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勘察细则》word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1874379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8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铁路勘察细则》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铁路勘察细则》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铁路勘察细则》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铁路勘察细则》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勘察细则》word版(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铁 路 勘 察 细 则第五篇地 质(试 行)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二五年三月目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 2.2 符号33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内容53.1 准备工作53.2 工程地质调绘53.3 勘探83.4 测试103.5 资料分析及文件编制104 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14 4.1 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及要求144.2 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204.3 不良地质工程地质勘察324.4 特殊岩土工程地质勘察324.5 土源、砂石料产地工程地质勘察33 附表一: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初、定测应交资料汇总表355 改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 425.1 一般规定425.2 改建既有

2、线及增建第二线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425.3 既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勘察445.4 既有路基不稳定(病害)地段的工程地质勘察455.5 既有线电气化工程地质勘察475.6 土源、砂石材料产地勘察48附表二:改建既有线及增建第二线初、定测应交资料汇总表 49附录A:铁路工程岩土分类51附录B:地基承载力62附录C:铁路隧道围岩分级71附录D:环境水侵蚀性判定标准73附录E:水、土、砂、石试验取样数量及要求76附录F:土、砂、石建筑材料技术要求82附录G:饱和砂类土、粉土液化判定标准94附录H:标准贯入试验杆长修正系数96附录J:物探方法选择原则97附录K:原位测试方法选择原则100附录L:岩性描述1

3、02附录M:加深地质工作105附录N:遥感工程地质1071 总 则 为贯彻执行国家及铁道部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铁路现行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我院工作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新建铁路、改建铁路、铁路枢纽的铁路工程地质勘察。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专门研究确定。1.0.3 工程地质勘察应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分阶段开展工作,要按照准备工作,地质调绘,勘探测试,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及与文件编制的工作程序进行。1.0.4 工程地质勘察是铁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做好各阶段的工作,勘察资料的内容和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1.0.5 工程地质勘察应采

4、用综合勘探和综合分析方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1.0.6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细则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和铁路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 工程地质勘察 engineering geologicinvestigation查明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场地自然特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提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全过程。 工程地质调绘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通过地貌形态、地层岩性及其工程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不良地质现象等的调绘,发现、剖析地质现象,认识工程地质条件的过程。2.1.3 工程勘探 enginee

5、ring exploration通过人工、机械或仪器来揭示地层层序、岩土工程特征,认识地表以下地层的手段。包括物探、简易勘探(包括挖探、洛阳铲勘探、小螺钻探、钎探等)和钻探。 地质测试 geological determine通过对岩、土、水样的室内试验及在地层原始状态下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水文地质条件测试,为工程设计或施工检验提供地质参数的手段。包括原位测试、水文地质测试和室内试验。 不良地质 un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地质现象的统称。铁路修建和运营中经常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错落、危岩、落石、

6、崩塌、岩堆、泥石流、风沙、岩溶、人为坑洞、水库塌岸、地震区、放射性地区和有害气体等。 特殊岩土 special rock and soil对本身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并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岩土的统称。主要包括:黄土、膨胀土(岩)、红黏土、软土、盐渍土、岩盐、多年冻土、填土等。2.1.7 容许承载力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在保证地基稳定和建筑物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条件下,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基本承载力 basic bearing capacity建筑物基础短边宽度不大于2.0m、埋置深度不大于3.0m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极限承载力 ultimate

7、 bearing capacity地基岩土体即将破坏时所承受的压力。 标准值 standard value指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承载力,在某一置信概率下的数值。 地震动峰值加速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2.2 符 号a0.10.2 压力为0.10.2MPa压力的压缩系数黏聚力Ch 水平固结系数Cv垂直固结系数CU 固结不排水三轴剪CD

8、固结排水三轴剪Dr 相对密度天然孔隙比Es土的压缩模量Ip 土的塑性指数IL 土的液性指数渗透系数N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ps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u 地基极限承载力qu 无侧限抗压强度R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c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土的饱和度UU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 天然含水率p土的塑限L 土的液限 岩土的天然密度S 颗粒密度 内摩擦角0 地基基本承载力3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内容3.1 准备工作 在开展外业前,根据任务要求搜集有关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形地貌、航片、卫片、气象和既有的勘探资料与地区建筑经验等资料。3.1.2 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类编录、综合分析研究(包括资料研

9、究与方案研究),遥感图像地质解释(详见附录N),编制有关图表和说明,制定统一资料标准和工作计划,明确外业工作重点。3.2 工程地质调绘 工程地质调绘应紧密结合工程设置,采用远观近察、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布置工程勘探、地质测试工作,为线路方案比选和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在工程地质调绘前,对复杂山区应先测绘标准地层剖面,编制综合柱状图(平原地区可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编制),如已有地层综合柱状图,则应进行详细校核。在测制地层综合柱状图时,应注意标志层的选择和填图单位的划分,地层剖面线应选择在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全、构造简单的地段。必要时可到测区以

