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山东职业学院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38246990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山东职业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山东职业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山东职业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山东职业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山东职业学院(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省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山东省教育厅二一年八月山东省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省委 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文件精神,尤其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强力推动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坚持质量为本,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取

2、得显著成绩2002年山东省政府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省高职教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后,我省高职教育统筹规划,强化内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再次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1.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趋向合理目前,山东省拥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71所,在校生83万余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2.45%,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布局结构上,全省17个地市都建有高职院校;办学主体上,政府举办24所,行业企业办学27所,社会力量办学20所,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2.高职院

3、校基础能力显著提升全省高职院校总占地6.5万亩,校舍建筑面积129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0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7亿元,图书3483万册。专任教师3132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56人,占4.6%,副高级职称8305人,占26.5%,双师型教师10540人,占33.6,高职院校专兼结合教师队伍逐步建立。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及生均财政拨款超过了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有效地保证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初步形成我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围绕山东省重点发展的10个支柱产业、13个新兴产业和40个特色产业,积极增设工科类和涉海类专业,服务工业结构调整和黄河三

4、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同时,组织实施“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及新上专业”统一管理。目前,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设有专业405种,专业点2646个,形成了一批基本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体系完整的专业群,基本满足了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4.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我省高职院校围绕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校企共赢为基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全方位进行合作,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如威海职业学院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引进资金1100 万元,把威海东方模具有限公

5、司、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威海精密机床附件厂3 家企业引入学校,建立了“双向嵌入”式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各高职院校还建立了由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师资共享,形成了“教学合作、管理参与、就业订单、文化融入”的合作模式,构建了一个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平台,实现了开放校企信息,整合校企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企业、行业和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增强了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以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全面开展

6、,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力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省6所院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了24个示范专业。全省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452门,国家精品课程77门;建有73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了省级教学名师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打造了23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2009年全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87.19%,部分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线超过三本线,呈现“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态势。6.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高职院校认真践行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

7、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不断创新服务社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在服务中赢得社会认可和自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职院校每年开展企业在岗职工业务培训2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万人次,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3万人次,乡村医生培训1.3万人次。二、坚持政府主导,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全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1.各级政府出台相

8、关政策,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山东省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0266号),实施山东省2005-2010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方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地市也相继出台系列政策,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公共教育职责得到强化一是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山东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实现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有关工作的通知(鲁教财字200560号),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经费投入总量逐年增长,切实保障教育事业的改革与

9、发展。2009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839.74亿元,比上年增长8.37%。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636.48亿元,增长10.75%,占GDP的比例为1.8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不含城市教育费附加)567.68亿元,增长11.24%,预算内教育经费(含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8.83%,下降了1.72个百分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有了一定增长,生均财政拨款有了一定增长。二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鲁学助20074号)等系列文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各类学校贫困学生政府资助

10、政策全覆盖。山东地方高校(含民办高校)均享受国家奖、助学金政策,42万人次大学生享受到政府资助,资助面平均占在校生的20%,较好地解决了山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建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补助金额分别达到9.0亿元、1.4亿元、7.2亿元和6.1亿元。三是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多。为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出台山东省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鲁财教200816号),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省属高校开展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国家和有关部委下达的省

11、属高校科研项目的配套资助;支持中青年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增强其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培育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引导,保证了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的全面提升。3.发挥示范校引领作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山东省积极支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加强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督导检查。出台相关政策,在6所示范校均开展了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在招生录取批次上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在生均财政拨款、专项经费投入、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

12、设、职称评聘等方面都给与了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的模范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的改革先锋作用,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的标杆示范作用,引领全省高职院校把提高质量和促进就业作为高职教育工作的重点,打造品牌,凝练特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逐步建立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带动整个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4.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资源整合等方式,在

13、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符合现代社会职业培养与实训,教学、生产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基地。相继出台了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兼职教师聘任计划、品牌特色专业资助计划、校企合作计划,已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期间,出台了山东省“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鲁教职字20056号)、山东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鲁财教200653号),省财政拨专项基金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及购置高端设备,建成了多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利用率高、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完成“十一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14个

14、。5.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我省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分发挥评估促进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切实把教学评估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加强建设、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上,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建立评估回访、整改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接受评估的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率为55,按新方案评估的院校评估结论均为“通过”。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改善了教学条件,健全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

