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内部资料教师招聘教育学习题集

收藏

编号:11729167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4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07-08
20
积分
关 键 词:
内部 资料 教师 招聘 教育学 习题集
资源描述:
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和本质 【真题回顾】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多选题】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3.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4.【多选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主要有( )。 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电话访问 5.【判断题】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X )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7.教育是(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8.【多选题】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A.发展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9.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10.【判断题】因为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为此,教育不可能超前发展。(X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2【多选题】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bd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学校 D.教育影响 13.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15.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16.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7.【多选题】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c )。 A.沛西·能 B.米丁斯基 C.凯洛夫 D.利托尔诺 学说 主张 代表人物 18.【多选题】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 d)。 A.武士教育 B.绅士教育 C.僧侣教育 D.骑士教育 2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 23.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 B)。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 2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古代社会教育具有(A )的特点。 A.等级性 B.专制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 25.【多选题】封建社会教育特征是(BCD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26.【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 A.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B.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方面的教育 C.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D.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 27.以下不属于近代教育特征的是( C)。 A.教育世俗化 B.公立教育兴起 C.封闭式的教育 D.出现双轨制 28.“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29.【多选题】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的特点有(ABCDE )。 A.终身化 B.全民化 C.民主化 D.多元化 E.现代化 30.【判断题】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国家是美国。( X) 课堂练习一 一、选择题 1.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B)。 A.学生 B.学校教师 C.教材 D.教材编写者 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B)时期的教育内容。 A.现代教育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3.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 4.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B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5.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6.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7.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B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8.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C)。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宗教起源论 9.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居于教育的主导地位的是(B )。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10.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A )。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 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 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 二、填空题 1.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____学校教育____________。 2.“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__孟子《尽心上》_____________。 3.广义的教育包括___社会教育_____________、家庭教育、____学校教育____________。 4. 学 校 活 动 包 括 三 个 基 本 要 素 , 即____教育者____________、___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 _____教学影响___________。 5.我国古代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教育与___生产劳动_____________相脱离。 6.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连接起来的中介是__教学影响______________。 7.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___孟禄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v ) 2.中国科举制度始于两汉时期。( x)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V) 4.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X ) 5.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 x) 四、名词解释题 1.教育 2.教育的社会功能 3.教育的隐性功能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多选题】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有(CD)。 A.教育作品多属教育论文形式 B.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C.对教育经验提出猜测 D.缺乏理论分析和完整体系 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B)。 A.《礼记》 B.《学记》 C.《论语》 D.《老子》 4.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多选题】《论语》是我国的经典教育名著,下列教育格言出自《论语》的是(ACD)。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书的是(D ) A.《中庸》 B.《孟子》 C.《论语》 D.《学记》 7.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A)。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8.【多选题】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苏格拉底法”又称(AB)。 A.问答法 B.产婆术 C.讲授法 D.满堂灌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16页共134页 9.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0.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D)。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11.提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2.近代实验科学鼻祖(A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培根 B.洛克 C.夸美纽斯 D.康德 1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 基础的是( A)。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洛克 D.杜威 14.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 B)。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1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18页共134页 1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17.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8.《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9.【多选题】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是指(ACD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E.教学中心 20.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C )。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21.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22.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 A.瓦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课堂练习二 一、单选题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 克的( 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2.提出结构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B )。 A.赞可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D.杜威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5.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6.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 )。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熹 苏格拉底 7.认为科学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的是(C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8.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C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20页共134页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9.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B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 10.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A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 11.“教育即生活”,提出这一命题的是(C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 12.“教学相长”最早出自(B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孟子》 13.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理论是(C )。 A.结构主义教学论 B.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C.掌握学习理论 D.发展性教学理论 14.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的是(A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5.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 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D )。 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B.掌握学习理论 C.发现法 D.发展性教学理论 二、多选题 1.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2.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 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3.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E )。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4.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有(AC ) A.白板说 B.自然与自由 C.绅士教育 D.“泛智”思想 E.发现法 5.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ACD)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三、填空题 1.赫尔巴特出版的___普通教育学_____________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_教育问题______________,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21页共134页 3.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__学记______________。 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夸美纽斯的__大教学论______________一书的发表。 5.卢梭在其教育代表作____爱弥儿____________中提出了自由教育的思想。 6.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为__民本主义与教育______________。 7.____ 凯洛夫______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8.昆体良在其代表作__雄辩术原理____________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三阶段 教学法。 9.汉代,汉武帝采纳了____董仲舒____________提出的“罢拙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 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 四、判断题 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赫尔巴 特。