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425625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最新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最新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最新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资料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先说一句,六,七,八,十二章是本书重点中的重点。注意详细看课本。一.名词解析: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3.自由基(free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susceptib

2、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5.半减期(half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benchmark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

3、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3.

4、遗传负荷(genetic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14.危险度评定(risk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17.暴露生物

5、学标志(biomarkerof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18.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和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应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19.蓄积作用(accumlation):外源化合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或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

6、积作用。分为物质蓄积和损伤蓄积。 20.抑癌基因(anti-oncogen):指机体内正常细胞内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在DNA加合物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突变、激活成为癌基因而导致疾病发生。21.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toxicology):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毒理学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又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22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23.Ames实验:是利用突变体的测试菌株,观察受试动物的能否纠正或补偿突变体所携带的突变改变,

7、判断其致突变性。 24.微核实验(micronuleustest,MNT):是观察动物是否产生微核的实验。25.染色体畸变分析(chromosomeaberrationanalysis):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 26.姐妹染色单体SCE:指染色体同源座位上DNA复制产物的相互交换,其频率与DNA断裂和修复有关。 27.遗传多态性:(geneticpolymorphism)是一个衡量遗传变异的数据,即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 28.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8、29.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toxicity)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到达成体之前内出现的有害作用,包括:结构畸形、生长迟缓、功能障碍及死亡 29.实际安全剂量:指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读物的接触剂量。 30.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用 31.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赖表示 32.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33.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

9、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34.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指一组试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35.最大非致死量或浓度:LD0或LC0: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36.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37.为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38.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与适当

10、对照机体比较,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某种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39.未观察作用水平NOEL:在规定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与适当的对照体比较,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任何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40.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41.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41.毒物(poison):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42.效应和反应:在毒理学研究中根据所测定的有害作用的生物学和统计学特点,将终点分为效应和反应两类。效应effect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

11、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 43、皮肤致敏试验2阶段: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二.简答题 01、发育毒性表现为:发育生物体死亡、生长改变、结构异常、功能缺陷。02、化学致癌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进展阶段。03、化学致癌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04、危险度评价由四个因素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05、I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06、危险性分析包括三部分: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交流。 07、终毒物可以分

12、为以下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08、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09、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臵包括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10、蓄积作用的评价方法:K系数法、半衰期法。 11、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为: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四个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人群接触资料。 12、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13、书写LD50值时要标明:动物的物种和品系、染毒途径、性别、时间。14、基因突变分为:碱基臵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突变分为:染色体畸变、染色

13、体数目异常。 15、生物标记物的可以分为三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 毒理学试题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 B机制毒理学 C管理毒理学 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AGrevin BRamazzini CParacelsus DFontan

14、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A体内、体外实验 B

15、流行病学研究 C临床试验 D人体观察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 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慢性毒作用 B急性毒作用 C易感性研究 D不易感性研究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一)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

16、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3、一次用药后,(C)个药物消除半衰期时,可认为该药物几乎被完全消除。A2 B4 C5 D8 4、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A)。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肽性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其他因素 5、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B)。A暴露时间 B暴露频率 C接触时间 D接触频率 6、急性毒性是(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物后引起快速而

17、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D瞬间给予动物一定量化学物后快速出现的中毒效应7、急性动物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D)。A对化学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的动物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D以上都是 8、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C)。 A1天 B1周 C2周 D3周 9、如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当中,随着苯的浓度越来越高,各试验组的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高,这说明存在(D)。 A量反应关系 B质反应关系 C剂量-量反应关系 D剂量-质反应关系 10、可以用某种测量数值来表示,通常用于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

18、的是(C)。A效应 B反应 C量反应 D质反应 11、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物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称(D)。A效应 B反应 C量反应 D质反应 12、化学毒物与集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D)。A直线型 B抛物线型 C对称S状型 D不对称S状型 13、毒物兴奋效应是(C)。 A低剂量时不表现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出强烈的刺激作用B低剂量表现适当的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出强烈的刺激作用C低剂量时表现出适当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为抑制作用D低剂量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高剂量下白哦先为刺激作用14、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A、LD50值与毒性

19、大小成正比B、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C、LD50值与毒性大小乘反比D、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15、LD0是指(C)。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16、LD01是指(B)。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17、LD50是指(D)。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18、LD100是指(A)。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19、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依据的是(B)。A、LD0和LD50 B、LD0和LD100 C、LD01和LD50 D、LD01和LD

