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148083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情况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在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36.48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6%。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但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

2、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多年来,为认真落实落实文化部办公厅有关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以下。全方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扎实了物质基础。XX年6月,我县正式开启“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足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订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方面部署,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

3、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加、配合。为提升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员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有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具体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21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11个乡镇的田野普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全部乡镇和全部村组。在

4、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关键项目、关键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查,利用摄像机、摄影机、采访机等当代设备和人工手段具体统计所发觉的山民歌、民间文学,和普查到的多种民间技艺,从而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料。对这些资料,普查人员还各司其职,边普查,边整理。椐不完全统计,我县普查包括项目50个,确定县级名目30多个,整理文字资料50多万字,拍摄照片1400余张,刻录cd光盘40多张,dvd光盘20多张,登记民间艺人300余名,新搜集民歌200余首,小调30支,民间小说、谚语10

5、0余条,新发觉民间舞蹈有小村“打土地”、尖山“板凳拳”;民间曲艺有黄金洞的“三才板”,民俗有活龙的“排排亮”,还搜集有吊脚楼建造技艺、咂酒、油茶汤、绣花鞋、神豆腐等制作工艺,深入充实完善了我县民间艺术档案信息库,为建立县级名目作好了准备,为保护传承扎实了内容基础。“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项目申报工作。我县在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一边认真开展普查,一边主动进行申报。XX年5月,我们将南剧、地盘子、板凳龙三项民间艺术到省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受理,使我县以上三种关键民族文化艺术进入了法律保护程序,抢得了保护先机和制高点。在全州开展申报全国第二批

6、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工作中,我县认真筛选南剧、地盘子两个项目,组织专班编写申报材料,制作申报电视专题片和cd数据光盘和其它辅助材料,报送材料做到了立即、正确,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申报工作的开展。XX年年7月,我县南剧、地盘子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同年,我县南剧被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2021年,我们将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成功申报了省级名目;同时,我们还主动开展了“民间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2021年,我县朝阳寺镇被公布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县各乡镇也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的格局。“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我县民间文化艺术的打造。围绕打造南剧、地盘子艺术之乡

7、的目标,我县全方面加强了对南剧、地盘子的保护和传承。XX年县政府拨款20万元,创作排练了大型土家历史小说剧女儿寨和民间歌舞地盘子从小明理讲诚信,在州内外演出,取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主动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前后数次举行了全县“三民”汇演、唢呐大赛、乡村民族文化艺术节等多个形式的民间文艺汇演。加大“湖北苗寨第一村”官坝村的苗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全力打造土家摆手舞、草把龙、牛虎斗等民间艺术,成功举行了“官坝民俗文化节”活动,有力推进了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间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围绕“非遗”保护并结合普查工作,近两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

8、有力地促进了“非遗”保护和普查工作的开展。XX年至今,我县连续举行了四届“中国、咸丰梨树文化节”,南剧、地盘子、板凳龙、锁呐、哭嫁歌、草把龙等民间艺术数次被搬上舞台,很好地打造了民族文化品牌。XX年,活龙坪乡主办了全县第一届乡村民间文化艺术节。XX年年9月,高乐山镇主办了全县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XX年,我县举行了全县第三届“三民”调演。XX年年10月,活龙坪乡举行了全乡民歌歌王争霸赛。2021年11月,我县举行了全县民歌大赛。这些活动全部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普查工作深入开展。2021年8月,我县举行了全县第三届乡村民间文化艺术节。、“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优异民间艺人的评选。

9、现在我县有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州级“民间艺术大师”、12位县级优异民间艺人。在保护方法方面,我们一是于XX年举行全县“三民”调演之际,请示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全县首批12个优异民间艺人,县政府给每人每十二个月发放补助800元;二是抢救机遇,将地盘子传人李仕洲、板凳龙传人周礼乐、干龙船、咂酒传人李政福、吊脚楼建造师傅万桃元等人申报了省、州级民间艺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三是经过举行锁呐大赛、民歌大赛、梨树节、乡村民间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给广大民间艺人发明了展示技艺的舞台和获奖的机会;四是在我县文联创办的唐崖杂志和文化馆创办的野菊花杂志和“风景弯弯”文学网站创办专档,加强了对民

10、间艺人的宣传推介。五是以农村、小区、协会、学校为载体,建立民歌、南剧基地,深入开展“民歌、南剧进校园”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确保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些人、代代相传。“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一是加强了对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文化、民宗等部门紧密协作,创立了唐崖文学杂志,xx出版了咸丰民间小说、民间对联、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民间谚语、民间歌谣等五大集成。二是请求县政府设置了全县民族文学创作奖励基金,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近几年来,我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前后出版了色调蓝蓝的远处等3部散文专集;创作了乡村阳台等150余篇散文、诗歌作品,其中,散文集城镇边缘获全州“五个一

11、”工程奖。“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伴随当代化进程的加紧,我县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部分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停消失,很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拥有阵容庞大、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咸丰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住咸丰县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咸丰县委、县政府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政府主导、文体局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社会参加,明确职责、形成协力,长远计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标准,扎实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

12、产保护工作,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旅游服务,处理好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将口头传统、民间演出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已经成为提升咸丰县旅游业关键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使得几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咸丰县坪坝营旅游风景区一跃成为中国湖北恩施最美的几大有名风景区之一,成为湖北恩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颗闪耀的明珠。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1、认识、宣传、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力度不强。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多渠道、多媒介作宣传。非物质文化所在地,必需克服以文化遗存为招牌,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真正使自己的宣传工作落实到遗产本身的保护和传承上来。2、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大,不能切实使遗产项目得到充分的保护经费。该经费必需纳入财政预算。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经费不足,该申报国家级保护传承的名目项目不能全部得以申报。3、培养、扶持、帮助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政策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非物质特征,其技艺往往是代代言传身教而成。传承人的存在和其发明力的发挥是该遗产得以存留的标志。传承人的发明就是艺术实践,就是对传统艺术的保留和创新。遗产中还有相当部分其技艺已缺乏对应的传承人。为此,应该努力培养传承人。在抢救这些技艺的同时,让有成就的民间艺术人成长起来,经过她们的学习、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