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收藏

编号:11725776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3.50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07-08
15
积分
关 键 词:
儿科 常见疾病 护理 ppt 演示 课件
资源描述:
.,1,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2,常见疾病:,1.新生儿腹泻2.小儿高热惊厥.小儿支气管哮喘,.,3,新生儿腹泻的护理,.,4,概述,新生儿腹泻又称新生儿消化不良或新生儿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能力低。当肠道受感染时,没有能力去减弱和中和细菌毒力,因此新生儿易患消化功能紊乱,同时也易患感染性腹泻。新生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最迅速阶段,腹泻直接影响他们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生长发育 由于腹泻损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还会引起新生儿脱水,酸中毒,低钾,低血钙,代谢紊乱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做新生儿腹泻的观察和护理,减少其并发症是极其重要的。,.,5,病因,1.非感染感染性因素 2.感染性因素3.消化道外脏器病变,.,6,病因,1.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喂养不当,新生儿的肠管娇嫩,胃肠道的发育不够成熟,消化酶比较少,在喂养过程中,喂养次数太多,每次量较多,或过早添加大量淀粉类食品,人工喂养时牛奶的温度偏热或偏冷都可能造成肠道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增多。其次是菌群失调,新生儿服用大量抗生素后,肠道正常菌群失调,霉菌或其它病菌大量繁殖引起。还有其他如过敏性腹泻和生理性腹泻。,.,7,病因,2.感染因素 喂养时母亲的乳头或内衣不卫生,手洗的不干净或牛奶喂养时所用器具不干净,将细菌或病毒带给新生儿引起腹泻,护理过程中,成人把细菌传染给新生儿。,.,8,病因,3.消化道外脏器病变 如中耳炎,肺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在新生儿期可同时引起肠道病变,产生腹泻。,.,9,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因腹泻轻征而异。1、轻型腹泻: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大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偶有小量呕吐或溢乳,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他周身症状。体重不增或稍降。2、重型腹泻:开始转为重型时,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体重迅速降低,明显消瘦。如不及时补液,脱水、酸中毒逐渐加重。,.,10,临床表现,3.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以脱水、酸中毒为主,有时有低钾、低钙症状。3.1脱水:分为轻、中、重三度。估计脱水程度时,应重视眼窝、前囟凹陷程度。低渗性脱水易出现皮肤弹性减低,而营养不良儿平时皮肤弹性就差,应予注意。,.,11,临床表现,(1)轻度脱水,精神稍差,皮肤稍干燥,眼窝及前囟稍凹陷,口唇稍干,小便量稍少,哭时少泪。(2)中度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及前囟凹陷,口舌燥,尿量明显减少,哭无泪。(3)重度脱水,精神极差,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口唇极干燥,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无泪,手足发凉。,.,12,临床表现,3.2酸中毒:主要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长。严重者呼吸增快,甚至昏迷。3.3低钙血症: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腹泻日久的患儿,常在输液后出现烦躁不安、手足搐搦甚至惊厥等低钙症状。,.,13,护理措施,1.调整及控制饮食。给予消化道适当休息,减轻其负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或延长两次哺乳之间的时间。2.母乳喂养的母亲在婴儿腹泻期间饮食要清淡,喂奶前饮用温开水一碗,切勿轻易断母乳,喂奶时尽量让婴儿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避免吃最后部分含脂肪较多的母乳。,.,14,护理措施,3.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吃脱脂奶粉或牛奶烧开后冷却后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烧煮及反复脱脂3次就成了脱脂奶 腹泻较重者,要减少奶量并用温开水稀释。可用1份牛奶加12份温开水,必要时可用1份牛奶加1份温开水稀释,待婴儿腹泻好转后逐渐增加直至全奶。4.腹泻有脱水者要补充体内丧失的水份,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其成份比例合理,有利于吸收,喂服时用汤匙一匙一匙喂,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内吸收,轻中度脱水一般2-3分钟喂一次,每次约10-20ml,积少成多,4-6小时就能纠正。,.,15,护理措施,5.消化不良者如仅有轻度腹泻,不需要用药物止泻,只需加强饮食卫生。注意观察大便的情况。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凉后肠蠕动更快而加重腹泻。 6.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开水洗净臀部,擦干并涂上护肤油脂以防臀部糜烂发生“红臀”,如氧化锌软膏。7.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形状及新生儿情况,如新生儿大便次数突然增多,带有大量奶瓣不易好转或粪便稀薄且混有浓血粘液时,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16,健康宣教,新生儿腹泻主要靠预防。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对人工喂养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牛奶、奶具必须严格消毒。对腹泻的患儿还要加强臀部皮肤护理,防止臀部皮肤糜烂受感染。一旦发生新生儿腹泻应及时就诊。,.,17,健康宣教,绝大多数新生儿每 日大便次数不止一次,一般日龄越小大便次数愈多,因此,不能只看大便次数增多,就认为有病,而应该着重把婴儿的粪便和吃奶、睡眠,精神状态以及体重增长等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在医生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使用抗生素,应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如发现新生儿出现高热,呕吐,哭闹不安,囟门凹陷,尿少,手足冰凉,皮肤发花,精神萎靡,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18,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19,小儿惊厥,是导致小儿智力发育下降的原因之一,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高热为特征的急症,一般以15岁的 小儿最为多见,根据统计约占发烧小儿的3 一4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20,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占儿童惊厥的30左右。临床上表现: 1、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可伴有青紫、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 2、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缓解,一般不超过15 min,多伴有大小便失禁。 3 、若处置不当可引起脑损伤、智力障碍甚至癫痫,所以应及时迅速抢救,并加强护理、严密观察 。,.,21,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立即解开衣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取出口咽部分泌物,并托起患儿上颌,防止舌根后坠引起窒息,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以免唇舌咬伤。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予雾化吸人,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22,基础护理,吸氧,迅速给予氧气吸人,氧流量12Lmin,可以减轻缺氧与脑细胞损伤。,.,23,基础护理,加强防护,惊厥发作时,患儿丧失了意识,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病室安静。