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原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2362606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园林设计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园林设计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园林设计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园林设计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设计原理(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园林设计原理教案(章节备课) 8学时 教案(章节备课) 8学时章 节第二章 园林设计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景的概念、园林形式,理解“景以境出”的原理。掌握造景的手法,景观空间序列构图及色彩运用。融入建筑空间与艺术构成理论。重 点难 点重点:造景的手法,景观空间序列构图及色彩运用。难点:园林设计融入建筑空间与艺术构成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

2、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 园林形式 尽管世界造园艺术具有世界文化的一般内容与特征,有着园林艺术的统一性,但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自然隔离、社会隔离和历史心理隔离等,因此,各民族的园林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园林形式。一、传统形式1、规则式(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建筑式)西方园林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和缓坡组成;在山地、丘陵地区,由阶梯台地、倾斜地面与石级组成。其剖面线呈直线组合(2)中轴线全

3、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体依据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多为几何形体。(3)水体(水景)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4)建筑强调建筑控制轴线。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5)道路广场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它的曲

4、线部分有圆心,是一段圆弧。建筑主轴线和广场轴线常常合二为一。(6)种植设计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等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规则式园林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7)园林小品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雕塑常设于轴线的起点、交点、终点上。西方传统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常与喷泉、水池构成水体的主景总之,规则式园林强调人工美、理性整齐美、秩序美。給人严整、庄重、雄伟、开朗的景观效果。由于它

5、过于严整,对人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人拘谨,空间变化少,一览无余。2、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自然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为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中国园林从商周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院,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为源。发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网师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品。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1)地形、地貌: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2)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

6、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类型有:亭、廊、榭、舫、楼、阁、轩、馆、台、塔、厅、堂等。(3)水体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形式多样,人可接近。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如设驳岸亦为自然山石堆砌。自然式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河、湖、池、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瀑布、跌水等。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景需要也部分采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4)道路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树丛、林带组成自然形空间,道路的平面与竖向剖面均为自然曲线。除有些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5)种植 自

7、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树木不修剪。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的应用。(6)园林小品多采用自然峰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像,并多置于风景视线的焦点上。碑文、石刻、崖刻、匾额、楹联等对中国园林独有的“意境”的形成至关重要。追求自然而高于自然.总之,自然式园林空间变化多样,地形起伏变化复杂,山前山后自成空间,引人入胜;自然式园林追求自然,给人轻松、亲切的感受。3、混合式实际上绝对的规则式与自然式是少有的,只有以规则式为主或以自然式为主的区别,当两者比重相接近时便称作混合式。在混合式园林中,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

8、全园的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一般情况,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的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条件较复杂,具有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洼地等,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二、新形式发展与演变在欧洲,随着植物生态学和对植物认识的发展,人们对植物由原来艺术地享用,变成科学地运用;对生物链的认识,把生态平衡园林联系在一起。我国在解放后,人民政府赋予园林绿化以新的生命,确立了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对皇家园林进行了修补开放。以后全面学习前苏联,行道树在全国各大城市广泛兴起,同时小游园、街头小绿地也广泛兴起,但多为中轴对称形式,活动空

9、间犹如糖葫芦。1、后来又出现了自由式,即活动空间自由组合,没有严格的对称关系。2、深圳-抽象式园林(这种园林新形式力求做到)(1)强调开放性与外向性,与城市景观相互协调并融为一体,便于公众游览,使形式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行为和心理,体现鲜明的时代感;(2)以简洁流畅的曲线为主,但也不排斥直线与折线,它从西方规则式园林中吸取其简洁明快的画面,又从我国传统园林中提炼出流畅的曲线,在整体上灵活多变,轻松活泼;(3)强调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脱离具体物象,也不脱离群众的审美情趣,把中国园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带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较浓的装饰性,在寓意性方面

10、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4)讲究大效果,注重大块空间,大块色彩的对比,从而达到简洁明快,施工完毕后即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5)重视植物造景,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几何形的植物进行构图,通过平面与立面的变化,造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使作品具有精致的舞台效果;(6)形体的变化富于人工装饰美,即善于变化又协调同意,不流于程式化。为提高施工的精度和严密性,基本形体应有规律可循;(7)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具有独创性,与传统园林绝无雷同。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抽象式,即从许多具体事物中舍弃个别非本质属性,抽取共同本质属性,将物体造型简化、概括,提炼成极为简练的形式,或成为具有象征一意义的符号。三、决定园林形式

