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084915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核心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科学家伽利略也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协助她们去发现。”调查我们周边的学生,上课主线没有积极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长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懂得从何提问:要么是面面俱到(无选择,无重点),要么是提书上现存的思考题。这就导致学生不想问,不会问,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她们提出问题的措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种方面入手。 (1)从文章题目中提出问题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重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题目提

2、出某些问题。 (2)就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的和规定,具有较强的真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章的重难点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能起到导向作用。由于人们阅读文章时,总是选择某些部分作精细阅读。环绕主旨提出问题,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毕阅读目的而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信息上。学生通过这些段落的阅读,较为精确的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3)根据文章构造、文体特点提出问题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理解词句的体现还不够,还需要理解文章的构造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的提出问题的措施。那么段、篇的提问如何进行呢?我觉得:尽管文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

3、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措施,以及与此有关的体现方式、体现手法等。另一方面,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等。 明确了这些知识,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面对的是一篇阐明文,学生就会联想到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措施:要理解阐明对象、把握阐明对象的特性、理清阐明的顺序、掌握阐明的措施、揣摩阐明的语言等。就此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本文阐明了事物的什么特性?分几部分来阐明?是如何阐明的?运用什么阐明顺序?有什么好处?课文重要运用了什么阐明措施?它的作用是什么?语言的特点是如何的?其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同样如此来质疑提问。 (4)针对课文中的难点提出问题

4、 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构造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提问,就可引导学生变化思维方向,进入搜索的境界,以浅化难点,平化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 (5)找寻核心词句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阅读时要把文章的词语、句子、段落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就会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对语句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本。因此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

5、也就是找寻文章的核心词句提问。 什么是文章的核心词句呢?一般来说,核心的词语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某些看似矛盾的词语。这些词语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体现人物品质的;阐明文中最能阐明事物特性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的好的词语。核心的句子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深刻蕴含哲理的句子;体现具体生动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等。明确了这些,核心的词句也就找到了。那么,教师也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核心词句质疑提问了,从而顺利地完毕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核心语句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视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6)指引学生

6、从文章矛盾处提问 如果认真阅读课文,我们就会发既有些文章在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现象。这些矛盾现象其实大多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往往体现着作者巧妙的构思。因此,善于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矛盾之处,并进一步进一步探究,无疑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这种矛盾有时产生在作者客观的论述过程中,(举一种初中三年级语文课的例子):如孔乙己最后一段的“我到目前终于没有见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的“大概”和“的确”是矛盾的,两者并用产生了弦外之音。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觉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释疑,破译弦外之音。学生研读后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由

7、此展开对孔乙己死因的探究,再进而过渡到对全文主题的探究,因此这个看似矛盾的论述是指引学生探究课文的一种较好的切入点,也是提问的落脚点。 (7)从比较中质疑提问 毛主席说:“有比较才有辨别。”比较是一种较好的结识问题的措施,体目前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文章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明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语文课程课程原则总目的中提到,要培养学

8、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措施。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崇高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差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行中重点提高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根据近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实行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文章中的核心词句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核心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协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

9、抓核心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觉得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协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精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例如:(我去听课)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小虾一学时,设计了如下环节:“那么小虾尚有哪些特点?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请人们翻开书,迅速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重要是环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也叫作这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生:中心句)那哪些句子是在具体写小虾有趣的?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教师尚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核心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

10、,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整节课不仅抓住了词语,并且还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小虾的吃食的小心和脾气不好的特点,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因此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学习爱好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的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对的都很困难的状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教师如何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也许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富余的通读课文的时间,

11、让学生借助多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足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本。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迅速达到读对的、流利的规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对的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一篇文章,总要体现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协助学生深刻地领略文章的思想感情。再举一种例子:我在听一位教师教学一枚金币一学时,这位教师就是紧紧环绕核心词语“受不了”进行“迅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浮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

12、什么受不了? 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同步,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她们理解句子中核心词语的措施,教会她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本上,学习时理解词语,就能读懂文章内容。每篇课文都会浮现某些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一般采用两种措施: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因此

1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常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措施,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后来的再学习也是不无捭益的。例如三年级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样一段文字。它自身已可以阐明“鲜艳”了。学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勿急,否则适得其反,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措施。 三、是抓住过渡句,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协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尚有某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本上,对这些重点词句合适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最后能让我们的学生会问,会思,会答,会读、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这个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