10、外能代表测区情况的地段进行。如露头不连续,需要在不同地段测量地层剖面时,各剖面的连接,必须要有足够的论据,在地质构造复杂或岩相变化显著地区应测量多条剖面,编制地层对比表和综合地质柱状图。对各类岩层除进行一般描述外,应着重描述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并尽量采集系统的岩石、化石标本以供鉴定。 工程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地形、地貌的形态、成因和发育特征,以及地形、地貌与岩性、构造等地质因素的关系,划分沿线地貌单元。2 查明地层层序、成因、时代、厚度、岩土名称、成分,胶结物与分布等。岩性描述见附录L。第四系应查明时代、成因、名称、颗粒组成、结构特征、颜色、滚圆度、湿度、密实度等,并按地貌单元、

11、地层层位、成因类型、堆积时代等划分土的单元体。3 地质构造:查明断裂和褶曲等构造形迹的性质、分布、产状、规模、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序次、组合方式;各类构造岩的工程地质特征、查明岩层产状、接触关系、节理、裂隙等的发育情况与晚近期构造活动特征及地震活动情况。4 水文地质:通过地层、岩性、构造、裂隙、地表水和井、泉、地下水露头的调查,判明区域内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埋深、补给条件及流量、流向、水力坡度、水位变化规律;含水层的富水性与水质、水温等,并分析表水和地下水对工程建筑与环境地质的影响。5 查明不良地质的性质类型、特征、分布范围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特殊岩土的类型、性质特征、分布范围等,判断其对建筑

12、物与环境地质的影响。 6 查明岩、土成份及其物理、水理、力学、化学性质。划分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与填料组别。 7 砂石建筑材料:配合有关专业,落实沿线新采砂、石材料的产地及名称、成份、结构、颗粒组成、夹杂物,石场的剥土厚度与石料的抗压、抗冻、磨损等质量情况,并计算其储量和可开采的情况。8 调查既有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地质病害防治措施及效果。 地质图调绘要求:全线工程地质图(1:10,0001:200,000)的编制, 应充分利用既有资料汇编,并对沿线一定范围的主要地质构造、不良地质进行现场核对,在野外现场填绘中,一般应采用比提交图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作为填图底图(详细工程地质图和工点工程地质图可利用

13、线路最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直接在现场填图,必要时用仪器实测),调绘的方法一般采用穿越法,调查的路线大致与构造线,岩层走向及地貌单元相垂直,把沿线的各种地质界线、岩层产状与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等标绘在地形图上。也可采用布点法,根据不同比例尺预先在地形图上布置好一定数量的观察点与观测路线,以达到最广泛的观测地质现象的目的,但对工程起控制作用的岩层走向与构造线等,应沿其走向追索,并编制示意断面图。 工程地质调绘的精度要满足以下要求: 1 各种工程地质图与代表性断面图均应有足够的地质观测点、勘探点、测试点与井、泉点等作依据,地质点的布置目的要明确,以能控制重要地质界线,并能说明工程地质条件为原则,其数量与分布

14、应据成图比例尺,露头情况与地质复杂程度等而定。 2 地质点一般应布置在需要划分的地层、岩性分界线,构造线、代表性的岩石露头,人工露头与地下水露头、地貌界线以及各种不良地质界线处。 3 观测点在图上的定位,一般可根据某地形地物点与观测对象的相对位置,借助目测、步测和罗盘定向的简易方法在地形图上点绘,其误差在图上应不超出2mm(当比例尺1/10,000,对有可能影响线路位置与方案选择的不良地质界线、重要的地质构造线和地质点,应用仪器测绘;对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有重要意义的不良地质现象,在图上填绘宽度不足2mm时,应适当放大,并加以说明)。4 调绘的宽度应以满足线路方案比选、工程设计和病害处理的需要为原

15、则。一般在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时,其调绘范围应包括影响线路通过的地带;对沿河越岭地段调绘范围要包括可能展线的地带。对控制方案区域性的不良地段,地质复杂的越岭地段及越岭长隧道等,应进行加深地质工作,为方案比选提供充分资料。5 全线工程地质图地层单元的划分,应根据工作阶段、成图比例等确定,一般地层单元宜划分到系,影响线路方案的地层,应划分到统;详细工程地质图,地层单元宜划分到统,地质条件复杂的应划分到组;工点工程地质图,当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受地层控制时,应划分到组,必要时划分到段;对第四系地层,应按成因类型、时代及岩性进行划分。3.2.6 以目力难以确定其结构、构造、岩性、矿物成份的岩、土,

