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3298676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 钱贵成 范干忠背景材料: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乡民所唱的一种原生态民间歌谣,因盛行于江西省的兴国县而得名。它不仅广泛流传于兴国本地,而且还传播到其周边的赣县、宁都、瑞金、吉安、永丰、峡江等县、市,甚至远及闽西的宁化、长汀等地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曲“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兴国山歌曾唱遍整个江西苏区,成为有力的战地宣传武器,产生了巨大的革命影响。当年,兴国的一些著名山歌手还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中央领导的称赞。新中国成立后,兴国山歌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唱新中国等方面更是闻名遐迩。它是江西民间歌曲中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山歌,是赣南客家文化中一朵瑰丽

2、的艺术奇葩,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1996年,文化部正式命名兴国县为“民间艺术(山歌)之乡”。2006年,兴国山歌又进一步被文化部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兴国山歌的历史起源,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1988年新编的兴国县志称,兴国山歌的起源与兴国县境内的上洛山木客歌有关,“相传起源于唐代木客(伐木工人)山歌”,1 甚或说它“起源于秦末兴国上洛山中为造阿房宫而伐木的木客之歌”,并指称“太上隐者”所作的木客诗,就是上洛山中木客所唱的最早的兴国山歌。2 但稽考相关文献,发现这种现今颇为流行的说法,并无确切的文献依据,以讹传讹的成

3、份颇重。早在300年前,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任兴国县令的张尚瑗在潋水志林中就曾对此说法作过稽考和澄清,他说:“予至兴,访上洛所在,士夫父老未有曾登临者,第指西江之右,龚公山之左,谓上洛在焉。既亲造搜核,冈岭纡互,无从阅实。西江邑中土,名在儒林乡。县志称上洛山在大足乡,道里不符。木客之诗酒尽君莫沽云云,唐诗话云:尝自称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之句,亦其所作。木客避秦隐居得仙,当与毛女桃源洞人为伍,而竟以魈魅例之!又考吴越春秋,越有木客村,勾践使工人伐木献吴,久不得归,工人忧思作木客吟。则木客越人而非秦人。木客吟亦非沽酒诗矣!好事传讹,今古类然。存之以广谈助可也。”3而兴国山歌民间艺人所传

4、,兴国山歌“唐时起,宋时兴,世代流传到至今”的说法,相对来说,可能更为可信。因为兴国山歌作为赣南客家乡民所唱的民间歌谣,它肯定是随着赣南客家民系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发展的,而赣南客家民系乃来自唐末中原移民的史实则是它较为直接的证明。并且,山歌一词,最早也是见于唐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杂难为听。”和江楼偶宴赠同座中的诗句“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相逢且同乐,何必旧相知。”以及唐代诗人李益送人南归中的诗句“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等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山歌一词可能始行于唐代的说法。当然,兴国山歌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民间歌谣,其源头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客家乡民在生

5、存环境、文化习俗、生产劳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氤氲下而逐渐孕育、生成的。它既可能与崇山峻岭间从事伐木劳作的“木客”的“吭育、吭育”的呼号有关,也可能与山野间莳禾、砍樵的农夫自在自得的“吟唱”相联,是千百年来经历无数兴国普通劳动者和民间艺人不断创造、继承、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据山歌民间艺人介绍,在兴国山歌的传承过程中,兴国历史上盛行的民间“跳觋”活动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跳觋,原本是旧时兴国民间用于祈吉禳凶、保佑平安的民间风俗,带有较明显的迷信色彩。这种民间风俗活动,据传始于宋代,是由闽西一带的客家人传入兴国,并且一直沿续至今。跳觋的民间艺人被称为“觋公”,他们有固定的师承关系和流派,以师带徒,代代相传

