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ppt

收藏

编号:11725693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7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07-08
16
积分
关 键 词:
教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ppt 课件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件.ppt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教育测量与评价》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评价与测量黄光扬,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 讲师 教育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联系方式 电话:15874118045 Q Q: 851570859,曾祥志,一、课程学习的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 “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 格兰朗德 “评价是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斯塔费尔比姆,一、课程学习的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国际性教育评价组织简介:,国际教育评估协会:1975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当时有18个国家参加,其宗旨是帮助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通过发展和应用评价技术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IAEA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完成了两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其一,研究与编写了教师用的评价指南,并译成各种文字,以帮助世界各地区教师提高测验的技能; 其二,为准备出国深造的学生,用多种语言文字编写了熟练能力的国际测验,以便学生以其愿意使用的语言参加能力测验,然后附加所在国的语言测验。,国际性教育评价组织简介:,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1962年成立。我国1984年参加了IEA。 IEA组织的宗旨是开展和促进教育的多国研究,尤其是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共同的问题。,一、课程学习的意义,一、课程学习的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主要是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但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一、课程学习的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为突破口; 考试与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课程学习的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的组织,四、教材和参考书,1.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光扬主编,2012年。 2.教育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涂艳国主编,2007年。 3.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胡中锋主编,1999年。 3.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华语教学出版社,单志艳著,2007。 4.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汉澜主编,2002年8月。 5.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董奇主编,2003年1月。 6.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敏强著,1998年7月。 7.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陈玉琨著,1999年12月。 8.回归生活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浙江大学出版社,贾群生著,2004年。,四、学习与考核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外集体讨论学习。 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学以致用,要求积极参与讨论,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计分办法:平时作业、考察占30,期末考试70。,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测量,教育测量,教育评价,一、测量的含义与要素,(一)测量的含义 史蒂文斯:从广义而言,测量系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测量这一定义包含了三方面的特性: 1、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 2、事物测量的对象或目标 3、数字描述事物属性的符号,一、测量的含义与要素,(一)测量的含义 测量即: 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 用数字 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 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二)测量的三要素,1、单位 具有明确的意义 要有相等的价值 2、参照点 绝对零点 相对零点 3、量表 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具有准确性 具备操作的简约性 教育测量工具:试卷 测试题 重视命题的研究,二、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一)教育测量的含义: 教育测量即: 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 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思考: 心理属性是否也可以客观地进行测量呢?,二、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一)教育测量的含义: 教育测量即: 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 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思考: 心理属性是否也可以客观地进行测量呢?,两个理论基础:,桑代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总存在于数量之中。 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 麦克尔: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 麦柯尔(W.A.mecall),美国近代教育测量专家,近代西方教育实验理论和方法在中国传播历程中的关键性人物。 这两句话,看成是构成一切测验和量化评价的公理。,(二)教育测量的特点,1、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和推断性 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量表的类型,1. 类别量表(norminal scale)称名量表 2. 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位次量表 根据事物的特性和设定的法则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同类客体中各元素之间的相对顺序,只关心研究对象的顺序,不问津间距是否一致。 3. 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间距量表 在赋值时有相等的度量单位,采用相对零点,被测所对应的测量值由明确的距离关系 4. 比率量表(ratio scale) 采用绝对零点,针对总体而不是样本,不但能确定一个被测比另一个被测大(小)多少,而且还能得出其间的倍数关系,有关量表水平的说明,说明: 事物的复杂性决定测量量表的不同层次和水平 四种量表的测量水平由前往后逐渐提高,信息量不断增大,前一种量表的特点和功能蕴涵于后一种量表之中。(定性、定量) 不可过分苛求测量的高层次 不能把低层次量表的数据按高层次量表的意义理解或作统计处理 教育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但需要用等距量表报告分数 加强命题的研究 把原始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通常转化为标准分 教育测量中使用的量表: 百分量表 百分等级量表 标准分数(Z)量表 T量表,问题思考:,1、在百分制的评分方法中,60分比55分多5分,90分比85分多5分,这两个相差的5分,是否是由相等的标准来确定的? 