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总结.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28396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总结.doc(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小学教育是在(D)。D.1904年2.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B)。B.资本主义社会3.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B.癸卯学制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以综合课程为主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7.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D)。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8.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9.基础教育课程

2、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A)。A.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10.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以改进工作为目标的教育评价是(A)。A.形成性评价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C.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环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2.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D.课程制度的变迁13.新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14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A)。A教学方法1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

3、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是指(C)。C读、写、算1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17.教育科学研究的展开环节是(C)。C.组织与实施18.教育科学工作者必须把(C)作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依据。C.为学生发展服务19.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整个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是(A)。A.研究课题的选择20.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是(A)。A.实验法2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

4、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行动研究法22.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产生于(A)。A.夏代2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C)。 C大教学论2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A教育现象25(C)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C生产力水平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27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C生物起源说28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D终身教育29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是(C)。C苏格拉底30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

5、,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3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B社会本位论3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

6、盗。”这是(B)。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3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C)。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5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C)。C中等水平36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C)。C概念学习37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3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C)。C维果斯基3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40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D)。D想象41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C)。C趋避冲

7、突4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43童年期是生理发展(C)的时期。C相对稳定与平衡44衡量一个人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D)。D行为45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B无意注意46许多人利用早上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不受(C)的干扰。C前摄抑制47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B)B性格48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D)。D正迁移49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D)。D大猩猩模仿

8、游人吃饼干50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D审美需要5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A)。A刺激泛化52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C概念学习53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C)。C投射54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C)。C罗森塔尔效应55.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C)开始的。C师资培训机构56.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B)。B奴隶社会初期5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A以业余为主58.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

9、具备的条件有(A)。A学历素养59.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A.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60.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B)。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61.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D)。D.教育家型教师62.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C.专业成长期63.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A)。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64.(A)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在职教育二、简答题1.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作为初等教育

10、的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因而要求其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做到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不入学或中途辍学,并且使他们每个人都能达到基本的教育要求;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2)基础性。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每个公

11、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础。从国家来讲,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3)强制性。义务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受教育者的义务;不仅是受教育者个人的义务,也是由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和国家各部门共同承担的义务。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2.试分析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教育是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

12、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生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自己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做到以上这一切,实际上也是为我们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老师应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要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细微动作,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

13、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予以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其逻辑思维,并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要让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学习品质。培养小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其对道德的理解能力,使之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各种问题,提高其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3.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

14、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所谓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技能通过多次操作,可以发展成为技巧。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双基”教学,而“双基”教学是我国的优势和传统。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15、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形成学习能力,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体力。所谓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

16、的个性心理品质小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诸方面的认识,而且教学活动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也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学在强调共性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不仅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4.试分析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

17、:(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确立学习领域,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学习领域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有利于改变目前过分强调分科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地方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国家将按照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设计将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注重让学生获得各种直接经验。(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明确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课时规定上给地方教育部门留有一

18、定的余地,在不同学科的课时规定上给学校留有一定的余地,地方教育部门在地方课程中可以决定学习领域与课时的比例分配,学校在学校课程中可以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本校课程方案。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

19、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

20、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7.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依靠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

21、主观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8.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9.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观念方面有哪些重大转变?答:(1)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4)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

22、一体。(5)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10.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表现。答:(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11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

23、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12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4、,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1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

25、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15实验法的优点是什么?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所谓教育实验法,就是根据教育研究课题所规定的任务,按照特定设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情境。(2)排除无关的因素。(3)数量记载精确。(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运用实验法应注意:(1)实验前做好准备。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实验用

26、品,编制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实验后要总结。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16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答: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往往是分步进行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即先学习符号本身的代表意义,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趋势特点:(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抽象性增加;(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27、;(4)概念的自觉性不断提高。1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18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1)学科专业素养,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优良个性品

28、质有:热情慷慨、乐于助人、公平客观等。19专家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1)主动反思;(2)对基础教学问题的处理自动化;(3)知识的结构化;(4)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第二章学生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C)特点。C阶段性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B不平衡性3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A定向性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C)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C差异性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C)。C可塑性6儿童心理发

