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5684697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 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蒋丹丹 摘要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只有明确观察目的、把握特征要素、灵活运用方法、营造科研文化,才能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明确目的需要聚焦质量、促进改变、成长自我;把握特征需要基于主题、关注情境、精于反思;掌握方法需要倡导多样、系统思考、灵活运用;优化文化需要走向合作、

2、走向日常、走向自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观察;教师主体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通常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我们教师所采用,但这种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与专业研究人员所作的课堂观察是有区别的,不能照搬,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唯有明确观察目的、把握特征要素、灵活运用方法、营造科研文化,才能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 一、明确目的:质量、改变、自我 (一)聚焦质量 课堂观察要聚焦质量,就必须观察与分析涉及课堂的主要因素。课堂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教师、课程、学生和教学方法。那么,课堂观察就

3、应观察与分析四个“是否有利于”:教师素养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教学智慧等;课程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师对课程、对教材的把握与解读是否到位、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讲解的清晰度、语言的启发性、活动组织的有效性等。教师开展课堂观察,主要就是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可以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使命。 (二)促进改变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获得一种结论,而是为了促进课堂的改变

4、。这种改变,应体现教师的“三个学会”:第一,学会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长期以来,无主题、范式化、去情境的次数多收效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没有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研究的能力,而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学会课堂研究。第二,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第三,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变。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三)成长自我

5、 在课堂观察中,“成长自我”或者“成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种目的。而要“成长自我”,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自己的视角,在课堂观察中,应逐步建立自己独特的视角,这种独特的视角不是求“偏”!而是在求真中“求我”:既是有普遍意义的,又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第二,自己的发现,在课堂观察时,应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见人所未见,当然,这种“人所未见”不是无关痛痒的偶然,而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第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观察后的反思中,应形成独树一帜的见解,当然这种见解首先应是正确而能给人启迪的。我们应抱着一种“成长自我”的诉求去参与课堂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课堂观察更多的魅力。 二、把握特征:主题、情境

6、、反思 (一)基于主题 课堂观察必定是基于主题的,无论是定量观察还是定性观察,或是其他的种种观察的方法,课堂观察最本质的特点不在于它用了什么具体的方法,而在于它必定是“定向”:第一,功能。要把握好课堂观察的“主题性”特征,首先应理解课堂观察中“主题”的功能,可以说,“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灵魂”,课堂观察是基于主题的观察,泛化地随便看看必然导致观察的“低效”。课堂观察中选择合适的主题,既能使观察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又易于观察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第二,内容。主题的选择十分重要,主题的合理选择,首先应建立在对课堂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因为课堂观察的主题其实质就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性要素,应建立一个从框架到

7、视角、到观察点的课堂观察主题指南;其次,主题的选择应凸显学校与教师的个性理解;再次,课堂观察的主题应该是细小而具体的,而不是笼统又抽象的,它其实是提供了一种观察的视角与“进入”的路径,帮助我们最后看到整座高山、进入整个“森林”。第三,类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样性;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二)关注情境 课堂观察是非常讲究“情境”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情境”中去做的。按照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课堂观察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但在这些结论中我们看不到“情境”,只见

8、“道理”不见“故事”,但事实上教师讨论课堂是要以“情境”为依托的,“去情境的”的抽象研究不是我们的追求。课堂观察对情境的讲究是一以贯之的:捕捉情境,教师必须善于根据观察的主题捕捉有价值的情境;再现情境,教师用语言正确而有选择地描述自己所观察到情境,这是课堂观察研究的第一步,“再现”的本身就体现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与对情境的敏感程度,再现的情境将课堂现象进行“固化”,便于深入分析;理解情境,教学的情境是需要“理解”的,;重构情境,在课堂观察中,“重构情境”是具有建设性的实效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没有什么比对可能的教学情境的“预想”更具有专业色彩的事情了。 (三)精于反思 课堂观察的成败系于“反思”,

9、反思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观察的质量。课堂观察的反思是全程的反思,包括前反思、现场反思与后反思。第一,前反思。在课堂观察之前,我们应该进行两种反思:一是对观察主题进行反思,对所观察主题的内涵、外延、观察要素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二是对观察方法进行反思,努力使方法科学、合理、简捷,必须确保“可操作性”,不能搞得过于专业化,而使教师无法在观察过程中应用,特别是有关量表的设计,应相对粗放。第二,现场反思。现场反思是一种即时性的反思,我们要特别关注三种品质:一是敏锐性,观课过程的反思是一种直觉思维,在这种直觉思维中,观察者不自觉地调用了他全部的教育学素养。二是专注性,课堂中发生的现象是稍纵即逝的,容不得我们稍加

