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4190906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4.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n概念与理论进展刘向/马费成/陈潇俊/陈柏彤/贾茜2012-10-26 14:45:12 来源:情报科学(长春)2011年6期【英文标题】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Knowledge Network: Concept andTheoretical Developments【作者简介】刘向(1983-),男,湖北黄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知识 管理与复杂性科学研究.,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马 费成,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陈潇俊,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陈柏彤,

2、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2;贾茜,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内容提要】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研究是探索知识的发展脉络和创新趋势 的基础,本文从拓扑结构和演化机制两个方面综述了知识网络的理论研究进展。 首先,回顾了知识网络及相关概念的来源和相互关系,将当前的知识网络研究划 分为物理统计和概念认知两种研究思路,比较了两种思路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 差别;然后,从结构的不均匀性、小世界特征和微观结构三个方面归纳了知识网 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从相应结构特征的生成机理和演化模型归纳了知识网络的演 化问题研究;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重点。It is

3、 the foundation for exploring the history and innovation trends of knowledge of the study of structure and evolvement of knowledge network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theory research by the content of topology and evolvement mechanism of knowledge network. First, it looks forward the history of the co

4、ncepts, divide the contemporary study to two perspectives: physical statistics and concept cognitive, and compare their differences in content and method. Then, it analysis the networks topology by three aspects: non-proportioned structure, small-world characteristic and partial structure, and propo

5、s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volvement model of those structure. The last, it points the shortage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oint.【关键词】知识网络/结构/演化/概念/理论进展Key words: Knowledge network; Structure; Evolution; Concept; Review1引言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与信息快速增长,学科领域纷繁复杂,知识门类在 高度分化的同时不断趋向综合,已逐步演化为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面对如此庞 大而

6、复杂的网络结构,人们要理清其中知识发展的脉络,对知识的创新领域和发 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一情势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知识生 产、利用和再创造活动,学术界形象地称其为情报危机1。上世纪50年代人们即开始对知识网络进行研究。SCI创始人Garfield很早 便意识到科学引证网络(Citation Network)可以反映科学知识之间传承、发展的 关系,并且尝试利用引证网络研究科学知识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结构2; Bernal, Price, Leake和Shryock等学者均表示对这一想法的认同,针对几个领域的引 证网络分析也证实了其有效性3。Price借助物理统计的方法对引证网络的拓

7、 扑结构及人们的引证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章参考文献的时序分布的研究, 指出引证过程中经典理论和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的区分4。1981年,英 国情报学家Brookes又提出了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的构想,他认为可以将 紧密相连的若干学科领域的固有联系表示成概念联结网络,每一片段情报都成为 网络经脉之上的一个要素,从而形成表示科学认知结构的知识发展脉络,他还利 用加拿大学者Farradan的关系索引和数据库,针对液晶领域的引证数据绘制出 了认知地图的雏形5。对于Brookes的认知地图构想,马费成对其进行了高度 评价,认为认知地图如果成功构建,可以有效遏制人

8、类的情报危机,也会使情报 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6;赵蓉英、邱均平等学者认为这一构想指明了未来知 识组织的最高目标7-9。基于类似的想法,人们探索了分析知识网络结构和知识发展脉络的多种方法 和工具,例如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10、概念地图 (Concept Map)11-13、合作网络(Collaboration Network)14、知识超网络 (Knowledge Super-network)15 等。然而,这些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知识网络的 可视觉形态或相互关系的描述上,多是定性的概念模型和实证性研究思路。知识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时变动态系统,当前的

9、方法在揭示知识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 及洞察知识的创新领域和发展趋势上遇到困难。研究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及演化过程是厘清知识的发展脉络、探测和追踪创 新领域及发展趋势的基础。然而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在统 计物理学、复杂网络、动力系统等类期刊中零散的涉及,如Physical Review Letter、 Physical Review E、 Nature、 Science、 Physica A、 etworks 等,情 报和知识管理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的。基于这样的一种现状,本文对知 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方面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当前的研究中的不足,并提 出未来的研究重点。2基

