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实务详细目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9027914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级会计实务详细目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级会计实务详细目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级会计实务详细目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高级会计实务详细目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会计实务详细目录(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1第一节 战略管理概述1一、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1(一) 战略内涵1(二) 企业战略管理内涵1(三) 企业战略管理要素、体系与过程2(四) 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3二、 战略分析5(一) 外部环境分析5(二) 内部环境分析9三、战略选择11(一) 战略选择程序11(二) 战略选择的类型13四、战略实施13(一) 战略实施模式13(二) 战略实施支持系统15五、 战略控制15(一) 战略控制与管理控制15(二) 管理控制系统16(三) 管理控制模式19第二节 公司战略23一、企业战略的类型23(一) 成长型战略23(二) 稳定型战略25(三) 收缩型战略26二、企

2、业战略选择23(一) 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26(二) 成长型战略选择27(三) 稳定型战略选择28(四) 收缩型战略选择29第三节 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30一、经营战略的内涵与类型30(一) 成本领先战略30(二) 差异化战略31(三) 集中化战略31二、经营战略选择33(一) 经营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33(二) 成本领先战略选择33(三) 差异化战略的特征34(四) 集中化战略选择35三、职能战略的内涵与类型37(一)职能战略的内涵37(二)职能战略的类型37四、业务组合管理模型39(一) 波士顿距阵39(二) SWOT模型40第四节 财务战略 41一、财务战略概述41(一) 财务战略的内涵与

3、特征41(二) 财务战略目标42(三) 财务战略分类42(四) 财务战略选择44二、投资战略46(一) 投资战略的概述46(二) 投资战略选择47三、 融资战略51(一) 融资战略的概述51(二) 融资战略选择51四、 分配战略56(一) 分配战略的概述56(二) 股份分配战略选择57第二章 企业投资、融资决策与集团资金管理60第一节 投资决策60一、投资决策概述60(一) 投资决策的重要性60(二) 投资决策的步骤60(三) 投资项目的类别61二、投资决策方法61(一) 回收期法62(二) 净现值法64(三) 内含报酬率法65(四) 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比较68(五) 现值指数法70(六

4、) 投资收益法70(七) 投资决策方法的总结71三、 投资决策方法的特殊应用73(一) 不同规模的项目73(二) 不同寿命周期的项目74(三) 项目的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75四、 现金流量的估计76(一) 现金流量的概念76(二) 现金流量的估计77(三) 投资项目的分析案例80五、 投资项目的分享调整82(一) 项目风险的衡量82(二) 项目风险的处置86(五) 最佳资本预算89(一) 投资机会表89(二) 边际资本成本表90(三) 资本限额91(四) 最佳资本预算93第二节 融资决策94一、融资决策的概述94(一) 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94(二) 企业融资战略评判95(三) 企业融资权限及决策

5、规则96(四) 企业融资与投资者关系管理97二、 融资规划与企业增长管理98(一) 单一企业外部融资需要量预测98(二) 销售增长、融资缺口与债务融资策略下的资产负债率101(三) 融资规划与企业增长率预测103(四) 融资规划、企业可持续增长管理策略105(五) 企业集团融资规划106三、企业融资方式决策108(一) 权益融资方式108(二) 债务融资112(三) 企业集团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116四、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管理117(一) EBIT-EPS(或ROE)无差异分析法117(二) 资本成本比较分析法119(三) 资本结构调整的管理框架121五、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121(一) 企业集

6、团债务融资及财务风险122(二)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重点122第三节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与财务公司123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123(一) 资金集中管理的功能123(二)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124二、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25(一) 产融结合下的财务公司及其公司125(二) 财务公司设立条件126(三) 财务公司的治理、风险管理与监管指标126(四) 财务公司与集团下属上市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与信息透露129(五)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公司运作130(六) 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134第三章 企业预算管理136第一节 预算管理概述136一、 预算的特征136二、预算层次结构137(一) 预算

7、层次137(二) 预算结构137三、预算管理的内涵与作用138(一)预算管理的内涵138(二)预算管理的作用139四、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139(一)预算管理日常工作结构140(二)预算管理日常工作结构140(三)预算执行单位140第二节 预测与年度经营目标141一、 预测技术141(一) 回归分析141(二) 时间序列分析142(三) 指数平滑法143(四) 学习曲线模型143(五) 期望值分析145(六) 敏感性分析146(七) 蒙特卡洛模拟分析147二、 目标利润的规划方法148(一) 本量利分析法148(二) 比例预算法149(三) 利润增长率法149(四) 上加法150三、 确定年度经

