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_2020年]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3984083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_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_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_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_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_2020年](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科学开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 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抢抓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开放、改革创新为动力,走民生导向开展之路,着力实施开放强区、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统筹活区战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建设,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实现建设“宜居渝北、枢纽渝北、生态渝北、安全渝北、安康渝北、文明渝北的战略设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2、开展目标,促进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和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规定和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编制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提出了20062020年期间渝北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新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开展重点、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是规划期内渝北区土地利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规划建设和国土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本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范围为渝北区行政管辖区内全部土地,共24个镇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455

3、91.65公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一渝北区地处重庆市都市兴旺经济圈,是重庆主城区的北大门。重庆直辖以来,渝北经济社会开展加快,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诞生了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在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域中,渝北占据了69.5%,到达810.08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50平方公里中,渝北拥有444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十大产业功能区中,渝北涉及了7大功能区;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50平方公里中,渝北拥有444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渝北范围内,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保税港区、地产集团、机场集团将共同助推渝北实现超常规开展。因此

4、,两江新区开展在渝北聚焦,进一步凸显了渝北的战略定位,渝北必将成为领跑中西部、比肩浦东、滨海的开发新区、开放门户、产业高地和示范窗口。2005年,全区城镇化水平到达59%,GDP总量超过145亿元,2010年,全区城镇化水平到达71%,GDP总量超过574亿元。二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过九年的实施,对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渝北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建设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和内陆开放性经济示范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阶段。四随着科学开展观的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和谐开展,建设资源

5、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急需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理念和模式。第二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1为指导,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 基本国策;抢抓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以“五个重庆2和“六大渝北3建设目标为指引,以全面开放、改革创新为动力,走民生导向开展之路,围绕渝北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区、推进城乡统筹开展、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社会开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保障能力。第三条规划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和 基本农田,控制非

6、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坚持土地供给制约和引导土地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先保障重点区域,合理安排民生用地。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四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化构造和布局,构建城乡统筹开展、功能定位清晰有序的土地利用新格局。五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开展。六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创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第四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等有关土地利用

7、、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技术标准及标准。三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重庆市区县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修订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四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渝北区参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经济社会开展规划纲要、渝北区统筹城乡开展纲要20072015年等市级、区级相关规划及渝北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生态及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第五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

8、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第六条规划范围渝北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24个镇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45591.65公顷,其中北部新区4总面积12903.76公顷。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渝北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渝北区土地总面积145591.65公顷,其中:农用地114974.97公顷,建设用地22326.09公顷,未利用地8290.59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8.97%、15.33%和5.69%。一农用地中,耕地48099.97公顷,园地4244.85公顷,林地34238.15公顷,其他农用地28392.00公

9、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41.84%、3.69%、29.78%和24.69%。二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9112.72公顷,交通水利用地3033.0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80.30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5.61%、13.59%和0.81%。其中,城镇工矿用地8844.64公顷,农村居民点10016.09公顷,采矿用地251.99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的46.28%、52.40%和1.32%。2005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50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50平方米。三未利用地中,河流水面2721.41公顷,滩涂654.24公顷,自然保存地4914.94公顷。其中,荒草地、裸地和其他未

10、利用土地分别占自然保存地的21.62%、78.32%和0.06%。第八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耕地不断减少,后备耕地资源少。19972005年,耕地面积61008.89公顷减少到48099.97公顷,净减少12908.9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从1.19亩下降到0.73亩,低于同期重庆市平均水平1.07亩。2005年,全区荒草地1062.44公顷,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73%,且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区共有闲置土地51.78公顷,空闲土地45.52公顷,批而未供的土地面积约275.84公顷。2005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59.80

11、万元/公顷,仅相当于重庆市都市兴旺经济圈平均水平的43%;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偏高且分布散乱、利用粗放。三土地利用统筹不够。19972005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加7512.60公顷,在城镇化迅速开展、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仅减少295.83公顷,局部农村建设用地荒芜闲置,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城乡土地利用统筹不够;区域土地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土地利用方向规划引导,土地利用构造和布局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四土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渝北区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与嘉陵江下游东岸构成的三角地带,生态环境敏感性高,水土流失较重。2005年,