10、本概念知识网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指的是与知识、信息 及知识间联系有关的一类网络。在知识网络中,节点(Vertex) 一般代表知识单元 的存储单位,由考察的粒度不同,可以取为书刊、论文、专利、情报片段或词等; 边(Edge)即表示知识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引证网络、词网络中即是引证关系, 在共现网络(共词、合著、合作等网络)中即是共现关系。往知识网络中添加新节点且与网络中已存节点进行连接即可描述为新知识 的产生和对旧知识的继承。引证网络中知识节点的加入与连接具有时间上的先后 次序关系,故引证网络是无环(Acyclic)的有向网络(Directed Networks);而 W

11、eb信息网络中网页信息由于可以反复更新和相互链接,所以多数是有环的,如 下图1所示。图1左图为引证网络,右图为web信息网络如果不考虑节点之间的连接边的方向性,则是无向网络(UndirectedNetwork);如果给每条边都赋予相应的权值,那么该网络就称为加权网络 (Weighted Network);而如果节点包含状态属性,并且节点的状态和网络都是动 态演化的,那么就形成动态网络(Dynamic Network)。目前针对知识网络的研究 更多是基于无向网络,较少考虑网络中边的方向性和加权特征,应用动态网络来 进行知识网络研究的就更少。然而有向网、加权网和动态网能更贴近知识网络的 发展实际,

12、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图2所示。图2无向网络图(左)有向网络图(中)动态网络图(右)知识网络结构的基本描述量主要包含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 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和连接度(Degree)等。特征路径长度即平均 路径长度,指网络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平均值,用以衡量节点之间的距 离。网络聚类系数衡量网络的聚类特征,是所有节点聚类系数的平均值,而节点 的聚类系数指的是此节点及其相邻节点形成的三角形的数量与三元组的数量的 比值。节点的出度(Out-degree)是此节点指向其它节点的边的数目,入度 (In-deg

13、ree)则是其它节点指向该节点的边的数目,连接度是出度与入度之和。3理论来源与发展思路3.1两种研究思路物理史学和情报学家Price在1965年发表于Science、情报学家Brookes 在1981年发表于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的著名文献4-5反映和奠 定了当前知识网络领域上的两种最主要研究思路。Price的研究基于物理统计的 方法,侧重于对实际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其统 计对象通常是实际存在的知识载体,例如文献、书刊等;而Brookes的认知地图 构想则立足于认知的角度,他从关联检索中获得灵感,将知识对象的粒度由文献 定位到更

14、微观、更抽象的情报单元,以及由情报单元组成的情报空间,虽然他进 行的实证研究也是利用引文数据,然而更重要的是指明了基于认知、对微观情报 单元进行考察的研究方向。立足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导致了上述差异,也带来了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上 述两种工作思路各有所长,前者对于大规模网络的统计分析具有很好的优势,且 由其研究对象的实在性和唯一性,也便于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知识网络的演化过 程;后一思路与人类的认知行为、使用语言和思想表达相关,虽然能更好刻画人 类的认知活动和过程,但是由于自然语言在语义上的含混性、多义性和交叉性, 使得依此思路的知识网络结构与演化的研究困难较大。此后,在知识网络及相关 问题上的研究也

15、基本上延续了这些差别。3.2理论发展Price的研究思路立足于对知识网络的统计分析,避免了对自然语言的语义 进行判断处理,只是关注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生成过程,其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和 可比性,目前在网络的结构及生成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多数统计物理学、 力学、动力系统、系统工程背景的专家学者均采用这一研究思路。其中代表性的 研究有如下几种。表现知识的前承后接关系的引证网络4、这是最早提出的一种知识网络 形态,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献(学术文献、专利文献、网页信息等,以及文献 之间的引证、耦合(Coupling)和共现(Co-occurrence)关系等;(2) 表现语言词汇互为诠释关系的词网络(

16、Words Network)、共词网络 (Co-words Network)16,这方面的研究起源与词典分析,知识对象的粒度较引 证网络小,但是研究方法与引证网络的研究基本相似,不过由于自然语言词汇的 多义性和含混性,词网络较引证网络就更复杂;(3) 针对知识创造主体合作关系的合著网络(Co-author Network)17、合作 网络14,合作关系隐含着知识在团体、组织之间的流动,把知识研究的对象扩 展到了拥有知识的人、项目和组织,基本可以列入共现关系网络的类别;(4) 针对多层次、多主体关联结构的知识超网络15、广义合作网络(Generalized Collaboration Netwo