8、营目标的要点150(一)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150(二)进行整体预测151(三)正确选择预测起点151(四)考虑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152(五)考虑本公司价格和产品组合的变化152(六)做好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策略分析工作152(七)确认计划期内重大事件152(八)分析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153(九)做好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广告和促销计划的结果153(十)确认指标偏离常态的原因,修正预测结果153第三节 预算编制153一、 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特点153(一) 定期预算法154(二) 滚动预算法154(三) 增量预算法155(四) 零基预算法155(五) 固定预

9、算法155(六) 弹性预算法156(七) 项目预算法156(八) 作业基础预算法157二、 预算的编制方式157(一) 权威式预算157(二) 参与式预算157(三) 混合式预算157三、 预算的编制步骤158(一) 确定目标158(二) 编制上报158(三) 审编平衡158(四) 审议批准158四、 运营预算的编制159(一) 销售预算159(二) 生产预算159(三) 直接材料预算160(四) 直接人工预算160(五) 制造费用预算160(六) 产品销售成本预算161(七) 期间费用预算161(八) 预计利润表的预算16五、 财务预算的编制161(一) 资本预算161(二) 现金预算161

10、(三) 预计资产负债表162六、成功的预算编制的特征162(一) 与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相一致162(二) 预算指标体系科学合理162(三) 计划与预算相结合163(四) 假设合理、预测的准确性高163(五) 与公司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163(六) 预算编制方法选择适当163第四节 预算控制163一、预算分析164(一)预算分析的作用164(二)预算分析的流程164(三)预算分析方法165(四)预算分析要点167二、预算控制方式与原则168 (一)控制的内涵168(二)控制的分类169(三)预算控制的内涵169(四)预算控制的方式171(五)预算控制的原则172三、运营预算的控制173(一)销售预

11、算的控制173(二)生产预算的控制173(三)成品销售成本预算的控制174(四)费用预算控制174四、财务预算的控制175(一)现金预算控制175(二)资本预算控制176五、预算调整177(一)预算调整的内涵177(二)预算调整的原则177(三)预算调整程序177六、成功的预算控制的特征178(一)确定企业内部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控制178(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正确核算成品成本178(三)将要费用控制与价值创造相结合178(四)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提高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质量178 (五)及时主动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预算调整178第五节 预算考核178一、 预算考核的作用178(一) 明确

12、战略导向179(二) 强化激励机制179(三) 改善业绩评价179(四) 提升管理水平179二、 预算考核的原则179(一) 目标性原则179(二) 可控性原则179(三) 动态性原则180(四) 例外性原则180(五) 公平公开原则180(六) 总体优化原则180三、 预算考核系统180(一) 考核主体180(二) 考核对象181(三) 考核内容181(四) 考核指标182(五) 考核周期182(六) 考核流程182四、 预算考核指标体系的优化182(一) 考核指标单一182(二) 指标含义不确定甚至错误182(三) 指标之间缺乏逻辑性182五、 预算考核的程序184(一) 制定预算考核管理

13、办法184(二) 确认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结果184(三) 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184(四) 组织考核、撰写考核报告、发布考核结果184六、 成功的预算考核的特征185(一) 建立绩效考核的多重标准,妥善解决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185(二) 加强对预算体系运行情况的考核185(三) 加强预算考核的严肃性185(四) 实施货币与非货币激励185第四章 业绩评价186第一节 业绩评价概述186一、 业绩、业绩计量与业绩评价186二、 业绩评价层次与评价角度187(一) 业绩评价层次187(二) 评价角度187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188(一) 评价主体188(二) 评价客体188(三) 评价指

14、标189(四) 评价标准190(五) 评价报告191(六) 评价报告192四、业绩评价的功能192(一) 价值判断功能193(二) 预测功能193(三) 战略传达和管理功能193(四) 行为导向功能193五、业绩评价的程序193(一) 制定业绩目标194(二) 确定业绩目标194(三) 进行业绩辅导194(四) 业绩考核与评价194(五) 反馈业绩评价结果194第二节 分权管理与责任中心认定195一、分权管理与管理控制系统195二、责任中心设立195三、责任中心的类型及其认定195(一) 成本中心195(二) 收入中心198(三) 利润中心198(四) 投资中心199第三节 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15、200一、业绩指标设计的原则200二、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201(一)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201(二) 收入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203 (三)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203(四)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207三、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213(一) 业绩报告的主要内容213(二) 成本中心的业绩报告213(三) 利润中心的业绩报告214(四) 投资中心的业绩报告215第四节 业绩评价方法的改进215一、非财务指标215二、关键指标法217三、平衡计分卡218(一)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设计219(二) 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应用222四、对标管理与持续改进225(一) 对标管理225(二)

