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史村监测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0216375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5.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史村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史村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史村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西史村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史村监测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郑州市金水区西史赵城中村改造二期A地块基坑变形监测观测方案工程编号:工程负责人:审核人:河南豫美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1年8月1日目录一综合说明1.工程概况2.周边环境3.工程地质条件4.监测的目的和意义5.方案编制依据和原则二监测方案说明1. 监测内容2. 测点布置3. 监测点的埋设与监测方法4. 测试设备与精度5.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6. 报警指标7. 监测计划三组织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1.资源配备2.质量保证体系3.安全保证措施4.质量目标服务与承诺五报告章节六附一综合说明1.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郑州市金水区西史赵城中村改造工 程索凌路东地块,索凌路与宏达路交叉口东北角

2、。(2)主要建筑物:拟建建筑物地十幢高层及临街商铺。(3)基础结构形式:工程采用桩基形式,桩基采用CFG桩形式。(4)基坑及围护结构:基坑采用一级放坡形式及二级放披,支护 范围为A地块高层楼和地下车库边坡,边坡高度为7ms8m。本边坡支护 为临时支护,支护形式采用土钉墙形式。预应力锚杆L=12sl4 (m) 1500mm,设计抗拔力160kN,锁定荷载70kN (80kN),根据周边环境 条件及支护形式,本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二级。(5)根据围护设计提供的挖土标准工况施工顺序:第一步:施工坑内降水;第二步:施工胫围楝及周边地坪硬化;第三步:土方分层开挖,每层1.0-2.0M,施工顺序遵循先锚

3、后挖、逐 层至坑底;第四步:浇筑快硬混凝土垫层;第五步:开挖电梯井、集水井深坑;第六步:浇捣混凝土底板及传力带;第七步:待混凝土底板及传力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结构施工。 (6)工期:本工程自支护开始至0.0施工工期暂估为4个月。(7)本工程相关单位建设单位:基坑围护设计: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 .周边环境经现场踏勘:本次基坑开挖边缘距离公共道路约20米左右,在 基坑2.5倍范围内未有建筑物及公共管线。本次监测只针对基坑支护体 系。3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报告揭露,基坑影响范围内土层情况摘录 如下:层序土层名称层厚 (m)重度 kN/m30OC kPa1杂填土1.5

4、2粉土2. 218. 8719.0133粉土质粘土0. 619. 3717.511.54粉土4. 019. 3120.013.2其中第3层为粉质粘土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尤其要止水、隔 水、降水,确保基坑施工安全。4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在地下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 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 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 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对于实践较多的一 般工程,可借助以往的经验,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参 数进行设计和施工,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

5、环境要求严格的项 目,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监测计划。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 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 施工。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 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较 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用以指导工程。5 .方案编制依据和原则(1)编制依据I .有关规范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20007-2002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2-20024)岩土锚杆(索)技

6、术规程CECS22: 20025)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 97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II.有关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本基坑工程围护方案报告(电子档) 基地范围地形图(电子档)(2)编制原则I .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整体,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 校核;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 据的准确、及时;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利 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n.可靠性原则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己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

7、使用的监测仪 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 护设计。m.与结构设计及科研相结合原则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 的;对结构设计中的受力部位及受力较大处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 依据;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体结构的报警值。w.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对围护体结构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 测;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 部位进行重点监测;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 匀布设监测点v.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 施;

8、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 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VI.经济合理原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 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尽可 能使用国产仪器设备;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 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二监测方案说明1.监测内容由于本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地理位置重要,基桩、围护、开挖施工 中不得出现任何意外险情。因此,对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布监 测系统能及时有效、准确、精确、全面地反映施工中被监测对象的动向, 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