(v ) 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x )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作品是《普通教育学》。(x) 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v )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均出自《论语》。( x) 五、名词解释题 教育学 教育的基本规律 1.( b)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多选题】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abc)。 A.教育目的 B.受教育权 C.教育领导权 D.教育结构 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因素是(D)。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 B.教育投资 C.文化发展水平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判断题】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X) 6.【判断题】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而教育的进步也能反作用于生产力,推动生产 力的革新和进步。(v ) 7.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A)教育的要求。 A.初等 B.初级中等 C.高级中等 D.高等 教育与文化 9.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c)。 A.学校校园文化 B.学校教师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b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1.( d)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观念文化 D.校园文化 12.下列对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B.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28页共134页 C.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封闭的循环关系 13.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课堂练习三 一、单选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d)。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2.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b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4.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5.“劳心者制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c)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生产劳动 D.教育与文化 6.一个国家设立教育制度、公民接受教育,基本上是由(a )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法律制度 C.科学技术水平 D.生产力水平 7.下列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c d)。 A.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C.教育与生产力发展完全同步 D.教育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 8.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包括了 ( a)。 A.教育独立论 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文化筛选论 9.美国的教育努力培养民主社会中确能适应生活需要的理想公民,而英国教育着重培养 品行,以养成绅士风范,这说明文化影响着(b )。 A.教育模式 B.教育目的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10.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 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 b)。 A.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 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C.文化整理功能 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29页共134页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规模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手段 D.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3.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有(ABCD )。 A.保存 B.融合 C选择 D.创造 三、填空题 1.____生产力水平___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决定因素。 2.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____生产力水平____________的制约。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政治制度___________。 4.__政治经济制度______________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政治方向和 思想意识倾向。 5.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__舒尔茨_______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6.___学校文化_____________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方式。 7._____校园文化_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____校园精神文化____________、校园制度文化。 9.___校园精神文化_________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___校风___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 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四、判断题 1.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亚当·斯密。(X ) 2.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渐积累而自然形成的文化。(X ) 3.教育是传递文化的根据,它本身不是文化现象。( X) 4.信息技术改变的是教育手段,但难以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X ) 五、名词解释题 学校文化 六、简答题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2.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选题 1.“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2.“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3.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 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 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6.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人身心发展的( C)时期。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7.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 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C)的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8.【多选题】下列历史中外名人中,坚持内发论的是(ABC )。 A.孟子 B.威尔逊 C.弗洛伊德 D.洛克 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这样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 殊的环境,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类型的人。” 这种观点属于(B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共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10.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 种理论是( A)。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A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 1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1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C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1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A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社会决定论 D.个体本位论 15.(D )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34页共134页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6.(B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7.【多选题】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 BC)。 A.社会因素 B.主观努力 C.遗传 D.学校教育 18.材料分析题: 某学校的几位老师在办公室闲聊,甲老师说:“我们班的张某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倒数 第一,真是没办法了,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乙老师说:“听说他爸爸是登板车的,也就 是小学文化。不像我们班的王某,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名,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丙老师说: “就是嘛,这也不能怪我们教育得不好。俗话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独生子会打 洞’”。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几位老师的观点。 选学知识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单选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A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 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 6.“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这是( B)观点对教育方 式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平行论 7.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 是( B)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9.下列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D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等 C.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D.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 10.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A)。 A.遗传素质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二、多选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DE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CD )。 A.华生 B.吴伟士 C.高尔登 D.霍尔 3.人的身心发展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ABCD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37页共134页 A.从低级到高级 B.从旧的质到新的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量变到质变 E.从消极到积极 4.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ABE( ) A.内发论 B.外烁论 C.成熟机制 D.教育 E.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一个人有着对音乐的敏感性,但并不喜欢音乐,所以很难成为音乐家,在这里对发展 起重大影响的因素是(D E)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E.内部因素 6.“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ABE )。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三、填空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观点,“白板说”观点属于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规律。 4.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_特征。 5.____________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环境、教育、________________。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句话是由____霍尔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8.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因素对人发展 的影响。 四、判断题 1.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 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 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V ) 2.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 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 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后天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 ) 3.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V)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以具有延时价值。( X) 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V ) 五、名词解释题 关键期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试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1.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2.(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3.【多选题】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激励功能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40页共134页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4.【多选题】教育目的层次包括(ACD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社会的价值取向 5.