16、持续改进226五、成功的企业业绩评价特征226第五章 企业内部控制228第一节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228一、内部控制目标228(一) 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228(二) 促进维护资金安全228(三) 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228(四) 促进提供经营效率和效果229(五) 促进实现发展战略229二、内部控制原则229(一) 全面性原则229(二) 重要性原则229(三) 制衡性原则229(四) 适应性原则229(五) 成本效益原则229三、内部控制要素230(一) 内部环境230(二) 风险评估231(三) 控制活动231(四) 信息与沟通234(五) 内部监督235第二节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

17、设236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形式236(一) 董事会236(二) 审计委员会236(三) 监事会236(四) 经理层236(五) 内部控制部门236(六) 内部审计部门237(七) 财会部门237(八) 其他职能部门237二、企业层面控制238(一) 组织架构控制238(二) 发展战略控制240(三) 人力资源控制241(四) 社会责任控制243(五) 企业文化控制245三、业务层面控制246(一) 资金活动控制246(二) 采购业务控制248(三) 资产管理控制249(四) 销售业务控制251(五) 研究与开发控制252(六) 工程项目控制253(七) 担保业务控制255(八) 业务外

18、包控制256(九) 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与分析利用257(十) 全面预算控制259(十一)合同管理控制260(十二)内部信息传递控制262(十三)信息系统控制263四、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264(一)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264(二)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265第三节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266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266(一)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267(二)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267(三)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267(四)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269(五)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269(六)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75二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277(一) 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277(二)

19、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277(三)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78第四节 企业风险管理280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80(一) 风险管理的含义280(二)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280二、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280(一) 风险识别280(二) 风险分析281三、风险应对策略285(一) 分先规避286(二) 风险降低286(三) 风险分担287(四) 风险承受288(五) 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和调整288第六章 企业成本管理290第一节 现代商业环境与战略成本管理290一、现代商业环境的基本特征290(一) 经济全球化290(二) 制造、信息技术进步291(三) 顾客导向291(四) 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变

20、革292(五) 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292二、企业成本分类、成本结构变化与成本管理293(一) 企业成本分类293(二) 企业成本结构与成本信息相关性294(三) 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发展294三、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体系295(一) 价值链分析295(二) 对标管理300四、 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301(一) 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301(二) 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302(三) 从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总成本管理转变302(四) 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302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303一、作业成本法概述303(一) 资源304(二) 作业304(三

21、) 成本动因304(四) 作业中心和成本库305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306(一) 两部制分配程序306(二)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306三、作业成本信息与作业基础管理312(一) 作业分析312(二) 作业改进314(三) 作业成本信息与企业经营决策315第三节 目标成本法319一、目标成本法概述319(一) 目标成本法的产生319(二) 目标成本法的内涵320(三) 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区别320(四) 目标成本管理核心程序与实施原则321二、目标成本的设定322(一) 市场调查322(二) 竞争性价格的确定323(三) 必要利润的确定323三、目标成本控制与产品设计324(一) 用目标

22、成本约束产品设计324(二) 应用价值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325四、目标成本控制、产品制造及持续改善327(一) 供应链管理328(二)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328(三) 目标成本管理中的跨职能团队329五、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实例329(一) C公司概述329(二) C公司目标成本法的具体做法330(三) C公司目标成本管理基本经验332第七章 企业并购333第一节 并购的动因和类型333(一) 企业发展动机333(二) 发挥协同效应334二、企业并购类型335(一)按照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划分336(二)按照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划分336(三)按照被并购企业意愿划分338(四)按照并购的

23、形式划分338第二节 并购流程339一、制定并购战略计划339二、选择并购对象340(一) 选择并购的行业340(二) 选择目标行业340三、发出并购意向书341(一) 并购标的条款341(二) 保密条款341(三) 提供资料与信息条款341(四) 费用分摊条款341(五) 对价条款341(六) 进度安排条款341(七) 排他协商条款341(八) 终止条款341四、进行尽职调查342(一) 尽职调查的概念342(二) 尽职调查的范围342(三) 尽职调查报告343五、进行价值评估344六、开展并购谈判344(一) 首部344(二) 主文344(三) 附件347七、作出并购决策347(一) 并购

24、双方就并购的可行性进行决策347(二) 并购双方形成决议,同意并购348八、 完成并购交易348(一) 签署并购合同348(二) 支付并购对价348(三) 办理并购交接348九、 进行并购后整合349第三节 并购价值评估349一、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主要内容349(一) 评估并购企业价值349(二) 评估被并购企业价值350(三) 评估并购后整体企业价值350(四) 评估并购净收益350二、 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350(一) 收益法350(二) 市场法355(三) 成本法358第四节 并购融资与支付359一、并购融资渠道359(一) 内部融资渠道359(二) 外部融资渠道360二、并购融资方法3