11、的因素(一)园林性质和内容(二)地区的自然条件(三)所处的环境条件(四)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第二节 景的感知一、园林的景与境什么是“景”?古人云:“景以境出”。说明“景”是园林空间环境质量的艺术表象,是依照园林“境”的特点展开的。景: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像。“景”的关键在于“境”。境又分为物境和意境。物境:园林环境给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即景物的形态、色彩、光影变化、鸟语花香、四时变化等。物境又分“生境”和“画境”。生境:纯自然的生态环境。画境:人工艺术的环境。意境:一种美的联想,使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意境是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及观赏

12、者的心境密不可分的。园林中的景是多样的:1、以自然景观为主加以人工点缀组合;2、纯人工之景;3、以高山峻岭为主;4、以江河湖海为主;5、以森林风景为主;6、以名胜古迹为主;7、以亭、楼、阁为主;不论是怎样的景观表现,多是由人按照景的特征命名,赋予人文内容,使得景色本身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平视、俯视、仰视游人在游览中,随着视点的高低不同而有平视、俯视、仰视的区别。当然,不同的景观表现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也增强了园林空间的变化效果与景观的感染力。(一)平视观赏平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视。可以舒展地平望,产生平静、深远的感觉,不易疲劳。用于平视观赏的景观应该设置在与游人视点高度相等

13、的或高差较小的位置上。(二)俯视观赏景物处于视线下方,需低头观景。景物越低就愈显得小。居高俯视有征服的自尊感,但也有居高自危的险境感。(三)仰视观赏当景物很高,视点距离景物又很近,(视距小于景物高度的三倍),要全部看到景物就需中视线上移,头部上仰。视点越近,人与景物的亲近感也愈强,封闭感、压抑感也愈强,景物形成雄伟、高大、威严的气势,给人以自卑不如的心理。在园林构景中,常运用仰视的观赏手法强调主题的高大、雄伟,将视距缩小到住景高度的一倍以内。四、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动”与“静”以视线动与否来划分。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论山水画:“山水有可行者,可望者,有可游者,可居者”, “动”就是“游”

14、,“静”就是“息”,游与息是游人的目的和要求,也是园林布局的主要内容。因此园林的规划设计应从“动”与“静”两方面考虑景的观赏。在游览路线上,有系统地布置多种景观;在重点景观地区,应使游人停留下来,对四周景观细致观赏,然后引导游人继续进入下面的游览路线。动态观赏要形成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静态观赏如同观看风景画,有主景和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静态观赏除主要方向的主要景色外,还应考虑其他方向的景色布置。动态观赏分步行、乘船和乘车三种形式。一般中小型园林以步行为主;以水景为主或多河、湖的园林,除步行,还需乘船游览水景;大型公园或风景区,则以乘车与步行游览相结合。园林设计中,注重静态观赏,在考虑动态观

15、赏时,要步移景异,要左右游人,要设游人之所需,设游人之意外,这样才能符合游人的猎奇的心理,达到左右游人的目的。(一)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游人观赏景物有动静之分,园林观赏的艺术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观构图。这种固定视点观赏静态风景所需的空间为静态空间。此时人看到的景物相对静止,人动景也动,静态的风景画面开始序列性的变化,步移景异。游人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就出现了连续的动态观赏与动态空间的组织布局。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将全园划分为既有联系,又能独立,自成体系的局部空间。在游人最多、逗留最久之处,如亭、廊、入口处、制高点、构图的中心地带,要安排优美的静观风景画面;在动态观赏的空间组织中,要考虑节

16、奏变化规律,有起伏、曲折、明暗开合,有起点、有高潮、有尾声、有结束的空间布局。(二)静态风景与动态风景指景物本身的动与静的表象。园林中的美景常存在于这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如:“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都是静中的美;“柳浪闻莺”则是目观耳赏的动中的美;“曲院风荷”和“南屏晚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声的含蓄美。“九溪十八涧”的潺潺流水、“黄果树”瀑布的轰鸣,都是动态风景展示的自然美。由于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使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同静态风景与动态风景的变化有相关之处。五、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一)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的空间。空间的开敞程度与视点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17、与视平线高出景物的高差成反比。在开敞空间中所呈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以平视很远,视觉不宜疲劳。开朗风景可使人心胸开阔、舒畅奔放。开朗风景属于平视观赏,多用在湖面、江河、海滨、草原以及能登高远望之地。(二)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人的视线被四周景物屏障遮挡的空间叫闭合空间。空间闭合给人视觉的感觉强度与人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人距景物愈近,闭合强度愈强;景物超过人的视平线愈高,闭合的强度感也愈强。 闭合空间所呈现的风景叫闭锁风景。闭锁风景的亲近感愈强,四面景物愈清晰可见。但近距离观赏容易使视觉疲劳的产生闭塞感。园林的闭锁风景多用在小型庭院、林中空地、过渡空间、回旋的山谷、曲径或进入

