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708595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海无涯苦作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海无涯苦作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海无涯苦作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学海无涯苦作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无涯苦作舟(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海无涯 中华成语全典涯:边际,终极。学问的海洋没有边际。指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 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苦作舟”,只要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就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现代汉语句典书籍像高耸的山,勤奋是通到山顶的路径; 学问如无边的海,刻苦是到达彼岸的船。意指读书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收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乐学功能。学校的科技活动,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设置各种兴趣小组, “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乐作舟”,使学生如浴春风细雨,在奇妙欢愉的科学宫殿里遨游, 感受到一

2、种精神乐趣,领略到美的享受。痛苦 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刻苦 表示个人品格和行为作风的概念。即为了做好某项工作或达到某种目的,吃苦耐劳,不懈努力的品质。在心理上 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在思想和道德上是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 为学习知识、技艺、钻研业务而勤奋努力的刻苦,有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艰苦奋斗的刻苦,也有为追求成仙得道而苦 心修行的刻苦等等。不论哪种刻苦,都是为了坚持某种信念,达到一定目标,取得某种成就而做出的努力。刻苦不是 对艰难困苦的消极的忍受和忍耐,而是主观能动地向困难进行积极主动的斗争。刻苦从来被看作是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苦 佛教大辞典 指人

3、在面对一切不如意境遇时所产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感受。初期佛教认为人因有欲望而有 种种追求,对内执著肉体以为自我,对外执著妻儿财产等以为“我所”。由于肉体由五阴假合而成,并不是“自我” ; 一切外物均由因缘所造,处于永恒的无常之中;因此,一切都不可凭藉依靠,没有任何自由,是故一切是“苦”。苦本身 是苦,自不待言;即使所谓“乐”,毕竟也是苦。通常人生之苦可归结为八种: (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忧悲恼 苦;(6)求不得苦;(7)怨憎会苦;(8)爱别离苦。说到底,是“五盛阴苦”,即组成人体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活动 能力太炽盛,由此招致痛苦。 (一说,无“忧悲恼苦

4、”,而将“五盛阴苦”作为“八苦”之一。 )上述有关“苦”的说法 被归结为初期佛教基本理论四谛中的“苦谛”,并规定“苦”的性质为“无常苦、空无我”。初期佛教因此主张人 应抛弃痛苦的现实世界,灰身灭智,追求涅槃解脱的彼岸世界。大乘佛教虽然反对这种极端的观点,并主张涅槃界与 现实世界不能截然割裂开来,但同时也宣扬“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 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法华经譬喻品)。要求人们否定现实生活。此外还有三苦、四苦、五苦、七苦、十苦、 十一苦、十六苦、十八苦、十九苦乃至百十苦等种种说法,分类虽然不同,精神实质一致。佛教关于“苦”的理论反 映了对人生的消极态

5、度,集中体现了佛教的价值观念。苦 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2.痛苦或使人感到痛苦。 3.辛苦; 艰苦。 4.辛勤; 刻苦;竭力。 5.除去得太多; 损耗太过。吃苦 当代汉语词典经受艰苦乐.现代汉语常用词词典快乐笑(用于口语)乐观 现代汉语常用词词典因对事物的发展抱有希望和信心而精神愉快: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 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 李大钊 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快乐 社会科学大词典 是一个人的生理需要或社会需要得到满足、

6、心理紧张解除后的情感状态。快乐的强度取决于需要满足的程度和所追求 的目的的重要程度,以及对此目的追求、盼望、期待的程度。目的无足轻重时,只能引起微小的满意;目的重要、盼望 已久,追求此目的时情绪紧张,则在达到目的时,便会体验到巨大的快乐。快乐的强度还和达到目的的意外程度有相 应的关系,愈是“喜出望外”,便愈是快乐。快乐的程度可分为满意、愉快、异常的欢乐和狂喜等。兴趣 中外文化知识辞典 心理特征之一。是指某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人在社会实践中 发生、发展起来的。兴趣对于一个人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及其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事业心强不强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对事业的兴趣大小。爱因斯