17、rk)18,前述几种网络的研究对象大致都 是单一的,而知识超网络、广义合作网络则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相关知识对 象融合到了一起,例如知识超网络即包含概念、文献、作者、组织等做多方面关 联内容。Brookes的研究思路基于认知角度,希望结合人类的认知过程简洁明了的描 述概念和主题的关系及发展脉络,与思维、语言等要素是结合在一起的。大多数 情报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专家学者采用这一研究思路。代表性的研究有 如下几种。(1) 针对语义、主题和概念关联的语义地图(Semantic Map)19、认知地图5,它们与词网络的表示有些相似,但是侧重于人类认知过程,基于知识学习、 理解的知识网络构建,不

18、是简单的词汇关联关系;(2) 表现认知过程及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Mind Map)20-21、概念地图 11,它们起源于教育和心理的实践领域,和认知地图的意思是很相近的,但是 偏重于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网络其中不光包含知识单元,还包含组合规则、命题、 等级、判断等要素,形成的是一个可直观理解的认知结构图;(3) 侧重知识结构形态描述及知识可视化的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7和 科学知识图谱10,早期的知识地图主要用于可视化的描述知识的地理和组织分 布、知识流动等,现阶段的科学知识图谱也注重于知识的形象化表示。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上述研究中包含大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内容,比 如科学知

19、识图谱、词网络即是介于二种思路之间的。按照当前的发展特征来说, 方法上呈现综合化趋势,例如文献22 的研究。由上可以看出:Price所开创的物理统计视角下的研究思路是自然科学的 研究方法,对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演化机制的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目前也都取 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也主要是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Brookes所提 出的认知视角下的研究构想则略偏向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的多是定 性分析,提出的也多为概念模型,创新的想法较多,然而一致的、客观可比的数 量性研究成果却很少,关于知识网络拓扑结构及演化模型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对于认知视角下的知识网络研究不作详细评述。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20、网络 理论综述和学术研究可以参考文献7-9、11-13、21-22,其中7-9探讨了 知识网络的相关概念的演进过程及其中的哲学发展规律;11-13 系列专门针对 概念网络进行了评述、分析和实证,研究了个人结构化知识图示的构建;21-22 系列基于共词网络方法探讨了知识概念结构,分析了科学知识体系的网络结构和 知识单元的增长模式,从词汇维度定性解释了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4知识网络结构如前文所述,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 已经开始了,例如Garfield引证网络分析法的提出2,Price等人对引证网络 连接度满足负幕分布的发现4 等,然而之后却就没有太大进展

21、了。直到1998 年动力系统专家Wattz & Strogatz的小世界网络(Small-world Networks)23 和 1999 年物理学家 Barabasi & Albert 的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s)24 的提出,对于各种类型实际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的验证性和应用性研究 蓬勃兴起。当前对于知识网络的探讨也多是基于这一背景,所采用的方法也多是 Price、Wattz & Strogatz、Barabasi & Albert所共同采用的物理统计和动力 系统方法。4.1连接不均匀性与马太效应知识网络中节点连接分布的不均匀性。Price

22、较早开始了对引证网络 (Citation Network)的研究,对引证网络中引证关系的较小规模的统计分析,发 现引证网络中论文被引次数,即知识节点入度(in degree)满足指数为2.5-3.0 的幕率分布(power law distribution)4o Redner更大规模的统计分析也验证 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他通过统计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1981 年至 1997 年的 783,339 篇文献及 Physical Review D 上 20 年的24,296篇文献,指出引证网络的入度具有指数约为3的幕率尾(power-law

23、 tail)25 o 此外,de Castro & Grossman26、Newman27、Broder28、Barab dsi29等对合著网络、共词网络、web信息网络的统计分析也发现了其中的幕 率分布特征。而关于引证网络中的出度,Vazquez对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指出满 足指数分布(Exponent Distribution)*。虽然幕函数和指数函数两种类型分布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然而它们所表现 的“富者更富”(Rich get Richer)的特征是相同的,部分节点具有极高的连接 度,而大量的节点的连接度则很低,都体现了网络的极大不均匀性。早期情报学 界将它们统一理解为马太效应(Matt