16、必要时应取样进行室内鉴定与岩矿分析等。3.2.7 调查记录等原始资料,应准确可靠,文图相符。每个观测点均应详细记录其点号、位置、地貌特征、岩性、产状、结构面特征与水文地质特征(裂隙性、风化程度、岩体不均性和含水性等)。重要的代表性强的观测点,应有素描图或照片。3.2.8 沿线地震动参数分区应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规定,结合实地地质构造线的延伸或地貌单元及工程的设置情况进行划分;对有小区划的地区应按当地小区划分地震动参数;对个别特别重要工程的建设地区或地震地质情况复杂,需要进一步核定地震动参数时,应专门研究确定。3.2.9 环境保护设计是铁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

17、线位和采取工程措施时,要全面考虑保护建设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并注意下列内容: 1 铁路建设对沿线山体稳定平衡的破坏而引起的滑坡、崩落、错落、落石、泥石流、水土流失等。 2 铁路建设对地表水或地下水迳流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黄土湿陷及岩溶与人工洞穴塌陷。 3 软土地区由于铁路建设对邻近建筑物稳定造成的影响。 4 沙漠地区由于铁路建设造成沙丘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 多年冻土地区由于铁路建设引起地温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6 膨胀土地区由于铁路建设产生的干湿效应造成的影响。 7 对沿线具有科研价值的文物古迹及典型的地质剖面和具有风景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和温泉等的影响。3.3 勘 探 勘探工作必须

18、建立在调绘的基础上,要大力推广综合勘探,对每个勘探点,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布置勘探点要遵守 “铁路勘测安全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并注意保护农田,对妨碍交通危及安全以及可能影响建筑物稳定与污染环境的勘探孔、试坑鉴定后应及时回填整平场地。 根据勘探目的,选择合适的勘探孔类型和机器设备,采用合理的勘探方法,保证勘探质量。钻探工作应严格按照现行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的有关规定执行。一般黏性土、粉土及砂土地层0.5m,软弱基岩0.2m时应分层,对工程有影响的软弱夹层、软弱面(带)不得遗漏,含水层分层及水位的测量应准确。复杂或单纯靠钻探难以解释的控制性重要钻孔应与物探、原位测试等手段密

19、切配合,以获取更多的对比参数。 当钻探方法难以准确查明地质情况或难以保证原状土样质量时,宜采用挖探方法取样。土层挖探深度不宜超过地下水位。松散地层应采取支撑措施,确保安全。3.3.4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及重点工程的钻孔,地质人员必须现场鉴定、验收,待图表资料核对无误后,岩芯土样可不再保存。对有利用价值的岩芯,如相隔时间不长可选取代表性保存,也可采用照片等方法以备核查。3.3.5 钻孔终孔时,钻探技术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会同班组人员对钻孔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规定对钻孔做出质量评定,必要时,请地质人员到场指导。3.3.6 对100m及其以上的深孔,应进行钻孔设计然后方可钻探。3.3.7 钻孔以及与之配合

20、使用的物探点的位置、高程均应用仪器测定。下一阶段利用价值较大的钻孔,宜设标志桩。3.3.8 需要进行水文地质试验的钻孔,应根据地质情况、水量等确定试验方法,一般水量少者(Q1.5 L/min)采用恢复水位法,水量稍大者用提水或抽水试验方法。降深一般采用二至三次,落程不小于1.0m,并现场绘制QS曲线,每次降深稳定时间:当抽水为稳定流的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基岩裂隙水含水层时应大于或等于12小时;中、粗砂含水层时应大于或等于8小时;卵、砾石含水层时应大于或等于4小时。当抽水为非稳定流时,其稳定时间不得少于一个对数周期。水位精度要求:提水试验为10cm;抽水试验为1cm。水量精度要求为1005

21、,对重要钻孔应有物探测井配合。当含水层较多,各层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应结合工程需要分层封水、进行测定。3.3.9 工程物探(包括:电法勘探、弹性波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地温勘探、孔内物探等)应根据场地地质参数和物探方法的适用性,合理有效地加以选用,其选择原则应符合附录J的规定。0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遇下列情况应采用物探方法进行探查: 1 探测隐伏的地质界线、界面、岩溶洞穴、采空区、含水层等; 2 探测钻孔间及外延段地质情况; 3 测定岩土层的波速、振动强度、卓越周期等参数。1 在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采用物探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并注意与钻探及其它勘察资料的综合

22、分析。3.4 测 试 岩土测试包括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 室内试验包括:岩石试验、土工试验、岩土矿物理化分析试验、水质分析试验等。送室内试验所取试件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保证其数量与质量,试验项目和方法应根据岩土性质和设计需要确定,一般可按附录E进行。但对特殊需要的试验项目和方法,应另行研究确定。3.4.3 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动力触探、静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旁压试验、扁板侧胀试验、应力铲试验、现场直剪试验、岩体应力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各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建筑物基础设计要求等综合考虑,选择原则应符合附录K的要求。3.4.4 原位测试方法的选择和测试点的布

