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德育的主要观点

上传人:dao****ing 文档编号:121619776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本德育的主要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本德育的主要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本德育的主要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生本德育的主要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德育的主要观点(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本德育的主要观点1、尊重比爱更重要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3、学生是教育的资源与力量4、德育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5、肯定比否定更有力量6、学生是有无限的潜能与可能性7、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具有教育力量 8、成长就是犯错与改错的过程9、德育的根本出路在学生中间10、努力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尊重,比热爱更重要 也许是几千年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后遗症”,我们中国的“师爱”和父爱、母爱一样,都有点“变味”。学生在现代法律面前本应该享有的尊严、人格,以及他们维护生命和身体的权利,往往都在这种“师爱”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多如牛毛的教师侵害学生权益的“小毛病“却在一些学校中盛行,使不少学生的

2、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或人格尊严不断地受到侵害。特别是从学校到家庭,“孩子不打不成材”,“严是爱,宽是害,只有严格要求才可能成材”的观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不少教师以至学校的“教育准则”,好象学生只能在严格和严厉中才能有出息,才算是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却未考虑:为何我们的学生创造性不强,无论是创新意识还是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进入信息时代,面临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之际,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听话,发现传统的教育方式、管理办法越来越不灵光,越来越难以推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关键是我们不少教师未能真正地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而是在“爱”的大旗下,以自己为中心,强

3、调的是“师道尊严”,做的还是“严”字文章,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其实,进入网络盛行的时代以来,学生的许多观念、能力、知识、技术等,已不逊于教师,甚至还超过了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当今的社会,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趾高气扬,自以为高明。比如制作网页,本人就什么也不懂,可又十分有必要做一张,怎么办呢?雇人做,没钱;自己做,又不会;最后,自己还是请自己的一位学生帮忙,才做了一张网页,并顺利地上了互联网。技不如生的我,也并不因此而降低身份,被学生们看不起。 当然,我也曾经充满爱心地去管理、教育过学生,认为自己有二十来年的工作经验,理所当然的比学生们“高明”。可是,有一位

4、被我严厉批评教育的学生却坦率地告诉我:你说的、做的,我都见识过了,对我丝毫不起作用,有没有新“招术”?这位学生的话,当时“噎”得我够呛,可仔细一想,学生的话却十分 有理。在法制逐步健全的社会里,在网络日益发展的社会里,难道不应该换换“招术”吗?!十分有必要。在虚心向学生求教,诚恳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以及深入钻研国内外各种教育理论著作,发现要使教育工作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仅仅“爱”是不行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尊重”。只有一切从尊重学生出发去考虑问题、安排工作,才会真正地把爱送到学生心中,落到教育的目标上。实践证明,老师以尊重学生为工作前提和基准,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和教育科学观,放下“先生”的架子,

5、主动走入学生行列,一起做新时代的“学生”。就能在工作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到尊生、信生、爱生,使日益淡薄的亲情、温情、深情,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难怪人们要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觉得:有其师也必有其生。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能消解目前师生关系中的冷漠、紧张关系,而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当然,做为家长,也需要学习尊重孩子,与他们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学困生”潜能的一些特点。 1、潜能生的优势面各有侧重,有的学生以言语见长,有的却动作技能超凡;有的学生惯于形象思维,有的抽象思维为优势,因此,如一味从某一方面要求学生,势必会扼杀他们其他方面的潜

6、能,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最基本活动,但决不能把它看成是学校教 育的唯一活动。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业余时间之所以是有如此魔力,是因为在业余时间选择参与的。活动有可能使人获得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机会;而课堂教学在这一点上是难以与其相比的。对于“学困生”,尤应如此。如果我们教师一昧以分数衡量学生,只会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此时,宜扬长避短,从学生优势项上着手,突破一点,使之在这一点上得到成功,获得宝贵自信心才真正有可能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所以,对“学困生”我们既要发展他们潜能的优势面,也要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以点带面,最终获得素质

7、的全面提高。 2、即便是同一方面的能力,各人的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等,有的先快后慢,有的先慢后快,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即使各尽其能,每个人在这方面发展所能达到的层次也有不同。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都达到“满分”,百分百地完成任务,这似乎是人人都明白的常理,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对“学困生”尤甚。 3、“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许多方面能力更易被忽视,或者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其中有两个原因:A、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著名心理学家推孟跟踪调查了大量学生后发现,高成就与低成就两组人的智力没有明显的区别,最大的差异是心理特征上的差异,而心理素质对成就

8、则起着决定作用。高成就的人有理想,有进取心,充满自信,不屈不挠,在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方面明显高于低成就者。另外,人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对潜能的开发有很大的影响。“学困生”往往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评估,确信自己“无能”,结果束缚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人虽然都是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 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因此,优化人的心理状态很有必要,教师对“学困生”尤其要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4、教师的期望。人总希望自己的存在得到社会的承认,都渴望别人赏识自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性。久而久之,教师的赞美和肯定就具有

9、真实的意义了。由于学生个性心理诸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心理潜能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在智育方面没有突出表现,甚至暂时处在后进的状态,这完全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教师过早地认为学生“愚蠢”“智商低”,显然是一种偏见。我们应有这样的信念,即每个人都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只有在面对实际需要时才会发现。因此,我们不妨试一试,为“学困生”创设一些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如果我们真的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这样的信念,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学困生”一词将会在教育界消失,每一个孩子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他们和家长将不会再为被贴上诸如“笨”、“智商低”等标签而苦恼和难以翻身。我们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