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二则 3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2823747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梦溪笔谈》二则 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梦溪笔谈》二则 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梦溪笔谈》二则 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梦溪笔谈》二则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溪笔谈》二则 3(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梦溪笔谈二则3一、教学目的:1了解采草药一文列举理由,引证事实,说明事理的写法;2领会雁荡山一文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叙述中又各有侧重的写 作 特点;3. 了解一些结构复杂的主语;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提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难点:理解本文的特点记事与说理有机结合,条理分明,文笔朴实简练。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掇duO(拾取、摘采)率shuai(大率:大概、大抵)黯恶ane(黯:阴暗、暗淡)茎jing(植 物体的一部分)菔fb(芦菔产是萝卜)愆qian(过失)圭gui(种

2、叶细节疏的竹子)畦qi(有土埂围着的 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峤qiao(岭峤:五岭的别称)并bing(古代并州)陨yhn(坠落)牒die(.文书)湫qiU(水池)瞰kan(从高处往下看)穹qiong(高起成拱形)干gan(直 冲)岿kui(高大而独立的样子)龛kan(供奉神像或佛像的塔状石窟或木柜)皋gao(成皋:古县 名)迥jiong(高挺的样子)作者及梦溪笔谈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曾积极参加王安 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革新吏治,颇多建树。曾出使辽国,严词驳斥辽 国争地的要求,在镇守西北时,积极巩固边防,多次击败西夏贵族统

3、治者的军事侵扰。掌管 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 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见解和发现, 比欧洲早四、五百年),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也非常关心,凡有见闻,无不详 为记录(如初中所学活板),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 前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梦溪笔谈全书26卷,补笔谈1卷,续笔谈3卷,共30卷,609条,分故事、 辩证、乐律等17目。除了论述文学、史学、艺术等外,主要记载论述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当 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

4、术的发明创造,反映了十一世纪我国科学的辉煌成就。据统计, 该书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就有二百余条,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内容包括数学、天文、 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及工程技术相当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些科学发 明创造,已经列于中世纪世界各国的先进行列。因此,梦溪笔谈成了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的文笔朴实简练,记叙翔实,条理分明,毫不刻意于文字雕琢,但带有文 学性。课文所选两则,一是说明在什么时间采草药才有效,一是探讨雁荡山得名的来历以及 雁荡诸峰形成的原因,都有相当可靠的科学根据。“则”就是“条”,我们通常所

5、说“新闻两则”“笔记一则”也是这个意思。梦溪笔谈属笔记体散文。米草药选自梦溪笔谈药议,题目是编者加的。古法采草药多用 二月、八月(1),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旧 利用很不恰当只(因为)发芽芽:名作动,发芽苗未枯,采掇者易辨 识 耳,在药 则未为良时。大率用 根者,若枯死米药 分辨识别对药来说就不是好时节大概米用的在:对来说有宿 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于)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11),隔年老根选择液汁集中 验证 只拿萝卜地黄(12)辈(13)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15);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等来看(它们的根)就充实沉重空虚轻浮那实而沉:形+形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

6、,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些 就长成没有开花 那么 长足 衰老像现在花:名作动,开花紫草(16),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17);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开花 鲜明润泽 再 太暗难看采药时间适效(18)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当与否的验证&说课提纲(南京外国语学校)单元特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分为阅读,诵读欣赏,写作练习,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部分, 其中四篇阅读主要报道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或者是新近发生的大事,属于新 闻体裁,其它三个方面内容也都是围绕新闻体裁的要求编排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 熟悉新闻文体的特点,提高搜索、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7、,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看书读报, 网上交流的习惯。教学目标及拟定依据: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书看报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关注新闻, 了解国内外大事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就本单元提供的阅读信息而言,对于学生已不是难 事,有的甚至早已知晓(如2003年杨利伟遨游太空),主要是关于新闻这种体裁的常识、特 点及写作的要求学生比较模糊。由此,也就使教者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借助文本依托文本通过阅读,筛选信息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本单元预期最终达到的目标是:1、能了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感受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并通过

8、这 些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2、能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会写比较典型的消息。3、能分析新闻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4、能通过看书读报,网上交流,了解信息并与人交流。5、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6、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7、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单元教学时数安排单元总时数14课时。其中:单元课文:十八课三个太阳(3课时);十九课录音新闻(2课时);二十课“神舟” 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1课时);二十一课新闻两篇(3课时);诵读欣赏:七子之歌(1课时)写作:写消息、修改文章专题训练(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1课时)本单元教学中应该重

9、视的问题一、关于主问题的设计本单元的四篇阅读课文,主要是安排了两种新闻文体,第18、20课是通讯,第19课和21 课是消息,通过学习既要了解通讯,消息各自的特点也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在进行 本单元设计的时候,宜将四篇课文归类设计教学。通讯与消息的区别的从题目(课题)就能反映出来,因此可以从题目入手,设计教学过程中的 主问题。比如第18课,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小标题,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的每一部分小 标题,是否是本部分内容的概括,为什么?如果不是,你如何概括。此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筛选重要信息,并加以概括,还要和原标题进行分 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同样的方法对消息进行问