23、置,应注意各测试方法间及与勘探、室内试验的相互配合,利于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3.4.5 静力触探在有经验、地质情况清楚的地区,可单独使用;对于长大干线或无勘探经验地区,宜在初测阶段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承载力经验公式,或对拟选用的公式进行验证,并与钻探或其它测试手段配合使用。3.5 资料分析及文件编制 工程地质资料的整理应将地质调绘、遥感图象地质解译及对各类勘探、测试成果资料分类汇总,采用综合分析方法,以达到认识区域或场地地质条件的目的。综合分析内容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1 定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既有资料与勘察资料的综合分析;2)同类地质条件下,相同勘察手段取得的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3)

24、同类地质条件下,不同勘察手段取得的地质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 4)铁路线段及各类工程场地地质条件的分类和综合分析; 5)区域地质条件或各方案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 2 定量分析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地质条件、试验测试方法,对各类地质参数分类汇总、分析对比,分析数据离散原因,剔除异常数据,分别进行数理统计。 岩土参数数理统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应按同类地质条件或同层位进行统计,不同时代、成因、岩性的土应分为不同的层。 2 主要参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平均值fm和标准差: fm = (-1) = (-2)式中 fi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同类地质条件下或同层位数据个数。3

25、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按下式确定。= (-3)4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fk,应按下式确定: fk = sfm (-4)式中 s统计修正系数。5 统计修正系数s可按下式计算: s =1 (-5) 注: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如计算c、值的修正系数取负值。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 根据各层采用的岩土参数标准值,按照附录B的规定查得的承载力,即为该层的基本承载力。2 承载力值如大于100kPa时,精确到10kPa,等于或小于100kPa时,精确到1.0kPa。3 采用不同勘察手段评价地基承载力时,应以主要勘察方法取得的承载力值为基础,并利用次要勘察方法进行修正,使提供的承载力更趋合理。 工程地质条件评

26、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铁路工程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分析、评价。 2 工程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在评价场地自然条件的同时,还应预测工程与场地的相互影响,及其可能引发的其它工程地质问题。 3 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参数。 4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工程措施意见。 气象资料一般可在气象站搜集合订本,搜集年限不少于连续10年,无合订本时,按下列项目进行搜集。 1 气温:(摄氏)1)历年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2)历年各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注明日期)。3)历年各月平均气温。 2 湿度: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及最小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并取整数)。 3 降水、蒸发:1)历年各月降水量。2)历年各

27、月极端最大、极端最小降水量及发生年份。 3)历年各月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的日数)。4)最大积雪深度。5)历年各月蒸发量。 4 风:1)累年各风向频率。2)累年各月平均风速。3)历年各月最大风速及其风向及发生时间。4)各级能见度出现次数。 5 天气日数:1)累年各月雾日数。2)累年各月雷暴日数。3)累年各月大风日数(8级以上)。 6 土壤冻结:1)土壤冻结日数及其初终日期。2)累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外业勘察资料,应及时分析整理,发现欠缺,及时补充。在确认原始资料准确、完善的基础上,按基础资料、工点资料、综合图件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程序开展工作。 同一条线路、相同工作阶段的各类资料的

28、地层划分、地质图形、符号应完全一致,图件、文字说明相互对应。图件绘制必须清晰整洁,图示规范、易读,文字简练,结论明确,并附有必要的照片和插图。 一个勘测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勘察资料分类整理,按归档要求分别进行归档保存。同时,认真编写技术总结,将本阶段的勘察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积累的经验以及下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加以说明,使下一步工作能够有所借鉴,提高勘察水平。3.5.9 按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的规定,勘察工作完成后一年内汇交下列资料: 1 全线工程地质图及总说明书,定测后增加全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2 特大桥及长度3km隧道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图(地质复杂的)及说明书。 3 初测后一年

29、内继续定测的项目,按定测要求一次汇交。4 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4.1 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与要求 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一般按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四阶段开展工作,并与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四个设计阶段相适应。应根据地区特点、工程设置、勘察阶段等确定勘察方法和工作量。对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线路方案多、比选范围大的地段,应进行加深地质工作,加深地质工作的工程地质勘察应符合附录M的规定。 踏勘 1 踏勘的工程地质工作,首先是广泛搜集和研究区域地质、卫片、航片、地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并进行卫片、航片的室内判释,对地质复杂、资料不全、影响线路方案比选的地段,

30、提出重点,有目的地进行现场踏勘及必要的勘探,补充搜集所需资料,了解影响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各线路方案一般工程地质条件,以满足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 2 踏勘的重点内容包括:1)了解该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等及其与线路的关系。2)调查控制方案的越岭地段(含越岭隧道)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及不良地质等的概略情况。3)调查控制方案的大河桥渡、宽河漫流地段,了解其地层、岩性、构造、河段岸坡及河床的稳定性。4)调查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发展的概况、稳定程度,评价对方案的影响。5)调查沿线既有及拟建的大型水库及矿区情况。6)了解沿线环境地质现状。7

