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311479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5.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2年《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2年《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教学重难点】、诗歌诵读。、诗歌仿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

2、诗的特点、介绍两位诗人:济慈(),英国诗人。年月日生于伦敦。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年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

3、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岁。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 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引导学生交流: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歌的语言: 重点读蝈蝈与蛐蛐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在说话,不造作不生硬。感受方式:改变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们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读一

4、读体会一下,原来,散文诗就是一篇散文。 重点读夜,引导学生体会: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细节化、生动化的语言;景物的铺排: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明月;特点的凸现:松林的“幽暗”、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大河的“银星”、小溪的“银波” 教师总结:写景类抒情诗其实很简单:写诗,就是诚实地写出心中的话;写诗,就是细腻地描绘出心中的话;写诗,就是优美地表达出心中的话;写诗,就是灵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话;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变成诗、把春的前几段变成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

5、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把记叙文变成诗:深圳的程少堂老师曾把荷花淀的开头由记叙文改成这样了: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四、自由创作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为题,或者以夜为题,模仿这两首诗简易朴实的写法,即兴创作小诗一首并朗诵交流。(提醒学生:如果觉得难,可以写成散文再考虑形式。)五、课外作业自由创作诗歌,在班

6、上举行诗歌创作比赛。外国诗两首教案2【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2、学会比较阅读。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二、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

7、种永恒的美。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2、学生朗读诗歌。3、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三、夜1、作者简介: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2、反复

8、朗读诗歌。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节的内容: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4、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学生以小组单位自主活动,答案不求统一,只求感悟独特。四、拓展比较与郭沫若静夜相比,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自主发言)预设:相同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光。不同夜:描写眼前实景,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静夜:在写景基础上转入想像世界,引发对理想境界的遐想。五、课堂小结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无论济慈、叶赛宁,还是包括我国诗人在内的许许多多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

9、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渗透着自己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着生命的底蕴,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六、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作业本。2、熟读这两首诗。外国诗两首教案3课文简析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创意说明1、蝈蝈与蛐蛐可以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所呈现出来的场景,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

10、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2、夜这首诗很具有一种画面感,可以通过语言品评的方式再现诗歌所创设的意境。另外,这两首诗都可以通过不同之间译文的比较来品评诗歌的语言。教学预设第一课时蝈蝈和蛐蛐一、整体感知1、诗中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几幅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这些场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二、自主探究1、为什么诗中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场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2、为什么诗中仅仅描写蝈蝈和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却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三、比较品析对于济慈的这首诗歌,有许多版本,你认为那一种译文最能体现作者的歌颂大在然,歌颂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的感情。出示三种译文:邹绛译;屠岸译;查良铮

11、译第二课时夜教学预设:一、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营造诗歌氛围。2、学生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画面感,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思考:这首诗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二、研读赏析仿照示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再现诗歌的意境。示例: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勒梦梦乡,幽暗的松林市区喧响。 茂密的松林也是静静的。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夜莺也收起了美妙的歌声,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长脚秧鸡也停止了它的快乐的叫嚷。三、深情朗诵,深入体会诗中意境四、比较品析1、阅读另外一种译文,说说自己的发现。夜叶赛宁疲倦的白昼垂向黑夜,喧闹的波浪起始静息。夕阳西下,而月亮沉思地在苍空浮行。岑寂的山谷在聆听平静的小溪

12、的潺鸣。幽黯的树林弯着身子,在夜莺的歌声中微睡。河水侧耳倾听呖呖莺啼,亲热地同沙岸叨叨絮谈。而在河面上,轻轻地漾起芦苇快乐的簌簌的声响。2、对比阅读沈尹默的月夜月 夜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活动简析:“雨的诉说”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熟悉却并不关注的雨等几种常见现象,来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的诗意之美,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来开展。活动目标: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

