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6794763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经常上网,看到很多患者被小小咳嗽所烦恼,感觉有必要介绍下余治疗咳嗽方法。余虽然治疗咳嗽病人不是很多,但觉得甚是容易,确没有遇到治疗无效的,基本上都一方愈,轻者三帖,重者七帖。余只用一方加减治疗,此方就是小青龙汤。当然加减不是余发明的,余只是有好方法就依样画葫芦而已。 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之于肺而始作,内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凡内外合邪之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故凡诸病之气合于肺则为咳嗽,不合则不咳嗽,本症无一定方,然水饮,凉为咳嗽之根,伤寒论云咳嗽者去人参,以人参多液助水饮也,故金匮以小青龙汤一方加减为五方,皆行水为主也,麻黄桂芍可以去,取干

2、姜细辛五味子三味不可离,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并阿胶,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芪,白术;多痰者可加桑白皮,茯苓。孙真人颇得其秘。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王 兵 河北医科大学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来概括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治病必求于本”,小青龙汤证的机理本质到底为何众说不一,笔者想根据伤寒论原文试探讨小青龙汤证的本质机理所在。“伤寒表不解”,是表寒太重,发汗力量不够,还是正

3、气虚羸,无以运邪外出?显然,此证当为正气虚羸卫阳不振,不能“卫外而为固也”,营阴亏乏,不能“藏精而起亟也”。正气不能奋起与表邪相争,鼓邪从汗而散解,而使表邪盘踞久不得解。又肾中精气化生的肾阴肾阳,为人一身阴阳之根本,而其中犹以肾阳真火为人身立命之根基。三焦为水火气机的通道,内通脏腑,外联肌表,络属膀胱,主一身之表,肾中真火通过三焦膀胱道路而充养卫阳,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亦言:“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故肾阳真火不足,必致卫阳偏虚,卫阳不振,外表则更容易受到邪气侵袭,而肾中真火乃龙雷相火,只有相火以位,心之君火才得以明,此时肾

4、中相火不足,不能循三焦道路上济心火,必致君火昏聩不明,君相二火不振,不能震摄群邪,必然浊阴四起,凝而不行,而为病患。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细辛、半夏,方中麻黄辛温行散,外散表寒,内畅三焦;半夏交通道路,使表里得通,中下二焦得畅;桂枝在下入肾,缓补肾阳真火,在中入心助君火以明,又得麻黄入心肾为助,则火焰愈明;细辛达肾壮真火,使真火能上出,以行补卫阳、明君火之功用。诸药合用,使肾火得旺,阴寒之邪得散,此即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意。小青龙汤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又是从何而来?这关乎到水谷精微在体内的运行转化,尤其是水液的传化。水谷入胃,何以腐熟?夫肾中真火经循冲脉上济胃阳,胃阳藉肾阳之用使“饮

5、”与“食气”得以腐熟而化变成初始精微,其中水之精主入脾,谷之精主走肝,共达心之包络而入心。若心之君火不振,水谷之精不能全部禀受心之阳气而化赤为血,其中一部分凝为痰湿水气结于心下而感觉“心下有水气”,此痰湿水气主要为水之精凝结而成。因脾阳需肾阳真火以煦,而肝肾同寄相火相互为用,故当肾阳真火不足之时,肝阳受影响较小,而脾阳受影响较大。所以谷之精入肝可以得到进一步化变,而水之精入脾则不能进行化变。谷之精只有极少部分凝结为痰湿水气,而水之精则大部分结聚为痰湿水气,故临床上多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此为脾阳不足偏甚,如果是咳吐浓稠偏白痰唾沫则为肝阳不足更甚。水之精既凝心下就使上输的水之精相应减少,则肺中受纳

6、的水之精也会减少,故而出现“或渴”的症状。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源,肺为华盖在上为天,膀胱位居下极为地,水气循环,天地相交,人体津液得到周流敷布。但是此时,肺中所纳水之精不足,不能正常下降,天地水气循环被打破,而同时在下的膀胱的气化功能由于肾阳的不足也出现紊乱,故而天地水气不行,就可能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 肺气不宣不肃,痰湿水气互结于心下之包络,心阳不足,不温不化,痰湿泛溢或上窜入肺,或下返入胃,出现一系列肺胃症状。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水津不滋故而咽痒咳嗽,肺开窍于鼻,痰湿上犯,阻滞息道,故发痰鸣喘促、鼻塞、鼻流清涕等。痰湿返入胃,肾为胃之关,肾阳虚火携冲气上逆,扰动胃阳,迫使

7、痰湿上走,则出现“干呕”、“或噎”等症。小青龙汤中芍药入肝,补肝体助肝用;干姜辛温,温振脾阳,水之精得化而“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因而肺津得补;桂枝辛温入心,温通心阳使凝于心下包络之痰湿水气得温而化;五味子上入肺中走心下达肾。唐本草谓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意,入肾则有固精养髓之功”,使得肺肾相生,天水循环得复,整个人体津液道路疏通,且入心借甘味酸收敛肾中虚阳,使浮阳潜藏于下极。感谢:华夏中医论坛小青龙汤是伤寒论名方,十大名方之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辨证准确,疗效十分可靠。现就小青龙汤的有关情况谈谈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正。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中医老土枪一.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8、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寒伤太阳寒水之经,表邪不解,入里造成“心下有水气”而发病,发病的根本在于外有寒,内有水气,这是小青龙汤证的根本病机。 二.小青龙汤证的成因 小青龙汤证的根本原因既然是“外有寒,内有水气”,那么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研读前贤著作并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情况,总结如下: 1.因游泳而水气。 2.因多食瓜果冷饮而得水气。 3.因冒雨露远行而得水气。 4.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以上四条为前贤曹颖甫先生归纳总结) 5.现代社会,热天因空调冷饮,看似天热常常感寒而得水气。 6.时医吊针输水(西医如此,不少中医也是如此),病本有寒,有水气在内,吊针输水直接把寒冷的水液