12、渝北区25以上坡耕地12880.1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6.8%;水土流失面积约65339.0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第二节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第九条面临的挑战今后十五年20062020年,是渝北区实现率先开展、科学开展、和谐开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因此,要深刻把握构建城乡统筹开展新格局、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和打造重庆最正确生态宜居区对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渝北区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一渝北区后备耕地资源少且开发难度大,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加大。二重庆市加快实施城市开展“北移东下战略,渝北区城

13、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对土地的需求剧增,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保障社会经济开展用地的难度加大。三渝北区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土地利用管理的难度加大。四渝北区建设“生态渝北,构筑重庆主城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更加凸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第十条面临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渝北区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开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开展,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主体功能明确的国土

14、开发新格局。三依托“两江新区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有利于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四渝北区成功创立全国文明城区和全面实施“五个重庆、 “六大渝北建设,有利于人地关系和谐开展。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和功能定位第十一条土地功能定位渝北区的土地利用,应按照打造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要求,着力表达渝北区在未来重庆开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优先满足将渝北区建成重庆市对外开放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开展商贸、金融、物流、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产业的用地需求,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保育、城市开展空间保障、农业生产和景

15、观文化功能。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一推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和 基本农田,推动渝北区生态宜居区建设,提升土地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开展的支撑能力。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统筹区域、城乡土地优化配置,推进城镇用地理性增长和存量建设用地集约挖潜,优化城市用地构造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三实施土地利用空间引导战略。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构建“一核-三带-三节点、两水-三山-四区片的土地利用总格局,实施“保障南部城区,优化中部三轴,凸显北部生态,实施分区控制的土地利用空间战略。专栏1:土地利用总格局针对渝北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合“一核三带

16、三圈层、二蓝三绿五廊道的城乡空间构造,构建“一核-三带-三节点、两水-三山-四区片的土地利用总格局。一核:指渝北城区和北部新区。三带:指依托区域内“川型地貌的谷地分布的三条农田集中分布带。三节点:指三条城乡开展轴线上的三个中心城镇兴隆镇、统景镇、洛碛镇。两水:指渝北区东西两侧的两条区域性河流长江和嘉陵江。三山:指渝北区纵向的三条山脉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四区片:指南部城市产业综合开展区、城北近郊工业拓展区、城东工-旅-农综合开展区、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综合开展区四个土地利用区。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任务第十三条土地利用目标保障两江新区建设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建设重庆主城生态屏障,优化土地

17、利用构造和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开展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形成 “一核-三带-三节点、两水-三山-四区片的土地利用总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土地利用总目标,为将渝北区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安全安康、文明开放的示范城区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一耕地和 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到2010年和2020年,渝北区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44840.00公顷和26930.0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1740.00公顷和15540.00公顷以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分别不低于450.00公顷和1400.00公顷。规划期内,确保18054.00公顷 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18、、质量有提高、布局更合理。二科学开展的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全区存量建设用地得到盘活和高效利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及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到2010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3340.00公顷和27967.00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21450.00公顷和38780.0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88平方米和93平方米以内,土地综合产出率分别比2005年增加2倍和12倍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分别比2005年下降80%和90%以上。三土地利用构造明显优化。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引导区域土地利用构造与产业构造、人口和生产要素分布相协调。到201

19、0年和2020年,农用地分别到达111749.06公顷和92315.29公顷,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25120.00公顷和45019.00公顷以内,未利用地分别为8722.59公顷和7993.36公顷;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中的比例由2005年的46.28%分别提高到55.85%和85.87%左右。四土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大力推进“森林渝北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分别到达40%和47%以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到达10400.00公顷和36200.00公顷,预防保护面积21500.00公顷,逐步建设起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第十四条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20、一严格保护耕地和 基本农田,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二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三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开展方式的 基本转变。四统筹各类各业土地利用,优化构造和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开展。五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开展。专栏2: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总量指标公顷2005年2010年2020年指标属性耕地保有量48099.9744840.0026930.00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8353.9118054.0018054.00约束性园地面积4244.856200.008200.00预期性林地面积