18、开朗风景之前,达到空间的开合对比。闭合空间的大小和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决定它的闭合强度,也直接关系到风景的艺术价值。一般情况,在闭合空间中,风景视线的仰角小于6时景观空间有空旷感;仰角在13左右时,景物有亲近感,观赏艺术价值较高;仰角大于18时,则空间有闭塞感,人开始感到压抑。第三节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园林形式构图与其它艺术一样,遵循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即: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谐调、主与从、重点与一般、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等构图手法。其中统一与变化这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在形式美构图中的具体体现,它包括:整体与局部、对比与谐调、主与从、重点与一般、节奏与韵律等。艺术

19、品一定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时间艺术(非造型)-音乐、文学、朗诵等;空间艺术(造型)-绘画、雕塑、建筑等;时空艺术(综合)-舞蹈、园林等。一、整体与局部整体由不同的局部组成,每个组成整体的局部要有自己的个性,又要有整体的共性。通过个性的表现突出变化,以共性的联系达到统一。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组成园林整体的要素,每种要素都能以自己的个性形成局部景观,也可相互组成园林整体。一般情况下,构成整体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达到统一,但难以突出变化,要素越多,求得统一越难。二、主景与配景主与从、重点与一般这一形式美规律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反映在主景与配景上。任何艺术品都有主体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布局关

20、系,目的是强调主题,突出中心,达到多样统一的主要手法。主体与从属是相辅相成的。园林中的主从关系主要表现在主景与配景、主要内容形式与次要内容形式方面。“重点与一般”同“主与从”含意相同,地位不同。主体也是重点,但重点不一定是主体。重点不宜过多,否则也就没有重点了。园林中有主要景区与次要景区,每一景区又有主景与配景。园林规划设计时,首先在确定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来考虑园林的主景。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感染力,要体现主题;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体升高:用基坐把主景

21、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3、运用动势向心:周边式围合。这一类空间主要出现在宽阔的水面或四周由群山环抱的盆地类型空间,自然式园林中四周由土山和树林环抱的林中空地,也是动势向心式布置;4、构图重心: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均衡)上。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主景的作用。园林设计者应时刻记住任何艺术品的局部都不能影响整体主景的艺术效果。三、对比与谐调 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的表现上有彼此的共性与个性程度的比较。 对比:组成

22、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强而共性弱;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个性弱而共性强。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谐调是为了达到统一;在谐调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得谐调统一。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的运用有以下几种:1、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的形状对比。2、体量对比:实际是大小的对比与谐调,并包括粗细与高低的内在因素。3、方向对比:在园林空间的构图中,柱形、条形物体和大面积的草地、广场、水面结合,往往具有线的方向特征,显示物体的方向个性。4、开合对比:开合是指空间的类型表现,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可以形成对比效果。如果从开敞空间进入闭合空间,便有视线受阻,天地变

23、小的压抑感;同样,从封闭空间进入开敞空间又有“豁然开朗”、“极目楚天舒”之感。园林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合,可形成敞景与聚景,视线忽远忽近,空间忽放忽收,从收敛空间窥视开敞空间,既有对比感,又有层次感。5、明暗对比:也是光线上的对比,明暗与开合是相关的。一般情况是“合则暗,开则明”空间环境的明暗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明亮使人开朗,精神振奋;灰暗使人视域缩小,景物朦胧柔和,使人自然入静,并伴随有清凉、幽深莫测之感。园林中常以明暗对比显示空间层次,增加开合对比效果。6、虚实对比:形式构图的虚实关系是以视线受阻程度为主要区分,又与景物的质地有关。虚实对比与开合对比、明暗对比有联系。7、色彩对比:

24、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对比与谐调达到变化统一的目的。色相之间的互补色,可以达到对比效果。如用“紫”衬“黄”,“橙”衬“蓝”。色相相邻的色彩可以达到谐调的效果。如“红”与“橙”,“蓝”与“绿”。有时对比双方的色相不是互补的,但通过明度的弥补,仍可以取得突出的对比。在园林构图中,可用于对比谐调来达到统一变化的内容较多,除以上几种外,还有“质感”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简繁”对比、“多少”对比、“浓淡”对比等。四、分隔与联系园林布局通过组成要素的材料和有关的造景手法,使园林空间景观有分有合、有遮有露、有断有续、有局部有整体,使园林成为多样统一的布局。园林的空间分隔与联系分为平面方向和竖向上