9、送入人体,寒和水气蔽固而加重,病情将加重。 7.药误寒凉。 8.冬天雾露为患,感寒而得水气,川渝两地,长江中下游一带,冬天常起雾露,加之感寒而生病,这种情况冬天十分普遍。 三.小青龙汤的临床症状 1.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初期用麻黄汤,一汗而解就不会造成“寒入里”,也不会造成“心下有水气”了,水气停于胃逆于上则干呕,则咳,则喘,水气郁结营气蔽固而发热,逆于咽喉则噎,津不上承喉舌则渴,下注入肠则利,入少腹则少腹满,入输尿管则小便不利。临床症状虽多,但多为或然之症,不必悉俱。治疗就用小青龙汤。 2.伤寒

10、论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水气上行冲激肺脏故咳而微喘,水气上承喉舌故不渴,营气与水邪郁结而生表热,治疗就用小青龙汤。 3.金匮要略痰饮篇说:“咳逆依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咳逆则气出不续,终夜依靠在床头,根本没有办法平卧,此寒气郁于表,激而上冲肺脏所致,治疗方针解表温里,就用小青龙汤。 四.小青龙汤的组成和剂量 1.组成:麻黄(去节)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洗)五味子半升 2.剂量:汉代一两折现在15.625克,三两折46.875克,半夏半升折65克,五味子半升折25克,历代现代医家,包括一些名医也没有用到这个量。常常是麻黄,桂枝5克,9

11、克,胆大一点的用10-15克,细辛1-3克,很少超过5克的,无怪乎效不显。为了保证疗效常常是5剂,7剂的开,吃了再来二诊,现在的人哪有那样的耐烦心,两剂三剂不见效就不来了,五剂七剂就把人吃忙了,所以你必须在三剂药之内让患者见到疗效,看到希望,这就逼迫医生不得不提高业务水平,否则将没有立足之地。笔者临床常用量:麻黄,桂枝10-30克,芍药20-30克,细辛10-15克,干姜15-30克,甘草10-15克,半夏10-20克,五味子5-10克,疗效很好。 3.方解:方中麻黄,桂枝散寒发表,温散表邪,半夏,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又恐辛散太过而加芍药以监制麻黄,桂枝,五味子收敛肺气,甘草调中和胃,组方严谨

12、。 4.加减: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若噎,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临床上笔者常顾及寒入太阴脾经而加生姜,大枣,寒入少阴肾经而加附片。 五.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尽管小青龙汤治疗外有寒,内有水气为患造成的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等临床症状,其实用得最多的是用于治疗外有寒,内有水气为患造成的咳嗽和哮喘,效果不错,兹举例如下: 1.夜咳:王承英,女,38岁,万源市某公司员工,2011年11月30日诊,一周前洗衣感冒发烧,开始硬扛,扛不住了才吃西药,烧

13、退后遗留夜咳一症久不愈,一晚到亮都咳,无法睡觉,白天松些,痰清稀白,口渴喜喝热水,舌红,唇红,处方如下: 麻黄10桂枝15白芍30炙甘草15五味子5细辛10干姜15半夏10熟附片15紫菀10大枣10生姜10(单位:克) 一剂咳减80/100,一夜安睡,再一剂康复如初。 2.哮喘:(徐仲才先生医案)于某,女,3 1岁。初诊:1983年12月。自幼哮喘,每于春秋发作。发作时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咳嗽剧,白痰多。病情严重时,静脉注射氨茶碱、地塞米松也无疗效。本次遇冷后大发作,西药无效。症见面色咣白,口唇青紫,舌淡胖,苔薄白润,脉细数。治拟温肺化饮平喘。方用生麻黄9g,白芍12g,干姜4g,细辛3g,半

14、夏9g,陈皮6g,白芥子12g,苏子9g,川椒目9g,熟附片12g (先煎),甘草6g。 3帖后复诊,咳喘明显减轻,汗亦减少。又服7帖,症状基本控制。缓则治其本,又治疗数月。嗣后再没有大发作。 六.“心下”部位辨析 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心下”究竟指的什么地方?其说不一,有指“胸腔”的,有指“心下”的,有指“胃”的,究竟指哪里?现简略辨析如下: 1.“心下”部位指“胸腔”。王幸福老师的一篇文章小青龙汤的故事里曾谈到:“小青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不能及时的转化掉”。.由此看“心下”部位指的是“胸腔”。 2.“心下”部位

15、指“心下”。历代医家注解伤寒论小青龙汤,对“心下有水气”的“心下”并没用说清楚,笼笼统统,模模糊糊的以“心下”言之,“心下”仍然是“心下”。 3.“心下”部位指“胃”。前贤曹颖甫先生认为:“小青龙汤证之病所虽似在肺,而其病源实属于胃,大论所谓心下,即指胃.心下有水气尤言胃有水气”。“更考本方所用之药,属胃者多,属肺者少。故本证病理实属胃邪犯肺加表寒已激之,若是而已”。由此看“心下”指“胃”。 从人体解剖看,心之下有膈胸膜,有部分肝,有整个胃,心下有胃,“心下”指“胃”。 从小青龙汤证的临床症状看涉及到肺系,胃肠系,泌尿系疾病,就其致病原因,缘于外有寒,内有水气,停于胃逆于上则干呕,胃气上逆肺气

