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文档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661850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论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摘要】 在经济体制多元化与发展全球化的转型过程中民事纠纷的存在已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种新型民事纠纷的产生,成为国内民事纠纷解决体制重构与完善的巨大考验。因此,完善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合理配备纠纷解决资源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核心词】民事纠纷 多元化解决机制人们评价某一社会法治水平或社会秩序的状况,其基本根据并不在于该社会冲突发生的频度和烈度,而在于纠纷解决机制的健全限度及其对现实社会冲突的排解能力和效果。1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运营体制的调节,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新型纠纷的浮现,迫切规定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

2、与有效性。同步,高效的社会运营模式下,减少纠纷解决的实行成本也成为完善国内民事纠纷体制的另一规定。社会纠纷的解决是社会主体对纠纷这种客观事物的能动性改造和发明性思维的动态过程, 支撑整个过程的除了程序化的解纷具体技术和措施, 尚有隐藏在解纷技术措施之后的解纷主体。多种纠纷解决方式中的解纷主体就是现实中使这些规范、制度运作的个人, 其是整个纠纷解决过程高效运营的核心因素。2因此,以解纷主体为视角,分析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更有益于探究民事纠纷解决机制遏待完善的范畴,高效解决社会发展中不断产生的纠纷。一. 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特点(一).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

3、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3其解决机制涉及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和解、诉讼等多种类型。按与否运用国家司法力量,其解决机制分为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诉讼解决机制就是民事诉讼方式,非诉讼解决机制就是纠纷主体依托自己力量或者通过第三者力量来解决纠纷,其典型方式为调解和仲裁两种类型。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经历了由非诉讼机制到诉讼机制的发展过程,即,重调轻审重审轻调审调并重”几种阶段。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民事纠纷层出不穷。相对过去,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某种限度上形成了“诉讼崇拜”的倾向,诉讼不再被作为纠纷解决的“最后途径”,而普遍的被作为第一甚至唯

4、一的选择。诸多主客观因素的结合,使得大量纠纷诉诸法院,更频繁的浮现诉讼爆炸:诉讼总量高速增张,诉讼频率不断提高,诉讼高峰期减短。诉讼爆炸的浮现,使得法院不堪重负,导致部分纠纷久拖不决,矛盾加剧,而国内现行的纠纷解决体制无力从主线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老式的非诉讼解纷机制则相对萧条,逐渐丧失应有功能,致使某些民事纷争难以及时解决,民众涉法涉诉信访不断上升,影响社会和谐。可见,在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下,国内现行的审调合一的诉讼纠纷解决模式的种种弊端日益显现,不能有效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在纷繁复杂的民事纠纷面前,逐渐陷入困境之中。(二).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国内诸多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 每

5、种机制有其内在的优势和相应的劣势,通过合理设计,功能互补,形成了一种较完整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化和阶段化特性由于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区因素,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在农村地 随着中国工商业的发展、都市的形成扩展,城乡结合部或因都市扩张由农村转化为都市的地区,这些地区波及的利益问题较为密集,都市化的进程在客观上带动了对有关权利和利益的注重,剧烈变动带来的社会分层、贫富悬殊等问题,无疑也会在心理上诱发纷争。因此,都市地区的民事纠纷重要依托诉讼方式解决。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民事纠纷的解决重要选择私力救济的方式。这是由于受老式习俗影响很大。

6、一方面,私力救济具有代价小、回报高的特点,以农民较低的收入来说,选择费用相对较低的解决方式更经济。当遇到纠纷时,若去法院进行诉讼是要耗费相称一笔钱的。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人际关系的维护。从某种限度上说,私力救济在农村的民事纠纷问题的解决上还是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之处在于私力救济的效力在某种限度上受到限制。由于私力救济完全依托的是私人性质的力量,就算纠纷解决成功,但是执行起来没有强制力,当事人完全可以回绝或者不履行其已经解决好的成果。因此,私力救济还存在如何进一步引导的问题。在乡土社会中,大量纠纷重要通过多种调解性机制加以解决,诉讼机制对这片土地来说似乎非常遥远。4 2.现行的诉讼与非诉讼