31、)调查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线路周围活动断裂与历史震害的迹象,分析评价其对线路方案的影响,并初步划分地震动参数分区界限。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4g的地区,应进行专门研究。 3 踏勘完成后编制下列文件:1)工程地质总说明,内容包括: 线路通过地区的自然地理、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主要气象资料及地震动参数。 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质复杂的越岭地段,大河桥渡,大型水库和矿区等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线路方案选择的意见。 建筑地区的环境地质现状和由于铁路建设,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主要防护措施建议。 地震动参数的大致界限,提出各方案对抗震的有利和不利地段。 对各方案的

32、工程地质评价和比选意见。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包括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以及勘探测试工作量的估计等。2)全线工程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001:200,000(简单时可用1:500,000),可与线路方案平、纵断面合并。充分利用区测地质及卫片、航片判释资料结合现场踏勘结果编制。对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主要构造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并以图例表示于平面的相应位置。3)线路平、纵断面缩图上填绘对线路方案有影响的主要地质构造线、重大不良地质现象等。4)控制线路走向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段和地质复杂的特大桥、长隧道等的工程地质平、纵断面图,可根据实际掌握资料的程度按适当比例绘制,如缺资料时,可配

33、合必要的勘探。5)有条件时,对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长大干线与重大的桥隧等工点,当卫片、航片判释资料在全线工程地质图上表达不清时,应单独编制卫片解释图与假彩色卫片略图(1:500,000)。6)勘探试验及工程地质照片等资料。4 当线路通过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线路方案多,比选范围大,仅正常的初测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不能满足对线路各方案的比选和评价,应在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向建设主管单位提出安排加深地质工作的意见。 初测 1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准备工作中要充分搜集研究区域性资料,并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与要求,做好卫片、航片的判释,明确工作重点,勘察中要查明线路各方案的工程地质及水

34、文地质条件,搜集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地质资料,为线路方案比选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依据。2 初测的内容包括:1)查明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等区域地质条件,并搜集既有建筑物的稳定情况,准确划分沿线地貌单元,提供边坡坡率、岩土施工工程分级等。2)初步查明各类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成因类型、性质、范围、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对线路危害的程度,提出线路通过的方式和部位等建议。3)查明地质复杂及控制线路方案的重大路基工点、大桥、隧道、区段站及其以上大站等及需作代表性设计工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4)查明由于修建铁路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预测其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及对线

35、路方案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范措施建议。5)查明沿线砂、石材料的分布与气象冻结等资料。并协助有关专业对重点土源进行调查或勘察。6)在采用勘探、测试手段上,当条件适宜时应充分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其重点应放在控制线路方案的地质不良地段,地质复杂地段及重大工程的勘察上,对一般地段和需作代表性设计的工点,也应适量布置勘探,勘探数量、深度与取样要求见本章有关条款的要求。7)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资料,结合沿线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调查资料等,确定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 3 地质复杂地区的选线,对建筑物的稳定、施工顺利、运营安全等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应选派有经验的地质技术人员参加,地质选线应遵从以下

36、原则:1)河谷地段,应选择在地形平坦的宽谷阶地一侧,尽量避开陡峻岸坡及岩层不利结构面倾向线路的长大挖方与其他不稳定的斜坡。2)越岭地段应避开沿构造轴线,尤其是沿大的断层破碎带、地下水发育带通过,应选择在地层相对稳定、完整的地带。在通过大的断层破碎带时,线路应垂直穿越,避免在其上迂回展线和设站。3)线路应绕避严重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地段,当不能绕避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做到一次根治,不留后患。4)线路应尽量绕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的地震区中不利于抗震的地段。避免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的地震区以大桥、隧道跨越有影响的活动断裂带。5)选线中应避免或尽量减轻由于铁路修建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37、。4 初测完成后应交资料应符合附表一的规定。 定测 1 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在准备工作中要充分研究文件的具体内容要求和初测资料,补充搜集有关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勘察中详细查明定测方案中各工程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优化线路位置,为各类工程建筑物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 定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熟悉初测资料及方案比选情况。充分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鉴定意见,按初步设计要求,参加方案选定,提出对线路方案局部改善的意见,并提出方案评价的工程地质资料。2)对陡峻山坡、临河防护等受地质条件控制的地段应采用地质横断面选线。3)搜集沿线各类工程初步设计所需的工程

38、地质资料。4)根据需要对初测工程地质图进行核对修改和补充。5)配合有关专业补充调查沿线土源、砂石产地,详细查明其储量及质量。6)编制全线工程地质图件,应做到工点与全线的统一,并提出修建铁路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 3 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勘探点的数量,应满足各类工程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的要求。勘探点的间距,应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和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性质,以及建筑物的布置范围确定。工程地质断面不得少于13个地质点(包括观测点)。区域地质条件规律明显、地层简单时也可用代表性的勘探点资料,提供一般建筑物的设计。2)对一般路基地段,应适量的布置勘探,以满足编制详细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的要求和不遗漏