16、不降则咳,则喘,水气逆于咽喉则噎,肺气不降津不上承喉舌则渴,下注入肠则利,入少腹则少腹满等情况看:“心下有水气”的“心下”指“胃”比较确切。 综上所述: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的“心下”指“胃”比较确切。 主要参考文献:1.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 2.黎天佑:伤寒论崇正编 3.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 4.王幸福:杏林薪传 5.来自网络:徐仲才医案医论集 徐仲才应用小青龙汤的经验王幸福老中医徐仲才擅长用小青龙汤,经他随症化裁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喘及痰饮等症,均有显著的疗效。兹将其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疾病的病例及体会介绍于下。例一:于某,女,3 1岁。初诊:1983年1

17、2月。自幼哮喘,每于春秋发作。发作时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咳嗽剧,白痰多。病情严重时,静脉注射氨茶碱、地塞米松也无疗效。本次遇冷后大发作,西药无效。症见面色咣白,口唇青紫,舌淡胖,苔薄白润,脉细数。治拟温肺化饮平喘。方用生麻黄9g,白芍12g,干姜4g,细辛3g,半夏9g,陈皮6g,白芥子12g,苏子9g,川椒目9g,熟附片12g (先煎),甘草6g。 3帖后复诊,咳喘明显减轻,汗亦减少。又服7帖,症状基本控制。缓则治其本,又治疗数月。嗣后再没有大发作。 例二:程某,女,31岁。初诊:1980年4月。自幼哮喘,一年四季均发作,常服氨茶碱、强的松,不能工作。面色咣白,满月脸,舌淡胖,脉细。拟小青龙

18、汤加减。随病情缓解,渐增补脾肾之药。方用生麻黄6g,干姜3g,细辛3g,半夏9g,陈皮6g,茯苓12g,五味子4g,熟附片1224g(先煎),仙灵脾9g,补骨脂12g,党参12g,白术12g,甘草3g。经治疗三年后,不仅复工,还参加业余夜校学习。每有发作先兆,服氨茶碱即能缓解。体会:(l)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无汗等病症。先生认为,方中麻黄、桂枝两药是宣肺解表的峻药,麻黄又是治咳平喘的要药。上述两例都以麻黄为主药。这里的麻黄并非解表发汗,而是平喘治咳之用。如果气喘严重,就应当重用、多用,而且用生麻黄效果更好,用量为915g,随着病情减轻则减少用量或改用炙麻黄。气喘严重时,病人往往大汗淋漓,有

19、谓此时如服大量麻黄会引起病人大汗亡阳而致虚脱,但在临床上尚未遇到此种情况。事实上,大汗是由严重喘息引起的,随气急缓解,汗亦会减少。麻黄须与桂枝同用才有很强的发汗作用,因此,对汗多者应去桂枝,并重用白芍敛汗。(2)先生认为,小青龙汤中干姜、五味子用以除咳,但在有外感新邪时,应先用干姜以散寒温肺蠲饮,待外邪除去后,再用五味子敛肺气止咳,否则会咳痰不爽。东垣日:“治嗽必用五味子为君,然有外邪者骤用之,恐闭住其邪气,必先发散之而后用之可也。”在临床上如此应用多能收效。(3)先生认为,熟附片有扶阳散寒的功能,因此,在小青龙汤中加入熟附片以治疗哮喘(寒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此类患者往往脾肾不足,阳虚失运而致

20、痰湿内盛。如遇外邪,引动痰浊,便阻遏肺气。本病标在肺,本在脾肾。尤其是高龄患者,肾阳亏损明显,肾气失纳,气不归原,病情日趋严重。此时,若在小青龙汤中加入熟附片这味温肾扶阳之药,可振奋一身之阳,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和抗病能力。诚所谓“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参辈并行于十二经,以追复其失散之元阳,又能引麻黄、防风、杏仁辈发表开腠理,以驱散其表之风寒”。(4)先生认为,小青龙汤方中的半夏配陈皮、茯苓组成二陈汤,是健脾燥湿化痰的良方。苏子、白芥子和莱菔子组成三子养亲汤,功用降气化痰,特别是白芥子豁痰作用强。小青龙汤与之配伍用于寒痰壅滞,咳痰不畅的患者,每每收效。但是苏子、莱菔子均有

21、润肠作用,故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如患者脘闷苔腻,痰湿内蕴,则在小青龙汤温化痰饮的基础上配用平胃散,以苍术燥湿健脾,川朴散满除胀,并加强燥湿化痰之功。(5)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反复发作,很难根除。先生认为,一般来说,发作期以攻邪治标为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常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熟附片、仙灵脾、补骨脂等温肾纳气。患者如能坚持服药,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徐仲才医案医论集) 小青龙汤的故事王幸福【按】: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临床上用得频率很高,效果也很显著,伤寒大家刘渡舟讲得最好,这是我的认识。临床上我特别偏爱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要记牢。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22、,很好掌握。下文讲得更通俗易懂,故录之:小青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不能及时的转化掉。本来水应该往下走,肺就是一个冷却器,水气遇冷应该变成水往下走,或者是变成水蒸汽通过汗液排泄掉。但现在这两条路出现了问题。由于受风寒,皮肤毛孔都关闭了,汗液不能排泄;皮肤就影响肺的功能,水也不能顺利地往下走了,于是就聚集到心下这个部位。水气停留在心下这个部位,不能被机体正常的运化,不能转化成正常的津液,所以就津液不足,出现口渴的现象。有的时候还有小便不利的情况,小便少,是因为这个水在心下停留,导致了膀胱的功能失调。其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干呕、发热、口渴,

23、气喘、咳嗽、痰多(这个痰是比较稀的痰,白色或者没有颜色),有时候咳嗽的不能睡觉。有时候病人脸色很黑,面部有水肿的现象。 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多,一个原因就是输液造成的。本来受了风寒,应该发一下汗,把风寒赶出来就好了,但是病人却去输液了。这样风寒随着输液一起往体内走,首先影响的就是胸腔这个部位。所以好多人感冒了去输液,然后可能就不发烧了,但是面色很苍白,胃口也不好,怕冷,特别是咳嗽长期不好,有时候会绵延1个多月。这个时候用小青龙汤效果非常好。 特别是秋冬的季节,很容易感冒,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大家可以去用一下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3、桂枝5、炙甘草5、白芍5、半夏5、细辛6、干姜5、五味子6。