29、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A)。A不平衡性7“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D)。D顺序性8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9.(C)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C.具体运算阶段10.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沉思型11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C)。C场独立12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C黏液质)类型。13.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

30、现象,其原因主要是(C)。C道德认识不足1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D)。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5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B)。B品德评价16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7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C道德意志18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D)。D桃李不言,

31、下自成蹊19.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认知模式20.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21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A德育内容上2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C)。C德育目标23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B道德情感24.(C相互作用论)是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核心,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心理机制。25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D)。D说服法26“

3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C道德意志27.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B.导向)作用。28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B)。B品德评价29皮亚杰认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是在(C)。C十岁以后3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3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B班主任工作)。32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D陶冶教育法33.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D)。D.说服教育法34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D

33、)。D情绪低落35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B)。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3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B)。B强迫行为37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B抑郁症)。3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B)。B积极的社会功能39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D寻求发展40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D)D有无心理疾病41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D)。D行为契约42.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

34、好和道德健康43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44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45学习困难综合征在(B)中比较多见。B.小学生46(B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4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C)。C学校48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其高发病年龄为(C.810岁)。49对倔强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D)。D侮辱打骂50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

35、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C)。C强迫症51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A审美教育二、简答题1.简述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答:第一,认知发展。关于认知发展,我们可以从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注意等几个方面来认识。从感知觉来看,小学生的感知觉处于明显的发展时期,低年级学生

36、的感知觉带有明显的无意性、情绪性以及笼统性,中高年级学生的有意性、目的性以及精确性逐渐增强。从观察来看,小学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从记忆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记忆、机械记忆和无意记忆为主,中年级以后向以抽象记忆、意义记忆(理解记忆)和有意记忆为主转变。从思维来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想象来看,小学生的想象丰富生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幻想成分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想象更具有现实性。从语言来看,小学期间孩子的语言发展趋势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从注意来看,小学生的注意的广度和深度及稳定性都变化极大。第二,情感

37、发展。小学生情感的基本特征是丰富、外露、不稳定。具体看来:一是情感体验强烈且不稳定。在对待事情的情感上,一方面遇到高兴的事会激动不已,而碰到不顺心的事会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另一方面情绪转移快,刚刚还是痛苦万分,但一遇上好玩开心之事马上会阴转晴,甚至破涕为笑。在对待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情感上,则显示出一种特殊的信任、依恋和崇拜;在对待同学的情感上,喜欢和同学在一起,重视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二是表现欲强且外露。小学生总想表现得比别的同学强,比别的同学能,特别是教师在面前,更是积极主动。有时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不惜干一些违背班级或学校规章制度的事。了解他们这些特点以后,老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种

38、种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对学生的行为特别是一些看似不当的行为尽量给予宽容和理解。第三,意志发展。小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觉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做事情往往凭兴趣、凭热情,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学习行为往往靠外力督促;二是自制力薄弱,有许多事情明知道不应该做,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上课做小动作,有些事情明知道应该做,却因为其他诱惑而没有做,如做家庭作业等。三是自主性差,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尤其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往往以老师或大人为准,当老师对自己评价较低时,自己也会因此缺乏自信。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关注、肯定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品

39、质和坚强意志。2.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自我评价有以下特点:第一,由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的独立见解的评价,并且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第二,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到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第三,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第四,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由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小学生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善于评价别人,但不善于评价自己;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答:(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2)性格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

40、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4.自我意识对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而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低,其人格发展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青年的人格发展较多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调节。(

41、2)自我评价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若个体自认为品德高尚,就会在生活中自觉地维护真理和正义,拒绝自以为不正义的事情;反之,个体自认为能力差,解决问题时就会优柔寡断,稍遇障碍便停滞不前。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个体的自我调控筛选环境的影响,他们主动接受环境的积极影响,拒绝环境的消极影响。同时,个体的自我调控制约人格发展目标的确定,并影响人格发展目标能否最终实现。5.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答:(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

42、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意味着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43、;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身心

44、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另外,个别差异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45、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6谈谈你对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的认识。答:小学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知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它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所以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始,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以基本的政治观点、思想态度等。情。情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情感的形成是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

46、,要善于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敬佩、爱慕之情,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和需要,进而发展其深厚的情感。意。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行。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思想观点与相应支配下采取的外在行动。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培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作风。(2)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