39、对线路安全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3)勘探点的深度应视具体工点的情况确定,至少满足下列要求。水上基础工程应穿过最大冻结深度达持力层下。水下基础工程应穿过水流的最大冲刷深度达持力层下,如为桩基、沉井,则应至桩尖或刃脚以下m。如第四系覆盖较薄,应结合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要求和基岩性质及其风化带的力学强度来确定,重要的建筑物必要时应穿过岩层风化带至新鲜基岩内一定深度。隧道路堑等中线附近的勘探深度,应透过路肩设计高程以下2m。 位于陡立谷坡上的基础工程勘探深度,应穿透该谷坡稳定坡角线以下,并达持力层以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g的地区勘探,地基土为饱和砂土、粉土地层时,应穿过地震可液化层达持力层

40、下。为查明地质构造(如断裂等),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的勘探深度,应视具体情况确定。4)下列情况的钻孔应有物探测井或原位测试配合。 地质复杂,钻探岩心采取率低而易对施工安全或工程稳定造成不良隐患的钻孔。 为测定地下水的水位、层数、流向、流速或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的钻孔。 为测定岩层原始地应力和地温的钻孔。 其它有特殊要求的钻孔。 4 在下列钻探,应采用原位测试与取样室内试验相互验证。1)黏性土和砂类土地区分层提供承载力有困难时,可采用动力、静力触探或旁压试验。2)取土困难的软土,可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3)涉及工程稳定检算的不利结构面,可选择适宜地点进行大面积剪切试验。4)

41、对承载力要求较高及进行变形检算的高大建筑物的地基,可采用载荷试验、旁压试验。5)重要建筑物的原位测试点,一般不少于两个,尽量采用多种测试方法。5 定测完成后应交资料应符合附表一的规定。 补充定测 1 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任务书要求进行,在准备工作中要充分研究初步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要求和定测资料,勘察中查明线路优化地段工程地质条件,搜集沿线各类工程的工程地质资料,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2 补充定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熟悉定测资料,充分研究初步设计文件及鉴定意见,了解各专业对补充定测地质资料的要求。2)详细查明线路优化地段工程地质条件,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搜集该段各类工程建筑物所需

42、的工程地质资料。3)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要求,逐一检查沿线各类工程的既有地质勘察资料,对必要的工程进行补充地质勘察工作。4)修改、补充详细工程地质图,为修改详细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收集资料。5)配合有关专业补充调查新增的土源、砂石料产地,并评价其质量和储量。 3 补充定测的勘探、测试工作:1)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补充勘探、测试工作。2)勘探、测试数量与孔深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工程设置、初步设计地质资料情况确定。3)测试内容应根据既有工程地质资料情况及工程施工图设计所需参数要求确定。 4 补充定测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将既有地质资料和本阶

43、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一起汇总分析,进行整理。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参照定测,应着重评价工程地质特征、各类工程地质条件、施工中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措施。3)补充修改初步设计的详细工程地质图和工程地质纵断面图。4)各类建筑物、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工点资料的编制,应符合本细则4.24.4的有关规定。5)勘探、测试资料及其它原始资料的整理。4.1.5 配合施工工程地质工作配合施工工程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熟悉各项工程地质资料,配合有关专业及时处理、解决施工中因地质资料变化而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以便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对重大或地质复杂的工点,配合有关专业,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包括在施工

44、中应该引起重视或需要进行观察研究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施工中出现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意见。3 协助勘探补课小组进行有关专业变更设计所需要工程地质资料的搜集。4 要经常深入工地,了解施工情况,走访施工单位,找出施工中出现较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原因,及时补充、修改原施工图件的地质资料。5 注意积累和整理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会议文件与技术指示等),归类、汇总立档,并加强施工中的信息反馈工作。6 作好配合施工的工程地质工作总结,其内容应包括:1)勘察设计概况(包括勘察单位、时间、线路长度、工点数量等。)2)施工概况(包括施工单位、施工期限、验交时间)。3)沿线地质概况(包括工程地

45、质及水文地质)。4)地质资料变更数量按工程类别分类统计,进行变更原因的综合分析,并有典型实例。5)工程地质资料质量评价(包括施工中变更修改的情况与施工单位对地质资料的评价)及对地质工作的经验教训。6)今后改进意见和建议。7)编写专业性的技术总结与地质复杂工点单项工程地质总结。要求每年一次阶段总结,施工完毕编写汇总报告。4.2 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 路基工程 1 一般路基1)地质调绘: 分段查明地层结构,土、石性质,岩层产状及风化程度,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性质、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 分段划分岩土施工工程分级,查明山体稳定状态,确定路堑边坡坡率,评价路基基底的稳定性。2)勘探、测试

