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1865625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250 大小:3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0页
《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0页
《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0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2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管理学基础习题1-8章-单凤儒(附答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 单凤儒 试题库管理学基础试题库一、速测题(填空题)第1章 管理系统*1.1管理的必然性。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是社会的重要机能,已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1.2管理定义的多种表述、强调管理的作业过程,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认为管理就是

2、决策。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妥。强调管理者的个人作用,认为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的本质,认为管理就是 协调 。*1.3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实现目标,通过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方法与手段,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所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1.5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重于科学,实践重于理论。管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反映管理是科学;管理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创造性活动管理是艺术。*1.6管理系统的构成、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环境。1.7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工作。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

3、建立与协调组织的工作过程。领导;管理者指挥、激励下属,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工作。高层管理者更侧重计划职能;中基层管理者更侧重领导职能。*1.9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可分为直线管理人员与参谋管理人员。*1.10管理者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基本素质、政治与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管理者的四大核心技能、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管理

4、在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行政技能,这是指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需要的差异性、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基层管理者更重视技术技能。中层管理需要重点掌握人际技能。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是创新。*1.11管理对象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组织的资源与要素包括、人员;资金;物质设备;时间;信息*1.12管理环境的分类: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一般环境与任务环境。1.13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对应关系;交换关系;影响关系。环境管理、了解与认识环境。分析与评估环境。能动地适应环境。1.14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

5、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的构成、管理机制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管理机制在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1.15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作用的机制。由以下三方面构成、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1.16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包括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第2章 管理思想2.1泰罗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差别计件工资

6、制; 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 实行“例外原则”; 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2.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其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重点研究企业全面经营管理问题; 企业的经营活动; 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一般原则; 管理者的素质与训练。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贡献有、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入5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出现了一种分散化的趋势、“热带丛林”,形成了诸多的学派。进入6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一种集中化的趋势,先后提出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

7、管理理论。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理出现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势、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思想、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2.3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管理科学学派(利用计算机与数学工具,进行量化决策;管理过程学派或称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者的管理过程及其功能);经验学派(关注的是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行为科学学派(研究人类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系统管理学派(力求对所有管理理论兼容并蓄); 权变理论学派(依据环境变化灵活管理)。*2.4最新管理主要有以下理论、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战略管理理论(谋求企

8、业的长期生存发展);组织再造理论(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运营方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2.9组织文化的结构、物质(行为)文化层(表层); 制度文化层(中间层),其中又包括硬(显)制度和软(隐)制度两种类型; 精神文化层(核心层)。*2.10组织文化的功能有、导向功能; 凝聚功能; 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 辐射功能。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行为)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识别与规划阶段;培育与强化阶段;确立与巩固阶段;变革与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正面灌输法、规范法、激励法、示范法、感染法、暗示法、实践法

9、。第3章 计划职能*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要找出企业经营的机会,发现威胁;通过内部环境的分析,要找出优势,发现劣势。*产业环境的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法中的五种竞争力、新加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接近程度;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现有企业的竞争。*分析企业的内部经营环境的基本内容、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范畴;分析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的文化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模型与方法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是由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领域与环节构成的,主要包括两类、基本活动;支援活动。*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质量;效率;创新;顾客。*建立竞争优势的策略。成本领先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专一化策略。分析与解决管理问

10、题的基本程序、第一阶段、发现问题。明确标准;建立高效的环境扫瞄系统;确定是否出现差异;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准确描述。第二阶段、界定问题。确定管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深层根源;第三阶段、解决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激发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意;制定解决问题可行方案。将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跟踪控制。3.2创造力的来源、 创新精神; 知识 经验 技能; 创造方法;勤奋工作。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 激励; 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发散型思维。收束型思维。灵感思维。3.3创造性思维。循规思维是指严格遵循逻辑规律的思维;越轨思维是指突破逻辑思维规律的一种特殊思维。创新思维本质上是

11、一种越轨思维。3.4管理中的创造技法有、寻异;综合;分解;折中;换元;重组;移植;逆寻。*3.9决策的类型、按自然状态的确定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3.10决策的程序是、 调查与分析; 设计备选方案; 选择决策方案; 审查与反馈。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认知冲突法;征询法;电子头脑风暴法 。3.11平衡分析模型(要求会计算)盈亏平衡点产(销)量(Q)=C/(P-V),目标利润产(销)量(Q)=(C+B)/(P-V)盈亏平衡点销售额(R)=C/(1-V/P),目标利润销售额(R)=(C+B)/(1-V/P)3.13决策树法(要求会计算)。借助决策树图形进行决策