2、一个在测量中得80分的学生的知识量是否等于在同一测验中得40分学生知识量的两倍?,结论:,教育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使得教育测量具有不等距性和不稳定性。 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坏、智力高低和能力大小等,都是就其在所在团体的整个分数序列、行为序列中的地位来说的,其测量的分数单位,并非绝对的。 为了使教育测量的分数具有可靠性、可比性,必须根据标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编制测验量表,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方法,并将测量所得的原始分数转换为可以直接比较的量表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三、教育评价的概念与特点,评价泛指 衡量、判断 人物或事物的 价值 教育评价: 由美国泰勒于1930年首次提出,在美国国会1965年通过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中得以合法化。,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日本的桥本重治:,“评价是与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有明确关系的概念,是按照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育计划的效果等进行测量的过程。因此,评价概念的重点在于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日本的桥本重治:,他规纳出评价五大特点: 评价离开了教育目标就不能成立; 评价是囊括性的; 评价是连续的; 评价不仅是教师进行的,学生自身也要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评价法必须提高到科学的高度。,格兰朗德:,评价是为了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课堂)系统过程。 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表达为: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斯塔费尔比姆:,“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和它的优缺点与价值判断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1981年提出),布鲁姆(B.S.Bloom) :,“据我看来,评价乃是系统收集证据用以确定学习者实际上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确定学生个体变化的数量或程度。” “评价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对各种想法、作品、解答、方法、资料等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包含如下几个共同的要点: 第一,强调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过程; 第二,强调用多种方法(测量和非测量)系统收集资料与信息; 第三,教育评价的对象应该是“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各种因素。”这就既包括了学生评价,也包括了教师评价等与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所有因素。 第四,强调为学生发展和教育决策服务,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与发展。 第五,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所提出的教育评价概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育评价,注重效果:美国的泰勒(侧重课程评价) 格兰朗德和布卢姆基于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注重资料的获得:(美)克龙巴赫、 斯塔弗尔比姆,注重评价方法、手段:(中国)张秀理、 (日本)长谷川容,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即: 根据一定的标准(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否) 运用可行的方法(测量、非测量、系统收集资料信息的方法) 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教育计划、课程、学习结果、教育现象、教学活动、教育目标或程序) 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为学生发展、教育决策等),四、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 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 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二者的联系: 教育测量: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为教育评价提供客观的数据信息,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二者区别: 测量: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强调数量化的方法与结果;评价: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测量:客观性;评价: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两种属性 测量: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评价:认识活动,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统计是教育评价获取教育事实材料的一种定量手段。 教育统计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教育测量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描述、推断的过程。 描述统计:计算一个学生各门功课的总成绩;计算一个班级一门或多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常模); 推断统计:把学生个体成绩与全班平均分相比,对进步情况进行推断;把两个班级平均分相比较,对教材、教学方法效果进行推断。 因此: 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整理和描述。 统计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测量结果是统计的前提; 统计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 19041915年,教育测量的开拓 1915-1930年,教育测量的兴盛期 1930-1940年,教育测量的批判期 1929-1933年,教育评价的产生 1940-1957年,教育评价的平稳期 19571972年,批判泰勒模式时期 1972-现在,专业化时期,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606年以前,中国古典教育评价萌生期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测评活动 西周、春秋:选士制(德行与道艺) 两汉:察举制(最早的试题;对策、射策;太学博士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曹操创建,上上、上中、上下),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606年1905年,科举时期 隋唐以来至清末,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 以封建礼教为基本标准,对个人学识德能进行测评判断 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 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赋,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法)伏尔泰:“人类精神,肯定想象不出比这样的政府更好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重要的衙门彼此统属,任何事情都在那里决定,而其成员,都是先经过几场严格的考试的。”,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孙中山:“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英国在1570-1870年期间,用英文出版有关中国文官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70多种,大量介绍与研究中国的科举制度,极力主张英国政府实行中国式的文官考试制度。(英国在1855年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1845年美国贺拉斯曼将“笔试”引入美国 1864年英国费舍的作业量表集 1897年美国赖斯的拼字实验,1904年,桑代克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的问世,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 桑代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总存在于数量之中 麦克尔: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 这两句话,看成是构成一切测验和量化评价的公理。 