46、: 勘探点宜布置在代表性工程地质横断面上,勘探数量及深度,应能满足设计和工程地质横断面填绘的要求。并根据需要分段取土、石试样,作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水样作水质分析。3)初测要求: 主要依据工程地质调绘及代表性勘探、测试资料,编制全线工程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分段说明。 2 高路堤、陡坡路堤1)地质调绘: 查明线路通过地段地形、地貌特征,有无沼泽、古河道、人工洞穴,泉眼等影响稳定的隐患。 查明基底横坡,地层结构,覆盖层成分、厚度,基岩接触面的形态与坡度,有无软弱夹层及其分布特征,地下水的活动情况等,评价其稳定性。 协同有关专业查明填料性质及施工工程分级等。2)勘探、测试: 为查明基底和斜坡的稳定性,应

47、进行代表性地质横断面勘探,一般一个地质断面不宜少于孔,深度应至基底持力层下或钻入基岩m。如遇有松软地层时,应透过松软地层以下m,并取样试验,黏性土每隔m取原状土一个,路基填料也应取样试验。 如遇有地下水,必要时应取水样分析并作简易水文地质试验。3)初测要求: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必须查明基底稳定情况,布置代表性的勘探,测试,并取样试验,提供检算用代表性的工程地质横断面图和工程地质数据。 3 深路堑、地质复杂路堑1)地质调绘: 查明山坡自然状态、植被情况,人文活动情况,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土的性质、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 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的形态,

48、有无软弱夹层及其特征。 查明岩层层序、厚度、产状、岩层风化程度,软弱夹层的特征及组合形式,特别要查明倾向线路的层面或软弱结构面。 查明山体的地质构造,断裂带位置、宽度、产状,构造岩的性质与含水情况,节理、劈理的产状密度填充情况,必要时应作出节理统计分析图。2)勘探、测试: 为评价山坡的稳定性,确定边坡形式,应视具体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工作,地质条件复杂时,代表性工程地质横断面上,勘探点不宜少于2个,其深度要达到路肩设计标高以下23m,并结合排水工程要求,必要时予以加深。在需要进行稳定性检算的地段,应取样做物理力学性质试验。3)初测要求: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布置适量勘探点,并取样

49、试验,提供代表性工程地质数据,编制代表性的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4 浸水路堤1)地质调绘: 查明线路两侧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产状与河、湖、海、水库、塘等基底的地层结构。 了解河(库)水浸泡的范围及水流动态等水文特征,分析由于受水冲刷与长期浸泡的影响,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2)勘探、测试: 勘探点的布置,应结合防护建筑物类型沿中线和设置防护工程的地段进行,勘探点间距3070m,深度应至基底以下m,黏性土取原状土12个。 对两侧有水位差的浸水路堤,考虑可能有粉、细砂等发生管涌流砂等现象,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 对浸水后可能恶化的地基土,应取样试验,原状土样不宜少于6个。必要时应对填料取代表性试件。取

50、地表水及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判定侵蚀性。3)初测要求:以地质调绘为主,并结合工点的具体情况布置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 5 地下水路堑1)地质调绘: 查明路堑地段的地形、地貌、地下水汇聚与排泄条件和构成路堑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节理劈理等。 查明地下水的涌水量,水位及季节变化,含水层的层数、性质、厚度与渗透系数,地下水的类型、流向、补给来源与排泄条件、侵蚀性等,并评价其对路堑边坡及基底稳定的影响。2)勘探、测试:地层横向变化大或成层复杂时按断面布置,断面间距100300m,每断面23孔,一孔可代表时不布置断面。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应结合地下水流向、含水层性质按三角形布置。在裂隙水发育地带要在裂

51、隙发育带或节理密集带布置勘探孔,勘探孔的深度应至含水层底板以下m,如为多层含水层则钻至路肩标高相适应的含水层,如含水层底板很深时,则钻至路肩设计标高以下加最大冻深,再加3m(基岩为设计标高以下m),并取样试验,对含水层进行水文地质试验。3)初测要求:作代表性横断面勘探,每断面孔,断面间距300500m,初步查明上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6 改河、大型改沟及冲刷防护工程1)地质调绘: 查明改河地段及防护河段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等地质特征与冲刷淤积及岸坡稳定情况。 查明新开河道和拦河坝地段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不良地质,评价水流对坝基及新开河道冲刷可能引起的不良影响。 查明修建导流、防

52、护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下游两岸的地质条件,预测由于水流改变可能引起岸坡冲刷、变形等地质问题,并提出措施意见。2)勘探、测试: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新河道、拦河坝,导流和防护地段的长度及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对新河槽可每隔100500m布置一孔,钻至河底以下23m,地质复杂时酌情增加。拦河坝可布置13孔,对导流、挑水坝等防护建筑物,沿其轴线布置勘探或按断面布置,断面间距3070m,每断面23孔;深度至最大冲刷深度以下5m或至建筑物基底持力层下,当考虑防渗要求时,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并根据需要取样试验,以满足边坡稳定检算与防护建筑物设计的需要。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3)初测要求: 对控制线路方案