13、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活动建议:1、学生三项活动任选一项,自愿组成活动小组。2、 活动在第一课雨说教学之后提前布置活动。3、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叙述很美,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活动前,请认真研读,感受雨的诗情。活动安排: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在雨淅淅沥沥下起的时候,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带着一份好心情,去观察雨幕,去倾听雨韵,去感受雨情。1、作好以下记录:具体季节和时间:地点:雨

14、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自己观雨时的心情:2、请你把听雨的感受及听雨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第二组:说说雨的功过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了解雨的别样情形,并在展示课上讲述给同学听。(以下可参见读写导航)1概述一个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选择一个进行探究)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1、搜集有关雨的诗文佳作或俗语,并将有关描写“雨”的名句或名段摘录下来,在展示课上向全班交流。(有关雨的古诗名句可参见读写导航)2、将自已搜集并喜欢的有关雨的文学作品,制作成配乐诗文,在展示课上与同学分享

15、。全体同学:抒写雨的情怀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_或诗歌。外国诗两首教案4【教材分析】、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运歌声不断,运充满生机。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出主旨;又分别描绘感受“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的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

16、勾勒了夏冬的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科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做新颖独创、相思颇具匠心。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中浓郁。“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可喜的划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

17、适的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的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这首诗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广大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地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夜:这首诗着力表现了夜的静谧美丽,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8、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诗的第一节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世界的一切都归于寂静,河水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这里既有听觉也有视觉,还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接着写寂静的夜色中,溪水在轻轻的歌唱,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美,然后再由听觉转入视觉,借助月的光辉,描写静夜的美丽,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反复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令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教学建议】、建议对这两首诗歌进行联读教学,不宜多讲,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悟内涵。所谓联读,是指将内容主题相近的课内外_合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的一种教学设计思路,这种设计或增大课堂容量,或加深

19、课文理解,或进行学法迁移,或开拓文学视野,运用这种设计思路的关键在于教者需精心挑选课文的姊妹篇,让其相得益彰,因课堂容量的限制,此种设计思路特别适合教材中精美的短篇或精彩的片段。、蝈蝈与蛐蛐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欣赏夜一诗要抓住夜景的静谧、美丽的特点,体会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把握意象,感悟诗歌内涵。、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重难点】、把握意象,感悟诗歌内涵。、有感情的朗读。【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懂大意,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注意几个词语的音、形、义(投影显示)。注意几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重音(投影显示)。、理解大意:让学生用一句话大致说说对诗歌的理

20、解。要求用填充式表述:“借助 的意象,表达了 的情感”。、想象画面,分别根据两首诗的诗意,在头脑中再现幽美的画面。二、读出感情,理解主旨、品味精粹语言,理解句子蕴含涵的感情及深义: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夜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美静谧,可为什么在第二十节却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这种写法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在夜这首诗中,先后

21、数次写到夜的静谧和美丽的月色,这是简单的重复吗?有何作用?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有感情的朗读。三、读出异同,把握全诗、深入探究,比较两诗在内容、形式与主题等方面的异同:相同点:题材相同,都是田园诗。写作手法相似,都是以大自然极常见的事情作为感情表达的意象,情味浓郁,意蕴悠长。两位诗人都表达出了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构思方面:蝈蝈与蛐蛐一诗,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仅仅描写了蝈蝈与蛐蛐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丰墨不多

22、,都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叶赛宁的夜,纯然写景,反复吟咏,在写景中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四、熟读成诵,再次体味“联读”,是一种大容量,高质量的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其优点在于:、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四、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课文。、课外搜集一些外国诗歌,读读,背背。外国诗两首教案5教学目的:1、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了解诗歌用语同散文的区别。蝈蝈与蛐蛐济慈(英国)教学要点:朗读、体

23、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联想的特点。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1、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区别。今天我们要学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感受一下外国作家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2、朗读课文。(根据前面学过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给诗歌划上节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二、解题1、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济慈。2、请说一说你对“蝈蝈与蛐蛐”这个题目的理解。3、诗人写这两种小动物是为了给我们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回忆绿色蝈蝈)明确面对大自然,诗人有唱不完的歌。济慈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三、