12、、 从左向右画出决策树图形; 计算各种状态下的期望值; 选择最佳方案。*3.14不确定型决策准则(要求会计算)、 乐观法(大中取大);悲观法(小中取大); 平均法(等概率法); 后悔值法(最大后悔值中取最小)完整的目标概念应包括、目标既要有目标项目,又要有达到标准。目标是质与量的统一。目标是有时间维的。目标体系:组织体系纵向上的目标结构。组织体系横向上的目标结构。目标多元化与目标次序。制定目标的原则、明确性原则。先进合理原则。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企业三种基本计划类型:战略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和作业计划。计划书基本框架模式主要内容结构为、内外环境分析;确定企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

13、、要求、途径、措施等;资源配置方案计划书的专案(问题)框架模式主要内容结构为、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界定;分析主客观条件,确定未来行动的目标;制定对策与措施。第4章 组织职能4.3组织职能的基本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 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集权分权相结合原则; 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制衡原则; 精简高效原则*4.4部门划分应该遵循(1)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4.5部门划分的方法、 按人数划分部门; 按时间划分部门; 按职能划分部门; 按产品划分部门; 按区域划分部门; 按工艺过程划

14、分部门。4.8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直线制,是指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实行直线垂直领导,这种组织结构比较适用于小型企业; 职能制,是指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直线职能制,是指既设置纵向的直线的指挥系统,又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以前者为主体的管理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缺点是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协调; 事业部制,是指在直线职能制框架基础上,设置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在总公司领导下,统一政策,分散经营,是一种分权化体制。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适应市场;公司高层可以集中

15、思考战略问题;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员,其缺点在于存在分权带来的不足、即指挥不灵,机构重叠;对管理者要求高; 矩阵制,是由按职能划分的纵向指挥系统与按产品、项目组成的横向系统结合而成的组织。优点在于纵横结合,有利于配合;人员组合富有弹性。缺点在于破坏了命令统一原则。*4.15组织制度规范的类型、 组织的基本制度; 组织的管理制度;组织的技术与业务规范; 组织中个人行为规范。企业专项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该项管理工作的目的、地位与意义;做好该项工作的指导方针与原则;开展该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和采集信息的渠道;该项管理工作的范围与内容;管理工作的具体程序、方法与手段;该项管理工作完成的时限与达到的标准;该

16、项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者与相关部门;该项管理与其他专项管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方式等。部门(岗位)责任制主要包括的内容、各部门或工作岗位(个人)的工作范围、工作目标与标准、职责与职权、工作标准、工作绩效与奖惩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人力资源的取得、配置、利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行为。*4.2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员选聘; 人员组合; 人力资源开发。4.22管理者招聘的途径有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确定选聘途径的依据、(1)职务的性质;(2)企业经营状况;(3)内部人员的素质。人员分工的要领、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熟悉下级的专长、不足与个性。实现人与事的最佳匹配。明确地

17、向任务承担者交代所要完成的任务与条件。寻求组织整体协调与绩效最大化。*人员组合的原理、人员组合最基本的原理是同素异构原理;技术匹配原理;社会心理相容与互补原理。管理者培训方式、轮换工作;设立“助理”职位;临时性晋升;参加委员会工作;在岗辅导;外部培训。一般员工培训方式、上岗培训;岗位练兵;集中培训;脱产进修;技术考核与晋级。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途径、。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员工的政治权利,充分发挥其议政和参与管理的积极作用。鼓励员工的首创精神,支持他们在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建立终身学习的体系,提供员工学习理论与技术的必要条件,鼓励他们技术与业务上的进步。尊重员工的个性,鼓励员工健康的个性发展

18、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满足员工的各种社会心理需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关心并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要利用本组织的各种有利条件,使本组织的成员有高质量的、愉悦的社会生活,使他们成为“幸福的人”。树立组织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承担社会义务的高素质的社会成员。*人员考核的内容与结构、对员工进行考核,主要涉及德、能、勤、绩和个性等五个方面。人员考核的要求、考核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要建立由正确的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公正的考核主体组成的考核体系。要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制度化的考核。要注意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人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计