15、化,教学改革更加深入,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6.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821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精神,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出台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见(鲁教高字20092号),在坚持分类办学的前提下,结合高校自身特点,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努力办出特色,形成优

16、势。引导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完善了政策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三、坚持政策引导,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坚持把开展校企合作,加快人才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鲁,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目前,全省已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好氛围,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

17、进展。1.出台优惠政策,强力推动校企合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鲁发20064号)、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133号)和关于加强全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140号)等指导性文件,把校企合作提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制定企业实训标准 推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年会制度,表彰先进,总结经验,推广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市政府积极跟进行动,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

18、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企合作环境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了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各地市(县、区)设立校企共建专项基金,做到专款专用,支持重点专业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训给予相应补贴。企业用于学生实习实训费用,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院校要在学生的学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学生实习实训。3.落实优惠政策,保障校企合法权益山东省全面贯彻国家有关经费扶持政策,并推出相关系列政策,明确要求:(1)要求企业资助和捐赠院校用于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的资金和设备费用,校企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和提取使用职工

19、教育经费,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实习实训报酬、意外伤害保险费等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税收优惠执行。(2)要求校企双方保障学生权益。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要制定实习实训劳动保护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切实做好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要为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购买意外伤害等相关保险,具体办法由企业与院校协商;招聘新员工,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在本单位实习实训的学生。(3)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纳企业、社会和海外资金,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推动和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实施。通过制订和

20、实施校企合作法规,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仅2009年,全省17个地市443家行业骨干企业主动联系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对接人才培养,涌现出68家企校合作先进单位。4.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并创新了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创新了多种与企业密切合作的途径。

21、一是校企融合,合作办学;二是产权纽带,合作育人;三是订单培养,合作就业;四是需求导向,合作发展;五是职教集团化办学,优势互补;六是区域集约化办学,资源共享。同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了“实境耦合”、“以岗定教”、“五位一体”(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校外实训基地和创新拓展工作室)、“创业导向型”等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高职院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已形成品牌效应,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5.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改革办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

22、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我省已出台系列政策,推动高职院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面向市场、面向行业产业办学,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了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目前,山东省各高职院校依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推广,解决企业技术和管理难题,承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合作企业担任技术总监、技术顾问,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带动了企业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了办学水平和质量。6.注重健全人格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使命之一,也是构建终生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省高

23、职教育在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和身心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作为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先后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见(鲁教高字20092号)等文件,坚持知识能力培育和价值观培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相结合,主动服务学生与学生自我服务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即时应对与建立长

24、效机制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思路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与先进省市的高职教育相比还存有一定差距。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广度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总体办学条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础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

25、发展和以内涵发展为主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我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到人力资源强省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发展目标(1)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到2015年,逐步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

26、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10个支柱产业、13个新兴产业、40个特色产业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

27、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4)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修订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法规,继续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切实把加强合作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内在动力,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入股、设备入股或其他形式入股的方式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满足不同需求的校企合作新模式。(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

28、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培训,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2.保障措施(1)增强主导意识,提升指导管理水平一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提升指导水平。要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方和行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落实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责任制,按照分工做好工作。按照“省市共管、以市为主”模式办好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支持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加强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职业教育素养,增强其发展带动能力。三是

29、加强引导管理,推动不同类型发展。以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为骨干,促进行业办学、民间力量办学协调发展。(2)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教学条件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财政对于学校基础设施,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条件建设投入支持力度,推动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落实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承担实训基地建设任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参与建设积极性。继续加大财政对于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奖助学金制度,提高高职院校吸引力。在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基础上,扩大学生受助面和受助规模。作好贫困生特殊帮扶工作。逐步增加财政办学投入,减少学生学费在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来源中的比例,使

30、更多学生有条件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三是完善激励社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办学的政策,动员社会各方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广泛吸引行业、企业、金融财团、社会团体和热心教育事业的知名人士为高等职业教育出谋划策,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增加奖助学金、基础设施、实训条件建设等助学投入。加大产学合作力度,增加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3)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增强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发展活力一是推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面向社会,贴近市场。要考虑地方财力承受能力和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等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二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完善高校收入分配、用人机制自主权,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加学校发展活力。三是积极完善劳动准入制度。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资格证书的实施,确立“双证书”直通车制度,从法律法规、制度和就业政策等方面予以保证。山东省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