21、34238.1536400.0041600.00预期性牧草地面积0.00180.00180.00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22326.0925120.0045019.00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9112.7221450.0038780.00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8844.6411980.0033300.00预期性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3213.373670.006239.00预期性增量指标公顷2006-2020年2006-2010年2011-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27967.003340.0024627.00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0719.972900.0017819.97预期性新增建

22、设占用耕地规模15540.001740.0013800.00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1400.00450.00950.00约束性效率指标2005年2010年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人1508893约束性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公顷/亿元1.530.310.40预期性土地综合产出率万元/公顷1032137预期性整治指标2005年2010年2020年森林覆盖率%27.204047预期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率%1655预期性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4.904.904.90预期性第四章土地利用构造调整和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构造调整第十五条土地利用构造调整方向为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开展、土地

23、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土地利用总目标,统筹安排全区各类土地利用,在优先确保两江新区、两路组团的城市建设和园区开展用地及全区交通、水利等根基设施用地的根基上,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积极补充耕地;推进农业构造调整,合理增加园地;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增加生态用地;适度开发未利用地,提高利用效率;引导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促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协调。第十六条农用地构造调整2005年,全区农用地面积为11497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97%,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面积分别减少到111749.06公顷和92315.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76.76%和63.41%。一严格

24、控制耕地减少,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面积分别减少到44840.00公顷和2693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30.80%和18.53%。规划期内,耕地面积净减少21169.97公顷,耕地减少的去向为建设占用、农业构造调整、实施森林工程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5540.00公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400.00公顷。二合理增加园地面积,提高园地利用效益。规划期间,结合退耕还园、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等积极开展低效园地改造,增加园地面积,提高园地利用效益。到2010年和2020年,园地面积分别增加到6200.00公顷和82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

25、4.26%和5.64%。规划期内,园地净增加3955.15公顷。三积极增加林地面积,建设城市生态屏障。规划期间,通过实施森林工程,积极增加林地面积,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到2010年和2020年,林地面积分别增加到36400.00公顷和416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5.00%和28.62%。规划期内,林地净增加7361.85公顷,增加的来源主要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四适量开展牧草地,调整农业构造。规划期间,结合山地丘陵农业构造调整和城郊畜牧养殖业的开展,适量开展牧草地。到2010年和2020年,牧草地面积达180.00公顷。五适当减少其他农用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规划期间,通

26、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减少田坎面积,增加沟渠、农村道路等农业根基设施用地,适当减少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0年和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减少到24129.06公顷和15405.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6.57%和10.60%。规划期内,其他农用地净减少12986.71公顷。第十七条建设用地构造调整2005年,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2326.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33%,到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到25120.00公顷和4501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7.25%和30.98%。一有序增加城乡建设用地,统

27、筹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开展。规划期间,通过城镇工矿用地的增加,农村居民点的减少,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有序增加和统筹管理。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分别增加到21450.00公顷和3878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13.13%分别提高到14.73%和26.69%。二理性增加城镇工矿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开展。规划期间,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开展,不断促进人口、产业向城镇集中,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8844.64公顷分别增加到11980.00公顷和33300.00公顷其中预留规划弹性指标1027.84公顷,占城乡

28、建设用地的比重由基期年的46.28%提高到55.85%和85.87%左右。三合理减少村镇建设用地,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规划期间,通过城中村改造、生态搬迁高山移民、迁移合并、内部改造、挂钩整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式有方案、有步骤的减少农村居民点面积。到2010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分别由2005年的10016.09公顷减少到9220.00公顷和5240.0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由基期年的52.40%降低到42.98%和13.51%。四适度增加根基设施用地,保障交通水利用地高效利用。规划期间,重点保障建设重庆市对外开放综合交通枢纽的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用地和观音洞水库等重

29、大水利及统景风景区的根基设施用地需求。到2010年和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由2005年的3213.37公顷分别增加到3670.00公顷和6239.00公顷,增幅分别为14.21%和94.00%。第十八条未利用地构造调整2005年,全区未利用地面积为8290.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9%。规划期内,适度开发自然保存地,减少未利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三峡水库淹没增加河流面积,水域面积由2005年的3375.65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3878.65公顷;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自然保存地减少800.23公顷。到2020年,全区未利用地面积为7993.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9%