24、hew Effect)的影响,并不作幕率分布和指数 分布作细致的区别。4.2小世界结构知识网络中节点的关联性方面研究较重要的是其中的小世界特征,即短平均 路径长度和高聚类系数。Cancho & Sole构造了英文词汇网络,统计发现网络的 平均路径长度为2.67,聚类系数为0.437,具有小世界特征31。刘知远对汉语 词汇网络也进行了分析,发现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介于2.63-2.75之间,而聚类 系数则在0.535和0.619之间,同样具有小世界特征32。此外,Newman27, Ferrer-i-Cancho33 等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引证网络、共词网络、合著网络均 具有小世界特征。国内学者王晓

25、光34、韦洛霞35、刘盛博36、林敏和李南 等37也分别统计分析了网络信息交流(博客)网络、共词网络、合著网络和合作 网络等,证实了中文网络中普遍存在的小世界结构。鉴于小世界现象在情报学领域的普遍存在性,马费成将之归纳为情报空间的 基本原理之一,并且指出知识小世界原理是情报相关性的具体表现,短特征路径 长度和高聚类系数实现了大世界向小世界的转换,而WS模型不仅证实了信息相 关性存在的普遍性,也找到了实现联系的一般方式38。关于小世界网络的应用性研究,徐升华和杨波运用基于多主体建模开发平台 Netlogo构建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知识转移网络的仿真模型,指出在小世界网络的 条件下,主体行为与组织知识转

26、移的效率能达到较高的水平39。夏昊翔等提出 一个综合网络演化和网络中知识传播的动态网络建模框架暨元模型,开发了一个 计算机仿真实验平台原型,以辅助采用基于Agent建模范式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化 和知识传播研究40。4.3微观拓扑结构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更细致的网络微观结构特征也相继被人们 提出来。Milo & Shen等提出了复杂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模体(Motif)41, 指的是一组物理上或功能上连接在一起的、共同完成一个独立功能的节点,它描 述的是网络的局部特征,是网络的基本模块,例如,www上相似主题的网页或网 站等。王晓光研究了期刊论文(主题词)共词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现网络内存在

27、一 个超大的主体区块,该区块内的任意节点之间都是相互可达的,而主体区块之外 存在大量独立的小区块,他认为小区块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文章作者在标引文章主 题时使用了不规范的关键词,由此导致这些词汇没有与主区块建立联系22。杨 洪勇和王福生统计了科研合作网络节点度和模体的连接度,指出二者均满足幕率 分布42。同时,人们又发现复杂网络往往具有自相似(Self-similarity)的结构,部 分和整体具有很明显的相似性,如此一来,便可以把大规模复杂网络研究化约到 单一结构的模体研究上来。Song等人的研究表明,许多实际网络,包括www网 络、社会网络等,在某种长度一标度(Length-scale)下确实

28、是自相似的43。此 外,等级网络(Hierarchical Network)44、超家族(Superfamily)45、富人 俱乐部(Rich Club)46等网络结构形态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在简化网络的结构 研究。还有一些较为零散的研究。Barabdsi等对科学家合著网络的无标度特征进 行分析,通过一个简单算法即时提取演化网络结构图,研究发现网络的内部联系 在决定标度和网络拓扑中的重要作用29。Csdrdi提出了研究科学引文和合作 网络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依赖于KERNEL和节点属性的标量功能,可随机增 减顶点和边,可方便的用于理解演化网络的动态性47。杨玉兵和潘安成分析了 强联系网络、重叠

29、知识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后,论证了强联系网络可以通过其内部 的重叠知识对组织知识转移产生影响作用48。席运江和党延忠在个人知识存量 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知识存量的加权知识超网络模型,分析了多对象、 主体的知识网络结构及模型,并对知识点的获取和度量方法进行了探讨15。于 洋等针对目前只根据专家经验定性判断知识传播趋势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一种 利用超网络模型分析知识传播趋势的定量方法49。5网络演化5.1不均匀连接度的生成机制较早的研究是宽泛的针对马太效应的作用机理的。Simon构造了针对词频分 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的形成过程的Beta分布模型,此分布模型的极限形式 为负幕函数50;而后,针

30、对引证网络的连接度,Price借助Polya模型构建了 知识增长的积累优势(Cumulative Advantage)过程模型51,模型的极限形式也 是负幕函数。幕率分布也称为无标度分布tBarab6si & Albert 构建了无标度网络的演化模型(BA模型),揭示了网 络无标度特征形成的内在机理,模型的构造算法 如下:增长(Gmwth)从一个具有mo个节点的网络 开始,每次引入一个新的节点;择优连接(Preferential Attachment):新节点连接到m个已存在的不 同节点上国蚤虱K连接新节点到一今已经存在的 节点i上的概率nL与节点i的度k成正比:n=k/ ZK,。此构造算法即