20、100 20、有害效应阈值和非有害效应阈值应分别在(C)之间(注:未观察到作用的水平,NOEL;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ANOAEL和LOEL;NOEL和LOAELBNOEL和LOAEL;NOAEL和LOELCNOAEL和LOAEL;NOEL和LOELDNOEL和LOEL;NOAEL和LOAEL 21、制定化学毒物卫生标准最重要的毒性参考指标是(D)。ALD0 BLD50 CLD100 DNOAEL和LOAEL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二)1下列有关毒物方面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B) A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

21、损伤的物质,是法规管理名词。B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能力。 C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D所有物质都是毒物,剂量将它们区分为毒物与药物。2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内源化学物对机体的(C)A营养作用 B治疗作用 C有害作用 D有益作用 3按毒物的性质分类,毒物不包括(A)A环境因素 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4下列情况不属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是(C)A代偿作用降低B易感性增加C易感性降低 D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降低 5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毒效应谱,随剂量增加表现为(A)A机体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

22、B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机体负荷增加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C机体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临床中毒亚临床改变D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机体负荷增加临床中毒亚临床改变6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影响毒作用的因素(D)A剂量 B接触吸收速率 C接触途径 D接触面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作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 B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C局部毒作用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暴露部位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D外源化学物的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暴露后不可消失的毒作用。8选择性毒性不可发生在(D)A物种之间 B个

23、体间 C群体间 D细胞间 9下列关于毒物靶器官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外源化学物可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B外源化学物可直接发挥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C外源化学物可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D内源化学物可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10在全身毒作用中常见的靶器官不包括(C)A神经系统 B造血系统 C脑 D肝 11影响某个特定器官成为毒物靶器官的因素不包括(A)A器官存在非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 B器官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C器官对损伤的修复能力。 D器官在体内的解剖位置和功能,毒物吸收和排泄器官。12构成高危险人群易感性的生物学基础不包括(B)A年龄 B体重 C遗传因素 D性别

24、13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生物学标志(D)A接触生物学标志 B效应标志C易感性标志 D服用剂量14暴露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注意事项不包括(B)A时间 B剂量 C技术 D途径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内剂量指的是被摄入到体内的量。 B送达剂量是指应用剂量中被器官吸收的剂量。 C生物有效剂量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可供吸收的量。 D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取决于其在靶器官中的剂量。16下列不属于空气中化学物的物理形态的是(A)A云 B雾 C烟 D尘 17气溶胶是哪三种空气中化学物物理形态的统称(D)A雾、烟、蒸气 B烟、蒸气、粉尘C蒸气、粉尘、雾 D粉尘、雾、烟18下列哪个选项不

25、是暴露的特征(B)A暴露途径 B暴露速率 C暴露期限 D暴露频率 19毒理学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逐级分为(A)A急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B亚急性、急性、慢性、亚慢性C慢性、亚慢性、急性、亚急性D急性、慢性、亚急性、亚慢性 2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合理应用剂量-反应关系概念的前提(A)A反应的强度与时间有关 B所研究的反应是由化学物接触引起的 C反应的强度与剂量有关 D要有定量测定毒性的方法和准确表示毒性大小的手段 21下列选项不属于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毒理学中的意义的是(C)A有助于发现化学物的毒效应性质 B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C有助于发现新的靶器官 D有助于确定机体易

26、感性分布 22“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指的是(B)A毒效应谱 B毒物兴奋效应 C毒物损害作用 D毒物促进作用 23关于毒物兴奋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 A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刺激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B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抑制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也表现为抑制作用。C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刺激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也表现为刺激作用。D在低剂量表现为适当的抑制反应,而在高剂量条件下表现为刺激作用。24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据动物实验分类可分为(C)A组织实验和体内实验B细胞实验和体外实验C体内试验和体外实验D整体实验和体内实验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LD100指

27、引起一组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BLD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CLD01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DLD0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6LOAEL指的是(B)A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C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D阈值 27NOAEL指的是(A)A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C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 D阈值 28关于阈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一种化学物对每种效应都可分别有一个阈值。B是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 C浓度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浓度

28、高于阈值时效应将发生。D一般认为遗传毒性致癌物有可检测的阈值。29动物试验外推到人通常方法不包括(C) A利用不确定系数B利用药动学外推C利用药效学外推D利用数学模型30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指的是(A) A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化学物质的总量。B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体内合成的化学物质的总量。 C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有效营养物质的量。D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体内合成的有效营养物质的量。31治疗指数(TI)指的是(B)A用来计算安全性,TI越大安全性越低。BTI=LD50/ED50CTI=LD01/ED99DTI=LD50/LD100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