47、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3)德育过程的多端性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

48、锻炼意志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7.小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2)德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8.简述小学德育的任务。答:(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培养儿童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3)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9.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答:第一,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第二,确立符合

49、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第四,积极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和形式。第五,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第六,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10.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答: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一)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

50、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从知开始的,教师必须对其晓之以理,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样做。这样,儿童就有可能去做并且有可能做好。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1)语言说服法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讲解法是向学生讲清楚基本原理、基本事实的方法。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说明什么是祖国、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爱国、怎样爱国等。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报告是主讲人就具体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以提高学生对某一

51、问题认识的方法。如形势报告、政策报告、英雄模范事迹报告、法制教育报告、典型事迹报告等。报告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认识。谈话法是通过师生对话而使学生提高特定认识的方法。如通过谈话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锻炼身体的意义等。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交流师生感情,故能提高说服的实效性。讨论法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言或辩论以明辨是非,提高对某一问题认识的方法。如开展关于小学生要不要参加劳动、要不要帮家长做家务等问题的讨论。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志趣,使学生交流思想,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指导阅读是一种书面语言说服法,它是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书报来说服学生的方法。如

52、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和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使学生理解刻苦学习的意义阅读历史人物和革命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阅读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针对性。第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引导总结。(2)事实说服法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参观是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通过看实物、听解说接受教育的方法。如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工厂、学校等其他先进单位,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改革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刻苦读书

53、的热情。访问是指走访一些典型人物,以丰富感性认识和增加情感体验的方法。如访问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科学家、老前辈、身残志坚者等。调查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第一手材料以说明问题的方法。如去环保局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可以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及污染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参观、访问和调查的共同特点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具体、生动、典型,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三者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目的,制定计划。第二,做好充分准备。第三,加强指导。第四,做好总结工作。(二)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

54、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用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景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修养。第二,创建良好的环境。第三,引导学生。(三)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出来的,而学生的行为又是在实践中、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和形成的。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四)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能把真实的思想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同时青少

55、年又极善于模仿,向往英雄,追求上进。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第二,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榜样的哪些方面,怎样学习。第三,狠抓落实。(五)评比竞赛法评比竞赛法是教育者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运用评比、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竞争心理即人的争强好胜心理,它在人与人的比较中体现出来。评比竞赛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从内容来分,有单项评比竞赛、全面评比竞赛;从对象来分,有自我竞赛、交互(集体)竞赛;从时间来分,有一次性竞赛、连续性竞赛。运用评比竞赛法应注意

56、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良好的评比竞赛的氛围和环境;第二,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第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评比竞赛。(六)奖励与惩罚法奖励与惩罚法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或痛苦的体验,进而强化或纠正学生某些行为的方法。奖励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的体验,进而强化学生的健康品德和优良行为的方法。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品德和行为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引起学生的愉快体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巩固与保持。奖励的方法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其形式有三种:一是赞许,这是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行为的赞

57、同和肯定;二是表扬,这是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行为的较为正式的评价,可分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对集体的表扬和对个体的表扬;三是奖赏,这是对学生较为突出的表现的奖励,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内疚、悔恨的体验,进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合理的惩罚能引起学生的痛苦体验和认真反思,有助于学生及时终止和纠正自己的不良品德和行为。惩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否定,这是对学生不太严重的行为的制止和纠正;二是批评,这是对学生不良品德和行为的较为正式的否定评价,可分为口头批评和书面批评,对集体的批评和对个体的批评;三是处罚,这是对学生较为严重错误的

58、惩罚。运用奖惩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对奖惩关系的认识。第二,目的明确,具体有度。第三,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第四,奖励为主,抑中带扬。11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少先队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开展活动来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4)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1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

59、)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选择恰当的奖励物;强调内部奖励。13.简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答:(1)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2)学习困难综合征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缺少某种学习技能;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多见。(4)儿童厌学症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5)儿童强

60、迫行为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又一表现。强迫现象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14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三、材料分析题1.不会听课的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内容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因此,他的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很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

61、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问题:请分析小刚不会听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答:(1)原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再有趣一些,他肯定会全神贯注听课的。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2)方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也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