31、可生成指数为3的无标度网 络。而如果将第二步,即择优连接过程改为随机选 择节点进行连接,则可以生成连接度为指数分布的 网络Newman比较了 P成e模型和EA模型,认为 后者是前者的抽象和一般化,择优连接机制和累积 优势过程本质意义上是一致的.BA模型及其改进模型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 网络不均匀结构的形成机理,然而,不管是Simon 模型、Price模型,还是BA模型,与实际知识网络仍 然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它们都一致地忽略了知识 节点本身的一些属性对择优连接过程的影响。一般 认为,科研论文的质量以及Web站点的内容都会 影响引证和链接,针对这个问题tBianconi & Bari提出了适应度

32、模型.择优连接与节点i的 连接数k与适应度n之积成正比m油砒 kjm,适应度模型的度分布与适应度n的分布是 相关的,然而表现出的马太效应作用却是基本一 样的孔5.2小世界结构的演化机理小世界结构说明了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之间普遍的相关性和快捷的联动性, 那么这种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种结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对于小世界网 络的生成机理,Wattz & Strogatz提出了的小世界网络的构建算法23,即WS 模型:(1)从规则图开始:考虑一个含有N个点的最近邻耦合网络,它们围成一 个环,其中每个节点都和与它左右相邻的各K/2节点相连,K为偶数;(2)随机 化重连:以概率p随机地重新连接网络中的每

33、个边,即将边的一个端点保持不变, 而另一个端点取为网络中随机选择的一个节点。其中,任意两个不同节点之间至 多只能有一条边,并且每个节点都不能有边与自己相连。由此而形成高聚类、短 特征路径长度的小世界网络。WS模型通过在规则网络中进行断链和随机重连而生成小世界网络,这一模 型体现了实际网络连接关系的随机性和规则性并存,反映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和 小世界网络之间的过渡关系;然而WS模型构造算法中的断链随机重连过程可能 会破坏网络的连通性,针对这个问题,Newman & Wattz又提出了小世界网络的 改进构造算法(NW模型),以随机加边过程取代随机重连过程以确保网络的连通 性,即在构造算法的第二步只

34、往网络中添加新边,而不需要将以往的连接断开 53。此后,人们还提出了小世界模型的一些其他变形27。值得一提的是,Barab dsi & Albert构造的无标度网络也具有短特征路径长度的特征,然而这一网络 的聚类系数却很小,与随机网络近似相等24。上述小世界网络构造模型与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可 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知识网络是一个动态增长的网络,不管是引证网络、词 网络,还是共现网络,知识节点和知识连接都在增长,而上述小世界网络构造模 型均是起始于一个既定知识节点的规则网络,没有考虑节点的增长;即使是重视 边增长的共现网络,也需考虑节点增长的情况,既定规模的初始网络模式不

35、符合 知识网络的实际特征。(2)知识网络中边的连接一般立足于确定的知识基础和学 科领域,人们创造的新知识节点通常会连接特定领域范围内的旧知识节点,而并 不是如WS、NW模型中的简单的随机连接。(3)知识网络的高聚类系数特征是演化 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如WS、NW模型中那样一开始便确定了的。5.3演化模型考虑知识节点连接数的增长特征,BA模型是连接数为常数的平稳增长模型, 而引文网络的连接数(即参考文献数量)是非平稳增长的。Biglu对SCIE上近40 年的抽样数据统计表明,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由1970年的8.4篇上升到2005年的 34.63篇,拟合曲线近似线性增54。而Krapivsky &

36、Redner对物理评论 在110年里发表的文章的统计发现,每篇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数目随文章发表时 间呈对数增长55。对于这一类问题,Dorogovtsev提出了幕率增长(Power Law Growth)模型56,Shi & Chen 等提出 了对数增长(Logarithmic Growth)模型 57,梳理分析与实验仿真发现均生成满足某一非平稳指数的无标度网络。知识网络一般具有高聚类性,具有局域演化的特征。这是由于专家学者一般 是工作于特定的研究领域,故而引证过程一般是针对特定领域的引证。针对此类 问题,Li & Chen提出了基于局域世界的演化网络模型,此模型的择优过程并不 针对网络全局,