24、煮药的方法和以前是一样的。 这个方子虽然叫小青龙,不过也比较猛,一般说应用不要超过5副。因为这个方子比较燥热,所以不能经常吃,有的时候病人要是吃的多了,有可能出现鼻子出血的问题,不过这个方子的量里面有些药物都降低了。里面的细辛稍微多一点,但是如果少了的话,治疗咳嗽效果就不好了。药店里的卖中药的常常墨守陈规,一般超过 3g他就不卖给你了。有一句俗话,叫做细辛不过钱,其实原来指的是在散剂中用的,做汤剂的时候量这么少可能就没有疗效。 小青龙汤在宏观上的现象就是身体体表有寒,里面有水气。也就是说外有寒,里有水。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如果符合这个原则都可以用,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25、以前有一个朋友,也是在12月份,感冒了,当时天气比较凉,肯定受的是风寒,一感冒马上就去医院里输液,后来烧慢慢的退了,但是咳嗽是越来越厉害,咳嗽的不能睡觉,脸憋的通红,再去做检查,成肺炎了。于是换上更高级的抗生素,一输好多天,肺炎好象有越来越厉害的表现。后来电话问我,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就开了这个小青龙汤。先让他用了3副,等我回来问他,说吃完一副咳嗽就开始好转,三副药吃完了去检查,肺部的炎症就吸收的差不多了,然后过两天就慢慢的恢复了。 上面这个是本来受风寒感冒了,输液的时候液体在体内运化不了,这个水都存在胸腔了,所以检查的话肯定是不正常的。 如果风寒感冒的时候,去吃银翘片或者其他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

26、,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原理是差不多的。 另外也有另一个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老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一声接一声的咳嗽,根本不能睡觉。正好我到这里来,就在一起吃的饭,她当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嗓子都哑了,非常的憔悴。诊断后就开了2副小青龙的加减方。晚上她回去就吃,结果第一副药吃了不到20分钟,声音就恢复正常了。很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想到你还很神呢。注:我临床上用量比这大,诸位可以自已掌握。不必局限于此文中的用量。 冰糖紫苑冬花水治咳嗽王幸福冰糖紫苑冬花水治咳嗽 看病看多了,经常遇到一些大人病号,把小儿也领来叫你看。说你能看大人,小孩一定也能看。其实不然,我就不擅长看儿科,儿科古称以哑科,因

27、说活表达不清,又不易于服汤药,故而我一般都婉拒。但是很多家长很执着,非要你看,也无法推辞,所以也只有想些办法弄点儿童易吃易喝的药。儿童一般易于发生二类病,即呼吸糸统和消化糸统。感冒咳嗽就是最常见的病症。找到我的病孩大都是经过医院打针或喝糖浆不效的。针对这种情况多年来我摸索了一个小方子,临床使用,药简效宏,病孩爱喝。我戏称为冰糖可乐。即冰糖50g、蜜紫苑15g、款冬花15g,用法为:两味药用小奶锅加水煮15分钟,箅出药汁,趁热加入冰糖,搅化,倒入饮料瓶中当可乐喝,不分次数,一日喝完。每日一剂,二、三天就好,深受家长欢迎。该方出自清代种福堂公选良方,雷平著的时病论中也曾提及。原方仅是款冬花和冰糖,

28、紫苑为后加的。因治咳嗽方中紫苑冬花为一常用药对,故同用之。现举一例说明。我有一老病号,一天将8岁的孙女领来,说咳嗽一周了,也打针了,也喝了念慈庵的枇杷止咳露都不管用,请我绐看一下,我说能喝中药么?摇头不行,这娃吃东西很刁。我说那就给你开个家制冰糖可乐吧。爷爷奶奶一听乐了,满口答应说:行、行、行。持方而去。暂无音讯。一月后,又找来,进门就要上次开的可乐方。你那方真管用,上次喝了二、三天就好了。自此以后,逢孙女病咳就来要方抓药,由于该药太便宜才一.二元钱,药店对该老妇夫甚为不满,老是不想绐抓,这是后话。临床上对于儿童咳嗽,此小方是挺有效的,我常用,遗憾的是药价太便宜,诸位看有啥好法能使其增殖一下。

29、 高建忠医师治咳经验整理1.痰白属寒,痰黄属热-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基本不管用。很多寒性咳嗽的病人偏偏吐得是黄痰。对于慢性咳嗽,痰的稀和稠比黄和白对辨寒热更为重要,一般来说,痰稀多寒,痰稠多热。2.慢性咳嗽-病变-长期病灶-正气虚馁有关系-多是阳气不足,或全身的、或局部的。而局部邪气长时间滞留,又很容易、甚至是必然化热,这时前面是虚寒,后面是实热,对治疗的要求相对就较高了。3.书中说见到舌质暗、有瘀斑、脉涩为有瘀,但临床上一定要等到有这些典型表现才去辨出瘀,我们会发现我们能辨出的很少。何况有很多人舌质原本就是暗的,难道舌质暗就应该考虑瘀?有人说久病入络,时间长了就有瘀,但也不一定。时间长了,我们