25、60(一) 债务融资360(二) 权益融资363(三) 混合融资364(四) 其他特殊融资方式364三、并购支付方式367(一) 现金支付方式367(二) 股权支付方式368(三) 混合支付方式369(四) 其他支付方式369第五节 并购后整合370一、战略整合370(一) 战略整合内容370(二) 战略整合的模式371(三) 战略整合的重点371二、管理整合372(一) 管理整合的内容372(二) 管理整合的步骤373(三) 管理整合的方法373三、财务整合374(一) 财务整合的内容374(二) 财务整合的运作策略375四、人力资源整合376(一) 人力资源整合376(二) 人力资源整合的

26、措施376五、文化整合377(一) 文化整合的模式377(二) 文化整合的步骤378第六节 并购综合案例379一、公司简介379二、公司股权结构379三、公司并购战略380(一) 做大做强规模380(二) 实现产业延伸383四、公司融资战略383五、公司并购战略分析和评价384(一) 并购紧紧围绕主业开展,有利于做大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384(二) 并购过程中注重管理理念的整合385(三) 紧紧依托上市公司独具的资本市场优势,筹集发展资金,取得超常规发展385六、并购背景386(一) 并购企业386(二) 被并购企业386七、五矿集团投资决策分析387(一) 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387(

27、二) 资源领域发生了新变化387(三) 机遇与风险并存387(四) 五矿的决定388八、并购项目内容388(一) 前期准备388(二) 并购方案设计388(三) 并购架构389(四) 融资方案389(五) 并购方案审批390(六) 并购方案的实施391六、并购整合391(一) 整合的总体思路391(二) 并购整合方案391七、经验与教训总结393(一) 项目成功实施的意义393(二) 五矿集团的几点体会393第八章 金融工具会计396第一节 金融工具类型396第二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398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398(一)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

28、负债398(二) 持有至到期投资399(三) 贷款和应收账款400(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00(五) 其他金融负债401(六) 不同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之间的重分类401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403(一) 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负债403(二)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403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404四、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404(一)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404(二)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405(三) 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406(四) 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的处理408五、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408(一) 金融负债后续计量原则408(二) 金融

29、负债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408六、金融资产减值409(一)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409(二)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410七、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413(一) 概述413(二) 区分的一般原则413(三) 或有结算条款和结算选择权414(四) 可供回收工具或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按比例交付净资产的工具416(五)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原则的运用417(六) 复合金融工具417(七) 重分类419(八) 投资方购入金融工具的分类419(九) 相关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419第三节 金融资产转移419一、金融资产转移的形式420(一) 按照表现形式进行分类,企业金融资产转移包括下列两种形式420(二

30、) 按照转移的金融资产是整体还是部分,企业金融资产转移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金融资产部分转移。金融资产部分转移,包括下列三种情形420二、金融资产转移的类型421(一) 应收账款保理421(二) 应收票据贴现421(三) 应收票据背书转让421(四) 金融资产证券化421三、 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424(一) 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424(二) 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427(三) 继续涉入条件下的金融资产转移429第四节 套期保值431一、套期保值的原则与方式432(一) 套期保值的一般原则432(二) 套期保值的方式432二、套期保值的操作433(一) 做好套期保值前准备

31、433(二) 识别和评估被套期风险433(三) 制定套期保值策略与计划434(四) 优化套期保值方案435(五) 套期保值跟踪与控制435三、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436(一) 套期工具及被套期项目的认定363(二) 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439(三) 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440(四)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会计处理可选用的方法442第五节 股权激励443一、股权激励方式443(一) 股票期权443(二) 限制性股票444(三) 股票增值权444(四) 虚拟股票444(五) 业绩股票444二、实施股权激励条件445三、股票激励计划的拟定、审批和实施445(一) 股票激励计划的拟定445(二) 股票激

32、励计划的申报和批准450(三) 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450(四) 股票激励计划的终止450四、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451(一) 股票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451(二) 可行权条件和种类452(三)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452(四) 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处理453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461第一节 合营安排461一、合营安排的认定461(一) 合同安排461(二) 共同控制462二。、合营安排的分类464(一) 合营安排的结构464(二) 独立主体的法律形式465(三) 评估合同安排的条款465(四) 其他事实和情况的评估467三、合营安排的会计处理468(一)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4

33、68(二)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469第二节 企业合并472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472(一)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472(二)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473(三)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473(四)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475(五)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有关费用的处理475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476(一)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476(二)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基本处理原则是购买法476(三)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479(四)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和并479(五)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480(六) 反向购买问题481(七)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