10、题设计,学生的概括基本和题目接近,由 此可以得出通讯,消息题目的不同,也就得出写法的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主问题的设计更加 重要,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于学生是否理解内容,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思 考、讨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从生活出发,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 学习热情并非易事。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闻正是最好的反映,所以在教学设 计中,更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课前学习,每天布置学生回 家收视收听新闻联播,课堂上进行现

11、场播报,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对于内容的理解和写 作就会显得游刃有余,建议四篇课文学完以后安排设计一次综合活动“一周新闻播报”,这是 集采(生活)、编(写)、播等于一体的活动,有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有序安排,这一 活动学生的参与应该会非常积极、主动、有趣,本单元的任务也会比较顺利地完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工作处于他的中心的,并不是所教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是否关注学 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文本教学设计十九三个太阳一、学习目标1、能说

12、出通讯的特点2、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3、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二、教学重点1、通讯的特点2、南极精神三、教学难点1、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2、语言特点的分析四、教学设计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人的品质, 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电 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 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通讯的特点

13、2、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课前学习:1、查阅资料2、掌握字词第一教时课堂父流导语: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长城已不觉得难了,也称不上英雄了,走南 极,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1、关于通讯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 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 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 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 报道得更加

14、生动形象。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 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2、关于字词(略)观感影视资料南极观看要求: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字数不限)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将怎样生活?观后交流(师生点评)阅读文本阅读要求:1、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2、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归纳:描写环境的语句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P170)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

15、沌一片。(P173)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P173)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P173)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课后学习完成阅读要求的第二题第二教时学习交流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具体有: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女画家。主要写了女画家。执着,不忘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精读课文精读要求: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

16、件的 主要内容。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按要求阅读。交流讨论:主要事件:1、极力争取去南极2、途中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5、长城站里过生日6、长城站后山感怀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神精思画壁画9、考察队员论壁画这些事件的作用: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 概和非凡的胆略。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 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 概。课后学习1、找出一二

17、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并说明理由2、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语言并作简要分析 第三教时精彩描写赏析示例: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精彩语言赏析示例:1、“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 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2、“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 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 停”的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 果

18、;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 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绝妙景致。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 生动形象,课堂教学设计II一、教学目标(同“课堂教学设计I”)二、难点、重点设计(同“课堂教学设计I”)三、教学过程设计(一)作者简介和题解:在纪念鲁迅先生(板书有着重号词语,下同,排列格式见板书设计 总表)诞生一百 周年的日子里,同学们都从报纸、电视、电影中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伟 大形象。请同学们参照课文注,具体了解一下鲁迅的生平。(学生读注)朝花夕拾是一

19、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 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 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 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二)检查预习,给加粗的字注音,然后释词。确凿zao菜畦qi桑椹shen轻捷油蛉Hng斑螯mao缠络chan攒 cuan珊瑚shan hu高枕而卧豁huo敛 lian脑髓sui陌生mo(三)学习新课。1.启发学生分段。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怎

20、样分?回答,归纳:第一部分(第19段) 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第1024段)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 生活。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怎样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 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些景 致是否能够清楚地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

21、一个“线头”,“但 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 百草园。(2)请同学朗读第2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回答:写了 14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 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螯。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回答:菜畦,石井栏。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那么生动、美好? 学生回答。(出示投影或小黑板,老师板演)投影或小黑板的板书设计: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

22、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足供好奇心盛的 孩子们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 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 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 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

23、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这样写了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 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

24、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 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 物写得这样精彩。教师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 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 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 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 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

25、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 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那么,这样一 位科学巨子的童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呢?1882年,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年了,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 笑。他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客厅里,歪着脑袋认真地倾听从母亲的指间流淌出来的优美动人的 音乐。母亲看着他那聚精会神的憨样,开心地笑了,说道:“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 像一个教授!嗨,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母亲 的问话,但他那对亮晶晶的眼睛却扑闪扑闪地不断眨动着,显示出快乐的光芒,他的内

26、心已 经体会到音乐的优美流畅,但他却说不出口。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小爱因斯坦十分 喜欢这种活动,那美丽动人的湖光山色,那耸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那颂歌般的松涛,那金色 的阳光,都使他沉醉,然而,他却不爱说话,不能用语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而比他小的妹 妹却象一只百灵鸟,一路上欢快地唱着、叫着。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小家伙们在一起尽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这里 面却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 天,然后默默地坐着,忘情地欣赏自己的杰作。就这样,小爱因斯坦已经四五岁了还不大会 说话,这时,父母有点儿着急了