30、。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第十九条主要用地布局优化方向围绕渝北区“一核-三带-三节点、两水-三山-四区片的土地利用总格局,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设立核心生态网络体系;协调安排 基本农田和根基设施用地;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构建功能完善、有机联系、相互协调的城乡建设用地体系;合理安排其他各类用地,发挥多重功能,提高整体效益。第二十条生态屏障用地布局维持区内自然地貌的连续性,构筑以龙王洞山、铜锣山、明月山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和以嘉陵江、长江水系为主体的重点水域保护区,形成“两水三山五条生态廊道,维护和改善渝北区生态安全格局。第二十一条 基本农田布局在避让生态屏

31、障系统和协调建设用地布局的前提下,将18054.00公顷 基本农田全部布局在北部的兴隆、茨竹、大湾、统景、大盛及洛碛等六个镇。第二十二条根基设施用地布局交通、水利等根基设施用地在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相协调的根基上布局。构建以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以长江、嘉陵江为动脉、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和以干线公路为依托,保障两江新区龙石工业园区的交通根基设施建设,确保两江新区龙兴路、环河东路、环河西路、龙舒路、人高路、天堡路和龙复路等交通根基设施建设,以农村公路为根基,以支流航道为补充的城乡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格局。第二十三条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在建设用地布局适宜性评

32、价根基上,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相协调,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一城镇工矿用地布局参照“一主、三轴、三节点的城镇体系空间构造,充分考虑北部新区、两路组团和外围各镇的职能层次、城镇性质及开展定位,遵循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相协调,注重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开展,优化全区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稳步推进建制村重组整合,逐步形成既保持传统特色且顺应地理环境、又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开展要求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点格局。专栏3:城镇体系空间构造“一主、三轴、三节点城镇体系空间构造是指渝北主城区“一主,纵向宽谷内依托G210公路、

33、G319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及局部县道形成的三个城镇开展轴“三轴,三条轴线上的三个城镇增长极核“三节点。第二十四条农用地布局充分发挥农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综合功能,依托区内“川型地貌,形成农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穿插交织分布格局。城市内和组团之间保存连片、大面积农地、水面、山体等绿色空间。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开展。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渝北区各镇街土地利用现状、开发潜力和区域开展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差异,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等要求,落实土地利用空间战略,将全区划分为南部城市产业综合开展区、城北近郊工业拓

34、展区、城东工-旅-农综合开展区、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综合开展区四个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主体功能和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制定与各区土地主导利用方向相适应的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政策,引导区域土地的统筹利用。第二十五条南部城市产业综合开展区一本区包括北部新区和双龙湖、双凤桥、悦来、回兴、龙溪、龙山、龙塔等七个街道,是重庆市主城区的组成局部,土地面积31491.41公顷,占渝北区土地总面积的21.6%。二本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功能是城市建设、城市拓展和产业提升。在土地利用中,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构造,优先保障城市根基设施建设用地和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的综合交通枢纽用地;满足现代服务业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根基的现代制造业的

35、建设用地需求;优化区内产业构造,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挖潜和新增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全面改善城区绿化,严格制止污染企业用地,建设便利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区。第二十六条城北近郊工业拓展区一本区包括木耳、古路和兴隆三个城区北侧的近郊镇,是承接主城产业扩散的重点区域,土地面积27415.07公顷,占渝北区土地总面积的18.8%。二本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功能是承接重庆主城和渝北城区的产业扩散,以工业带动城镇整体开展。在土地利用中,优先保障空港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现代农业园区及重点交通水利设施工程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合理调整农用地构造,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格局。同时,考虑“

36、两江新区产业开展用地布局。第二十七条城东工-旅-农综合开展区一本区包括玉峰山、龙兴、石船和洛碛四个城区东侧的近郊城镇,土地面积41139.29公顷,占渝北区土地总面积的28.3%。二龙兴-石船作为两江新区的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重点打造国家级重大电力装备基地风电发电机组系统集成,重点开展关键零部件及配套零部件制造;布局薄膜光伏产业集群,制造核电零部件,适时开展主装备和相关输配电设备;打造船舶制造基地,重点开展不锈钢化学船舶,液化石油及天然气船、中高档游艇等特种船舶及动力配套产品。依托区内旅游资源,开展城郊休闲旅游;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开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在土地利用中,要协调处理好工业、旅游