19、划。制定考核标准,设计考核方法,培训考核人员。衡量工作,收集信息。分析考核信息,做出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人员考核的方法、实测法。成绩记录法。书面考试法。直观评估法。情景模拟法。民主测评法。因素评分法。奖酬的决定因素、奖酬的决定因素与设计要领、工作的价值,即岗位因素。员工的价值,即员工的技能因素。人力市场情况。社会成员的生活成本。企业的支付能力。国家法规。激励性奖酬体系的设计要领、加大薪酬的浮动比例。必须与绩效紧密挂钩。突出技能工资的作用。科学地确定岗位薪酬差别。注重奖酬激励的长期性。*工资形式。主要的工资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工资;津贴。结构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可以由以下几种工资

20、形式进行组合、基本工资;技能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奖金。*奖励体系的构成要素。奖励指标。奖励条件。奖金比例与标准。受奖人范围。资金来源。*奖励方法、指标分配法。提成法。系数法。4.11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在不同管理层之间的分配与授予。决定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在于所集中或分散权力的类型与大小。4.12授权的优越性表现为、 授权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授权有利于领导者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处理重要决策问题; 授权有利于激励下级; 授权有利于培养、锻炼下级。*4.13授权的原则、 依目标需要授权原则; 适度授权原则; 职、责、权、利相当原则; 职责绝对性原

21、则; 有效监控原则。第5章 领导职能(上)领导方式的行为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一是领导者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是工作的任务绩效,还是群体维系?进而分为任务型领导方式与关系型领导方式。二是领导者的决策方式,即下属的参与程度。由此可以划分为专制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和放任型领导方式。*管理方格理论。以横坐标代表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以纵坐标代表领导者对人的关心。各划分九个格,形成81种组合,代表各种各样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的公式、有效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影响权力的因素、组织;管理者;被管理者;其他因素。影响组织授权的主要因素有、管理体制;管理者占据的职位;组织授予的实际决定能力。*被

22、管理者服从与追随主要基于以下心理、对正统观念的认同;对利益的追逐;基于恐惧心理;理性信从;感情因素;自我实现。*管理者权力构成。主要来源于组织性权力与个人性权力两大类。具体包括九种影响力、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资源权。专长权。表率权。亲和权。人格权。统御权。正确处理权力的自主与制衡。保证管理者独立地行使权力。要建立必要的权力制衡体制。科学地使用权力。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运用权力要同民主管理相结合,要同思想工作相结合,要同管理者身教相结合。正确处理相关人员的职权关系。酌情适度地运用奖惩。重视奖惩效应;奖惩分开;酌情适度,恩威并重。授权的优越性、授权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授权有利于领

23、导者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处理重要决策问题。授权有利于激励下级。授权有利于培养、锻炼下级。*授权的原则、依目标需要授权原则。适度授权原则。职、责、权、利相当原则。职责绝对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授权步骤、下达任务。授予权力。监控与考核。*影响指挥有效性的因素、权威;指挥内容的科学性;指挥形式的适宜性;指挥对象;环境。口头指挥艺术、(1)内容表达要清晰、准确。(2)用语简洁有力,详略得当。(3)讲究语言艺术。书面指挥艺术、(1)加强针对性。(2)增强规范性。(3)提高写作质量。会议指挥要领、(1)控制会议的议题与规模、次数。(2)必须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主要包括、会议议题、程序、参加人员、

24、相关材料与信息、时间、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议题本身的准备。(3)科学地掌握会议。通常按照“导入研讨总结”的逻辑过程。(4)狠抓会议内容的落实与反馈。*指示是指管理者针对某一管理问题所做出的一次性指令或要求;规范是指管理者制定的用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原则、程序及办法。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规范。*提高办事效率的要领、抓大事;排顺序;按程序;讲方法。激励过程模式、激励过程就是在外界刺激变量(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内在变量(需要、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主体(被管理者)积极的行为反应(为动机所驱使的、实现目标的努力)。*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

25、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层次论认为、(1)不同层次的需要可同时并存,但只有低一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2)在同一时期内同时存在的几种需要中,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支配地位,称之为优势需要,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要所驱使。(3)任何一种满足了的低层次需要并不因为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只是不再成为主要激励力量。*双因素论提出两大类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1)保健因素。这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2)激励因素。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对工作满意是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期望理论公式是、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

26、极性主要受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报酬包括、(1)横比;(2)纵比。物质利益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奖酬激励。关心照顾。处罚。社会心理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目标激励。教育激励。表扬与批评。感情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竞赛(竞争)激励。工作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工作适应性。工作的意义与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自主性。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及时获得工作成果反馈。第6章 领导职能(下)*管理沟通的障碍: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传播信息的渠道或媒介出现问题。沟通双方的认知差异。利益关系。情感与心理因素。沟通者所持的态度。管理体制与群体风气。语言与表达。*有效沟通的原则:明确沟通的目标。了