27、:“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 ”父母亲赶紧为他请来了医 生,却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 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 商是否有障碍。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无知的问题,原来出自对未 知世界的强烈求知欲。爱因斯坦那被人误认为平庸低能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 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在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一天,爸爸送给他一件小玩罗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 奇的小爱因斯坦为此心花怒放,立刻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罗盘中间有一根指北针,尖端

28、一头涂着红色,颤巍巍地抖动着,总是顽固而坚定不移地 指向北方。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转动盘子,想偷偷改变指针的方向,但无论他怎样转来转去 那根针就是不听指挥,红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小爱因斯坦急了,猛的一转身子, 从朝北转向朝南,心想:“这个指北针总该跟着我走了吧? ”但是定睛一瞧,他不由大吃一惊: 红色的一端依旧指着北方!“太奇怪了”爱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想去向父亲询问,可灵机一动,他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对,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 什么东西在推着它,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于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 他什么也

29、没找到。这个童年之谜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也许,爱因斯坦日 后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就是源于童年时代那谜一样的小玩具罗盘呢。爱因斯坦的童年本来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如今有了罗盘这个有趣的伙伴,他整天精 神恍惚,越发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这件有关罗盘的童年往事,给爱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许多年后,他还常津津 有味地回忆。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在 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同学 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

30、涯。 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6岁时,爱因斯坦迷上音乐,开始学习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优美音乐将他带入了一个 美妙的境界,音乐曾一度使他着迷。然而,练习小提琴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 厌倦。就这样,小爱因斯坦以平淡无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又以平淡无奇而结束。此时的小爱 因斯坦与同龄人相比,不仅没有超长之处,反而多几分笨拙。10岁那年,小爱因斯坦告别了小学,成了一名中学生。此时的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如洪 水猛兽般到处泛滥,到处横冲直撞。在学校里也不例外。那些老师像军人一样将希腊文、拉 丁文一个劲儿地往学生头脑里塞,而学生的职责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对这

31、种学习方式, 小爱因斯坦烦透了,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自学数学上,数学成了他中学时代的 最大的业余爱好。爱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个工程师,对数学也很喜欢,有一次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写了 AB2+BC2=AD2,并满脸神秘地爱因斯坦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 千多年以前的人就会证明了,你也来试一试。”12岁的爱因斯坦此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几何, 但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决心试一试,他一连几个星期苦苦思索,寻找着证明的方法,到第 三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时,竟然被他证明出来了。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 萌动了。随着年龄的增大,爱因斯坦的眼界逐渐开阔,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也

32、变得越来越复杂。 12岁时,爱因斯坦得到一本硬皮精装的几何教科书。他怀着兴奋神秘而又略带恐惧敬畏的 心情把书翻开,从头一页欧几里德的第一条定理读起,越看越入迷,竟然一口气把全读完, 深深为几何定理的精密、明确和严整所折服。对一些定理,他反复地进行琢磨和思考,有时 还尝试着撇开已有的论证方法,另辟蹊径,自己来重新证明,爱因斯坦总会高兴得欣喜若狂, 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发现真理的巨大快乐。爱因斯坦幼年时代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不久,他又 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里的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当他的同学们还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时, 小爱因斯坦已经遨游在微积分的天地里了。爱因斯坦在数学王

33、国里成绩卓著,而其他学科引不起小爱因斯坦的兴趣,成绩就很差, 不少老师对他这种学习态度都很看不惯,并多次责备过他。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 里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老师竟直言说道:“做什么都没有 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对小爱因斯坦的成见非常深,认为他是一块朽木, 已再无雕刻的价值,竟勒令他退学。就这样,爱因斯坦15岁那年就失学了,连毕业证都没 有拿到。爱因斯坦自幼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一段时期,他对大众物理科学 丛书这本通俗科学读物着了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时时翻阅。正是 这本书,不但使爱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权威的迷信,

34、而且引导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宏图大 志。在少年爱因斯坦的身边,还总是带着一个小笔记本,那是为随时记下灵感的火花而用的。 16岁那年,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占据了他的头脑:假如某种光的接收器,比如:人的 眼睛或者是摄影机,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形呢?他把问题捕 捉住,记在本子上。但正确的答案又去哪里寻找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为自己设置了一个 新的难题、新的挑战。正是这个令爱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难问题,孕育了未来相对论的神奇萌芽。也许,这可 以看作是小爱因斯坦向科学堡垒发起的第一次勇敢进攻。小爱因斯坦日后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与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他生长在无忧无虑的 家庭环

35、境中,父母对他是十分宽容的。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就是保护他的气 质与性格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当爱因斯坦的“天才”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显得很笨拙的时候, 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道:“不用把此放在心上, 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及学校机械的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 就可以顺利适应了。”父母没有将他视“弱智儿”,没有因为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打他, 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成长与发展。1895年的秋天,1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亲人,独自登上开往苏黎世的列车,开始了人 生新的里程。少年爱因斯坦教学资料(语文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