25、两个方面。分隔是依据功能要求与景观艺术需要划分空间;联系也是根据景观与功能要求进行沟通和空间的呼应联系。(一)分隔实体:地形、山体、建筑、水体、植物、 构筑物。(二)分隔类型:分隔有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有虚分和实分。 1、虚分: (1)道路:这种分隔只是心理上的感觉。如步石、汀步等点状为主的实体,其分隔性较弱,其它道路则分割性强。 (2)水体:行动上受到阻碍,虽分隔,但属于虚分。如水面过大,以致于看不清对岸的景物时,则接近于实分。(3)廊、透花墙、栏杆:这些具有不同通透程度的建筑、小品也会对空间产生虚分。2、实分:山体、实墙、建筑、密林等实体分隔效果明显。分隔可认为是视线分隔、行动上的分隔。虚

26、分存在于开敞空间、疏透空间和过渡空间(如建筑外侧的廊)。过渡空间起到变化多,丰富景观的作用。虚分联系多,实分联系少,西方园林虚分多。(三)分隔在造景中的运用:1、分景:即景观的分隔组合。我国的园林和诗画均以含蓄寻求意境,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 余”,所谓“藏则深,露则浅”,“景愈藏意境愈大,景愈露意境愈小”。分景是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景色有藏有露、有虚有实、半露半藏、虚虚实实。构成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空间组合体。(1)障景:障景又称抑,是抑制视线,屏障景物并具有引导空间变换、取得意外景观的手法。可以用不同的景观做障景。用土山或石山作山障,用

27、树丛作树障,运用建筑的廊院叫曲障。障景一般设在较短距离之间才被发现,因视线受阻感到抑制,使游人想办法寻找出路,于是在道路的引导下改变空间,创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障景多设于入口处,并高过视线,景前留出一定余地,供游人逗留、穿越。在自然式园林中的障景多为自然式山体、树丛。有时障景也用于隐藏园内不够美观的物体。正所谓“嘉者收之,俗者屏之”。作为障景的障体本身也应该成为景观。(2)隔景:为了使景区和景点各具特色,避免各景区的相互干扰,并增加园林整体空间的变化,是隔景的主要目的。利用空间的虚分和实分达到空间组织中的层次变化节奏,或虚或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人产生错觉。隔景以

28、实隔为主,有隔才有进深,“庭院深深深几许”体现了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2、夹景:夹景是为了强调狭长空间的纵深景观,或挡住两侧不美的景观。多利用树丛、山岗、建筑隐藏。在规则式园林中,夹景约束视线方向,可以直观狭长空间顶端的主景,强调主景的统治地位;在自然式园林中,夹景可以蜿蜒曲折,变幻出明与暗、开与合的空间变化序列。3、漏景:漏景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以实中有虚的手法,隐中有露。作用:漏景在园林空间的组织分隔中,具有联系空间、增加层次的作用;在封闭空间中有削弱封闭强度和空间转折前的视线过渡,即在封闭空间中通过漏景使游人视线先期到达另一空间,诱导游人由该空间进入另一空间。应用:漏景除实墙上留出的漏窗外,

29、还可以通过花墙、透露的隔扇,也可利用疏林的树干等取景。4、对景:视景空间中景点、建筑间的相互呼应关系。 对景在园林的空间组织中,是常用的造景手法。为了相互观赏,要选择最精彩的位置,并设有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及设施。对景分正对、互对:正对:以规则式的轴线形式,两景点的中轴线重合。互对:两景点的中轴线交叉。互对的景物不一定有很严格的轴线。互为对景的景物可以在道路和广场的两端安排,也可以在水面的对岸或两个对立的山顶、山坡上设置。上下的对景又叫呼应有对景就有联系,就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欲望,从而达到左右游人的目的。5、添景:就是为了求得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为使画面更完整、更理想

30、的一种艺术手段。添景是视竟景画面上常用的手法。五、层次与序列层 次:在统一中求变化。动态序列:在变化中求统一。(一)层次与景深园林中的层次就是要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变化。为了求得景观的深远、层次的丰富,就要创造曲折,多次漏景、障景等。有曲折就有层次,有漏景就有层次。(二)借景与框景1、借景:除游人视力所达的园内景物可供游览观赏外,园外若有与园内景物风格一致的,而且是在视力可以看到影像轮廓又无其它遮挡,在园林布局上留出观赏视线,将景色纳入园中。借景的关键在于“精”与“巧”,使园内外景色相呼应,汇成一体,不但丰富了景色,也扩大了空间。(1)远借:是把园外远处可见的景色组织进来。远借给人于错觉,增加园的