27、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针对性。具备科学的思维。管制信息流。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及时地运用反馈。社会与心理因素的运用。沟通主体对沟通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出的信息是否清楚、有效;二是在沟通对象看来,沟通者及其发出的信息是否可信。这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影响、沟通主体的专业权威性、对该事物的熟悉程度、其提供信息的动机,以及与沟通对象的相互关系等。来自沟通对象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沟通对象对信息的需求、接收信息的能力,以及价值观、知识、思维特点等。传播方式手段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传播渠道,如传播的方式、途径、时间、地点、手段等。传播手段、语言传播手段的种

28、类与特点;非语言传播手段的种类与特点。环境因素、空间距离;时机;行政距离。*成功演讲的要领、演讲要适应听众的需求。有较大的信息量。清晰的思路与结构。富有趣味,生动感人。以“质”取胜。演讲内容设计、服务于演讲目标。信息真实可信。入乡随俗,适应听众需要。基本结构设计。演讲稿的传统型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开场白、主体部分、总结(结尾)。开头与结尾的特殊作用。演讲方法运用、演讲者形象塑造。演讲语言艺术。声音与体态。鼓励现场互动。精心营造现场氛围。倾听的技巧、倾听是多重沟通的过程;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并运用体态语言去“恭听”;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提问或回应,引导对方讲下去。会话的技巧、要言之有理,并有足够信息量

29、;选择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话题谈;尊重与赞美;回避忌讳的话题;传递信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善于运用体态语言;运用幽默;要注意说话的数量、速度与声调控制。情感沟通、研究并尽可能满足沟通对象的社会心理需要;真诚、热情、助人为乐;运用心理规律,促进情感融通。*相互喜欢与吸引的社会心理原则、相似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相近性原则;相互性原则,也称报答性原则。*工作纵向协调的原则、维护统一指挥原则;相互尊重职权;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清晰的等级链,并明确划定各自的职责权限。工作横向协调的制度方式、对经常性业务与工作制定标准、程序与规范,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对于需要各部门根据变化随机处理的问题,要通过例会制度

30、进行协调;建立有联系的横向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遇有例外性问题,可进行跨部门直接沟通;涉及多个部门的例外性问题,可采用联合办公和现场调度的形式进行协调。工作横向协调的组织方式、对于需要多个部门长期协调的,可建立常设委员会或任务小组;对于需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的临时性任务,可依需要设立临时性的委员会或任务小组;对于职权相关的几个部门,可由一名上级领导来分管;对于需要经常性进行各部门工作协调的,可设置专职的协调部门,专司协调工作。工作横向协调的人际关系方式、培养健康融合的组织文化;对于需要密切配合的部门,应使其合署办公;建立基层管理运营组织;直接沟通方式。*协调上级关系的方法与艺术、最根本的是要

31、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并反映出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摆正位置,尊重职权。与上级主动沟通。与上级保持适度的距离。*协调下级关系的方法与艺术、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尊重、关怀下级。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多沟通,多联络。搞“五湖四海”,坚持“一视同仁”。“严”“爱”结合,宽猛相济。*取得交涉成功的基础是、物质利益、规范与观念、社会心理需要。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对传播者的估价;交流信息差异;受传者特征;社会压力;情境。善于运用说服技巧与策略、在把握态度改变机制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规律。运用巧妙的导入策略。正确地运用诱导技巧与策略、刺激需要;避免争论;顺水推舟;“登门槛”战术与“反登门槛”战术。

32、交涉与谈判的基本策略、提出创造性方案;适度妥协;威慑、*威慑有三大构成要素、威慑者拥有的力量、威慑者使用力量的决心、信息的传播与接受。正式群体,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按照组织规程正式建立起来的组织内部的小型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为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要,在共同工作与生活交往中自发组合到一起的一小群人。促进心理和谐的措施、建立正确的群体目标。有效发挥群体规范的作用。适宜发挥群体压力的作用。提高群体凝聚力。*团队的特征、团队属扁平型组织;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强调自主管理;跨部门、交叉功能的融合体系;构建合作、协调的团体。*团队管理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目标。分权。自主。合作。*团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沟通