29、转化(一) 1、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B)。A生物转化 B生物转运 CADME过程 D消除 2、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A)。A肝 B肾 C肺 D小肠 3、对靶器官内化学毒物或者其活性代谢物与大分子(靶分子)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局部的或整体的毒性效应的研究是属于(B)的研究范畴。 A毒物动力学 B毒物效应动力学 C生物转化 D生物转运 4、关于生物膜说法错误的是(C)。A生物膜是细胞膜(质膜)、细胞器膜的总称 B生物膜在机体主要起隔离功能、进行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内外环境物质交换屏障三个作用C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和主动

30、转运由载体介导,可饱和。 5、关于脂-水分布系数说法错误的是(A)。A表示的是内源化合物的脂溶性 B是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分布达到平衡以后,其在脂相和水相溶解度之比C一般来说,外源化合物的脂-水分布系数越大,经膜扩散转运越快D脂溶性外源化学物易于以被动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 6、下列关于给药途径与机体吸收强度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呼吸舌下直肠肌肉皮下经口皮肤B呼吸舌下直肠皮下经口肌肉皮肤C呼吸舌下直肠肌肉经口皮下皮肤D呼吸舌下直肠皮下肌肉经口皮肤 7、关于血-气分配系数说法错误的是(C)。 A血-气分配系数是药物经呼吸道吸收难易的评价指标 B在呼吸膜两侧分压达到平衡时,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在肺

31、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C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气体越难被吸收入血 D血-气分配系数越低的外源化学物经肺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经肺血流量8、大部分毒物的吸收方式是(C)。A滤过 B主动转运 C被动转运 D膜动转运 9、外源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C)。A通过营养物质作为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10、影响化学毒物吸收的因素是(D)A药物属性 B吸收部位 C血流量,吸收面积,接触时间,亲和力 D以上都是 11、化学毒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 12、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D)。A毒作用发生快慢 B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读 D毒作

32、用持续时间 13、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D)因素的影响。A动物种属 B年龄 C胜利状态 D以上都是14、下面哪项描述是错误的(C)。 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都有重大影响C经过体内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15、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D)A剂量 B作用时间 C选择作用 D蓄积作用 16、毒物排泄主要途径是(D)。A肠道 B唾液 C汗腺 D肾脏 17、下面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 A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B物质续集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C有

33、效得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D在体内检查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病理现象18、影响化学毒物毒作用性质和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A)A化学结构 B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19、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是(C)。 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的比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20、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目的是(A)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

34、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他试验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21、化学毒物的一般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B)A雌雄多少都可以 B雌雄各半 C全部为雄性 D全部为雌性 22、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C)A最低需要量 B最高需要量 C最高容许限量 D最低容许限量 23、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为(D)A具有广泛第五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 B有结构酶和诱导酶之分C某些酶具有多态性 D以上都是 24、关于经典毒物动力学说法错误的是(D)A经典动力学基本理论是速率论和房室模型 B房室模型可分为一室开发模型、二室开放模型、多室模型 C化学毒物内转运的速率过程

35、分为一级、零级和非线性3种类型D毒物动力学参数AUC越大,药物消除速率越快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生物转化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B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反应分相反应和相反应C一般说来,生物转化使外源化合物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 26、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相反应不包括(B)A水解反应 B甲基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氧化反应27、化学毒物代谢酶最主要分布在(C)A微粒体或细胞核 B微粒体或细胞膜C微粒体或胞浆 D细胞膜和胞浆 28、一般而言,相反应对代谢的影响以及其中甲基化结合和乙酰化结合主要作用为(B)A使代谢活化;增加毒物水溶性 B使代谢活化;增加毒物脂溶

36、性C使代谢解毒;增加毒物水溶性 D使代谢解毒;增加毒物脂溶性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二)1ADME分别对应于(A)A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B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C排泄、吸收、代谢和分布D分布、代谢、吸收和排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共性,统称为生物转化。B代谢称为生物转运。 C代谢过程与吸收过程合称为消除。 DADME各过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彼此相互影响,通常可以同时发生。3下列选项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的是(C)A隔离功能 B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C储存功能 D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4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哪两类(C)A被动转运和简

37、单扩散B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D特殊转运和膜动转运 5下列选项不属于特殊转运的是(B)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 D膜动转运6扩散的前提条件是(B)A外源化学物具有脂溶性B浓度梯度C有载体 D有能量供应 7下列关于脂溶性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经简单扩散方式转运的外源化学物必须具有脂溶性。B脂水分配系数指的是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C外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溶解于脂肪,经简单扩散转运的速率也就越慢。D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态,易于透过生物膜转运。8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D)A外