,.,24,基础护理,高热的护理,1、可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后体温逐步下降,但在惊厥发作时禁忌口服给药;2、使用冰袋行物理降温,冰袋可放置的位置有前额以及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胭窝等大动脉走行处;3、口服布洛芬的间隔中合并使用对已酰氨基酚栓剂肛塞;4、口服退热药、置冰袋的基础上使用温水擦浴。有患儿在体温降至正常后又有持续低热,但不超过5 d,多为3 d。,.,25,基础护理,止惊,安定为首选药物,0103 mg/ kg肌注或静推,静推时速度宜慢,避免引起呼吸抑制;水合氯醛灌肠时尽量保留I h以上,以利药物被充分吸收。,.,26,基础护理,保证足够营养供给,1、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汤、肉汤等,多喝温开水、鲜果汁、西瓜汁等,2、汗多时应适当补充盐分。3、忌食温补、燥热上火、辛辣等食物,高热时忌食热量高的食物。,.,27,基础护理,加强皮肤、口腔护理,1、高热患儿因出汗多,衣被易潮湿。所以应勤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增进患儿舒适度。2、做好口腔护理,促进食欲。,.,28,基础护理,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儿的意识、脉搏、呼吸,必要时监测血压变化。2、详细记录患儿惊厥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以及发作的间隔时间。3、发作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预防脑水肿。4、惊厥停止后观察患儿神志及精神状态。,.,29,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由于高热惊厥发病急,病情险,家长惊慌失措,患儿紧张恐惧,作为护理人员,既要安抚家属,使他们能够镇静下来配合医护工作,在惊厥解除后又要哄慰患儿,避免因情绪高度惊恐诱发再次惊厥。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急且症状重,复发率高达2 5 ,并可能转化为癫痫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并协助医生为患儿做头颅CT、脑电图、血钙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作出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30,健康教育,.宣传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做到勤洗手,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不随意用他人的餐具和生活用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家庭室内保持空气对流,清新,室温适宜。定期消毒玩具、餐具。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合,以减少感染机会。.手足口病类似水痘,因此当不能识别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的孩子早诊早治早隔离。促进食欲。避免因情绪高度惊恐诱发再次惊厥。,.,31,小儿支气管哮喘及护理,.,32,概念,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可自然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33,常见病诱因,1、外在过敏原 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2、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等感染。3、食物主要为异类蛋白,如:鱼类、虾蟹、蛋类、 牛奶等。4、气候改变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5、精神因素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6、运动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7、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等。,.,34,临床表现,一、症状 婴幼儿发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慢。年长儿大多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起病较急。哮喘发作前的症状有刺激性干咳、连打喷嚏、流泪等先兆,接着咯大量白色泡沫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较烦躁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35,临床表现,哮喘的发病特征是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加重。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36,临床表现,二、体检 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发作期胸廓膨隆,呈吸气状。重症者出现呼吸困难加剧时,出现三凹征。,.,37,临床表现,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胸部X线检查 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 3、皮肤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 4、肺功能测定 5、血气分析 PaO2 降低,PaCO2升高.,.,38,治疗要点,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39,治疗要点,1、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去除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40,治疗要点,2、控制发作: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41,治疗要点,3、处理哮喘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仍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 给予吸氧、补液、纠正酸中毒;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镇静剂;机械呼吸等处理。,.,42,治疗要点,4、预防复发:免疫疗法;应用色甘酸钠、酮替酚等药物,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控制气道反应性应炎症,;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43,护理措施,一、控制病情 1、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肾上 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并评价其效果和副作用。2、取坐位或半坐位;吸氧,浓度为40%(大约4L)。3、鼓励作深而慢的呼吸运动。4、监测生命体征, 出现呼吸衰竭及时给予机械呼吸。,.,44,护理措施,二、维持气道通畅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2、给予雾化吸人、体位引流、必要时吸痰。 3、保证摄人足够水分,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4、若有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45,护理措施,三 、密切监测病情。四 、做好心理护理1、保持病室安静,保证患儿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2、哮喘发作时,守护并安慰患儿,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3、向患儿家属解释哮喘诱因、治疗过程及预后,使其学会自我护理、预防复发。,.,46,护理措施,五、饮食调理原则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腐豆浆等。 2、宜多吃新鲜菜和水果,饮食宜清淡,忌食刺激性食物。 3、忌食海腥肥腻及易产气食物,鱼虾、肥肉、易助湿生痰;产气食物如韭菜、地瓜等,对肺气宣降不利,故均 应少食或不食。,.,47,六、健康教育,1、指导学会呼吸运动,用鼻吸气用嘴呼气的技巧,以强化横隔呼吸肌。正确指导气雾疗法:1)嘱患儿把气吐出,2)在开始深吸气的同时把药物吸人,3)吸气后屏气数分钟,4)再把气慢慢地呼出。2、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48,六、健康教育,3、向患儿家属确认哮喘发作的诱因,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去除各种的诱因。 4、教会对病情的监测,选用长期预防与快速缓解的药物,正确、安全用药。5、门诊随访,以控制哮喘严重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1725776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