37、而是基于随机选取的局域世界,仿真结果显示,随着局域世界的 扩大,网络连接度分布由指数分布向幕率分布过度,作者指出这一模型对于解释 国际贸易中的区域性贸易组织和互联网中的局域网连接是有效的58。实际上, 这一模型也可以推广到知识网络的研究中来。此外,还有一些与知识网络相关的演化模型被提了出来。比如Albert &Barabasi提出的组合演化模型59, Dorogovtsev等人提出的原始吸引模型 60, Liu等人提出的随机和择优混合模型61等,更详尽的内容可以参考 Newman, Boccaletti & Latora等的综述文章27,62,以及汪小帆、李翔和陈 关荣的著作63。6研究评论与

38、发展趋势6.1研究评论对于当前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演化的研究,细节上的问题在正文中多以做出评 述,这里不再赘述。以下从方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此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做出评 论,重点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在研究方法上,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目前情报学领域专家学者对知识网络的研究更多还是基于Brookes所提 出的认知视角,多是描述性、实证性的研究;而关于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演化 模型的研究,则多是物理、动力系统领域学者进行复杂网络研究过程中提出来或 简单涉及到。从上述综述中可以看到,基于物理统计和动力系统的方法所取得的 成果是很大的,情报学学者需要充分重视研究方法上的吸收和改进。(2) 动态

39、网络和加权网络方法涉及也较少,知识网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 动态网络和加权网络的方法可以更准确的描述知识网络的发展过程,然而基于这 两个方面知识网路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在研究内容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加强:(1) 当前针对知识网络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知识网络结构的可视觉形态和相 互关系的描述上,对于知识发展的动态过程和演化机理的研究过少。网络生成过 程和演化机理是进行知识可视化的基础,对此方面的研究需要大力加强。(2) 对知识网络结构的研究,特别在微观结构方面,研究成果非常少。目前 对知识网络结构的研究仅集中在几种特征之上,比如小世界、无标度等,更进一 步的结构分析较少。复杂网络研究领域

40、目前提出了很多针对大规模网络结构分析 的方法和工具,比如模体、社团等,可以尝试着用来分析知识网络。(3) 对知识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演化模型虽然 可以部分反映知识网络的演化特征,但是与知识网络的实际演化过程还是存在很 大的差距,这一点在正文中也已经指了出来。6.2研究趋势上文中所提到的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均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重点。不过从 知识网络研究的长远发展来看,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系统的进行考察:(1) 知识网络的生成机制。知识网络的生成机制研究关注于形成知识网络的 关键因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这些内在性因素与作用机制的考察,是 分析知识发展脉络的基础,是研究知

41、识创新趋势形成过程的基础;对知识网络结 构及生成机制的探讨也是将外在结构与内在作用机理联系起来的纽带,从而形成 表里互相诠释的作用。(2) 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及演化模型。演化过程既反映知识网络的时序结构 变迁,又体现知识和概念的内在涵义流变,演化模型是知识网络内在作用模式及 作用过程的抽象表达。对演化过程的探讨是分析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是探讨知 识热点形成及创新趋势形成的基础。(3) 知识演化网络中研究热点和创新趋势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创新趋势, 当前主要是通过基于时序词频统计和聚类分析的办法,得到知识的研究热点和发 展重点14,然而这只是一种事后的方法,其实质只是得到过去的发展动态,带 有显

42、著的时滞效应,很难用它来预测知识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因为事物在其初创 期或发展初期,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的数量上的优势,通过量的统计办法是难以 觉察知识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的。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又想到通过词频的即时 变化率来进行分析,华裔美国学者陈超美基于这种想法开发了 Citespace知识可 视化工具64,然而这也受到知识领域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知识热点和创新 趋势体现了知识创造主体的一致行为,这一过程促成了知识创造者的协同工作, 也增加了知识创造的盲目性和狭隘性。对知识发展热点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是 开展科学研究、指导知识生产的重要依据,这是知识管理、情报学领域长久以来 的一个核心问题。7