30、使用活血化瘀药并不见得疗效有多好。有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些活血药,但这种做法究竟对不对,利多还是弊多,需要进一步探讨。4.湿热咳嗽,常用甘露消毒丹方而不加任何止咳药,效果很好.5.。金匮要略治疗咳嗽主要是从痰饮考虑的,实际上张仲景偏重于治饮。后世医家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对痰、湿、瘀的辨治,这应该是医学的发展,但后人见流忘源,反而把原本的饮邪给忽略了,这不应该.6.治咳不止于肺,而又不离于肺-陈修园说的。没有肺气宣降失常,病人是不会咳嗽的。因此,治疗上恢复肺气宣降是很重要的。三拗汤(当然严格意义上讲,三拗汤并不是麻黄汤去桂枝)来恢复肺气宣降。不止于肺是强调治本,不离于肺是强调治标。风寒

31、-桂枝,不敢加桂枝,荆芥、防风可以加吧;有痰-温燥的制半夏;有热-辛凉的生石膏,就演变为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壅实之咳喘;有湿-淡渗的薏苡仁,就变成麻杏苡甘汤了。这样的话,三拗汤就变成治风寒咳嗽的基础方了。7.咳嗽-机体祛邪表现,不能随便止咳。只有在病程很长,咳嗽-耗损肺气一种,才去考虑止咳,但这种情况在我们的临床上不是很多见.8.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吴鞠通说的。记住这句话,对治疗咳嗽是很有用的。我们一定要相信有时小方小剂疗效很好,而大方大剂疗效很不好。1克,3克,一剂药不过十几克、二十几克,能解决问题。9. 保肺清金-明清时期的书说的很多,基本用药模式-养阴药加上苦寒药或甘寒药。陈修园他说,

32、保肺清金,流俗之谈。在陈修园看来,大部分人不需要这样来用药,需要治寒。如果是表寒,用麻黄、桂枝、细辛等;如果是里寒,用干姜、附子、半夏等。而我们反省自己的临床,在治疗咳嗽时,干姜、麻黄这类药用的还真不多。这也许说明,我们的临床出现问题了。记住,麻黄、干姜是治疗咳嗽很重要的两味药。10.止嗽散,医学心悟中的方剂,-风寒轻浅的咳嗽,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很多医生治咳嗽就喜欢用这张方子。实际上这张方子用于外感风寒不甚而引起的咳嗽。适用于咳嗽的末期而不是咳嗽的开始。-使用这张方时,我感觉注意紫菀、百部这两味药,不要早用、多用。11.如果说止嗽散治疗咳嗽的末期,

33、那么开始用什么方呢?-那就是麻黄汤。12.桑菊饮是吴鞠通的一张方子,特别清淡,比银翘散更清淡-加生麻黄,也就是合用三拗汤。感觉剂量小一点,煎得时间不要长,开对了可管用了。开的剂量大了,煎得时间长了,效果反而不好。13.清燥救肺汤-喻嘉言最得意的方剂-治温燥咳嗽的,临床碰到温燥咳嗽,反而用桑菊饮加减。14.喻嘉言-青龙为神物,最难驾驭。张锡纯-小青龙汤35剂后接用从龙汤,提示我们既不要畏首畏脚,也不要孟浪。小青龙汤-核心为干姜、细辛、五味子。陈修园认为小青龙汤中所有药物都能加减,但这三味不能动,医学实在易两张治咳嗽的方子-小青龙汤与小柴胡汤。前方用治内外合邪之咳嗽,后方用治咳嗽百药不效。如果我们

34、从脏腑辨证,你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两张方的。15.麻杏石甘汤-大夏天到阴冷的地方去乘凉休息,有人睡着热炕吃冷饮,完了就开始咳嗽,多为寒包火。如果不喜欢用石膏,可以用黄芩的的苦,加上僵蚕、蝉衣,这样一配,就出来辛寒了。也可再加防风-继成了代替石膏辛寒之物。叶天士特别喜欢用麻杏石甘汤-治寒热外,调整肺气宣降。张锡纯用此方,石膏的用量恒为麻黄的十倍,这个配伍比例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但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6.小柴胡汤,治咳嗽不好理解。伤寒论或然证里就有咳。治哪种咳?-三焦咳、少阳咳?不好说。但伤寒论条文中说用了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小柴胡汤能让上中下三焦气机通畅-咳嗽是由于

35、三焦气机不畅而致肺失宣降引起的,那么小柴胡汤治咳也就说得通了。不需要见到寒热往来等症,当然能见到典型的小柴胡汤汤证最好。17.二陈汤-任应秋治中焦咳用此方。痰湿咳-多见于小孩,小孩感冒咳嗽用过药后烧退了,咳嗽也减轻了,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咳嗽,这是伤了脾胃了。这种咳嗽是为了排痰,这种情况下,二陈汤是很管用的。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证型随便加减,我们熟悉的清气化痰丸就是由二陈汤加减来的。三子养亲汤也是治痰湿咳嗽的,小孩很少用,老人常用。18.养阴清肺汤-内伤咳嗽,但用错的机会比较多-把邪留住了。用这张方的前提是基本上无邪,至少要保证舌苔偏少,脉偏细,而这类病人不多,因此用这张方的机会也就不多了。1

36、9. 都气丸-用于肾咳-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一味五味子。20.金水六君煎,张景岳在二陈汤基础上加了熟地、当归,-徐灵胎狂骂之的方子,但张景岳这张方子成名了。上海的裘沛然却说有的病人痰老是去不了,用了熟地却真的少了。这个个痰是由下焦水泛而来的。他还认为熟地剂量小了会腻膈,量大了反而直奔下焦去了,古人用熟地时喜欢配苍术或砂仁。21.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治内伤脾胃致咳嗽者。春月-佛耳草、款冬花;夏月-五味子、麦门冬;秋冬月-麻黄。易水学派的四时用药法,现代已经很少有人会这么用药了。22. 黛蛤散-治肝热犯肺咳嗽,但是考虑有肝火时,我会在方中加一点龙胆草,方子少用。咳嗽病篇-如属温病,似不当用小青龙汤