【多选题】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ACE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和根本途径是 (C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7.全面发展教育中(A )起着灵魂和统率的作用。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8.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D )。 A.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B.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的人 C.适应时代精神,强调个性发展 D.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9.素质教育是以( B)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率作用的是( A)。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D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课堂练习五 一、选择题 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46页共134页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4.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涂尔干 C.巴格莱 D.卢梭 5.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6.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和要求是( )。 A.培养劳动者 B.全面发展 C.社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机器大生产 7.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B )。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法 D.教育途径 8.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 )。 A.提高国民素质 B.面向全体学生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9.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10.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 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在说(A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大纲 1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B )。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12.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目的发生了多次变化,说 明了教育目的受( C)的影响。 A.文化传统的制约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政治经济的影响 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ABCD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 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C.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师的教学质量 E.教育方法的选择 2.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ABCDE ) A.教育政策的制定 B.教育制度的建立 C.教育内容的确定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教育效果的评价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47页共134页 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 ABCDE)。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人们的教育思想 D.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E.马克思阐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素质教育的特点有( ) A.全体性 B.全面性 C.发展性 D.开放性 E.教育性 三、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_______________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 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3.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4.素质教育以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四、判断题 1.教育无目的论承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V ) 2.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 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V) 3.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V ) 4.持社会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 人。( X) 5.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 体实践。( V)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X ) 7.从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分向,始 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V) 8.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X) 9.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X) 10.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X ) 五、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的 2.素质教育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判断题】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V) 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B)。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49页共134页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 4.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5.【多选题】学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类型有(ABC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多轨制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8.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促进公平 B.普及中等教育 C.改革创新 D.提高质量 9.【多选题】义务教育的特点是( BCD)。 A.系统性 B.普及性 C.强制性 D.免费性 10.义务教育发源于( C)。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11.我国在哪一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B) A.1982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0年 12.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 A.《终身教育》 B.《论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导论》 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13.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 )。 A.保罗朗格朗 B.耶克利斯 C.瓦根舍因 D.布鲁纳 14.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4个支柱,包括(ABDE )。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做人 D.学会共同生活 E.学会生存 一、单选题 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D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我国于(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1984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0年 3.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4.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5.“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 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6.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A.培养人的智力 B.为其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7.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 )。 A.“壬寅学制”的颁布 B.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C.义务教育的普及 D.废科举,兴学校 8.2010年颁布,指导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9.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10.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多选题 1.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 A.基础教育 B.成人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2.学制具体规定着( )。 A.学校的性质 B.学校的任务 C.入学条件 D.修业年限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53页共134页 E.学校之间的关系 3.影响学制制定的因素有()。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D.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E.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 4.教育制度在形式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后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E.无制度化教育 三、填空题 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_____壬戌学制_633__________。 2.我国于____1986____________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 义务教育。 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 4.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 ________学制________。 5.小 学阶 段 要注 重“双 基”的 培养 , 其中 ,“双 基”是 指____基础知识__________和 __基本技能______________。 6.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___癸卯学制_____________。 7.2010年6月21日,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其中,要把_____改革创新___________作为 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_________促进公平_______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________提高质量________ 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四、判断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 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V) 2.义务教育的实质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 X) 3.我国近代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X ) 五、名词解释题 1.教育制度 2.义务教育 六、简答题 简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1.【多选题】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其特点包括( )。 A.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 B.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C.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D.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可塑性 3.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 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 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第56页共134页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6.【多选题】《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E.保持身心健康 1.我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 B.教书育人 C.科研 D.解惑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职业角色的( )方面。 A.传道者的角色 B.授业者的角色 C.示范者的角色 D.朋友的角色 4.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 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授业解惑者 D.传道者 6.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着 ( )。 A.研究者 B.示范者 C.朋友 D.管理者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的利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9.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10.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 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1.【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 次序 特征 次序 特征 1 教学方法好 6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2 知识广博,肯教人 7 负责任,守信用 3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8 说到做到 4 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9 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 5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10 讲文明,守纪律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公内部资料教师招聘教育学习题集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1729167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