6、。不同的名派,有各自不同的谱系,每个师傅都按辈份排列“法名”,相当于“艺名”,类似于科班出身,并有一整套独特的画符作法的程式。那时,妇女久婚未孕会请觋公来“包花”;怀孕后要保胎,请觋公来“藏海水”;孩子出生后怕夭折要请觋公来“藏禁”;生了大病要请觋公来“驱白虎”,甚至遭天灾人祸、年景不好,也有人牵头请觋公来跳“太平觋”。作为一种谋生的手艺,跳觋的觋公都是有较好的声音和音高、节奏感觉的职业山歌手。为了能招徕更多的观众,聪明的觋公将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引入跳觋活动之中,并使其成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法事活动,一部分为唱山歌的娱乐活动。由此,兴国山歌进入了室内演唱。山歌,也就随之出现了一定的人物、情节、故

7、事和表演,出现了有男有女的觋公、觋婆(男扮女装,包头巾)。此后,又逐渐深入到庙会、婚嫁、建房、祝寿等众多民俗活动中。兴国山歌因此也就出现了山野田间的即兴唱山歌和与职业歌手的室内娱乐性山歌并行的传承模式。当然,这只是民间艺人的传说。其实,跳觋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俗文活动,它与山歌之间关系,究竟谁先谁后,熟为因果?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楚。兴国山歌,是一种语调式山歌,有一套完整而固定的演唱程式,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呈现出卓然独立的艺术特色。它有歌头、歌腹和歌尾三个部分,在演唱时是用方言演唱,以腔就词,即兴行腔;没有固定的歌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调和歌唱习惯,并形成各自不同的歌唱风格,但均以一个具有鲜明特色

8、的歌头“哎呀嘞哎”起唱,或高亢嘹亮,或底回婉转,或短促突兀,视歌手情绪和歌词内容而定,一般为全首歌的最高音(或较高的音),然后用一、二句比兴句起兴,定韵之后,转入歌腹部。歌腹可长可短,少则一、二句,多则数十句,甚至是百句。歌尾未句前则用“心肝格”或“心肝哥(妹)”苏区时期才改为“同志格(哥、妹)” 等特有的称谓词相呼应,其后便是一句画龙点睛式的结束语,俗称“煞板”。歌手(主要是室内演唱的歌手)手执一面小锣,在中间有拖腔之处敲击小锣,用以休息片刻或思考下一句歌词。其旋律音调简朴而精练,音域不宽,音调与语调结合紧密,如说似唱,拖腔甚少,节奏灵活,起伏不大;擅于叙事,多为对唱,互问互答,即问即答,以

9、竞胜负,有时也用于独唱,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独特的演唱方法和程式,在我国民间歌曲中绝无仅有,卓具特色。从音乐形式上来说,兴国山歌可分为歌谣体山歌与叙事体山歌两大类。歌谣体山歌原为山野田间的唱和,因情因景因有而异,情歌、生产歌、生活歌、时政歌等均有,多为即兴而歌,歌手随口而出,出口成歌,无须任何道具。叙事体山歌则为演唱于室内,多为连唱数百句的长篇山歌,它有故事、有情节,还有某些特定的角色,这是民间歌曲的一种新创造,有着说唱艺术的特点。而从表现形式上说,兴国山歌又可分为对花、猜花、锁歌、赞歌、丢关音、捡脚跟、绣褡裢、藤缠树等不同的形式。若从演唱内容上说,则兴国山歌还可分为情歌、生活歌谣、民俗歌

10、谣及杂歌等等。 兴国山歌经过长期的民间传唱、发展,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来自山野的民众之歌,由一个人或多个人触景生情而唱,内容取材于人们身边生活,多为现场编词,即兴而歌。除了独唱,更常见于对唱。虽然是心口相传,即兴而歌,但其唱词也颇见巧妙的构思,常常使用比兴、夸张、对比、拟人、谐音、双关语等手法,将歌词编得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有些老歌手,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在“对歌”或“山歌擂台”时,多能应变自如,对答如流,一连唱上几个小时,且歌词不相雷同,赋、比、兴手法运用自如,歇后语等群众语言随处可见。在劳动的间隙聊天、情人之间打情骂俏,常常能见景生情,由情生歌,即兴抒怀,出口成章。还有生活中诸如

