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2904859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HONGYU.MACRO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产品体系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休闲度假功能明显增强,以互联网为重点的创新驱动对提升旅游业质量效益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到2025年,旅游人均消费达到650元,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在旅游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过夜游客比重达40%。一、 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是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关键五年,是新区旅游业夯实基础、进一步明确方向、提质增效的升级蓄力期。新区设立前,三县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较低,旅游业基础较为薄弱,“十四五”期间应紧扣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任务,保障和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局,在“补短板”“

2、展形象”“强开放”等方面精准发力,提升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值。到2025年,旅游业有效服务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以“未来之城”为引领的城市旅游成为核心吸引力,文旅融合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彰显,旅游品牌体系初步搭建,雄安新区城市品牌影响力有效提升,旅游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未来城市体验示范样板、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京津冀国际旅游新门户。为此,“十四五”期间重点聚焦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补短板。在旅游基础设施及“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等方面补短板、做提升,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消费服务,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初步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二是展形象。聚焦“一城、一淀、一门户

3、、三县支撑、廊道成网”,初步构建旅游空间布局,塑造特色鲜明的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三是强开放。在旅游领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加强与京津冀其他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在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培育一批常态化的国际会议、国际产品博览会、高峰论坛和重大赛事,建成国家旅游开放合作的枢纽。到2035年,立足新区基本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等规划建设目标,旅游业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双核引领、五团支撑

4、、多点集聚、廊道串联”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构建起绿色生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率先在旅游领域打造成“雄安质量”全国样板;基本建成京津冀初具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二、 基本原则(一)坚持服务疏解,协同发展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首要任务,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求,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创造良好游憩环境,增强疏解人员的舒适感、认同感、自豪感;坚持错位发展,积极引导和疏解首都旅游增量;对接新区住宿餐饮、观光休闲、商务会展、文创科技等旅游服务需要,吸纳优质旅游从业人员。(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服务新区生态城市布局和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

5、园建设,助力新区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设置旅游功能区,控制开发强度,倡导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有效保护淀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打造生态友好型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样板。(三)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发展立足“雄安质量”,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门类丰富、品质优秀、服务一流的旅游供给体系;强化标准引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高质量标准体系;以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提升旅游发展效率,增强发展“韧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6、(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旅游业发展成果要为百姓共享,充分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强化需求导向,主动适应消费升级和大众旅游时代的新要求,培育更多品质化、差异化、个性化旅游产品,构建便捷、高效、精细的旅游服务体系,营造更加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市场环境,更好地发挥旅游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创业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积极作用,推动旅游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五)坚持深化改革,现代治理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破除制约雄安新区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障碍,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完善土地利用、财政金融及新业态政策支撑;推进依法治旅进程,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

7、台,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及开发运营模式。系统性变革治理理念、机制、工具、手段,努力实现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 做精文化旅游,彰显文旅融合的雄安示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大新区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力度,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一)建设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集群充分挖掘和保护性利用遗址文化、边关文化、古城文化、运河文化、长城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博物馆、文化馆、遗址公园等,利用云直播、短视频、全景展示等创新展示方式讲好文物故事,推出主题性、品牌化旅游产品与线路。推进南阳遗址重大考古研究工程,打造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宋

8、辽边关地道景区提质升级;充分挖掘容城卧牛古城、安新古城、雄州古城等历史空间的文化积淀和情感记忆,拓展有历史原真性、有情感共鸣的文化旅游空间;保护和挖掘燕南长城及大运河文化,鼓励建设博物馆、文化馆,远期谋划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二)推出传承经典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深入挖掘白洋淀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加强“荷花淀派”文学研究,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做好红色文化遗存挂牌立碑工作。积极参与红色文化主题旅游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评选、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作品创新成果征集展示活动、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活动,提升全国影响力。推动红色旅游

9、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重点提升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北冯村红色星火党建研学营等红色旅游项目,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使新区成为京津冀地区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三)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利用大型场馆、特色街区和公园绿地等优质空间,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打造一批融合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艺术展馆,营造“小而美”的新型城乡文化旅游空间。依托新区文物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打造独具魅力的优秀文

10、化旅游体验。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推动启动区科技创新博物馆、高教园区图书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画廊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植入旅游文化体验产品,打造宜游、宜乐、宜购、宜学的文化旅游新窗口以及展现新区建设发展精神风貌的公共空间。适当拓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文创商品售卖等功能,培育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生活空间。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面向不同群体开展阅读分享、大师课、手工艺体验等活动。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通过文化可视化、文化品牌化、文化体验化、文化艺术化等特色利用方式,深挖文化载体内涵、拓展文化旅游空间,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

