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376779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粤教版教材 物理二模块 第三章第三节作者姓名:曾建平 工作单位:东莞市常平中学联系电话:13652630001 邮 箱:zjp_【课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方面证明了定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定律在天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功,推动天文学的发展,教材编在圆周运动后,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实际应用。3教材的编写思路:本节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对月球绕

2、地球运动的的分析,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称地球质量的方法;二是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未知天体的事实,说明科学定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三是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这三个部分是并列关系,都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解决天体问题,不同之处是三个部分分别求质量、半径和速度。4. 教材的特点:第一,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注重天体运动模型的建立;第三,重视定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5教材处理:(1)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编辑成一系列的探究问题,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的;从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把教材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对调,先学习卫星发射问

3、题。【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兴趣:(1)学生对宇宙奥秘具有深厚兴趣。所以在课堂激趣方面重视渲染神秘的月球、奥秘的宇宙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对月球、宇宙的运动情况缺少感性认识,要注重通过对地球、月球的观察及卫星图片等手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建立圆周运动的模型。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公式、圆周运动的条件及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并不知道天体运动模型及解决方法。3.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刚刚学习了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公式、圆周运动的条件及万有引力定律,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对综合运用所需向心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定律,求解相关物理量比较陌生。突破这一难点的

4、方法是教师模拟实验建立模型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和理解定律的应用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称地球质量; (2)知道成为人造地球卫星的条件,并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卫星的运动速度,了解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的分析,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称地球质量的方法;(2) 通过合作探究成为人造地球卫星的条件,并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卫星的运动速度; (3)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太阳行星的轨道半径,知道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未知天体的事实,知道科学家“计算、预测和观察”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5、)经历合作探究过程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2)领略科牛顿、亚当斯等科学家探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称地球质量的方法 2合作探究成为人造地球卫星的条件,并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卫星的运动速度。【教学难点】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建立方程并运算【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思想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情感激发展开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问题串引导,教师启发和指导,让学生在不断地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激发情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设计两个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圆周运动和卫星发射模型;合作学习探究运用

6、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一个微课解释科学家“计算、预测和观察”未知天体的过程。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的过程,再由教师总结点评,从而建构知识。 【教学用具】一个模拟卫星道具等【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引入新课】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运动所需向心力,如果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运动所需向心力时,就会做 运动;如果合外力 运动所需向心力时,就会做向心运动。 2.向心力公式。3.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一切物体间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大小跟它们

7、的质量的 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 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是: ,表示引力常量,由 首先测出。1.等于、离心、向心。2.做圆周运动物体所需向心力F 。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不同的公式。3.,G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4.引入新课:自从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后,万有引力定律就逐渐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定律有哪些应用?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起回顾。通过复习与本节相关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探究】1、 计算天体质量1.微课:月球绕地球运动 2.自主探究;3.展示交流;4.教师点评。二、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1.游戏:如何发射卫星?2.小组讨论成为卫星的条件有哪些?3.介绍牛顿设想的人造

8、卫星原理图;4.播放现代卫星发射过程;3.计算某个高度h卫星的运动速度;4.计算第一宇宙速度;5. 展示宇宙速度原理图。3、 预测未知天体1.计算太阳系某行星的轨道半径;2.播放天文学家发现海王星的过程微课;1.我们脚下熟悉的地球,是个巨大的天体,如何测量它的质量?常规的方法显然无能为力,可不可以利用月球绕地球运动来计算?我们先观察月球绕地球运动,思考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2.教师画图分析:月亮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由地球对月亮的万有引力提供:3.教师点评方法:中心天体:r、T分别表示月亮即运动天体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公式中G表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所以卡文迪许

9、是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同理,知道了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质量。4.月亮是地球天然的卫星,怎样人造一颗地球卫星?大家讨论一下成为人造卫星的条件?5.成为人造卫星需要:首先要把卫星送到一定的高度h;其次,进入轨道后;卫星还需要一定的运动速度v;6.运用:可以计算卫星在高度为h、轨道半径为r时的运动速度是:,可见高度越大;所需要的运动速度越小。7.近地卫星,所以,8.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是最大的运动速度。9.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10.万有引力定律给人们飞向太空的方法,也让人类能够预测未知天体的存在。11.

10、天文学家通过什么方法过发现未知天体?12.科学家仍在用“计算、预测和观察和照相”等现代化手段发现更多的未知天体。所以海王星被誉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1. 观察与思考;2. 学生计算地球的质量;3.学生展示交流。4. 请一位同学演示怎样发射卫星。5. 学生根据牛顿的宇宙速度原理图讨论成为人造卫星需要哪些条件?6.观看现代卫星发射过程;7.总结成为人造卫星需要哪些条件?8.计算某个高度h卫星的运动速度。9.计算第一宇宙速度。10. 计算太阳系某行星的轨道半径;11. 讨论天文学家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12. “计算、预测和观察”的方法发现未知天体。游戏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培养能力,构建知识

11、。学生自主探究预测某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道;用微课解释前人的探究历程由学生体验探究未知天体的方法。【反馈提高】1. 已知引力常量,应用地球的运动资料来计算太阳的质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已知地球的质量B. 已知地球的质量和半径C. 已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D. 已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及周期2. 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造卫星绕地球的最小环绕速度B. 人造卫星绕地球的最大环绕速度C.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D.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发射速度3. 关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未知天体的历史事实,正确的是( )A. 人们发现天王星的实际轨道与由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理论轨

12、道存在较大的误差;B. 天王星是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而发现的;C. 海王星是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用望远镜发现的D. 法国青年天文爱好者勒维耶和英国剑桥大学生亚当斯两个独立地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 海王星的质量和轨道参数,人们用用望远镜对准他们笔下计算的位置,观察到这颗新星。4. 下图中不可能成为卫星轨道的是( )E.【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第2、3题.2. 上网查找我国卫星发展历史。播放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过程讨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远地点及近地点的运动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设计】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计算天体质量:1.方法:2.中心天体质量:公式 二、人

13、造卫星和宇宙速度1. 运动速度:公式 2. 第一宇宙速度:(最大的环绕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3.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4.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太阳 三、预测未知天体:勒维耶:计算预测观察,发现海王星 附板书:所需向心力:万有引力:月亮绕地球运动图:高度h 线速度v教学反思1、 课标要求: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2、 激发情感:(1)激发兴趣:亲近学生,感染学生;(2)感受宇宙天体奥秘,体验人类神奇智慧;3、 建构知识:(1)建构天体运动的匀速圆周运动构型;(2)知道等量关系:(3)知道环绕速度、宇宙速度等概念;4、 能力培养:(1)通过观察、思想实验建构运动模型的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识别问题及已知条件的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