11、斗智称强、打古猜迹、劝架骂人等等,兴国山歌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歌曲。兴国山歌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文化娱乐方式的不断丰富,其传承和发展已经出现了后继乏人的问题。鉴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保护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充分的保护,并努力将它传承发展下去。访谈缘起: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国山歌,2006年10月17日至19日,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政

12、府联合江西省群众艺术馆、江西省艺术研究所,在兴国县红都广场共同主办了“赣粤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暨“赣粤闽桂(兴国)客家山歌学术研讨会”。我们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观摩了来自四省民间的客家山歌手的山歌比赛,并参加了此次客家山歌学术研讨会。其间,为了调查兴国山歌当前的传承与流行状况,我们对代表兴国县参加山歌艺术节的五位民间职业山歌艺人进行了此次专门的调查、采访。被采访人:郭德京,47岁,有“兴国县山歌大王”之称,兴国县良村镇上迳村人。电话:13170813758(手机);0797-5251309(宅)谢观莲,50岁,已故著名兴国山歌手谢文棱之女,兴国县方太乡方太村人。电话:13763980

13、300(手机);张声荣,44 岁,兴国县兴连乡下埠村人。电话:0797-5274432(宅)张继贵,45岁,兴国县兴连乡下埠村人,电话:13970103923(手机),0797-5274971(宅)谢先明,36岁,郭德京的徒弟,兴国县枫边乡圩上人时间:2006年10月18日晚地点:江西省兴国县品禄园宾馆问(郭德京,下同):郭师傅是“兴国县的山歌大王”,你对兴国山歌是什么时候起源的这一情况,可能有所了解吧?答:我们兴国县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兴国山歌是“唐时起,宋时兴,世代流传到如今。”问:郭师傅你看起来,年龄并不大,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唱山歌的?答:我是1959年出生的。1979年我从农村考进县文

14、化站,每月拿33元工资,开始拜师傅专门学唱兴国山歌。那时安排我跟随6位山歌老师傅学习唱山歌,每位师傅各跟学半年,共学习了3年。问:那你应该算是“科班”出身的了。你的那6位师傅叫什么名字?答:我的这6 个老师傅是:谢文棱、刘承达、俞忠禄、曾宪芳、邱隆椿、夏功甫。问:现在这些老师傅还在吗?答:现在都去世了。问:你们老一辈的山歌手,都是职业山歌手,而且是兼带“跳觋”的。你也会“跳觋”吗?答:我会“跳觋”。问:那你是哪年学习“跳觋”的?答:我是1980年开始学习“跳觋”的。问:现在兴国县的山歌手中,会“跳觋”的人还多吗?答:不多了。问: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人?答:还有李良汉,今年60岁;张贤清、张声荣、张

15、继贵他们几个也会“跳觋”。问:现在会唱兴国山歌的职业歌手,还有多少人?答:兴国县的老百姓几乎人人都能唱几句山歌;但现在能职业唱山歌的只有8人。县文化局把我们这8个人,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2人作为一个演唱队,组织我们到全县的各个村民小组去巡回演唱山歌,算是对兴国山歌的保护和对我们的支持。问:请告诉我们这8个人的名字、年龄、是哪里的人?谁和谁在一组?答:我和李正香(女,32岁,兴国县古龙岗镇圩上人,手机:13879759892)为一组;王良善(64岁,兴国县城岗乡大获村人)和谢观莲为一组;陈志芳(54岁,兴国县潋江镇睦敬村人,手机:13979766571)和张继贵为一组;张声荣和谢先明(36岁,兴

16、国县枫边乡圩上人)。问:去乡村演唱有报酬吗?是谁付的钱?答:有报酬的,是由县文化局统一付的钱。问:哦,这等于是县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那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下乡去都唱些什么节目?答:钱是由县政府付,我们拿着县文化局开的证明到各个村去联系,定下来后,由老百姓自己点节目;我们按他们的要求唱,一般喜欢听“情歌”的多些。问:现在兴国山歌的社会影响挺大,你们还经常外出演唱兴国山歌,都到过哪些地方?答:是的。2003年我们到广东梅州参加“客家山歌国际艺术节”,到那里去唱山歌比赛;还到过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唱过。问(谢观莲,下同):谢师傅,你父亲谢文棱是著名的兴国山歌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代表兴国上北京