10、分心。三是反思的无边界性,尽管我们在课前进行了主题的准备,但课堂现象是无穷无尽、无法预见的,无边界的思维可以让我们发现课堂更多值得咀嚼的细节与现象。第三,后反思。在观课后的反思中,我们一要尊重现象,解读现象不是将自己固有的成见强加给现象,而是从现象中读出教育的意蕴;二要基于系统,避免课堂观察的偏见,应注意发现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联系,应注意分析细节发生的背景,善于从小见大、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三要致力建构,要求我们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行为与理念。三、掌握方法:多样、系统、灵活 (一)倡导多样 课堂观察虽然很好,但很难推广,因为我们对于课堂观察“多元化”的重视还不够。第一,了解多

11、种观察的方法。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可以包括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与系统化观察、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等等。第二,处理好两种观察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规范化观察”与“简捷化观察”的关系,要特别重视那种简捷化观察的运用,那种简捷的、有效的方法才是属于我们教师开展课堂观察的“家常菜”;同时,要在熟练运用中掌握“规范化观察”的方法。第三,根据实用的原则创新。课堂观察的方法运用是可以不断创新的,不要固于已有的方法。 (二)系统思考 课堂观察后的行为重构有时候容易滑入“

12、细节主义”的毛病,就事论事的行为改进有时候是危险的。避免这种危险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思考:第一,将细节置于“整体”。我们对于课堂观察中发现的细节问题,要进行系统的思考,通过系统的思考来改善,而不是发现一个细节问题解决一个细节问题,这样,往往这个细节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有新的细节问题诞生出来。从细节处人手,在系统中思考,这是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应特别注意的。第二,将主题置于“整体”中。课堂观察不可能穷尽一切的主题,“选择性是课堂观察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是,我们所选择的“主题”只是观察课堂的一个角度,而不是课堂研究的全部,只有将主题置于整个的课堂中来观察,“主题”才会更有价值,才会成为进入课堂世

13、界的有效路径。第三,将现象置于“联系”中。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的教学现象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系统思考要求我们将现象与现象、现象与意识、现象与本质进行联系,从而避免判断的“失误”。 (三)灵活运用 课堂观察是多个的,多种方法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教师们正在运用与创造有效的形式。如,团队观察与个体观察、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主题观察与散点观察、现象观察与对象观察、专业观察与普通观察、实验观察与常态观察、单一观察与对比观察、借助工具观察与非工具观察、问题观察与经验观察。所有的观察都可以灵活地运用。 四、优化文化:合作、日常、自觉 (一)走向合作 教师间的合作应遵守如下准则:第一,共同旨趣基础上的对

14、话。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必定依托于这样的一种研究旨趣:老师们对于教学的观点可以不一,对于现象的理解可以迥异,但可以同样表现出对课堂微观世界的高度关注?对课堂细节的价值的充分理解。这种共同的旨趣使老师们拥有了可以对话的共同话语,使课堂研究在相互启迪中走向合作。第二,个体思考基础上的共享。个体思考是合作的基础,一种合作的文化必定是强调个性,在课堂观察的集体反思之前,必得有一个个体思考的环节,当参与集体反思的每一位都是带着个性化的思考而来的时候,合作才是高品位的。第三,直面事实基础上的坦诚。教师共同直面事实,然后坦诚相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既不空洞吹捧,又不刺伤他人,无论是观课者与执教者

15、之间,还是观课者与观课者之间。一种美好的合作文化首先是一种精神上的融洽,其次才是技术上的互惠。 (二)走向日常 第一,避免“运动化”,有的教师只有到“课堂观察活动”的时候才有意识地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去进行课堂研究,而在日常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排斥这种方法,这种把课堂观察研究“运动化”的做法,必然导致研究方法最后的失落,教学研究是不能一阵风的;第二,走向日常化。课堂观察的日常化,就是要把课堂观察作为常规武器来使用,可以在每一次课堂观摩中运用。课堂观察要走向日常化,还需要我们建立以简捷化观察为主的、多种观察方法相互补充、可以选择的课堂观察的方法体系。“走向日常”的实质,就是“课堂观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

16、的教研生活”。 (三)走向自觉 第一,走向自觉需要理念的深刻变革。一个人,只有自己坚信的东西才会自觉地践行。“真正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是教师的个人理论。在教师个人理论的转变过程中,外力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个人理论的转变不是仅仅依靠外力的指示和指导就能实现的,它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自觉发现。”第二,走向自觉需要行动的持续跟进。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某一种研究的方法可以一蹴而就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堂观察只做一次或几次是不能奏效的。只有在长期坚持下才能深刻体会到课堂观察带给我们的种种惠泽。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更是需要坚持着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在长期坚持中实现累积式的成长。 教师如何做课堂观察,教师如何做好课堂观察,教师如何在课堂观察中获得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事关课堂观察有效开展的问题。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与我们固定有研究文化相关,与我们现时的投入深度相关,与我们对课堂与课堂观察法的理解与操作相关,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实践与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