43、结语知识网络是研究知识关联关系、探索知识发展脉络、追踪知识创新趋势的有 效途径,而对知识网络结构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则是这一问题的根本。当前关于知 识网络结构及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只是零散地分布在物理、动力系统、复杂网 络等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中,本文归纳总结了这一方面的成果,希望其中好的方法、研究思路能为情报学、知识管理领域专家学者所掌握和使用。本文首先回顾了知识网络及相关概念的来源和相互关系,将当前的知识网络 研究划分为物理统计和概念认知两种研究思路:其一是以Price为代表的物理与 动力系统专家所提出的物理统计与动力系统分析思路,这种思路对于分析大规模 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演化模型具有独

44、特的优势;另一是以Brookes为代表的情 报、心理、教育和管理学者所提出的认知演进视角的分析思路,此种思路反映了 人类学习和认知活动的本质特征。并且,比较了两种思路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 差别。然后,从结构的不均匀性、小世界特征和微观结构三个方面归纳了知识网 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从不均匀结构的生成机理、小世界结构的形成过程及演化模 型归纳分析了知识网络的演化问题;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 重点。【参考文献】1 马费成,等.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9.2 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J. Science

45、, 1955,(122):108-111.3 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ing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M. Philadelphia: ISI Press, 1983: 69-123.4 Price D J. Networks of scientific papersJ. Science, 1965,(149):510-515.5Brookes B C. The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cience(Part IV)J. Journ

46、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81,(3): 3-12.6 马费成.论布鲁克斯情报学基本理论J.情报学报,1983,2(4): 318-321.7 赵蓉英,邱均平.知识网络研究(I)知识网络概念演进之探究J.情报 学报,2007,26(2): 198-209.8 赵蓉英.知识网络研究(II)知识网络的概念、内涵和特征J.情报学 报,2007,26(3): 470-476.9 赵蓉英,张洋,邱均平.知识网络研究(III)知识网络的特征探析J. 情报学报,2007,26(4): 583-587.10 Borner K, Mane K K. Mapping topics

47、and topic bursts in PNA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1):5287-5290.11 马费成,郝金星.概念地图在知识表示和知识评价中的应用(I)概念 地图的基本内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32(3): 5-9.12 马费成,郝金星.概念地图在知识表示和知识评价中的应用(II)概 念地图作为知识评价的工具及其研究框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4): 22-27.13 马费成,郝金星.概念地图及其结构

48、分析在知识评价中的应用(III):实 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32(5): 9-16.14 Barabasi A. L., Jeong H., Neda Z., Ravasz E., Schubert A., Vicsek T.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J.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2,(311): 590614.15 席运江,党延忠,廖开际.组织知识系统的知识超网络模型及应用J. 管理科学学报,

49、2009,12(3): 12-21.16 刘则渊,尹丽春.国际科学学主题共词网络的可视化研究J.情报学报, 2006,25(5): 634-640.17 晏尔伽,朱庆华.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作者合作现状基 于小世界理论的分析J.情报学报,2009,28(2): 274-282.18 Zhang P., Chen K., He Y., et al. Model and empirical study on some collaboration networksJ. Physica A, 2006,(360):599-616.19 Lambiotte, J., et al. Multire

50、lational semantic map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89,1(4):331-366.20 Buzan T., Buzan B. The Mind MapM. New York: Plume, 1996:80.21 王晓光.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I):共词网络方法的提出J.情报学报,2009, 28(4): 599-605.22 王晓光.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II):共词网络可视化与增长动力 学J.情报学报,2010, 29(2): 314-322.23 Watts, D. J. and Strogatz, S. H. Co

51、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J. Nature. 1998,(393): 440-442.24 Barabasi 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 Science, 1999,(286): 509-512.25 Redner S. How popular is your paper?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itation distributionJ. Eur. Phys. J. B., 1998,(4):131-134.26 de

52、 Castro, R. and Grossman, J. W. Famous trails to Paul Erdo sJ,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1999,(21): 51-63.27 Newman M 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 SIAM REVIEW. 2003, 45(2): 167-256.28 Broder, A., Kumar, R., Maghoul, F., Raghavan, P., Rajagopalan, S., Stata, R., Tomkins, A.,

53、and Wiener, J. Graph structure in the webJ. Computer Networks, 2000,(33): 309-320.29 Barabasi A. L., Jeong H., Neda Z., Ravasz E., Schubert A., Vicsek T.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 tions, 2002,(311): 590-614.30Vazque