37、、农业等产业用地的关系;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开发时序;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对耕地的需求,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第二十八条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综合开展区一本区包括北部的茨竹、大湾、统景和大盛四个远郊城镇,是渝北区都市生态修养功能区和生态观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土地面积45545.88公顷,占渝北区土地总面积的31.3%。二本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功能是开展生态农业及生态休闲旅游,整治和保育北部山区生态环境。在土地利用中,要严格保护耕地和 基本农田,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引导农民住

38、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实施森林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开展城郊山区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重视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防治。专栏4:四个土地利用区主要调控指标单位:公顷土地利用区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南部城市产业综合开展区943.560.0019409.0318986.92城北近郊工业拓展区4781.702697.334685.563242.16城东工-旅-农综合开展区6223.131738.4010906.549563.08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综合开展区14981.6113618.272751.03480.00第二节

39、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根据渝北区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构造和布局,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根基上,以土地适宜性为根基,按照土地的 基本用途,划定6个土地用途区,作为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和措施。第二十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耕地进展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作 基本农田和直接为 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面积25172.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29%,其中 基本农田18633.66公顷其中比市局下达 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多划579.66公顷 基本农田,占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74.02%。 基本农田保护区

40、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茨竹、大湾、大盛、统景以及兴隆、洛碛等镇。二多划的579.66公顷 基本农田,用于补划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工程占用 基本农田,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工程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工程建设、城镇村重要根基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同时,在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列明可在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的建设工程清单。第三十条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是指 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为农业生产开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一般农田区、园地区和牧业用地区三个二级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作一般农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

41、、坑塘养殖水面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面积25095.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24%,其中一般农田8876.00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综合开展区四镇、城东工-旅-农综合开展区四镇和城北近郊工业拓展区三镇,此外在双龙湖、双凤桥、悦来、回兴等街道也有少量分布。第三十一条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开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内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屏障建设、环境保护及林业服务设施使用。林业用地区面积共计37831.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7%,主要分布在龙王洞、铜锣山、明月山三列背斜低山区。第三十二条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城镇

42、村建设用地区是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区和村庄建设用地区两个二级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作渝北区城镇和村庄建设,总面积43489.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87%。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新区、两路组团、龙溪地区和外围各建制镇的规划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区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除北部新区、龙溪地区外,在各镇街均有分布。第三十三条独立工矿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建设开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用地区包括独立于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之外,规划期内不改变用途的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490

43、.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4%。零星分布在除北部新区、龙溪街道外的其他镇街。第三十四条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展欣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面积139.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风景旅游用地区分布在玉峰山森林公园、洛碛张关水溶洞和统景温泉风景区。第三十五条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安全需要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的划定与渝北区水域保护及利用规划、渝北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相衔接,将长江、嘉陵江、

44、后河、朝阳河、御临河等主要河流,东方红水库、新桥水库、两岔水库、卫星水库及规划新建的观音洞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入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总面积面积为4560.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第三十六条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用地区是指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展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森林植被、野生动物、以及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规划将华蓥山森林公园划为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723.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均分布在茨竹镇境内。专栏5: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 基本农田保护区l区内鼓励开展 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可进展直接为

45、 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l土地整治资金应当优先投入 基本农田保护区。l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 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存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l不得破坏、污染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坟、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展其他破坏 基本农田的活动。l区内严禁安排城镇村建设用地和未列入工程清单的其他非农建设工程;在不突破多划的 基本农田规模的前提下,列入工程清单的建设工程占用 基本农田时不再补划,简化相应用地报批程序。一般农地区l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

46、未利用地应优先整理、复垦、开发为耕地、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存现状用途,但不能扩大面积。l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展非农建设。l假设因重大建设工程无法避开一般农田,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实现占补平衡。林业用地区l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存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l区内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l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展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l严禁占用区内有林地、耕地进展非农建设。城镇村建设用地区l区内土地使用须符合城市、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l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

47、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l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荒芜。独立工矿用地区l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l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l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l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荒芜。风景旅游用地区l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l允许区内土地进展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l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展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l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l区内影响生态安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l