31、层次、深度。远借可借山体、建筑、树木等。(2)近借:也称邻借,是将与园相邻的或近距离的园外景物借入。近借可筑台登高提高视线借,也可开窗、隔岸借等。(3)仰借:是利用仰视借园外的高处景物。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和朝夕景象而言。 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2、框景:利用景框欣赏景物的手法。框景的设置,如先有景物,则的开设位置应朝向最美的景观方向;如先有框,则应在框外的对景处

32、布置景物,观赏点与景框的距离不宜过近,视点最好在景框的中心处。框景可看作借景,也可看作漏景。(三)空间序列道路设计、空间划分关系到景观欣赏效果。众多景点和景区构成园林整体,每一个景点与景区在景观构图上要体现形式美的构图规律,达到局部的统一变化,在园林整体布局上达到多样统一。1、空间的展示:园林空间有开敞、闭合、过渡等不同表现,使空间有大有小、有明有暗、有开有合、有隐有露,组成一个有分隔有联系、有节奏、有段落的统一多变序列空间。 2、空间序列的展示与园林形式密切联系。规则式园林空间,对称严谨,以轴线引导,空间变化少,节奏较缓;自然式园林空间形式多样,变化大,节奏可快可慢。3、空间的展示与风景线、

33、导游线密切相关。一般小园多隐,大园多显;小景宜隐,大景宜显。4、景观序列变化还表现在以园林植物为主的季相变化上。所以,园林植物的季相交替构图也是景观空间动态序列的重要因素。在风景展示序列中,通常分为“起景”、“高潮”、“结束”三个基本阶段。其中高潮为主景,也可将高潮与结束合为一体: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二段式:序景-起景-转折-高潮(结景)-尾景六、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但同样适用于视觉艺术。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节奏是基础,韵律是深化。1、简单重复:由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并固定方向的连续构图。2交替重复

34、:由二、三种组成因素,按固定组合有规律的连续构图。3渐变韵律:在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中,在某一方面作规律性的减少或增加。如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由疏到密等。4微变韵律:(旋转韵律)是在在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中,每一因素既保持各组成因素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表现达到在统一中求变化的艺术效果。如园林中的什锦窗、漏窗等。5、起伏曲折韵律:音乐中的韵律本身就是起伏曲折的。园林空间的起伏曲折韵律由山体、建筑、树木、道路等多种要素综合构成。每种要素本身要有起伏曲折变化,又要有整体景观的起伏曲折的韵律。园林中的节奏韵律又与园林空间的明暗、开合、虚实等对比谐调的处理分不开。七、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是空间构图的基本概

35、念。园林中的比例:一方面指园林景物本身长、宽、高三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园林景物与所在空间的形态与体量的关系。园林中的尺度:是景物的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度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园林建设,因用地规模、自然条件、功能作用、经济条件、主导思想等因素不同,在比例尺度的处理上不同。在正常比例情况下,大尺度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正常尺度使人感到自然亲切;小尺度则小巧玲珑,富于情趣。八、园林意境艺术的核心在于“意境”。中国园林艺术特点之一是“意境”的含蓄深远,是园林精神内容的组成部分。(一) 虚实与错觉园林空间以及不同的景观空间之间的虚实对比,使人产生变幻莫测、空间无限的心理感受。虚实变化以及运

36、用比例尺度的表现规律,会使人产生错觉。如以小寓大,以少代多,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二)比拟与联想园林中的比拟就是给景物以人格化,使其有思想,达到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这是“情”与“景”的联系。如:竹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品德; 梅不畏严寒,纯洁自贞的品质; 兰居幽自芳,清雅脱俗的素质; 菊不畏风霜,繁盛多姿的性格; 荷纤丽挺拔,出污泥而不染的丽质;柳随遇而安;牡丹富贵华丽。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西方心理学家把这种联想比拟称为“异质同构”。(三)古迹与传说历史古迹与传说是丰富园林人文景观内容、增加景观意境的主要方面。如:“唐槐、宋柏”有时间的追忆,体现沧桑巨变。(四)诗文题咏通过风景点的题咏、对联、匾额、楹联、摩崖石刻点出风景主题,启发游人的意境联想。园林中的诗文题咏可帮助游人深入了解景观主题,领会和欣赏景色,具有“画龙点睛”作用。思考题1 园林构成要素包括哪些2 园林布局原则3 园林动态布局4 园林布景手法5 园林风景序列创造手法6 园林意境7 园林布局的形式特征8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9 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的处理10、如何突出主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