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24046479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螳螂捕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螳螂捕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螳螂捕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z 教学设计栏 z 创意更改栏10、螳螂捕蝉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要讲述的道理。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课文角色的内心活动。4、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感受中华语言及文化的丰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主要角色的心理,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语就是其中的瑰宝。它们有的来自历史典故,

2、有的来自古代神话,有的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来自古诗词句,更多的来自寓言故事。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来自寓言呢?(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揠苗助长 坐井观天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螳螂捕蝉。【板书:螳螂捕蝉 学生齐读课题】。3、看到过螳螂吗?什么样儿的?( 它是一种绿色或褐色的昆虫,长长的身子,有两对翅膀,头部三角形,触角短,两条前腿长有利刺,呈镰刀状。)【出示课件:螳螂图片】读准后鼻音。【齐读】蝉,前鼻音,蝉就是知了【出示课件:蝉的图片】。再齐读螳螂捕蝉。4、课文没学,题目的意思能猜到吗?二、介绍背景,了解故事起因、结

3、果1、放录音,介绍背景这个成语有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呢,有同学知道吗?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出示春秋时期形势图】 【口述】大概在公元前770年,离现在已有2700多年,周王室开始走向衰落,名存实亡。而周初所封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却各占一方,秦国、齐国、宋国、鲁国【指地图】他们一心想吞并其他诸侯国,诸侯争霸就成了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2、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弄清矛盾的尖锐(1)“螳螂捕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故事的起因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这儿有几张词卡,读好以后,请你们来排一排,并简单说出故事的起因。劝阻处死固 执不堪设想楚 国吴 王【出示词卡】【

4、学生自由读课文】(2)是啊!当时的矛盾还挺尖锐的,吴王要攻打楚国,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可吴王又是那么固执,谁劝阻就要被处死。这可怎么办呢?3、阅读课文最后一小节,了解故事的结局(1)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的结果吧!结果是什么呢?( 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2)是谁有办法让如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呢?( 少年)三、学习课文,体会少年的聪慧1、这少年什么样儿的?在王宫的花园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少年?(课文第三小节)2、如果你是那个少年,你会用什么方法劝阻吴王?【随机处理引导】3、故事中的少年是直接劝阻吴王的吗?我们来读读课文。(1)老

5、师读吴王的话,你们读少年的话。(2)再读一遍,男生读吴王的话,女生读少年的话。4、看出少年的智慧了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自己再读读课文,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不是 ,而是 。】同座位可以讨论讨论。5、少年的智慧表现在哪儿呢?大组交流。( 少年不是冒死直接劝阻吴王,而是非常巧妙地讲了一个故事,让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 少年不是直接来等吴王,而是假装打鸟,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里转来转去,表现出悠闲的样子,让吴王觉得他与少年的见面只是一种巧遇; 少年不是随随便便编出一个故事,而是深思熟虑,胸有成竹,让吴王以为这真的是少年亲眼所见。 少年不是一下子就找到吴王跟他讲这个故事,而是很有耐心,

6、一转就是三个早晨,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毫不介意,一心只想劝阻吴王,其他的什么都没放在心上。 少年不是直接说要给吴王讲一个故事,而是说:我见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这样,就把吴王给吸引过来了。因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听,吴王当然不会例外的。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等到吴王听得入迷,便把真正想要劝说吴王的话说了出来,非常高明!)【以上答案相机指点】四、故事比较,体会少年的聪慧1、是的,这一切都可以看出这个少年是多么的聪明啊!【板书:聪明机智】如果你现在是那个少年,你把故事简单地说一说,怎么样?【出示】树上有一只蝉在叫,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

7、要去捕蝉,不知道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要啄食螳螂,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指名学生讲述】2、你们想一想,假如吴王听少年给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会相信吗?可能会发生什么事?3、是啊!这样讲故事,一定会让吴王察觉到他的意图,一定会大祸临头的。少年是怎样讲故事的呢?【指名读】【出示】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只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4、少年讲故事时注意了细致地描摹,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着什么?【自由读