48、区内土地严禁进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自然保护区l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规划。l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应在规划期内调整为适宜的用途。l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展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l不得占用保护核心区的土地进展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l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展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为引导各类用地科学合理布局,标准土地利用空间秩序,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因地制宜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制止建设用地边界,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制止建

49、设区、限制建设区四类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第三十七条允许建设区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和其他相关规划充分协调的根基上,根据渝北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分别划定城、镇、村、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即允许建设区,总面积为38780.00公顷。其中,城、镇、工矿允许建设区面积为33540.00公顷,村庄允许建设区面积为5240.00公顷。第三十八条有条件建设区为适应城乡建设用地开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建设“两江新区的需要,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按照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分别划定城、镇、村、工矿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

50、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即为有条件建设区,共计6227.44公顷。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前提下,有条件建设区内的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第三十九条制止建设区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景观等特殊需要,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之外,划定规划期内需要制止各项建设与土地开发的空间范围边界,即制止建设用地边界。制止建设区即制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面积为62566.5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97%,包括渝北区涉及重庆市“四山管制的禁建区范围、重要的水源地控制区和城市“绿心、“绿带。如华蓥山自然保护区、统景及张关-白岩风景名胜区、玉峰山、南天门等森林公园和嘉陵江、长江

51、等水域。第四十条限制建设区辖区范围内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制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非建设用地区域即限制建设区,面积为38017.6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11%,主要分布在江北向斜、石船向斜和洛碛向斜谷地,是渝北区耕地与 基本农田的集中分布区域,主要涉及兴隆、茨竹、大湾、统景、大盛以及洛碛等镇。专栏6: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空间管制区管制规则允许建设区l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开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l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方案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l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

52、,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展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l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有条件建设区l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l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限制建设区l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治和 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l区内严格限制城、镇、村建设,控制线型根基设施和独立建设工程用地。制止建设区l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制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l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

53、期内制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第六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与工程第一节重点建设工程用地及布局第四十一条交通用地及布局统筹安排交通开展用地,加快“枢纽渝北建设,形成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实现“1小时周边、“半小时渝北、“30分钟镇际的交通开展目标,强化渝北区作为重庆综合交通枢纽核心的重要地位。一机场开展用地。规划江北机场用地到达29.43平方千米,在现有根基上建设第二、第三跑道,并对西区改造扩容,新建东航站区,主要涉及双凤桥街道新华村、七星村、沙坪村及硚田村。二铁路开展用地。规划建设重庆北站扩建工程、渝遂铁路及其复线、渝怀铁路复线、沪汉渝蓉客运专线即渝利铁路、渝万重庆-万州城际客运专线、兰渝铁路

54、、重庆枢纽铁路东环线与北环线。三公路开展用地。规划建设连接渝北区与其他城区的两条环状高速公路外环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及机场南联络道、机场专用高速、广安-重庆-习水高速公路,形成“五纵五横四联干线公路网络。为了保障两江新区龙石工业园区的交通根基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两江新区龙兴路、环河东路、环河西路、龙舒路、人高路、天堡路和龙复路等。四航运和港口开展用地。以长江和嘉陵江为高等级航道,以御临河为重要航道,以东河、温塘河和通航水库为一般航道,形成运输高效、干支直达、且集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航道系统;规划洛碛、悦来作业区及太洪岗港、御临港、麻柳沱港和统景港等重要港点,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楚的港点群

55、。五交通运输枢纽用地。渝北区规划建设两路换乘枢纽、西区客运站、石坪客运站3个区级站场,龙兴、统景等11个镇级客运站以及160个村级站场;充分利用坐拥空港、紧临寸滩港与重庆火车北站的优势,规划建设两路货运站、石坪货运站、洛碛货运站,为开展临空经济提供物资运输保障。六城市轨道交通用地。规划建设重庆市轻轨三号线,南起巴南鱼洞,北至江北国际机场、渝北空港开发区。第四十二条水利用地及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进展重大水利工程布局,到2020年,全面构建起安全可靠的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三大保障体系。一规划期内,完成观音洞、狮子、苟溪桥、御临、碑口等水库饮水水源工程,两岔中型