37、;如属伤寒,似不当用达原饮。喜用经方者不会想到用定喘汤;善用定喘汤者不易想到用小青龙汤。标准化的试题中绝不会有类似的题目,搞理论的人很少会认可这样的辨证论治。但,真实的临床就是这样,方随证转,哪管你门派之分与学术隔阂。杏林集叶前胡止嗽汤临床验证 作者:向以清此方是杏林集叶郭永来先生几十年治疗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不但能治疗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适用于迁延性咳(顽固性咳嗽嗽)嗽。但此方对干咳的效果不太理想,对有痰的外感咳嗽疗效优佳。.处方:荆芥510g 前胡1015g 桔梗510g 甜杏仁510g甘草510g 白前510g 紫苑1015g 枇杷叶510g陈皮510g 贝母515g 芦根1020g 天

38、竺黄1020g全瓜蒌1020g水煎,日一剂。26剂左右即愈。以上为成人量,小儿患者按年龄体重计算用量。.主治: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辘辘,听诊双肺罗音长久不消,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二月至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滴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或伴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加减:感冒初起,杏仁也可不用。无痰涎粘稠垢腻,均不用全瓜蒌。外感初起,风邪较甚,防风同用也无不可。咳嗽兼喘(喘不甚重者宜,重者非本方所治)者,以麻黄易荆芥。午后低烧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外感风邪较重加:防风。喘者去荆芥,加:麻黄。

39、贝母价贵,也可不用。因此方药味不苦,故尤宜于小儿患者。成人或不怕药苦者,百部照用不妨,小儿不宜用。如有化州桔红,仍用桔红,不用陈皮。.本人验证举例:杏林集叶是本人近日购得的医书,翻看后觉得“前胡止嗽汤”有必要验证应用,近日验证了四例,记录如下。.王某,女,28岁,2010年2月21日诊。脓涕多、鼻塞、声瓮,咳嗽、痰多黄,咽痒,身痛三天。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前胡止嗽汤加味):荆芥10g 前胡15g 桔梗10g 甜杏仁10g 甘草6g 白前10g 紫苑15g 枇杷叶10g 桔红15g 浙贝母30g 芦根15g 竺黄20g全瓜蒌20g 桑枝30g服药四剂,脓涕、鼻塞、声瓮,咳嗽、痰多黄、咽痒有所

40、减轻,身痛消失。患者不想再服中药,要求西药治疗。后西药治疗三天。治愈。.陈某,女,30岁,2010年3月21日诊。喷嚏不出,鼻时塞,有鼻炎史;咳嗽、黄痰多。月余。诊为迁延性咳嗽,鼻炎。治疗:西药:阿莫西林 0.75 3/a必嗽平 24mg化痰片 0.5ABOB 0.3中药(前胡止嗽汤加味):荆芥10g 前胡15g 桔梗15g 甜杏仁15g 甘草6g 白前15g 紫苑15g 枇杷叶15g 桔红15g 川贝母6g 芦根24g 竺黄24g全瓜蒌15g 白芷30g 辛夷9g 苍耳子15g水煎服,二日一剂。三剂。西药六天。患者只煎服中药二剂,西药内服四天。治愈。.黎某,男。54岁,2010年4月7日诊。

41、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痰多黄,头身痛,咽痒、痛、滤泡大、红、水肿、散在。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西药:头孢拉定 0.25 im 2/a3a利巴 1cc无菌注射用水 2cc 中药(前胡止嗽汤加味):荆芥10g 前胡15g 桔梗15g 甜杏仁15g 甘草6g 白前15g 紫苑15g 枇杷叶15g 桔红15g 川贝母6g 芦根24g 竺黄24g全瓜蒌15g 白芷30g 辛夷9g 苍耳子15g 牛蒡子15g 蝉衣6g桑枝30g水煎服,二日一剂。三剂。西药肌注三天。患者中药服后,喷嚏、流涕、鼻塞,头身痛,咽痒、痛消失。滤泡变小、略红、水肿消失。停西药,中药去白芷30g,辛夷9g,苍耳

42、子15g,牛蒡子15g,蝉衣6g,桑枝,再三剂,巩固治疗。治愈。 .张某,女,41岁,2010年5月3日诊。患者三个月前,因上感在市里某医院输液治疗5天,具体用药不清楚,外感症状早已好了,唯有咳嗽并有白色泡沫痰始终不愈,看过很多医生,开始治疗有效,12天后,咳嗽照旧,十分痛苦。今天到银江镇赶集,看见我的诊所,就进来试一试。检查:患者自已走进来,表情安静,偶尔听到12声咳嗽,并吐出白色泡沫痰,量不多。T36.8,心肺()。咽壁红润,无充血水肿,无滤泡。双侧扁桃体不肿大,无充血水肿。诊为迁延性咳嗽。治疗:荆芥10g 前胡15g 桔梗15g 甜杏仁15g甘草6g 白前15g 紫苑15g 枇杷叶15g

43、陈皮10g 川贝母10g 芦根15g 天竺黄15g水煎服,日一剂。四剂服完,咳嗽咳痰基本消失,再服二剂,巩固治疗。治愈。附:郭永来先生关于前胡止嗽汤的应用答网友问:进入冬季,外感的病人较多,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病人也就多,有好几位网友都问我关于前胡止嗽汤的应用,为免去一个一个的回答,简单回复于此: 我的那个前胡止嗽汤,辩证很简单,请记住三句话:外感咳嗽(不是内伤),有痰(不是干咳),不喘(有喘要先治喘,轻者可配合其它方药,重者须另选处方)。能记住这三句话,几乎可以做到百发百中。治咳漫谈悬壶先生治疗咳嗽我最常用的方剂是杏苏散,一个原因是这个处方确实实用,另一个原因是一次跟老师抄方,学校一位研究生