17、演唱兴国山歌。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唱山歌的,是你父亲亲身教的吗?答:我是从6、7岁时开始学唱山歌的,我父亲也没有刻意教,是我自己从小就听父亲和周围的乡亲唱山歌,不自觉中就学会唱山歌了。我父亲非常喜爱唱山歌,上山砍柴时都唱。那时我还很小,跟随父亲砍柴时,山歌就不觉中从口而出,记得第一次是唱“观音拐子(赣南方言,意即蛤蟆)”的几句山歌,那内容其实是骂爸爸的(我爸爸的外号就叫“观音拐子”),我爸爸听后非常生气。但那时我年龄小,根本不懂得。问:你今年多大岁数?读过多少年的书?答:我是1957年生,今年50岁;小学毕业。问:你看山歌还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吗?你的下一代中还有人愿学唱山歌吗?笑答:儿子女儿都

18、没有人学,我想让小孙女来学唱山歌,希望能把山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问:学唱山歌难吗?答:唱山歌要有口才,要靠学习。我们兴国山歌中就有这样的唱词:“四句山歌从口出,不是用船水打来。” 问(张声荣,下同):张师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唱山歌的?是拜谁为师的?答:我是1980年开始学唱山歌的,我的师傅叫王统生。我是和张继贵同一天拜王统生师傅学唱山歌和“跳觋”的。我“跳觋”时也起有法名,叫“汉名”,我师傅是“鼎”字辈。我们俩算是师兄弟,张继贵比我年龄要大一岁,本来要称他为师兄的,但我的辈份比他长一辈,他要叫我族叔。问:那时拜师傅学艺,都有哪些规矩?答:那时拜师学艺,是要有晋师礼(即包一个红包、提一只公鸡和

19、几斤猪肉等)的,到师傅家去拜师。问:那么你们俩是学过全套“跳觋”的吧?你现在还会“跳觋”吗?答:是的,我们全部都学过,还会“跳觋”。现在有人请的话,还能跳,那些“跳觋”动作,还能做下来。但现在请“跳觋”的人少了,人们认为那是信迷信。问:你能做几个“跳觋”时表演的动作给我们看看吗?答:能。(接着张声荣师傅就在宾馆房间里的地毯上,示范了几个造型和团身后滚翻动作给我们看)问:“跳觋”时,一般要几个人表演?都有哪些表演动作?答:“跳觋”时,是两个人,都是男的,但其中一人要男扮女装(头包毛巾),唱对口歌,一阴一阳调。“跳觋”全是应事主的邀请表演,程序比较严格,先须设神坛,举行扎灶、起师、上表、行罡、解粮

20、、祭将、过天桥等仪式。要焚香、跌告,要请神、吟颂词等等;行罡,又有“文罡”、“武罡”之分,文罡:唱绣荷包、绣褡裢、打鞋底等;武罡则为表演武术动作,有翻天扑地、流利滑石、鲤鱼变白、黄龙缠柱等功夫甚至高难动作。如应事主“藏禁”而“跳觋”的,就是先唱颂词,尔后再自由唱老百姓喜爱的山歌。问:“跳觋”时,有些什么道具?答:有师锣(又叫平锣),我们的师锣是没有边缘的,面子是平的,跟一般的小铜锣不同;有两支180度的“画角”,是用锡做成,学习起来很难,虽然只有三个音“横”、“嘟”、“嘀”,但有的人学了几年都吹不成调。还有雷印、师刀、圣告、台裙及头裙服饰等物品。问:其它地方的客家山歌唱时都不敲锣,为什么我们兴