33、。激励。社会互动。团队建设的要领、科学地设定目标。打造团队文化。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维持小规模的团队。加强沟通与激励。重新设计信息系统。重新设计报酬系统。第7章 控制职能*6.1三种常用的控制类型、 现场控制,是指在活动或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 反馈控制,是指通过对工作执行结果与控制标准的比较分析,对下一过程施加影响的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的预防性控制。*控制要领:实行例外控制;在战略要点上控制;控制关键因素;有计划地控制。*控制的必备条件、控制标准;受控系统的相关信息;必要的权力。*6.2控制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是、 确定控制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绩效衡量

34、的主要内容包括、受控系统的资源配置、运行情况、工作成果等。监测的核心是实际与计划是否一致,即是否存在偏差。偏差分析的过程、确认偏差的性质、幅度、特征;深入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条件。*纠正方式主要有三种、调整行动,使行动与计划相符;调整计划,使计划与行动相符;既调整计划又调整行动,使二者重新取得一致。纠正行动的要求、纠正的时效;适度控制。零基预算是从零起点开始其预算过程,即每次都是重新由零开始编制预算。*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实地观察(检查);资料统计;报告;会计核查与审计;企业诊断;制度规范执行与培训。*经济分析主要包括、比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控制过程中产生抵制的原因;标准太严。测定不准确。厌恶

35、纠正措施。管理者施控的态度。控制过程中的行为管理;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态度。下放控制权,提倡实行自我控制。采用科学的控制手段,并做好宣传解释、教育工作。倚重工作保证体系进行控制。归根结蒂是要做好人的工作。*绩效评价的基础;制定工作要项;确定绩效标准。;绩效评价与考核的基本程序;制定绩效评价计划;做好考核评价准备;搜集信息;衡量与判断;评价结构果的运用;改进。检查的要领、检查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要端正检查者的态度;要采用科学的检查方法与手段。工作总结的要领、要善于肯定成绩。要准确总结取得的成功的经验,招致失败的教训。既要搞好归纳概括,又要深刻感人。总结的主体内容的一般包括、工作、成

36、果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验与教训及今后工作建议。*绩效改进程序、制定确实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指导与建议;纠正;沟通与激励;建设更加有效的绩效改进与提高机制。市场控制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借用市场机制与市场价值体系进行评估与控制的方式。分级控制体系、公司层次上的市场控制;事业单位层次上的市场控制;个人层次上的市场控制。社群控制是指以一定文化为基础,一定的社会群体依靠共同价值和群体规范引导与约束其成员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组织文化是社群控制的基础;授权赋能是社群控制的必要条件;建立自我指导型团队;实行实时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2)管理活动的范围是全程的;

37、(3)管理的主体是全员的。*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3.7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 以目标为中心; 被管理者实行自我控制; 注重工作成果评价。3.8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是、 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实施; 目标成果的评价。注、上述题中带“*”号者可作为填空题,编入试卷里,与以下各种题型组成期末试卷。二、单项选择题第1章 管理系统2.1.1管理是( )的产物。A、社会大生产B、共同劳动C、劳动分工D、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2.1.2管理在( )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A、社会化大生产B、共同劳动C、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D、劳动分工2.1.3认为管理就是计划、

38、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是强调管理的( )A、核心环节B、对人的管理C、作业过程D、本质2.1.4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是强调管理的( )A、本质B、对人的管理C、作业环节D、核心环节2.1.5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好,是强调( )A、核心环节B、作业环节C、本质D、对人的管理2.1.6认为管理就是领导,是强调( )的作用A、管理职能B、管理责任C、管理者个人D、管理权限2.1.7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是强调管理的( )A、对人的管理B、本质C、作业环节D、核心环节2.1.8管理的目的是( )A、有效实现目标B、提高经济效益C、提高劳动效率D、协调人际关系2.1.9就管理的突出特征而言( )

39、。A、实践重于理论,科学多于艺术B、理论重于实践,艺术多于科学C、理论重于实践,科学多于艺术D、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2.1.10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习得的( )。A、技术技能B、动作技能C、核心技能D、心智技能2.1.11高层管理者更重视(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2.1.12基层管理者更重视( )。A、控制职能B、领导职能C、组织职能D、计划职能2.1.13直线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 )A、决策和指挥B、参谋C、咨询D、指导2.1.14参谋人员的主要职能是( )A、执行和监督B、决策和指挥C、咨询、建议和指导D、监督和控制2.1.15对于一线管理者来说,(