44、来找老师看病,说自己连换了几个处方吃了都没效,所以来求治于老师。老师看舌号脉问了症状后勃然大怒,说典型的杏苏散证都认不到,你这几年的中医是怎么学的。老师当时可能是气极了,根本不关心那个学生的老师是谁。那个时候就知道了原来杏苏散是很简单的汤证,是不能认错的,这个汤证都认不到,挨骂是必须的。所以后来临床,只要是外感咳嗽,先写上苏叶、前胡、桔梗、杏仁、陈皮、法夏、茯苓、枳壳等药,再根据情况加减,咳嗽重浊的说明风寒闭得紧,麻黄、羌活、白芷、细辛里选一两味加进去;呛咳的说明胸膈闭得热重,贯众、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选一两味进去,我常选贯众,因为此药还有凉血止咳的作用;脾虚的合六君子汤,甚至砂半理中汤

45、;湿气偏重的加平胃散或藿香、佩兰、厚朴,有时加白蔻、苡仁与前面的杏仁凑成三仁汤的架子,更重的就用草果、槟榔、厚朴这些,用达原饮的方义;痰重的寒痰加重二陈汤的用量,甚至加北细辛、制南星;热痰的可以合用千金苇茎汤,或者瓜壳、浙贝母之类的;水饮重的合用五苓散。因为杏苏散结构精巧,全方很多药不仅可以解表化痰,还可以祛湿,倒不仅仅限于凉燥,所以一年四季都在用,实在用得有点滥,好在效果历历,今后可能还会一直用下去。 另一个用得很滥的处方是小柴胡汤,这个是学男科的时候跟王老师学来的。王老师说小柴胡什么咳嗽都能治疗,只要加减适当。当然这个可能有点夸大,但是用来教育刚接触临床的学生还是适当的,毕竟这个处方确实很

46、万能。因为小柴胡可以燮理三焦的气机与水液,而咳嗽不外三焦气机与水液的异常。当然加减变化肯定是很复杂的,很难赘述得清楚,我临床上加减基本参照上述杏苏散那样的变化。后来用这个方剂也不再追求是否有典型的少阳证了,也是先将柴胡、黄芩、法夏这些药抬上来再说,经常也用人参,咳嗽似乎忌讳服用人参,服用人参到底有多大的不妥,也没有一个回顾性的分析,所以到现在人参还是经常在用,只是用多用少的问题,虚证不明显的用三五克,重的用十克。时至今日,小柴胡汤还是我对束手无策的咳嗽常用的办法,只是现在喜欢和温胆汤一起用。 止嗽散我是很多年都没有用过了,方剂的老师一般都极力推崇这个处方,理由不外这个处方平和,外感内伤都可以用

47、,当然这个方子书上说是治疗外感风寒后表证已微,而有咳嗽症状的。数年的临床我发现我一旦用上止咳的药,一般治疗咳嗽的效果都不好;而不用止咳的药,治疗咳嗽的效果往往还不错,所以这个处方真是离我越来越远了。不常用这个处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发现有些有经验的老药工都很鄙夷的看待医生开了一大堆止咳药的处方,说是“把该请的客都请齐了,还是止不了客(咳)”。作为医生这点自尊我还是要的,所以写处方时如果患者不要求,我一般不会用止咳药;有时候患者也懂,说我咳嗽你怎么不给我用止咳药呢,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随手在处方最后面加点冬花、枇杷叶之类的。 当然有些咳嗽症状的形成机理很复杂,就不是杏苏散、小柴胡汤加加减减能解决的了

48、。内经里很有名的一句话“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虽是肺病,但与五脏六腑相关,所以治疗咳嗽最重要的是调节脏腑功能,而非见咳止咳,治疗既不能离肺也不能只停留在肺。 慢慢地我发现治疗咳嗽可以这样来分析疾病:外面怎么了,是风寒还是风热,是伤寒还是温病;里面怎么了,是虚寒还是实热,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滞还是有痰、湿、瘀血、水饮的停聚;或者是不是外面也有问题,里面也有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里外都出了问题,需要表里同治。虽然我们接受的治疗咳嗽的教育基本都是来自张景岳的方法,就是先分是外感还是内伤,外感又当如何辨证治疗,内伤又当如何处理。但是我对自己的认识方法还是敝帚自珍,一是觉得自己用起

49、来顺手,二是觉得不容易出现遗漏。以前看赵绍琴老的温病纵横,赵老指出,夏天外受风寒,内闭暑湿这种情况临床往往容易被某些医生医错,自己一笑置之。后来临床碰到一些病人,果然有这种情况,很多就是咳嗽反复不愈,绝大多数是不顾外边风寒闭郁的情况,而大力清热化痰,导致风寒之邪内陷,患者出现胸闷、咳嗽数月甚至经年不愈的都有。这种只要能从表里两个层面同时分析病机,是断不会弄错的,治疗也会随手而愈。昔年跟师临床时有一武汉病人,夏月患感冒,被医生误用清热药后又被滥用温热药,一直咳嗽胸闷,两年多未治愈,后来到成都,被老师用杏苏散合千金苇茎汤即愈。今年年初我也治疗过两个类似病人,患者是老年人,两夫妻,在北京患感冒,被服

50、用板蓝根、鱼腥草等所谓清热消炎之剂,导致风寒内陷,用苏叶、前胡、桂枝发散内陷之风寒,用温胆汤加瓜壳、冬瓜仁等治疗内闭之痰湿,数剂即愈。所以治疗咳嗽一定要弄清楚外面怎么样了,里面怎么样了,还是外面、里面是否同时都怎么样了,然后再下手,分头随证治疗。只是外面怎么样的情况很少;而外边没怎么样,只是里面怎么样了的,才是所谓的内伤咳嗽。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很粗鄙,但是能正确认识咳嗽,不乱治疗就行。 我的咳嗽三方平凡中医我学中医,是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始的。记得当时,我已经把伤寒论读得滚瓜烂熟了,但却不知道那是讲的什么意思,直到读了吴瑭的温病条辨,才渐渐对伤寒论有了些微的理解。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的确着实下了一番