24、体会诗人的情感1、朗读全诗。划出的重音处要强调一下。2、将你认为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记号,并且在旁边写上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3、抽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4、小结: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在朗读时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和赞叹四、分析诗歌构图的特点1、提问诗人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如何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的含义?分析这道思考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了解作者的夜叶赛宁(俄罗斯)教学要点: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认识诗人的写景技巧、比较两首诗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1、朗读诗歌。回忆以前

25、学过的写夜的诗歌。提问人们对夜的认识是怎样的?2、关于叶赛宁。二、体会诗人的情感1、问题:诗人在夜中主要想表达一些什么思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补充。)明确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全诗虽是纯然写景,但诗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时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出了丰富的生命底蕴。2、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划出节奏,标明重音。仔细体会诗句中传达出的情感。外国诗两首教案6知识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构思艺术。能力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境、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6、,2、揣摩精美语言,领悟诗歌的意蕴美和声韵美。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学习诗歌,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能从诗歌中获得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悟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自学夜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小组在实践中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在这个单元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今天我们要来一个“垄上行”,到田园去走走。说到田园诗,大家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复习田园诗知识,背诵过去学过的田园诗,如过故人庄饮酒归园田居等,列举熟悉的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二、教读新课。1指名朗读第一首诗

27、,正音。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教师补充: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

28、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及轻重音的正确掌握。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三、诗歌创作学生模仿课文自己吟诵一节

29、,课堂朗读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大胆交流。四、布置作业。熟读成诵,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板书设计:盛夏蝈蝈的乐音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严冬蛐蛐的歌儿第二课时自学夜1、课前准备:分小组学习夜,读、改写、画、唱、说等学习方式任选:请课代表牵头,自荐小组长组织小组准备。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课文、适合个人特长的方法,也可参与其中,出谋划策,指点迷津。2、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感受:师:相信这样的模仿创作会培养出一大批诗歌爱好者,伟大的诗人也许就会在你们中间产生。好,下面到了百花齐放的时候,分小组自学“夜”,然后我们上台交流。请各个小组课堂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自由点评。在自学和点

30、评的过程里,教师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要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评价时多关注学生的优点,特别保护学生的积极性。3、教师出示问题:诗歌抓住了“夜”什么特点?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讨论明确:静谧、美丽的夜;安适、宁静的心境。4、试比较夜与蝈蝈与蛐蛐的异同。生:两首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朗读前者时可以感觉到诗歌充满生机活力,后者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生:诗歌第二节中写“只听见溪水轻轻地歌唱”,是以动衬静的写法。而蝈蝈与蛐蛐中运用的是以静衬动的写法。生:最后一行诗中的“披”字,赋予明月以人的灵性,写出了月亮的多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这种情感和

31、第一首诗是一样的。生:第二节和第四节中都写到“夜来临,四下一片静”、“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这反复重复相同的话,给人感觉像唱歌一样,最好听的地方重复多次,令人印象深刻。这和第一首诗第1行、第9行的作用差不多。师:是的,反复吟诵,造成了诗的节奏美、形成回环复沓的旋律美,深化了夜静谧、美丽的氛围。诗人此时的心境与诗歌的意境是一致的,那么安适、那么宁静。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夜、对于自然万物的喜爱与赞美。请大家深情朗诵诗歌。(全班朗诵)5、课堂小结: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叫声,在诗人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极为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

32、生辉。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这有限的45分钟,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赏析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你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诗歌美妙的境界。6、布置作业:熟读诗歌,摘抄优美的诗句。板书设计:外国诗两首夜静谧美丽的夜色反复吟诵安适宁静的心境以动衬静外国诗两首教案7教学目标: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2、写景诗的特点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

33、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四、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五、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六、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二首:夜一、作者简介: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五、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