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十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9291222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十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十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十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十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十九)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双测过关(十九)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19511955年,苏联的粮食年均产量为3 850万吨。19611965年,年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的年均产量由570万吨变为930万吨,增加60%以上;奶类年均产量由3 790万吨变为6 470万吨,增加70%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性质的变化B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C领导阶层的关注D斯大林五年计划实施的结果解析:选C材料显示的时期正值赫鲁晓夫改革时期,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等举措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

2、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题干中粮食、肉类和奶类等年均产量均激增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2苏联曾经颁布国营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在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并要求在两年内全部企业按新原则办事,向新体制过渡。当时苏联处于()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解析:选D戈尔巴乔夫改革强调市场经济重要性,实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材料信息相符,D项正确。3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

3、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这一讨论()A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D依据材料“利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的建议实质上是要扩大企业权限,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关于建议的讨论为以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苏联当时仍然实行计划经济,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故B、C两项排除。4如图是某历史书籍的内容。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东欧剧变 B苏联改革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解析:选A据图片信息,由于20世纪80年代苏联放松了对东欧

4、的控制,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各国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该事件是东欧剧变,故A项正确。5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的标志 ()A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B第三世界崛起C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解析:选D“别了”的含义就是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6东欧剧变,最具决定性的变化是()A社会制度 B政治制度C国名变化 D国家分裂解析:选A从1989年开始,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其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即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正确。7“东欧各国因

5、照搬苏联模式,导致最终剧变。”东欧剧变给我们带来的主要教训是()A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B要实行改革开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警惕西方国家“和平演变”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与本国建设实际不符,故主要教训是A项。8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新词汇,2012年又收录了“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等新词汇。这反映了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B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导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开始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解析:选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6、部分新词汇反映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4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

7、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材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8、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规模垦荒”“经营管理不善”等信息,并结合其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数据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改革的特点和个人因素分析。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后果分析。答案:(1)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农业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2)趋势:经济发展迟缓,进入停止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

9、断。(3)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体制,未取得成效,后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使苏联存在的问题全部暴露。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指向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却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从而导致苏联解体。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在苏联,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

10、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C斯大林体制没有受到影响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解析:选D根据材料“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可知,斯大林时代的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故D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排除;题干体现的是政策的贯彻情况,并非政策本身,排除B项;根据材料“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可知C项说法片面,排除。2下表是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表

11、(%)。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1965197019751979家庭总收入100100100100集体农庄的收入39.64043.543.7个人副业收入36.531.925.426.9家庭总支出100100100100购买食物、衣物58.955.147.950.3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支出14.015.016.014.5A.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稳步上升C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解析:选A从表格信息可知,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的主要收入中,集体农庄的收入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个人副业收入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这说明其自主经营的收入

12、所占比例降低;其主要支出中,购买食物、衣物占据较大比例,用于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所占比重较小,表明庄员生活总体水平较低,故A项正确;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3苏联解体表明()A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B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自我调节功能丧失C苏联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进入低潮时期D苏联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解析:选B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且战后苏联改革也未从根本上破除这一体制的弊端,丧失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故B项正确;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而不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表明苏联社

13、会主义运动停止了,并不是进入低潮,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来自经济体制的弊端,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只是促进因素,当时还没有到达尖锐激化的程度,故D项错误。4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类是赞成商品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A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C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解析:选A材料信息“1981年4月”“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

14、学家划分为四类”,表明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是在21世纪初,排除。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

15、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3年至少损失670亿(卢布),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材料二中国改革大事记时间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

16、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年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

17、改革的不同。(10分)(2)从中苏改革的实践中,谈谈你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从改革重点、改革实践及改革路径等方面说明不同。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可结合改革的结局进行分析: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结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答案:(1)不同:中国先农村后城市;苏联与之相反。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中国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2)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结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