54、z A. Statistics of citation networks. Arxiv Preprint Cond-mat/,2001,(5):3.31Cancho R F I, Sole R V. The Small World of Human Languag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ological Sciences, 2001, 268(1482): 22612265.32刘知远,郑亚斌,孙茂松.汉语依存句法网络的复杂网络性质J.复杂 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5(2): 1-9.33Ferrer

55、-i-Cancho R, Sole RV. The small world of human languag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1, 268(1482):2261-2265.34王晓光.博客社区内的非正式交流:基于网络链接的实证分析J.情报 学报,2009, 28(2): 248-256.35韦洛霞,李勇,李伟,等.汉字网络的3度分隔与小世界效应J.科学 通报,2004,49(24): 2615-2616.36 刘盛博.中国科技管理领域科技合作复杂网络分

56、析J.情报学报,2010,29(1): 177-183.37 林敏,李南,季旭,等.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分析与证 明J.情报学报,2010,29(4): 732-736.38 马费成.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J.情报学报,2007, 26(1): 3-13.39 徐升华,杨波.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知识转移网络特性分析J.情报 学报,2010,29(5): 915-919.40 夏昊翔,王国秀,宣照国,等针对科研合作网络演化建模的基于Agent 实验平台原型J.情报学报,2010,29(4): 634-640.41 Milo, R., Shen-Orr, S., Itzkov

57、itz, S., Kashtan, N., Chklovskii, D., and Alon, U. Network motifs: Simple building blocks of complex networksJ. Science, 2002,(298): 824-827.42 杨洪勇,王福生.科研合作网络中的模体涌现模型J.情报学报,2009, 28(4): 606-609.43 Song C, Havlin S, Makse H A. Self-similarity of complex networksJ. Nature, 2005,(433): 392-395.44 Ravas

58、z, E., Somera, A. L., Mongru, D. A., Oltvai, Z., and Barab? 觃 si, A.-L.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modularity in metabolic networksJ.Science. 2002,(297): 1551-1555.45 Milo, R., Itzkovitz, S., Kashtan, N., et al. Superfamilies of evolved and designed networksJ. Science, 2004,(303):1538-1542.46 Zhou

59、 S, Mondragon R J. The rich-club phenomenon in the Internet topologyJ.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2004, 8(3): 180-182.47 Csardi G, Strandburg K, Zalanyi L, Tobochnik J and Peter ?M rdi. Estimating the dynamics of kernel-based evolving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

60、omplex System, 2010.48 杨玉兵,潘安成.强联系网络、重叠知识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J.科学 学研究,2009,27(1): 25-29.49 于洋,党延忠,吴江宁,邓秋红.基于超网络的知识传播趋势分析J. 情报学报,2010,29(2): 356-361.50 Simon H. A. On a class of skew distribution functionsJ.Biometrika, 1955, 42: 425-440.51 Price D J. A general theory of bibliometric and other cumulative advanta

61、ge processesJ. J. Amer. Soc. Inform. Sci. 1976,(27): 292-306.52 Bianconi, G. and Barabasi, A.-L.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J. Phys. Rev. Lett. 2001,(86):5632-5635.53 Newman, M. E. J. and Watts, D. J. Renormalization group analysis of the small-world network modelJ. Phys. Lett. A1

62、999,(263): 341-346.54 Biglu, MH. The influence of references per paper in the SCI to impact factors and the matthew effectJ. Scientometrics, 2008, 74(3): 453-470.55 Krapivsky P L., Redner S. Network growth by copyingJ.Physical Review E, 2005,(71): 18.56 Dorogovtsev, S. N. and Mendes, J. F. F. Effect

63、 of the accelerating growth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on their structureJ. Phys. Rev. E 2001,(63): 25,101.57 Shi DH, Chen QH, Liu LM. Markov chain-based numerical method for degree distribution of growing networksJ. Phys. Rev. E, 2005,(71): 36,140.58 Li X, Chen G. A local world evolving network mod

64、elJ.Physica A, 2003,(328): 274-286.59 Albert, R. and Barabasi, A.-L. Topology of evolving networks:Local events and universalityJ. Phys. Rev. Lett. 2000,(85): 5234-5237.60 Dorogovtsev, S. N., Mendes, J. F. F., and Samukhin, A. N. Structure of growing networks with preferential linkingJ.Phys. Rev. Lett, 2000,(85): 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