11、、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通过“文化+科技”,依托现代高新技术重点对宋辽边关地道、燕南长城遗址等文物遗存进行场景再现,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通过“文化+创意”,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化,积极承接在京文化机构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利用工业遗存建设文旅融合型创意园区。推进文化创意节庆化,承接北京优质资源,打造和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广泛参与度、行业标杆性的摄影节、艺术节等旅游节事盛会;推进文化创意演艺化,将文化植入文娱演艺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形式新颖别致、具有市场价值的旅游演艺项目;推进文化创意商品化,将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媒、动

12、漫、工艺设计、数字创意、视觉艺术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开发乐器、船艺、苇编、芦苇画、面塑、剪纸、布艺、制茶等新区特色文创商品;推进文化创意IP化,探索新区文旅融合的独特IP,用原创IP讲好雄安故事,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旅融合品牌。四、 彰显创新雄安新魅力充分发挥旅游营销在市场引领、客流引导以及舆论应对等方面的优势作用,讲好雄安故事,塑造特色鲜明的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逐步提升新区国际影响力。(一)讲好雄安故事贯彻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坚持政府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外推介,以“创新雄安”为品牌,重点宣传新区作为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人与自然

13、和谐共生的未来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样板的城市形象,讲好雄安故事。(二)拓宽营销渠道充分用好主流传统媒体,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强化雄安新区在电视、报刊、网络的广告投放力度。深入做好新媒体营销,创新“旅游+互联网”旅游营销宣传,加快建立雄安新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线上营销、线上预订、线上购物等功能,推出实景直播、VR旅游、短视频、OTA等线上传播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文旅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推介国际、国家级节庆、展会和旅游文化活动,形成节庆展会和会议论坛营销体系,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与交流,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展示雄安新区旅游形象。(三)开展精准营销大力开展兴趣营销、内容营销,建立起分人群、

14、分季节的雄安旅游主题营销活动体系。针对不同地域,制定错位化的营销口号和营销策略。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重点市场的机场大型路牌、广告牌、公交车身、车站等进行高强度形象广告投放,积极融入京津冀旅游圈,强化京津冀区域市场共建,策划跨区域、主题性文旅产品和精品线路,鼓励推出多样的旅游优惠措施。精心组织旅游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鼓励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鼓励发行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为游客及市民提供旅游便利服务。构建雄安文旅推介平台,鼓励新区旅游企业与周边省份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旅行商深度合作,互设分支机构、互推旅游线路。积极举办旅游产品和项目推介会、旅游商品

15、展示交易会。积极参加客源地各类推介活动以及国际、国内重要旅游会展。重点宣传未来城市、生态文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旅游产品。加强境外媒体营销,设立雄安新区海外旅游营销中心,成立海外旅游联合推介联盟、国际友好城市旅游联盟。借助文化和旅游部驻外办事处和国外旅游传媒机构,宣传推广新区城市建设和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外事、商务、侨务、文化、出版等对外宣传渠道,广泛开展新区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活动。稳妥推进外籍(境外)人员来新区自驾游便利化和通关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入境服务水平,让来新区的境外游客在用卡、用网、用餐等方面更顺畅、更舒心。五、 打造独特创意的文旅产业体验集群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利用大型场馆、特色街区

16、和公园绿地等优质空间,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打造一批融合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艺术展馆,营造“小而美”的新型城乡文化旅游空间。依托新区文物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打造独具魅力的优秀文化旅游体验。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推动启动区科技创新博物馆、高教园区图书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画廊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植入旅游文化体验产品,打造宜游、宜乐、宜购、宜学的文化旅游新窗口以及展现新区建设发展精神风貌的公共空间。适当拓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文创商品售卖等功能,培育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生活空间。因地制

17、宜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面向不同群体开展阅读分享、大师课、手工艺体验等活动。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通过文化可视化、文化品牌化、文化体验化、文化艺术化等特色利用方式,深挖文化载体内涵、拓展文化旅游空间,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通过“文化+科技”,依托现代高新技术重点对宋辽边关地道、燕南长城遗址等文物遗存进行场景再现,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通过“文化+创意”,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化,积极承接在京文化机构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利用工业遗存建设文旅融合型创意园区。推进文化创意节庆化,承接北京优质资源,打造和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广泛参与度、行业标杆性的摄影节、艺术节等旅游节事盛会;推进文化创意演艺化,将文化植入文娱演艺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形式新颖别致、具有市场价值的旅游演艺项目;推进文化创意商品化,将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媒、动漫、工艺设计、数字创意、视觉艺术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开发乐器、船艺、苇编、芦苇画、面塑、剪纸、布艺、制茶等新区特色文创商品;推进文化创意IP化,探索新区文旅融合的独特IP,用原创IP讲好雄安故事,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旅融合品牌。资料整理来源:河北雄安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