7、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缺少互动机制, 缺少衔接与配合, 未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纠纷解决体系。在解决方式上,因国内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本源,形成了以调解机制为主、诉讼机制和调解机制并存的格局。老式中国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的农业大国,组织形式上往往具有血缘性、亲缘性和地区性的特点,社会主体对所属的部落、家族、村落、宗族团队、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大的依附性。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形成了一种“熟人社会”。这就影响着解决民事纠纷方式的选择,非诉讼解决方式在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得以普遍合用。随着法治中国的启动,运用法律方式解决民事纠纷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诉讼制度作为纠纷解决的基本手段, 在整个纠纷解决体系中逐渐居于中心地位,政府

8、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但是, 诉讼制度因其固有的局限性, 如诉讼成本高昂、诉讼程序复杂、诉讼迟延等,使一部分民事纠纷被挡在司法程序的大门之外, 纠纷主体只能求助于非诉讼解纷方式。5同步,许多立法明确规定了排斥诉讼对某些民事纠纷解决最后介入的条款, 这样就在事实上限制了司法程序对这些民事纠纷的审查, 纠纷诉讼解决途径的不畅和阻滞已经开始危及司法的权威。因此,国内民事纠纷的解决浮现了独有非诉解纷存在而无诉讼解纷生存的民事纠纷空间地带, 使得诉讼解纷无法成为最后的救济手段, 诉讼与非诉讼缺少衔接与配合。6 3.纠纷解决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纠纷解决体制的运营受到多种影响和干扰民事纠纷自身的复杂

9、性决定了法官的办案除了考量合法性因素外,必须更多考量的是社会稳定、司法成本以及也许产生的连锁反映等因素。同步,在解决过程中,纠纷主体之间利益博弈限度和多种力量对司法审理的影响度的确不可低估。一方面,由于民事纠纷往往牵涉各方利益,某些纠纷在解决中往往遭受到或明或暗的多种压力。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往往还通过多种形式施加压力,实现权力纷争的博弈。三.目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一种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直接关系和反映着该社会的法治水平,理解社会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增进社会法治化十分重要。一方面就是要把握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存在哪些问题。(一)、 中国既有的诉讼机制成本过高,大量纠纷无法通过法院来解决。绝

10、大部分人在进行诉讼前一般会对自己的成本收益略加分析,进行大体的分析,在诉讼成本过高甚至超过诉讼收益的时候,纠纷一方就不会诉求于法律诉讼而选择其她方式。因而在国内既有纠纷解决体制下,更多的人只能通过隐忍或私力救济的手段来解决。由于私利救济极易导致暴力冲突,导致目前中国“民转刑”案件的多发。(二)、立法不完善,法律根据不充足,发展不平衡目前,地方政府正在摸索构建群体性纠纷的配套解决机制,提出建立利益体现机制、纠纷预警机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等配套机制。但是,这些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是民众的利益体现渠道仍然不畅通,导致大量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使群体性纠纷不断地得以酝酿、发酵。长期以来,国内都很

11、注重调解工作的发展和建设工作,突出调解在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注重人民法院通过调解化解矛盾,节省司法资源的功能。通过人民法院诉讼解决矛盾成为维权的一种基本途径,相应的,人民调解等其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相对式微,人民法院的调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使得国内在人员素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投入很不均衡,导致了其她调解制度和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调解机制发展的不均衡,限制了国内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完善。就各地的实践摸索来说,也同样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国内现阶段,针对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还不完善。这使得在制度的具体运作方面,大多依托各地方、各领域的经验总结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的

12、规定,导致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不拟定性。在缺少有关立法的前提下,其权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国内现实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不是制度设计的成果,而是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虽然契合了目前所倡导的纠纷多元化解决理论,但是事实上机制内部存在多方面的不合理,且与国家的权力分工相抵。四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根据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研究预测,中国人口流动量将进一步加大,并且随着市场经济形态的成熟,社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社会阶层也将进一步分化,由此所带来的是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纠纷形态的进一步多元化。7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在将来的一定期期内会更加陌生化、关系距离将进一步拉开,对法律和诉讼的诉求将会