53、的改河、改沟,应查明其上下游一定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河流发育及水流动态特征等,确定改河、改沟的可能性。 勘探测试点的布置应在新河槽及拦河坝等主要工程处,视改河及拦河坝长度不同,布置13孔。 7 挡土墙及其它支挡工程1)地质调绘: 查明支挡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类型、性质,判定其稳定状态。路堑挡土墙,必要时提供墙后土、石的物理力学数据。 查明建筑物基底的地层结构及土、石性质及有无下卧的软弱夹层,提供地基承载力等。 查明支挡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山坡及支挡建筑物的影响。 查明悬崖及危石的位置、大小、裂隙发育、危害程度,支挡建筑物的地基情况和锚固条件。2)勘探、测试: 墙

54、址工程地质纵断面应有勘探点控制,一般在墙两端各有一个勘探点,长度大于30m时中间视地质情况适当增加,勘探深度应达到基底以下35m,基岩为0.52.0m,遇软层时应透过其底以下23m,当软层很厚时,应结合处理措施研究确定。 基底及墙后为土层时,可根据需要,取样做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如有地下水,取样做水质分析,必要时,做简易水文地质试验。3)初测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控制线路方案或需作代表性设计的挡土墙,应布置适量的勘探测试工作,查明山体及基底工程地质条件,提供检算用的工程地质数据。 桥涵工程桥梁按长度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桥梁按长度分类表分 类桥长L(m)特 大 桥L500或单跨L16

55、0大 桥100L500中 桥20L100小 桥L20 涵洞按型式分为:圆涵、拱涵、盖板涵、箱涵等。1 小桥、涵洞1)地质调绘: 地形、地质简单的小桥、涵洞,可按地貌单元进行调绘,配以少量勘探,查明基底地层岩性及地下水位等资料。 地质复杂或地形陡峻的小桥、涵洞,应查明基底及天然沟岸的稳定状态,隐伏的基岩斜坡,沟床内泥石流及其他各种不良地质现象。2)勘探、测试: 原则上每个小桥、涵洞应有一个勘探点,但在地质简单、同一地貌单元、成因单一、地层层序基本一致的地区,涵洞可作代表性勘探。 桥跨较大,涵洞较长以及陡坡涵洞,无基岩出露时,勘探点数量不少于2个(陡坡及长涵洞按轴线布置),以满足填绘轴向断面的要求

56、。 勘探深度参照表-2确定:表-2 小桥涵勘探深度(m)土的名称工程类别碎石类土(角砾土、圆砾土、碎石土、卵石土)砂类土、一般黏性土和粉土流塑状态黏性土及饱和粉土、粉细砂及软土等涵洞8101015小桥101051525 注:1 采用钻(挖)孔桩基础的小桥、钻探深度同大中桥,钻孔中遇软弱夹层时应适当加深,遇基岩时可酌情减少,宜钻进至全风化带25m; 2 上述勘探深度均由原地面或新开挖地面算起; 3 箱形涵的勘探深度,可参照涵洞适当加深。 取样试验一般自地面下1m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以下开始,取样要求同大中桥,水质分析可作代表性试验。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区小桥涵的勘探与测试工作,除应符合本节的要求外

57、,尚应符合其对应规则的要求。3)初测要求: 以地质调绘为主,结合路基工程进行代表性勘探、测试,不单独编制工点资料。 2 特大桥与大、中、高桥(墩高50m)1)桥渡位置的选择: 桥渡位置应选择在水流集中而稳定,河床较窄,岸坎明显、岸坡稳定,岩层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基底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宜避开断层破碎带,特别是活动性断裂带。当必须通过时,应以大角度或大跨度通过。必要时,对通过的区域活动性大断裂应进行稳定性评价。2)地质调绘: 查明桥渡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岸坡的稳定情况,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模、胶结程度和含水性与断裂活动情况。 查明土层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结构特征、厚度、密实度、含水

58、程度及下伏基岩面的形态等。 查明墩台范围内有无软弱夹层及桥渡区的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的性质、分布范围,提出基底稳定性的评价及处理意见。 查明墩台及调节水流建筑物的基底及周围地层的结构特征,土、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地基承载力。 查明桥渡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判明基坑可能涌水,流沙等情况。3)勘探: 地质条件复杂时,宜进行综合勘探。勘探孔的布置应结合墩台位置进行,原则上每墩台一孔,但当地层简单,层次有规律或覆盖层较薄,基岩面平缓且岩性单一时可结合桥跨、墩高、基础类型、地貌变化等酌情减少,但孔距不得大于65m,且不大于两跨(跨度24m及其以上者)。控制性钻孔数量以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为度,一般性钻孔以能探明各岩土层分布和地基强度为原则,控制性钻孔占勘探孔总数的1/3以上。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增加勘探孔数。每墩台应有25孔。 岩溶发育地段或有人工洞穴时(岩溶特别发育时应酌情再增加)。 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