9、根据有关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现场 情况及设计要求,确定监测项目以仪器观测为主,巡视检查为辅的原则进 行。(1)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 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止水帷幕有无裂缝、渗水; 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围楝有无裂缝;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基坑开挖是否与设计工况相一致,有无超深、超长开挖; 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2) .仪器观测内容包括:1 .基坑开挖阶段围护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坑外地下水位监测2 .测点布置I.围护墙顶面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监测 布设原则:垂直、水平位移应为共用点;点

10、位间距小于20m;关键应适当加密; 测点布设:本次在围护墙顶部布设58个位移观测点,编号为 Q1Q58,点距约2025米。IV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布设原则:布设在止水帷幕外侧2nl处,孔位间距2050m; 坑内水位监测一般利用降水单位的水位观测孔进行监测。 测点布设:在围护墙体外侧的土体共布置30只深8m的坑外水 位监测孔,编号为SW1SW30进行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所有监测点(孔)的布设情况见附图,监测点(孔)位可根据现场 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布设的各类监测元件情况及数量如下:序号监测项目测点数量备注1管线垂直、水平位移监测58点7坑外水位监测30孔孔深8米3 .监测点的埋设与监测方法(1)

11、监测基准控制网的布设为了保证监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有效地指 导本工程基坑施工,监测点采用整体布设原则。I.平面控制网:本次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视轴线法,在稳定、不受施工影响 的监测点水平延长线处设置若干条基准线,每条基准线设置校核点,并 定期检验。测量仪采用瑞士徐卡TCR402全站仪,其标定精度为:测距 3+2ppm;测角 2。II.高程控制网:为进行沉降监测提供高程控制基准。高程控制点计划布设35个, 采用附合或闭合二等水准测量。仪器采用瑞士徐卡NA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加GPM3平 行板测微器配合锢钢瓦水准尺,其标定精度为:0.5mm。m.基准点的布设方法:在远离施工

12、区域(约50米)不受施工、振动影响的坚实地方,开挖 砌井将专用导线钉用混凝土浇捣密实,并设盖加以保护。本次平面、高 程控制点的布设视监测工程现场的条件而定。(2)沉降测量I .测点埋设:围护墙顶监测点:将监测点(观测标)直接设置在围护 墙顶,使监测点与墙体连为一体。II.监测方法采用独立水准系,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基坑外50米处设置35个稳 固水准点,作为监测基准点。按国家II级水准测量规范各限差要求进行 测量,闭合差或符合差小于L0X Jn毫米,n为测站数。各监测点的 高程是由通过水准基准点的工作点来测定各监测点高程。采用瑞士彳来卡 NA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加GPM3平行板测微器来进行观测。计算

13、公式如下:A hi=hi-hi-iL A hi= ( A hl+ A h2+* + A hi)Ahi一本次沉降量hi本次测量标高hi-i上次测量标高一一本次累计沉降量(3)水平位移测量I.测点埋设:本次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共用,埋设方法与沉降监测 点相同。II .监测方法采用视轴线法:在管线、围护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 B,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 在该条管线、围护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全站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 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 累计位移量,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若监测点不 具备

14、轴线投影条件,可采用坐标法:在某条管线、围护边的两端远处各 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用全站仪测出其坐标,以A为站点,B为定 向点,测得各监测点的初始坐标X、Y,监测点本次XO、Y0值与初始X、 Y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采用瑞士彳来卡TCR402全站仪来进行观 测计算公式如下: vi=vi-vi-!E A vi= ( A vl+ A v2+ +Avi) vi本次量位移量vi本次测量值Vir 上次测量值一一累计位移量 (6)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大面积井底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干燥,因 而造成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为了使地下水位保持一适当 的水平,使周边管线及建筑物处

15、于稳定状态,同时也为了检验挡土墙的 渗漏特性,应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布设方法:用89钻头 成孔,钻进尽可能采用清水钻进,埋设直径为53的专用水位监测PVC管,PVC管外使用特殊土工布进行无缝包扎, 下管后用清洗后的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面水的渗 入。埋设完成后,立即用清水洗孔,以保证水管与土体畅通。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 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 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双 巡 )z 7钻孔潴注桩桩:拍照(时整4 .测试设坑外地下水位观测孔安放示意图监测工程中主要采用的仪器