56、灌区建设。二分阶段对全区43%的病险水库及60%的受毁损的山坪塘除险加固,并且提高水库防洪标准。三加快悦来、统景、礼嘉、大竹林、茨竹、洛碛等防洪护岸工程,后河、温塘河、沙坪片区等次级河流的防洪生态修复工程。四完成10个集镇自来水厂、3座镇街污水处理厂建设。第四十三条保税港区用地及布局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全国首个的内陆保税港区,包括水港功能区和空港功能区。其中,空港功能区布局在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和古路镇,面积2700.00公顷。第四十四条国际会展中心用地及布局重庆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选址在渝北区悦来街道,核心区用地400.00公顷。将按照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要求,将其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国际

57、大型综合性会展中心。第四十五条农业园区拓展区用地及布局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区规划面积约2000.00公顷,位于古路镇乌牛村、古路村、双鱼村和兴隆镇徐堡村、广佛村、龙寨村,区内城镇工矿允许建设用地28.12公顷,农村居民点允许建设区113.04公顷,城镇工矿有条件建设用地72.29公顷,主要用于高新现代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及示范基地建设。农业园区将建设成为集聚展示国内外现代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的平台,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开展的样板,“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第四十六条重庆市危化基地用地及布局重庆市危化基地选址在渝北区洛碛镇幸福村,规划预计用地

58、面积为600.00公顷,目前安排城镇工矿有条件建设用地256.95公顷。第四十七条统景风景旅游用地及布局统景风景区位于渝北区统景镇,2005年现状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2.48公顷,规划到2020年,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增加到122.49公顷。第二节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第四十八条耕地和 基本农田保护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农用地。按照不占或少占地原则,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规模。加强建设工程选址和用地的评价和论证,必须把是否占用耕地作为评选方案的重要因素。二提高耕地和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积极推进农用地和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环境综合治理,增加农业根基设施投入,不断改善

59、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三加强对农业构造调整的引导。积极引导农业构造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展,确保不因农业构造调整降低耕地数量和质量。四积极推进 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按照“ 基本农田标准化、根基工作标准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视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大力推进 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第四十九条土地整治规划一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整合各类资金,创新土地整治模式,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将土地整治与开展现代农业、村镇建设、提高地力、地灾防治、高山移民等相结合,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完善农村根基设施,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助推新农村建设。二到201

60、0年和2020年,通过开展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分别不低于450.00公顷和1400.00公顷。其中,通过耕地整理10542.35公顷,补充耕地966.50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450.00公顷,补充耕地337.50公顷;工矿复垦7.65公顷,补充耕地6.00公顷;未利用地开发110.00公顷,补充耕地90.00公顷。第五十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加大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按照依法合规、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要求,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探索对全市具有示范意义的增减挂钩模式。二规划期内,渝北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目标为1902.10公顷,挂钩区域主要分布在兴隆、茨

61、竹、大湾、统景、大盛、洛碛等6镇。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节保障国土生态屏障建设第五十一条设立生态网络体系精心保护以嘉陵江、长江水系为主体的重点水域和龙王洞山、铜锣山、明月山脉绿色生态屏障,构筑适应“生态渝北、“宜居渝北建设要求的“两水三山生态网络体系。第五十二条构建城乡生态空间一统筹安排城市绿地和城郊生态相结合的绿色系统。在空港工业园区、北部新区、保税港区等组团内部和之间合理布置绿化用地,均衡布设公园绿地,加强对城市道路防护绿化及节点建设,将城市中的“绿心“绿带与建设用地穿插布局,使生态建设与城市开展有机统一,形成城市立体绿化。同时,保存城市内部连片、大面积的林地、水面等绿色空间。二

62、实施“三山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水果基地建设、和田园绿化等农村森林工程工程,充分按照农村绿化要促进产业开展的要求,建设温塘河流域万亩红枫景观林带,渝邻、渝宜高速公路渝北段通道绿化,后河流域万亩撑绿竹基地,御临河流域万亩柑橘基地。到2010年和2020年,林地面积分别增加到36400.00公顷和416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5.00%和28.57%。规划期内,林地净增加7361.85公顷。第二节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第五十三条生态宜居建设工程一加大环保综合治理力度,持续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从保持和稳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打造“生态渝北、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要求出发,全面落实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