38、源化学物的结构B分子量大小 C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 D外源化学物自身能量 9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A)A膜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简单扩散 D滤过 10大部分毒物吸收都是通过哪种方式D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膜动转运 D被动转运 11吸收的主要部位不包括(C)A胃肠道 B呼吸道 C肝 D皮肤12“CO于血红蛋白,百草枯于肺”指的是外源化学物在器官中的(A)A功能性蓄积 B物质性蓄积C简单的存积 D以上都不正确3排泄的主要方式是哪三个(C)A肾、肝、汗液B汗液、肺、粪便C肺、粪便、肾D粪便、肾、汗液 14一些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被称为(B)A代谢解毒 B代

39、谢活化 C代谢转化 D代谢增毒 15下列选项不是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的是(B)A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B生物转化酶只有结构酶 C生物转化酶的结构存在多态性D外源化学物存在立体选择性 16生物转化酶主要位于(D)A内质网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细胞核C细胞核和胞液D胞液和内质网 17下列选项不属于I相反应的是(C)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结合反应 D水解反应 18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基本反应是(A)A单加氧反应 B水解反应 C脱氢反应 D共氧化反应19结合反应主要在(B)进行 A肾脏 B肝脏 C肺 D肠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生物利用度指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时的摄入量B生物利用度F=AUC(

40、静脉注射)/AUC(非静脉注射)C静脉注射途径的生物利用度为100%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第四章 毒性机制 ( 一 )1、毒效应强度直接影响因素是(A) A终毒物在其作用位点的浓度及持续时间B终毒物的机构类型 C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的结合方式D毒物的代谢活化 2、自由基的特性为(B) 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短,有顺磁性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长,有顺磁性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长,有顺磁性3、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成为毒物靶分子的条件(C)。A合适的反应性和(或)空间结构 B易接近性 C必须为能催化毒物代谢的酶 D具有

41、关键的生物生理功能 4、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自由基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B自由基主要是由于化合物的离子键发生均裂而产生的 C都具有顺磁性、化学性质活泼、反应性高、半衰期短的特点 D当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就会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造成机体的损害5、下列属于毒物引起的细胞调节功能障碍的是(D)。A.基因表达调节障碍 B.信号转导调节障碍C.细胞外信号产生调节障碍 D.以上都是 6、外源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类型有(D)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以上都是 7、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A)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

42、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 8、关于脂水分配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在同系化合物中,对于在水中溶解度越大的化合物,由于其较易随尿排出体外,故毒性越小B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则越容易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解离的无极性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较非解离化合物的大 D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故肥胖者对脂溶性毒物的耐受性总是较强的9、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D)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10、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B) A奇

43、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无顺磁性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无顺磁性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11、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包括(D)A超氧化歧化酶(SOD)作用 BGSH-Px C.过氧化氢酶(CAT) D以上都是 12、化学毒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A)A内质网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13、关于CYP4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是一组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BCYP450由血红蛋白类、黄素蛋白和磷脂组成。C对于一种毒物,同种动物的CYP450是一

44、样的D不同毒物诱导的是不同CYP450系列14、描述S-9混合液错误的是(A)A多氯联苯诱导 B肝匀浆9000g上清液C为代谢活化系统 D含葡萄糖 15、微核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B)ADNA完整性改变 B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或染色体分离改变C染色体交换或重排D细胞分裂异常 16、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C)A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B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嘧啶,称为颠换C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D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 17、下列哪些发生断裂与重接的染色体基因不丢失和增加(B)A倒位 B插入 C易位 D重复 18、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45、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片段C存在于细胞核中D存在于细胞质中 19、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的致突变试验是(C)A微核试验 B染色体畸变试验CUDS试验 DAmes试验20、SCE是(B)A染色单体交换 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C染色单体互换 D姐妹染色体交换 21、关于彗星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 B原理是大片段DNA比断裂的DNA片段迁移的快,电泳后出现彗星状C试验过程中需要制备单细胞悬液D该方法敏感性高,要求的细胞数少 22、急性毒性是(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

46、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 23、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C)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24、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D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D以上都是 25、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为(C) 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数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26、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BA1天 B1周 C2周 D3周 27、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 A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B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C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D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28、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的目的是(A)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29、体外试验有(D)A小鼠微核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