7、坦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致使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由于实践活 动的丰富多彩,人的兴趣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 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 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 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 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8、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 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兴 趣具有社会制约性,人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其兴趣就会有不同的特点。 人们的兴趣是多方面的。 按其内容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兴趣。物质的兴趣表现为对舒适、食物、衣着等的渴望;精神的兴趣主要表现为认识 的兴趣,如对数学等科学知识以及对文学、艺术的兴趣等。按兴趣的目的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因 事物本身引人入胜而产生的兴趣。若事物或活动本身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是事物的作用或活动的结果引起人们 的兴趣,则这种兴趣是间接兴趣。兴

9、趣有4种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即对什么发生兴趣。这对各个人是不同的,表现出个别差异。凡对有益于人类社 会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其倾向性就是高尚的;凡对有害于人类社会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其倾向性就是低级的。我 们应通过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兴趣倾向。兴趣的广阔性,即兴趣的范围。有人兴趣广阔,对许多事物兴致勃勃, 乐于探求;有人则兴趣单调狭窄。兴趣的广阔程度与知识面的宽窄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应该培养广阔的兴趣,同时又 要把广阔的兴趣与中心的兴趣结合起来,做到既博又专;兴趣的持久性,即兴趣的稳定程度。人们对事物的兴趣, 可以经久不变,也可以变化无常。培养持久的兴趣是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兴趣的效果性,

10、即兴趣的力量。 若兴趣能够成为推动工作和活动的动力,其效果就是积极的,若兴趣仅仅是一种向往,而不能产生实际效果,它就是 消极的。常识 表述经验的知识.例如“鸟是会飞的”.这类知识可能有众多的例外,例如鸵鸟,企鹅都不会飞.它们很难用经典 的单调逻辑系统来刻画,因为随着知识的增长,原有的知识反而会变得无效.对常识的理解尚有歧义,有人将那些与问 题有关但常被人们忽略的背景知识也列入常识的范畴.消遣、 消除; 排解。指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知识的追求。信心 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见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过程

11、。它是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气质、能力、 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能够满怀信心地为事业而奋斗,这种行为本身就标志着他对事业本身的 认识和热爱,他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他有完成事业的才能,愿为事业而付出代价的崇高品德。学习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的变化,而且也包含身心机能的变化。学习是有机体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的一种过程。凡是以个体的经验而发生的对环境的适应都可叫做学 习。从动物的习得行为,到人类掌握文化知识与技能、形成习惯与道德品质等都是学习。学习的基本生理机制就是条 件反射的形成。不过,学习并不是引起身心变化的唯一因

12、素,由于疲劳、感觉适应、疾病、成熟等也可以引起身心的 变化,所以应把它们与学习区分开来。动物虽然也有学习,而且高等动物身上学习还很复杂,但它们都是个体对外界 自然环境的适应或平衡,是一种生物现象,是受生物学规律所支配。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质的不同,人除了同动 物所共有的个体经验以外,还有另一类的经验,即以个体经验的形式所掌握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经验。人的学习是在社 会生活中,以语言为中介,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可以是有意图的学习,也可以是没有意图的偶 然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像言语、习惯、态度的学习,有意图的学习和没有意图的学习都是起作用的。在教育和教学 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

13、意图的学习,它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 主要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的。学习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心理学对学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许多是研究没有意图的学习。以动物作为被试进行的研究,被认为容易控制 实验条件,从而发现简单的学习过程及基本规律。但是,从动物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运用于人的学习上是有很大 距离的。因此,近40 年来,对人的学习的研究更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学习是极为复杂的现象。根据对学习现象的 研究,心理学家们有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说。在西方一般把学习理论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刺激-反应理论和认知理论

14、。 刺激-反应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连结或联系;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 生、斯金纳、赫尔等。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情境的认知,即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分化;主要代表人物有 古典格式塔的魏特海姆、可夫卡、勒温以及托尔曼和皮阿杰等。近些年来,信息加工理论渗透到学习的研究中,它把 学习看成是信息输入、加工储存以及检索提取的过程,推动了认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苏联的活动理论以及用 以指导学习的智力活动分阶段形成的理论等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先苦后甜在学习的过程中 二者都是对待学习的态度 但是我们究竟是需要勇于吃苦的精神多一点还是乐于发现 问题的精神多一点?在求学求知的道路上,要刻苦用功,要做一个学无止境的人心态积极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