16、设备及精度如下:序号监测内容所用仪器设备精度1垂直位移监测璃士葆卡NA2自动安平精密水 准仪加GPM3测微器0. 5mm2水平位移监测瑞士徐卡TCR402全站仪0. 5mm5坑外地下水位监测SWJ-9050型电测水位计土 1 mm5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 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 提交给业主、总包、监理。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每天的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根 据监测对象变形的时空效应原理,进行综合评价判断,与报警值比较, 如果接近报警值时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方提出告警,提请有关部 门关注。同

17、时一起参与补救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每个施工阶段提供监测阶段报告,监测工程结束后两周内提供监测 总结报告(含电子文档)。现场提交的报表内容如下:(根据监测阶段增减) 地下管线垂直、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 邻近建筑垂直监测日报表 地铁承台垂直位移监测日报表 围护测斜监测日报表 围护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 钢支撑轴力监测日报表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日报表6.报警指标根据有关规范及有关部门要求,各监测项目的警戒值见下表:监测警戒值项目日变化量(mm)累计变化量(mm)围护顶垂直、水平位移230坑外水位300800说明:(1)本工程按上述报警指标实施。(2)当各监测项目数据到达或超过报警值,先向监理、总包口头

18、提出警 告。(3)对各报警监测点进行资料整理后,经项目负责人确认后,实施书 面报警。(4)每日监测完6小时内提供日报表。(5)当遇到下列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 监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I .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11 .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川.邻近的建筑物、地面突然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开裂;IV,出现超深开挖、未及时支撑和护壁等不按设计工况施工的情况;V .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VI .基坑围楝和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VII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VIII .基坑底部或围护结构出现管涌、流沙现象。(

19、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 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I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II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量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 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现象;川.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 弛或拔出现象;VI.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7.监测计划(1)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规定,所有监测内容的监测点在安装、埋 设完毕后、投入使用前至少观测2次,以便确定初始值,跟随工程进展 对所有监测点进行全面跟踪监测。监测工作根据不同阶段调整监测频率,在基坑、围护施工

20、影响范围内 (即约50米)监测对象的测点一般监测频率为每周2次;在影响范围外 的监测点一般为每周1次,以检查各点的稳定性和保证监测的连续性。 在基坑开挖阶段所布设的监测元件将全面实施监测,其监测频率一般为 每天2次,当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到每天34次。以便全 面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趋势,各不同施工阶段具体监测项目、数量、频 率见下表。基坑开挖阶段监测频率表:(此阶段工期按4个月计算)序号监测项目点编号数量监测须率1监测频率2拟定次数1国护顶沉降监测Q1Q5858点3次/周1次/周70次2国护顶水平监测Q1 Q5858点3次/周1次/周70次3坑内外水位监测SW1SW55孔3次/周1次/

21、周70次说明:a)表中监测频率1为支撑以下基坑开挖至大底板浇筑完成时间段;b)表中监测频率2为大底板浇筑完成后一周至地下室结构0.00完成时间段;c)上述为予估监测工作量,实际监测频率应根据国护开挖施工组织和进 度进行调整;d)各监测项目监测前的初试值采集参照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三施工组织和质量保证体系1) 资源配置(1)现场监测人员和仪器配备投入本工程的人员有工程师1人,技术工人4人,其他辅助监测人员4人,共计9人。(2)根据监测工作量安排的测量组垂直监测班1个水平监测班1个水位监测班1个(3)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仪器:瑞士徒卡NA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加GPM3测微器1套瑞士徒卡TCR4