21、国山歌在歌唱时要敲小锣?答:敲锣可以吸引观众,可以调节唱山歌时的节奏,还可以帮助唱山歌的人思考下一句歌词,尤其是唱长调,如古文故事赵玉林这样的长篇山歌,就非要敲小锣不可。问:“跳觋”是什么时候传入兴国的,你知道吗?答:听师傅说,是从福建传来的。(郭先明插答:)说是在宋朝的时候,福建出了姓陈、姓林和姓李的三个著名的仙娘,这三个仙娘都到闾山中拜师学法,姓陈的仙娘,叫陈海清,学法得道后,亲自去“解粮”。这个姓陈的仙娘后来将道法从福建传到江西,逐渐在江西形成“跳觋”。“跳觋”传入兴国后,各地的觋公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就在“跳觋”时,引入唱兴国山歌。问:现在能“跳觋”的师傅还多吗?答:现在请“跳觋

22、”的人很少了,能“跳觋”的人也只有3个人,我、张继贵和郭德京。问:现在请“跳觋”的人少,那是不是以前请“跳觋”的人多?最多的是什么时候?答:是的。最多时大约是在5年前,在古龙岗乡,就是靠近三僚乡的地方,那是搞庙会,曾连续“跳觋”60多天,大家你请一天,我请一天,没有停歇。那真是少有的火爆场面。问:为什么会那么火爆,你想过原因吗?答:还是跟生活单调有关,那时大部分农村都还没有通电,没有电视机,缺少娱乐,所以大家点着松木火把来观看,主要是听山歌娱乐,兴趣非常高。问:你认为唱山歌为什么能吸引人?它要传下去应注意些什么?答:唱山歌可以解忧愁,可以使人精神上愉快,所以能吸引老百姓。要传下去就是还要有人肯

23、来学、肯来听。问:你们四个山歌队下乡演唱,一场一般要唱多长时间?能得多少钱一场?答:我们一场大约唱2小时,收100元钱一场。是到县文化局去领钱的,还要扣税。问:一般一天唱几场?答:一天2至3场,要看情况而定。问:这样一年下来,你们每个人能有多少钱的收入?答:一年下来,一个人大约有一万二千元的样子。问:除了县文化局要求你们到各乡去轮流演唱外,还有自发请你们去演唱的吗?答:也有。县文化局要求我们每个行政村一年去唱一场,由县文化局发补助外,自发请唱的,我们则按工算钱,一场算每人两个工,按兴国当地的工资标准付钱(现在也就是30元一个工的样子)。问:你们唱山歌有曲谱吗?答:没有曲谱,都是一个人一个音调,

24、依各人的嗓子而定。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唱调都不会一样。问:那有固定的唱词吗?答:有师傅传下来的固定唱词,也有自己即兴编的唱词。问:有歌本吗?答:有自己抄的不少歌本,都放在家里了。问(张继贵):张师傅,请你谈一下过去“跳觋”都有哪些程序,好吗?答:好的。过去“跳觋”一般有如下几道程序:一是装身、请神、起师;二是迎师、接告;三是行罡、解粮;四是唱祝词、说好话;五是上表、祭将、点兵;六是过关、斩煞;七是藏禁或安禁、上锁;八是送神。大致是这样的过程。问:你知道你们的“跳觋”师傅经历了多少代吗?答:我听师傅说,解放前,他们的辈份是分了“道法显金科,冲天鼎汉罗”是共十个辈份,我师傅是“鼎”字辈,我和

25、声荣则是“汉”字辈。问:“跳觋”时,唱的山歌,有什么讲究吗?答:也就是差不多的东西,有东河山歌、西河山歌、南河山歌、北河山歌等等。东河山歌唱祝敬;南河山歌唱“交情”就是“郎连妹、妹连郎”;西河山歌唱“断情”、“反情”;北河山歌唱古经就是古代历史长篇故事。问:请你唱几句古经,好吗?答:古经中唱的多是“锁歌”形式。比如有“锁歌”是这样唱的:“会唱锁歌莫称雄,哪朝出的赵子龙?木牛木马谁人造?什么台前借东风”?“解歌”者则接着对唱:“会唱山歌敢称雄,三国出了赵子龙,木牛木马孔明造,七星台前借东风” 注释:1 兴国县志办公室编纂兴国县志卷二十五,第594页,1988年内部出版。2 兴国县政府编撰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兴国山歌)申报书3 清张尚瑗纂修、清康熙五十年刊潋水志林卷之二十六“遗闻”, 第554页,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