34、的处理482(八) 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484(九) 被购买方的会计处理485(十)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的会计处理485第三节 合并财务报表485一、 合并范围的确定486(一) 概述486(二) 控制本质486(三) 控制的判断487二、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504(一) 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504(二) 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504(三) 编制合并工作底稿504(四) 编制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504(五) 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504(六) 填列合并财务报表504三、 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同一

35、控制下)505(一) 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505(二) 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505四、 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非同一控制下)505(一) 非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505(二) 非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506五、 内部商品交易的合并处理506(一) 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的抵消处理506(二)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销售商品的合并处理507(三) 存货跌价准备的合并处理507(四) 与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内部交易的合并报表调整508六、 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处理509(一) 内部应收款

36、项及其坏账准备的合并处理509(二)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应收款项及其坏账准备的合并处理509七、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509(一)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当期的合并处理510(二)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取得后至处置前期间的合并处理511(三)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清理期间的合并处理511八、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512(一)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当期的合并处理512(二) 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的合并处理513(三)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摊销完毕的期间的合并处理513九、 所得税会计相关的会计处理513(一) 内部应收款项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消处理513(二) 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

37、并抵消处理514(三)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等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消处理514(四) 母子公司所得税税率不一致情况下的特殊考虑516十、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517十一、 报告期内增加子公司和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518(一) 报告期内增加子公司的合并处理518(二) 报告期内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519十二、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521十三、 第一节 部门预算管理521一、 部门预算管理概述521二、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规程521(一) 编制方式521(二) 编制流程521三、 政府收支分类522(一) 收入分类523(二) 支出功能分类523(三) 支出经济分类523四、

38、 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编制523(一) 收入预算的内容523(二) 收入预算的编制要求524(三) 收入预算的测算依据524五、 中央部门支出预算编制525(一) 基本支出预算编制525(二) 项目支出预算编制527六、 部门预算执行及调整529(一) 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529(二) 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及调整529(三)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调整530七、 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531(一) 财政拨款和结余资金及其分类531(二) 结转资金的管理532(三) 结余资金的管理532(四) 预算编制阶段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安排和使用533第二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534一、

39、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概述534二、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535(一)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535(二) 预算单位相关国库集中收付账户的设立535三、 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536(一) 收缴方式536(二) 收缴程序536四、 财政支出类型、支付方式和程序536(一) 支出类型536(二) 支付方式536(三) 支付程序536五、 公务卡管理制度537第三节 政府采购制度538一、 政府采购当事人539二、 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与政府采购的对象539(一) 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539(二) 政府采购的对象539三、 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539(一) 集中采购539(二) 分散采购539四、 政府采购方式5

40、40五、 政府采购的程序541(一) 编制和批准政府采购预算541(二) 选择采购方式及适用程序541六、 政府采购的基本政策要求543七、 服务项目政府采购543八、 政府采购的特殊规定544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544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路概述544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545(一)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545(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546三、 行政事业单位固有资产评估,清查及报告547(一) 资产评估547(二) 资产清查548(三) 资产登记报告548四、 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549(一) 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41、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549(二)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规定549第五节 预算绩效管理552一、 预算绩效管理概述552二、 预算绩效管理原则与组织实施552(一) 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552(二) 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552三、 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553(一) 预算编制管理553(二) 预算管理执行553(三) 绩效评价管理553第六节 会计处理558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559二、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559(一) 资产内容559(二) 资产的核算与管理560三、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567(一) 负责的内容567(二) 负债的核算与管理567四、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568(一) 收入内

42、容568(二) 行政单位收入的核算与管理568(三) 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与管理568五、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569(一) 支出的内容569(二) 行政单位支出的确认与计量569(三) 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570六、 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570(一) 净资产的内容570(二) 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与管理571(三)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与管理571七、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会计处理574八、 行政事业单位其他特殊业务或事项575(一) 关于基建并账575(二) 关于以前年度调整事项575九、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576(一) 行政单位财务报告构成及内容576(二)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构成

43、及内容576(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要求576第七节 内部控制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577(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577(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577(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578(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578二、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和控制方法580(一) 风险评估工作机制580(二) 风险评估程序581(三) 风险控制方法582三、 行政事业单位层面内部控制583(一) 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583(二) 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583(三) 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584(四) 编报财务报表的要求584(五)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584四、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585(一) 预算业务控制586(二) 收支业务控制588(三)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591(四) 资产控制592(五) 建设项目控制596(六) 合同控制597五、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599(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599(二) 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600(三) 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6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