40、)技能更为重要。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行政技能D、技术技能2.1.16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 )技能更为重要。A、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C、概念技能D、行政技能2.1.17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是( )A、创新B、计划能力C、协调D、指挥2.1.18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功效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综合称为( )A、管理要素B、管理对象C、管理客体D、管理环境2.1.19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称为( )A、管理体制B、管理机制C、管理客体D、管理主体2.1.20( )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A、管理体制B、管理主体C、管理机制D、管理客体2.1.21管理机制是以(

41、 )为依据的。A、管理对象B、管理体制C、生产关系D、客观规律2.1.22管理机制是以( )为基础和载体的。A、管理体制B、客观规律C、管理结构D、生产关系2.1.23( )是组织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管理机制的主体。A、计划机制B、指挥机制C、运行机制D、监督机制2.1.24( )是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A、政令驱动B、利益驱动C、法制驱动D、精神驱动2.1.25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称为( )A、运行机制B、监督机制C、保证机制D、约束机制第2章 管理思想2.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出现了( ),标志着人类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

42、A、行为科学B、科学管理C、管理科学D、过程管理2.2.2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即从资本主义工厂制出现起,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结束期间,管理者完全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没有管理规范与系统制度,被称为( )。A、经验管理或传统管理B、组织管理C、科学管理D、技术管理2.2.3古典管理理论时期又被称为( )创立阶段,是系统管理理论正式形成的时期。A、行为科学理论B、过程管理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行政管理理论2.2.4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B、泰罗C、梅奥D、韦伯2.2.5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罗B、梅奥C、法约尔D、韦伯2.2.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

43、是( )A、韦伯B、法约尔C、梅奥D、泰罗2.2.7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劳动积极性C、激励D、协调2.2.8一般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A、一般管理理论体系B、经营过程C、组织结构的合理化D、一般管理原则2.2.9为了最大限度地刺激与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泰罗创立并推行( )。A、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B、计件工资制C、计时工资制D、奖励工资制2.2.10最早提出管理职能的人是( )。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梅奥2.2.11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是( )A、泰罗B、梅奥C、法约尔D、韦伯2.2.12进入50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出现了一种( )的趋

44、势。A、集中化B、发展性C、扩大化D、分散化2.2.13进入6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一种( )的趋势。A、集中化B、分散化C、扩大化D、发展性2.2.14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西蒙B、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C、彼得斯D、安索夫2.2.15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西蒙B、哈默C、戴尔和德鲁克D、沃特曼2.2.16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西蒙B、德鲁克C、巴纳德D、波特2.2.17权变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B、卢桑斯和伍德沃德C、巴纳德D、西蒙2.2.18组织成员共同信封和追求的( )是精神文化乃至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A、职业道德

45、B、组织精神C、价值观D、团体氛围 第3章 计划职能2.3.1任务环境中最直接、最明显影响企业经营的是( )A、行业B、政策C、市场D、经济2.3.2产业环境的分析方法是( )A、SWOT分析法 B、五力分析法C、价值链分析法D、环境因素分析法2.3.3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方法是( )A、SWOT分析法 B、五力分析法C、价值链分析法D、环境因素分析法2.3.4通过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是( )A、专一化策略B、差异化策略C、边际成本策略D、成本领先策略2.3.5通过开发具有特殊功能或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是( )A、产品差异化策略B、成本领先策略C

46、、专一化策略D、特色竞争策略2.3.6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或某个细分市场,以求在狭窄的市场面构建经营优势的竞争策略是( )A、成本领先策略B、专一化策略C、多样化策略D、细分市场策略2.3.7亚瑟.凯斯勒提出的“二旧换一新”的构想属于何种创新技法( )A、换元B、重组C、移植D、逆寻2.3.8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 )A、非程序化决策B、既定决策C、程序化决策D、规范决策2.3.9每种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的自然状态明确,只要比较各方案的结果即能选出最优方案的决策是( )A、不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明确化决策D、确定型决策2.3.10决策事

47、件未来的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未知,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也无法估计,只能凭决策者主观经验做出的决策是( )A、不确定型决策B、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主观型决策2.3.11邀请专家、内行,针对组织内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议题,让大家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地发表个人意见,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创造性,经过互相启发,产生连锁反应,集思广益,而后进行决策的方法是( )A、德尔非法B、头脑风暴法C、个人决策法D、集体决策法 第4章 组织职能2.4.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成员间的( )关系A、制约B、分工协作C、相互监督D、人际2.4.2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人们的( )关系A、分工协作B、制约C、职、责、权D、相互监督2.4