51、笨功夫,不过,也正是这番笨功夫,为我以后的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完了这两本书之后,我就开始临床了。从此,开始了我中医临床的第一个阶段,以方试病的阶段。那时候的我治疗咳嗽,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一方不效再换一方,治疗蹩脚得很,治愈的少,疗效差得多,现在想来令人汗颜,不过,那也是我真正踏上中医之路的一个阶段吧。后来,时间长了,我慢慢积累出了自己一套治疗咳嗽的方法。那就是我的治咳嗽三方。有人看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一定是自己闯出来的几个特有疗效的方子。其实不然,这三个方子都是每个学中医的人都非常熟悉的方子:一个是桑菊饮,一个是桑杏汤,一个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桑菊饮、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不

52、要泄气,不要因为全是些旧方子,就不愿再看了,方子虽然是老掉牙的方子,但其疗效确实神奇,在你看完我具体介绍了它们的临床应用指标之后,如果再肯在临床中试用的话,效果一定会很理想的,我十几年来治疗咳嗽,就是用的它们,基本上没有治不愈的,疗效肯定。先说桑菊饮和桑杏汤。 桑菊饮是治疗风温咳嗽的一个方子,蒲辅周老中医曾用它治愈过小儿腺病毒性肺炎,我用它治愈过一例肝内胆总管扩张,关于这个病例可在别的随笔中参看,可见,方不在平淡与新奇,只要对症,就能治好病。一、应用这个方子的主要指标有:1、咳嗽。2、脉数。3、或发热或不发热。发热,不是应用这个方子的硬指标。二、关于这个方子的加减及用量,我是用这个方子的剂量为

53、: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芦根20克上为原方用量,另外可再加:前胡10克浙贝母10若口渴者,可再加天花粉10克。脉洪大者,加生石膏30克。我用此方治疗久治不愈的咳嗽无数,另外有时候,尤其是小儿感冒打针输液后,烧退而咳嗽不愈,用此方时,往往烧又再起,千万不要紧张,也不必另服用什么退烧药,此乃是风热之邪因辛凉药物的宣散而外出之象,一两剂药后,其烧必退,咳嗽也随之渐好。此方主要治疗清明节前后到霜降立冬前后的咳嗽。 桑杏汤是治疗温燥犯肺的一个方子,其主要应用指标有:1、咳嗽。2、三干症状:即咽干、唇干、鼻干。轻者,鼻子可不干,这是最主要的应用指标。3、或发

54、热或不发热。使用此方时,我一般不做加减,直用原方。用量为:桑叶10克杏仁10克山栀子6克淡豆豉10克浙贝母10克沙参10克此方主要治疗霜降立冬后到小大寒之间的咳嗽。 再说小柴胡汤治咳嗽。 小柴胡汤治咳嗽,首先是唐容川唐氏提出来的,其论述颇详,可参看原著。其实,小柴胡汤治咳嗽在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小柴胡汤加减中就有明文: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原文中虽这样说,但临床这样应用的却很少,几乎没见到过。形成这样的原因恐怕在于干姜与五味子这两味药。干姜是热药,本来咳嗽了,就有热证,还用热药,这是人们咳嗽不用干姜的主要原因。五味子是收敛药,外感初起者忌用,故而,人们更不愿也不敢用,

55、恐怕犯忌讳。刚开始我这样用时也担心,不知张仲景的这条论述临床效果到底怎样,所以用量很小,干姜用5克五味子用3克,效果不太理想,但也有效。明明是少阳证咳嗽,不用把又不甘心,终于我下了很心,把干姜加到了10克五味子加到了10克,一用疗效出来了,三剂药咳嗽就治愈了。后来又试验多次,皆速效,久咳不愈的也多在一周内痊愈。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之不欺我也,从此,我治咳嗽又多了一个杀手锏。关于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治咳嗽的应用指标是:1、咳嗽。二、脉弦。3、有少阳症状,包括:发热、往来寒热(临床多不见这两种情况)、呕、心下支结、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头蒙不清、胸胁满闷等(有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56、。此方主要用于大寒节左右至清明节左右。以上三方,我应用多年,都有卓效。介绍的治疗咳嗽的时间不可太过拘泥,多数如此。临床当中,常见同行说起咳嗽一症,虽不大,但却久治不愈,有的患者甚至三月不愈,更有的到季节就发,且有每年加重的趋势,令人无可奈何,故而写下自己的治疗实践,供同行参考交流。下面是我的几例治愈案例,一并参看。王,男孩,12岁,咳嗽脉弦,咽干,少阳咳嗽,方:柴胡20黄芩15半夏10炙甘草15干姜10五味子10 三帖愈。郭某,女,64岁,咳嗽月余不愈,兼胸闷短气,输液无效。脉弦滑、呕、自觉面部发热,口苦、咽干,乃少阳咳嗽兼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证。方:柴胡30黄芩15半夏15干姜10五味子10杏仁10茯苓10陈皮30炙甘草15枳实10六帖愈张某,女,14岁,咳嗽,咽干、唇干,脉稍数。温燥咳嗽。方:桑叶10杏仁10山栀子6淡豆豉10浙贝母10沙参10三帖愈。马某,女,35岁,咳嗽半年余,脉细稍数,心悸怔忡。气阴两虚,风热咳嗽。方: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芦根20克:前胡10克浙贝母10党参15 寸冬10丹参15 20帖愈。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