22、02全站仪1套SWJ-9050型电测水位计1个测量工作站1套测量软件1套激光A4打印机1台*.上述仪器设备为计划运行,在实施时可用同精度仪器代替。其他:强制对中杆2付、脚架4付、钿钢水准标尺2把、小钻机、电焊机及配套工具1套、配套工具1套2) 质量保证体系(1)公司组织机构2)工程项目流程在具体测试中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减少不同方法间的系 统误差。2),测试仪器I.工程所需的观测仪器如属强制检定设备,必须经有资质单位检定 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如属非强制检定的设备,应根据“非强制性 检定仪器检定方法”进行检定。仪器进场后,检查情况正常下方可使用, 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II

23、.在每天的测试之前均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自检,并详细记录自 检情况,使用完毕后记录仪器运转情况;川.使用过程中若发生仪器异常的情况,除立即对仪器进行维修或调 换外,同时对该仪器当天测试的数据进行重新测试。3) .监测元件I .各类监测元件均应有详细的出厂标定记录并得到法定计量单位 的认可,有效期应满足工程需要;II .各类监测元件在埋设前均应再次进行测试,经检脸合格方可进行 埋设,埋设完成以后立即检查元件工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进行 重新埋设。4) .监测点保护I .对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进行标 识的同时,对现场作业的工人进行宣传,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对 变

24、化异常的测点除进行复测外,若发现已遭破坏,条件许可应立即进行 重新埋设;II .应对埋设在围护墙体内的监测元件进行巡视;川.对布设有监测元件的部位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5) .数据处理I .采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II.数据处理以后汇成报告必须经过专项测试人员自检,现场测试负 责校核,各项测试人员互检后,方可敲章送出;川.测试数据发生异常时,应及时与项目审核人、审定人联系,共同 协商解决。5.安全保证措施I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多形式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II.在施工作业区域作业(如支撑、栈桥上、围护边)必须有一定的 防护措施。川.遵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一切安

25、全规则和规定。IV .遵行本公司的安全措施及规定。V .听从工地安全监理员及总包安全代表人的安全作业指导。4.质量目标争取质量评定目标达到:优级,顾客满意程度为:满意。四服务与承诺为更好使监测工作确实起到“眼睛”作用,根据本单位以往的类似 工程监测经验及建设方、设计单位对于本次工作的要求,我公司做出以 下服务与承诺:1 .我公司将安排最有监测经脸的项目组从事本工程监测工作(保证 整个监测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正确性)2 .我公司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变能力,配备足够的人力和物力。 在基坑开挖期间,我公司将进行24小时不间断现场办公,可进行跟踪 监测o3 .现场施工条件尽可能立足自己联系解决,减少

26、建设单位麻烦。4 .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建设、设计、总包单位联系。5 .在监测工作结束后,主动征求建设、设计单位的意见,进行监测 质量、服务态度的回访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监测质量,配合建设单位 做好建设工程备案制工作。6 .我公司负责与管线单位协调并负责办理施工绿卡7 .与各管线监护单位紧密配合,及时通报监测情况。五、报告章节1、前言(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地理位置、主要建筑物、基坑深度、围护结构 形式等(2) .周边环境(3) .工程地质条件(4)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5)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2、监测项目(1) .周边环境实施监测项目(2) .围护体结构实施监测项目3、测试方

27、法原理(1) .监测基准网布设(2) .垂直监测点布设(3) .水平监测点布设(4) .坑外水位监测点布设4、监测工作布置围护墙体沉降、水平元件的布设、坑内外水位监测孔布设5、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1) .初始值的测定(2) .监测实施频率(3) .报警指标(4) .测试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和仪器(5) .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6、监测历程包括在监测期间各阶段完成的工作量及监测实际次数7、测试成果分析(1) .基桩及围护施工阶段监测项目及数据分析(2) .基坑开挖阶段监测项目及数据分析围护顶、围护墙体、坑外水位等8、结论与建议对本次监测工作和围护结构作一定的评价六、附图枫林路菜场及社区配套项目综合楼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 平面示意图(附图1)枫林路菜场及社区配套项目综合楼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坑监测元件布置平 面示意图(附图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