8、、讨论(注意带点的黑字)、集体交流】5、它们是多么得意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它们的忘乎所以给表现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提示:少年是故意卖个关子,要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这段对话,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读?(不慌不忙、沉住气、不紧不慢)【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议补充。】6、学到这儿,你们知道少年的故事中为什么要这样细致地去刻画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了吗?( 为的是让故事中的形象更加逼真,让吴王信以为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进谏。)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句话?(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蝉、螳螂、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和身后隐伏的祸患分别是什么呢

9、?【出示表格】7、前面说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他,他就处死谁。所以少年就没有直接去劝,因为这样就像飞蛾扑向火堆一样,不但劝不成,还要丢掉自己的脑袋。那你觉得这位少年怎么样?(很聪明、很爱动脑子、有智慧,非常巧妙)8、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足智多谋、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胆识过人、机智勇敢)【板书】9、少年用蝉、螳螂和黄雀的关系来暗示吴王攻打楚国的后果,只不过是没有明说罢了。你能不能将“吴国、楚国、其他诸侯国”三个词语放在与“蝉、螳螂、黄雀”相对应的位置?【指名摆放粘贴】分别说说上下两组词语三者之间的关系。【随机理解“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10、。】【板书:危险!】10、如果吴王真的攻打楚国,这不堪设想的后果是怎样的?( 其他诸侯国会乘着吴国的兵力不足,对他们偷袭,可能吴国自己也保不住了。 可能吴国四面都是敌人,弄到灭亡的地步。即使不会亡国,吴国肯定会大伤元气了。)最遭殃的是那些有家不能归,四处流浪、死于非命的老百姓了,这就是“不堪设想”的后果啊!11、据史书记载,【出示地图】当时诸侯国明争暗斗,各怀鬼胎,都想吞并对方,独霸天下。起初,楚国对弱小的晋国动武,晋国便联合吴国起来对付楚国,这样,楚国就灭亡了。后来,晋国又和吴国争夺天下,连年征战,吴国国力越来越差,而被吴国俘虏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准备东山再起。这样,战争不断,危机四起。【出

11、示】所以,听了少年的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连声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吴王明白了什么?12、角色表演少年确实太聪明了,他选用了这样一种十分巧妙的方式,劝说了吴王,真是太妙了!能读好课文中少年劝说吴王的对话吗?大家先在下面练一练,待会儿我请同学给大家表演表演。【前后四个同学组合练习表演】五、总结拓展。1、揭示寓意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从“从螳螂捕蝉”这则寓言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浅,不然的话就会吃大亏。 一门心思去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记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是很危险

12、的! 我们要学习少年的聪明机智。 我们要学习少年的遇事冷静,善于思考。 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遇事不能固执已见,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 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有什么事情的话,还能亡羊补牢,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危险。)2、创造性复述看来,大家是真正读懂了这则寓言故事。老师还有个问题? 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会对大臣们怎样解释这一新决定呢?来,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待会儿每组推荐一位吴王上早朝,看哪位吴王得到的掌声最热烈。( 诸位卿家,寡人原想攻打楚国,扩大我国疆土,并对你

13、们下了死命令。可是有天早晨,我到后花园晨练的时候,遇到一位少年,他给我讲了个“螳螂捕蝉”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只螳螂发现树上有一只高高在上、悠然自在的蝉,便想何不捉来做自己的一顿美餐呢?于是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一步步地向蝉靠近。但他却没想到,在它背后,有一只黄雀正和它一样,也在打着它的主意呢!可笑的还在后头,这只黄雀更不知道在它背后,有位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寡人听了这个故事后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国,其它诸侯国必然乘虚而入,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不就和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一样吗?所以,我决定,我们不打楚国了!诸位爱卿,还有何事,有事早奏,无事退朝!)3、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如今,“

14、螳螂捕蝉”这个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成语,通常写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出自西汉刘向说苑正谏。出示:“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参见吴越 春秋 夫差内传)。释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六、布置作业: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民间一个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智慧。1、课堂作业:A、写出三个八字成语 B、分别用一句话评价吴王和少年2、课外作业:A、【出示】才高八斗 博古通今 汗牛充栋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矜愚饰智 老马识途 料事如神 妙笔生花 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这些成语,感受其中的智慧。 B、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自由组合进行表演。教后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 6 - 国标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