48、.3按人数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 )的组织。 A、生产经营一线B、制造销售部门C、管理或销售部门D、某些技术含量低2.4.4按时间划分部门通常用于( )的基层组织。A、生产经营一线B、某些技术含量低C、制造销售部门D、管理或服务部门2.4.5按职能划分部门较多地应用于( )的划分。A、某些技术含量低B、管理或服务部门C、生产经营一线D、制造销售部门2.4.6按产品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 )。A、某些技术含量低的部门B、管理部门C、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业务部门D、技术部门2.4.7按区域划分部门主要适应于( )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部门。A、生产经营一线B、生产服务C、技术含量低D、空间分布很广2.4.

49、8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互相制约,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 )A、反比例B、正比例C、没有比例D、正相关2.4.9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称为( )A、扁平组织形式B、高层结构形式C、直线制组织形式D、职能制组织形式2.4.10管理层次较少,而管理幅度较大的组织结构称为( )A、直线组织形式B、高层结构形式C、扁平结构形式D、职能组织形式2.4.11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 )A、职能制B、参谋制C、矩阵制D、直线制2.4.12( )是构成组织结构的核心要素,对于组织的合理构建与有效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A、职权B、组织的基本制度C、职责D、组织的管理制度2.4.13( )是指规定组

50、织构成和组织方式、决定组织性质的制度。这是组织的根本制度,决定与制约组织的行为方向、基本活动的范围与性质。A、组织的管理制度B、组织的基本制度C、组织的制度规范体系D、组织的制度联系2.4.14( )是指对组织各领域、各层次的管理工作所制定的指导与约束规范体系。它引导并约束组织的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性保证。A、组织的基本制度B、组织的制度规范体系C、组织的管理制度D、组织的制度联系 2.4.15人员考核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持( )的原则。A、有奖有罚B、奖惩分明C、不谋私利D、客观公正2.4.16( )是各类组织中基层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内容与最基本的激励手段。A、奖

51、酬B、鼓励C、思想工作D、科学管理 第5章 领导职能(上)2.5.1中基层管理者最经常性的职能是( )A、计划B、组织C、控制D、领导2.5.2管理者最经常使用的领导手段是( )。A、指挥B、控制C、领导D、组织2.5.3( )是最古老的领导理论观点A、管理方格理论B、特性理论C、行为理论D、情景理论2.5.4( )是实施奖惩的条件A、管理B、强制C、权威D、激励2.5.5( )是强化权威的手段A、管理B、强制C、激励D、奖惩2.5.6为提高管理的效率,明智的管理者更多地使用( )A、指示B、命令C、规范D、思想工作2.5.7( )是指挥有效性的首要决定因素A、权力B、权威C、个性D、责任2.

52、5.8( )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A、动机B、强化C、需要D、奖惩2.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激励理论属于( )A、过程型激励理论B、强化激励理论C、复杂激励理论D、内容型激励理论2.5.10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激励理论属于( )A、过程型激励理论B、内容型激励理论C、强化激励理论D、复杂激励理论2.5.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海利的“归因理论”等激励理论属于( )A、过程型激励理论B、行为改造理论C、内容型激励理论D、复杂激励理论2.5.12设计奖酬机制与体系的关键是( )A、

53、激励理论的有效应用B、奖酬分配的公平性C、奖酬与贡献直接挂钩的科学化预定量化D、对业绩的严格考核2.5.13为了强化激励效果将其工作成果反馈个员工( )A、反馈的周期越短越好B、反馈的周期越长越好C、不反馈为好D、不作具体反馈为好 第6章 领导职能(下)2.6.1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的划分标准是( )A、按信息流向划分B、按信息传递的途径划分C、按信息传递的媒介划分D、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划分2.6.2将沟通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划分标准是( )A、按信息流向划分B、按信息传递的途径划分C、按信息传递的媒介划分D、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划分 2.6.3将沟通分为口头沟通、

54、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划分标准是( )A、按信息流向划分B、按信息传递的途径划分C、按信息传递的媒介划分D、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划分2.6.4将沟通分为组织内部沟通和组织外部沟通的划分标准是( )A、按信息流向划分B、按信息传递的途径划分C、按信息传递的媒介划分D、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划分2.6.5沟通在本质上是( )A、双方谈判的过程B、信息传播的过程C、双方妥协的过程D、信息反馈的过程2.6.6在厂长和车间主任之间的协调是( )A、工作的正式协调B、工作的非正式协调C、工作的纵向协调D、工作的横向协调2.6.7在公司生产部与技术部之间的协调是( )A、工作的正式协调B、工作的非正式协调C、工作的纵

