同一平面内绕同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方向相同,A的轨道半径为r1,B的轨道半径为r2,已知恒星质量为,恒星对行星的引力远大于得星间的引力,两行星的轨道半径r1r2。若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试求:(1)再经过多少时间两行星距离又最近?(2)再经过多少时间两行星距离最远?解析:(1)A、B两行星如右图所示位置时距离最近,这时A、B与恒星在同一条圆半径上,A、B运动方向相同,A更靠近恒星,

14、A的转动角度大、周期短,如果经过时间t,A、B与恒星连线半径转过的角度相差2的整数倍,则A、B与恒星又位于同一条圆半径上,距离最近。解:(1)设A、B的角速度分别为1、2,经过时间t,A转过的角度为1t,B转过的角度为2t。A、B距离最近的条件是:1t-2t=。恒星对行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则:,由得得出:,求得:。(2)如果经过时间,A、B转过的角度相差的奇数倍时,则A、B相距最远,即。故。把1、2代入得:点评: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如要知道哈雷彗星下次光顾地球是什么时间,就要分析两运动间的角速度关系,本题关键是正确写出两行星相距离最近和相距最远的条件。类型题: 数学知识的运用

15、 物理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问题简化。甚至在有的问题中,数学知识起关键作用。1用比值法求解有关问题【例题】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为M火和地球质量M地之比M火M地p,火星半径R火和地球半径R地之比R火R地q,那么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火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地之比为(A)ABCDpq2割补法的运用【例题】如图所示,在距一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球体中心2R处,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M对m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现从M中挖出一半径为r的球体,如图,OO=R/2。求M中剩下的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的大小。moor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挖去的球体原来对质点m的引力为,而。

16、所以剩下的部分对质点m的引力为。答案:3代数知识的运用【例题】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求出。已知式中a的单位是m,b的单位是s,c的单位是m/s2,则()A是地球半径,b是球自转的周期,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a是赤道周长,b是地球自转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a是地球半径,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解析:同步卫星m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引力提供,设地球自转周期为,物体m在地球表面的重量约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所以。由上两式可得:。其中也可以认为是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答案:A、D类型题

17、: 会求解卫星运动与光学问题的综合题【例题】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试问,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多长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太阳光EOSARr解析:设所求的时间为t,用m、M分别表示卫星和地球的质量,r表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有 春分时,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如图所示,图中圆E表示赤道,S表示卫星,A表示观察者,O表示地心。 由图17可看出当卫星S绕地心O转到图示位置以后(设地球自转是沿图中逆时针方向),其正下方的观察者将看不见

18、它。 据此再考虑到对称性,有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例题】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出了一颗同步卫星。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40,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视为常量)和光速c。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同步卫星,嘉峪关、地心在同一平面内。如图全解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卫星轨道半径为r,卫星到嘉峪关的距离为L,如上图。则:,(地球表面处物体的重量约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由数学知识得:,又。由以上四式求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