13、持续增长。因此,完善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很大意义。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仅是时代发展之所需,并且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老式,国内独特的历史文化老式对重构多元化解决机制非常有利。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发展了多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些老式的非诉讼解决方式的共同理论基本就是儒家的“和为贵”的思想和“息讼”的文化老式虽然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推动,人民调解制度的功能有所下降,但它是一种法律确认其合法性,制度和规章比较完善,具有全国人员配备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目前国内的纠纷解决机制也浮现了某些新的动向,令人鼓舞。法院在注重审判方式改革的同步,重新开始注重调解、倡导和解,并正在加强与民间ADR程序的衔接,人

14、民调解合同的效力得到了承认。与此同步,国内有关部门和机构正在积极重构既有的ADR机制,司法部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人民调解等老式ADR也开始焕发出生机。81、重新定位法院在纠纷解决中的功能和地位建立健全以法院为主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将指引人民调解开展工作、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培训人民调解员工作、诉前纠纷调解工作、民调合同确认执行工作等等,作为法官的明确职责,实行量化考核,与法官的奖惩挂钩。通过制度的设计,促成人民法院积极主导、融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中,实现整体联动,功能互补。法院发挥组织协调与监督功能,确立以司法确觉得保障的人民调解权威形成机制,保证国家通过司法审查等途径对纠纷加以

15、协调。另一方面,法院应充足结识自身所具有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功能, 通过功能的衔接与整合, 对非诉纠纷解决主体予以必要的指引与监督, 实现引导中的指引和支持中的监督。同步, 法院应当对其她纠纷解决机制予以必要的保障。在司法权统一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 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2、积极引导及发展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从基层司法的模式类型来看, 都市的纠纷解决机制更多的偏向以正式司法为基点的模式。在纠纷解决体系中, 诉讼对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有波及效力, 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对诉讼则有向心效应。9此种模式强调诉讼程序应当是法律纠纷解决体系的核心, 强调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运作条件一方面

16、应当保障当事人运用诉讼程序, 保证民事诉讼程序作用的发挥。而农村的纠纷解决机制应是以非正式司法或纠纷解决为基点的模式。该种纠纷解决机制是以社会自治为中心, 涉及私人自治、共同体自治和地方自治。强调诉讼只是众多纠纷解决方式中的一种,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和裁判都是为当事人间进行理性对话以及按照积极性、选择性和自律性解决纠纷提供场合, 多种纠纷解决方式并不存在主次之分, 诉讼与诉讼外纠纷解决在民事程序体系中地位是平行的,应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强调多种纠纷解决程序之间的渗入性, 10诉讼与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需互相配合。3. 健全民事纠纷解决机机制的法律法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只有有了具有

17、自己特色的工作法律法规,才干在具体解决民事纠纷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干增强自己所作解决决定的信服力,才干发挥其功能,才干获得更好的纠纷解决社会效果。具体的工作法律法规内容应当重要涉及民事纠纷的受理条件、解决人员构成、解决流程、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程序救济制度、解决效力等。11建立一套以法院为主持机构,但与诉讼程序截然不同的诉讼外纠纷解决制度,设立特别的纠纷调解程序。二是推动人民调解制度复兴。除前文所论及的依法确认调解合同的效力,实现诉讼与人民调解协调、衔接。再次,选拔优秀人才加入人民调解队伍中去。【参照文献】1.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9,92.梁 平.多元化

18、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构建J.现代法学(双月刊) 第3期(总第147期).3.谭兵 李浩 主编.民事诉讼法学M.法律出版社.2月一版.4.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5.范愉主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第639页.6. 张旭东, 沈荔娟. 和谐社会视野下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0月第27卷第5期.7.经济学家张无常就预言过:“假若中国要在后又足以炫耀的经济体现,以我个人的保守估计在这间必须要有三四亿人口从农村迁徙到都市去。”社会学家则根据现状作出预测:后,中国的都市化率将达到60%.现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8.范愉主编.ADR原理与务实M,厦门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第5页.9.沈恒斌主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务实M,厦门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第211页.10.沈恒斌主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务实M,厦门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1.谢超、徐瑞、夏卫华. 谈国内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发展不协调的解决措施J.工会博览,5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