55、向协调D、工作的横向协调2.6.8演讲中的语速( )A、语速较快为好B、语速较慢为好C、语速不快不慢为好D、语速有快有慢为好2.6.9协调与上级关系最根本的是( )A、与上级主动沟通B、出色做好本职工作C、摆正位置,尊重职权D、与上级保持适当距离2.6.10为实现组织,按照组织规范组建的群体属于(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团队式群体D、非团队是群体2.6.11在工作实践中,基于员工情感因素形成的群体属于(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团队式群体D、非团队是群体2.6.12最基本、最普遍的团队形式是( )A、工作团队B、项目团队C、管理团队D、协作团队2.6.13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56、( )A、打造团队文化B、科学地确定团队的目标C、加强沟通与激励D、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 第7章 控制职能2.7.1控制的最根本作用是( )A、反馈B、纠偏C、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D、衡量成效2.7.2为了保证一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在尚未行动之前,必须挑选合适的人员和做好物资准备,这属于( )A、反馈控制B、直接控制C、间接控制D、预先控制2.7.3( )是指管理人员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指导、监督下属完成计划要求的行动。A、同步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2.7.4( )是把对行为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控制将来行为的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

57、控制2.7.5( )是指与诸工作因素相互联系,并能综合、集中反映与统领制约这些工作因素的关键性环节。A、战略目标B、工作程序C、战略要点D、信息反馈2.7.6( )是整个管理控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A、衡量成效B、确立标准C、信息反馈D、纠正行动2.7.7预算主要体现为一种( )的手段A、预先控制B、反馈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2.7.8评价组织、个人与管理最核心的指标是( )A、绩效B、凝聚力C、生产效率D、组织文化2.7.9社群控制的基础是( )A、群体关系B、群体规范C、组织氛围D、组织文化第8章 企业管理2.8.1( )是指以一定的财产组合为基础,构建特定的权能关系体系的制度系统A

58、、权责制度B、产权制度C、财产制度D、权能制度2.8.2构建产权制度的基础是( )A、产权结构B、利益机制C、财产组合D、权责制度2.8.3 构成企业产权制度的实质内容是( )A、利益机制B、财产组合C、权责制度D、产权结构2.8.4( )是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A、产权结构B、利益机制C、财产组合D、激励机制2.8.5 ( )是所有者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提高公司绩效的基本机制。A、利益机制B、激励机制C、权力机制D、动力机制2.8.6( )是企业营销组合的最基本的策略A、广告策略B、渠道策略C、产品策略D、价格策略2.8.7( )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关键性策略,是最直接体现“营销”的部分。A、

59、广告策略B、产品策略C、价格策略D、促销策略2.8.8( )是生产作业控制的最主要内容A、进度控制B、质量控制C、产量控制D、过程控制 三、多项选择题 第1章 管理系统3.1.1管理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A、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B、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E、管理的性质是一种社会活动3.1.2、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A、管理目标B、管理主体C、管理环境D、管理对象E、管理媒介3.1.3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包括( )A、管理者的权力B、管理者的基本职责C、管理者的义务D、管理者的素质E、执行管理者基本职责的程序或过程3

60、.1.4按照管理的层次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 )( )( )( )( )A、综合管理者B、高层管理者C、职能管理者D、中层管理者E、基层管理者3.1.5按照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 )( )( )( )( )A、基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综合管理者D、职能管理者E、高层管理者3.1.6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 )( )( )( )( )A、直线管理者B、基层管理者C、参谋人员D、中层管理者E、高层管理者3.1.7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 )( )( )( )A、政治与文化素质B、人际素质C、基本业务素质D、技能素质E、身心素质3.1.8管理者必须具备的

61、技能是( )( )( )( )( )A、业务技能B、技术技能C、行政技能D、人际技能E、概念技能3.1.9管理者的创新素质主要表现在( )( )( )( )( )A、创新意识B、创新实践C、创新思维D、创新精神E、创新能力3.1.10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要素主要包括( )( )( )( )( )A、人员B、资金C、物质设备D、时间E、信息3.1.11管理与所处的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 )( )( )A、对应关系B、正比例关系C、交换关系D、反比例关系E、影响关系3.1.12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 )( )( )( )( )A、组织功能与目标B、组织的设计C、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D、组织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