1909年,桑代克根据“等距原理”发明了编制量表的单位,编制了标准化的测验量表。,19041915年教育测量的开拓期,在桑代克的影响下,教育测量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 测验品种有算术测验、书法测验、学科测验、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等,在数量上已有3000多种 20世纪初,心理测验就已走上标准化与客观化的路程。 法国比纳等人1905年创编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 英国斯皮尔曼“能力结构二因素学说”与英国著名的11岁儿童考试制度 美国伍德沃斯的第一个标准化人格测验,1915-1930年教育测量的兴盛期,1930-1940年教育测量的批判期,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教育测量虽然能使教育成就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但毕竟不能测量出人的学力和人格的全部内容。 第一次大战以后,人们的教育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将教育看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而人的全面的重要因素如:社会道德、人的情绪态度、动机 兴趣、鉴赏力等是不能光靠测量的。,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教育测量存在的弊端: 为测量而测量,盲目追求量化,忽视教育服务对象的整体目标与价值。 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只有心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而没有教育学原理。,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19291933年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 社会与教育危机四起 生产过剩、工厂倒闭、工人下岗 学校因经济不景气,部分学校关闭,有些学校的班级减少。 整个社会和教育皆处于反省之中,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1930年美国有25%的失业,青年近乎100%找不到工作,1910年1417岁的青年17%上大学,而到1930年上升到51%。 有相当一部分人上高中并不想上大学,而当时的美国高中设课就是为了上大学服务的,为此中学设课与失业青年的需求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美国进步主义联盟负责人艾钦于19331940年领导了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其中课程评价委员会由俄亥俄州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主持,这就是美国教育历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也是教育评价问世的开始。,八年研究的内容,泰勒教授选了30所参加实验的高中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4年中学、4年大学学习的追踪研究,历时“八年”,这也是“八年”研究的由来。,八年研究的内容,当时选进步学校和和传统学校学生各1475人,按性别、年龄、种族、学业能力倾向、家庭、社会环境、职业兴趣和嗜好等基本原则进行一一配对,进行比较。,八年研究的基本原则,评价是八年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泰勒认为课程计划和编制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1、学校应帮助学生达到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八年研究的内容,结果发现: 来自实验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每年获学术性荣誉略多; 具有更强的理智、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思维更精密、更系统、更客观; 对教育的意义有更清晰的看法; 对新情况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具有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更多的参加有组织的学习团体; 获得非学术的荣誉更多些; 对职业的选择有更好的定向; 更积极的关注全国和全世界的事物。,新旧课程优劣的评价比较,教育评价的问世,八年研究后泰勒等人的研究结论是: 旧课程及其教育测验是教科书主义,测验内容只是要求学生记诵教材中的知识,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 泰勒提出: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两条相互依存的原理,即课程编制原理和评价活动原理,也就是“泰勒原理”,教育评价的创始人泰勒,在八年工作报告即史密斯泰勒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教育评价”,这个报告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宣布了教育评价的诞生。 给出了教育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奠定了泰勒-“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地位,同时也迎来了美国教育史上“泰勒时期“到来。,教育评价的发展,19401957年教育评价的平稳期 特点: 教育评价的理论在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 布鲁姆完成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评价活动没有普及,评价的发展,这与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有关,二战后,美国处于“筹划与享受生活的时代”。 社会对教育的发展很少提出新的要求。,评价的发展,19571972批判泰勒模式时期 特点: 1957年前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 引发美国对教育的不满 开始批判泰勒教育模式,评价的发展,1972-现在 专业化时期 特点: 高等学校出现了许多教育评价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专业点 各类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纷纷建立 美国有西密执安大学评价中心、洛杉矶加里福尼亚大学研究中心等 教育评价专著、杂志大量出版 如:评价研究评价评论评价信息等,六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1、测验的统计模型为教育测量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0C50年代前后形成的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简称CTT); 20C60年代创立的概化理论(GT)、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 以及认知诊断理论;,六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2、教育目标分类学促进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学科整合。 20C中叶以后,在泰勒行为目标评价理论的影响下,美国的布卢姆、克拉斯沃尔、哈罗和辛普森等人相继完成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六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3、教育评价学科内容的发展 泰勒行为目标模式 斯塔费尔比姆的CIPP模式(Context,Input,Process & Product) 斯克里文的目的游离模式(Goal free evaluation) 欧文斯的反对者模式(Adeversary model) 斯塔克的应答模式(Responsive model) 斯克里文提出的消费者导向模式(Consumer-oriented evaluation) 自然探究模式(Natural-inquiry model) 教育鉴赏和教育评论评价模式 元评价(Meta- evaluation ),六、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政治性得到加强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育功能得到强化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测验的效率 测量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结合更加紧密,思考与讨论,1、考试是不是评价? 2、评价=表扬或激励? 3、传统的教育评价存在哪些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172569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