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9191520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血液局部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一般200倍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5 10 200 106/L【参考值】成年男性:4. 05. 5 1012/L,成年女性:3. 55. 0 1012/L;新生儿:6. 07. 0 1012/L低于3.51012/L可诊断为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临床意义】1、病理性增多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丧失,有形成分相对增加, 绝对值没有发生变化绝对性增多:

2、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些肿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贫;红细胞丧失过多 红细胞比积HCT/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参考值】温氏法成年:男性0400. 50,女性0370. 48;新生儿0.470.67;儿童:0.330.42。【临床意义】增高:1. 血液浓缩;2. 红细胞增多症;3. 新生儿。降低: 1. 贫血;2. 其他原因的稀血症应用: 1. 疗效观察;2. 计算红细胞指数血红蛋白(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3、【检测原理】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Hi在540nm有吸收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测得吸光度并计算HbG/L。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实验室的分 光光度计达不到WHO规定的标准条件,所以利用Hb参考液制备标准曲线,换算出HbG/L。【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 g/L,成年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70岁以上老年男性:94.2-122.2 g/L;70岁以上老年女性:86.5-111.8 g/L【相关】贫血(anaemia):单位容

4、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临床上通常以血红蛋白为标准:轻度贫血:男性120g/L,女性90g/L ;中度贫血:9060 g/L;重度贫血:6030 g/L;极度贫血:5个月,WBC 1217 109/L ,分娩时疼痛和产伤可更高,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恢复正常。白细胞分类计数【技数方法】显微镜目视分类计数法将标本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学特点逐个分类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相比照值或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其形态和质量的变化。现在临床上多采用仪器法。【参考区间成人】【临床意义】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量

5、增多及减少的参考标准见表2-45。在外周血液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故其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可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白细胞总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根本一致。1、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为暂时性的,去除影响因素后则可恢复正常。 白细胞数量的生理性波动很大,白细胞计数结果在30%以内波动多无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连续观察才有诊断价值。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的意义见表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归纳为两大类:反响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另外,*些药物也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如乙

6、酰胆碱、类固醇、洋地黄、肾上腺素、组胺、肝素、氯化钾、锂、铅等。1反响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产生应激反响,发动骨髓贮存池的粒细胞释放及或边缘池的粒细胞进入循环池所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反响性增多的原因见表我们都知道,急性感染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其增多的程度与病原体的种类、感染的部位、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响性有关。2异常增生性增多: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为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液所致,增多的粒细胞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或未成熟粒细胞,常伴其他细胞改变,如红细胞或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异常增生性增多主要见于:白血病: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因造血组织中病理性

7、白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所致。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旧称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为一组多能干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其实慢粒也属于本类疾病。除了慢粒,本类疾病还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3、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表2-50。在理化因素损伤中,药物诱导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表2-51,年发病率约为34/106,儿童及年轻患者约占10%,老年患者约占50%。【有关名词】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超过5%和或出现杆状核以前的细胞为核左移 。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以及应

8、用细胞因子等,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形成、退行性变等毒性变化。核左移多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但也可正常甚至减少。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称为再生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力强等。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称为退行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释放功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核左移分为轻、中、重度三级,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抵抗力密切相关。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严重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退,与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

9、性贫血、感染、尿毒症、MDS等,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肿瘤时也会出现核右移。二、嗜酸性粒细胞【参考区间】0.050.50109/L,0.5%5%。【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日间变化:安康人早晨的嗜酸性粒细胞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波动可达40%,下午较恒定。运动和刺激:劳动、运动、饥饿、冷热及精神刺激等,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指成人外周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5109/L。轻度增多:0.51.5109/L。 中度增多:1.55.0109/L。 重度增多:大于5.0109/L。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及可能机制见表2

10、-58。*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是指成人外周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05109/L。其临床意义主要有:用于观察急性传染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作为观察预后的指标。判断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三、嗜碱性粒细胞【参考区间】01109/L,01%。【临床意义】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液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1109/L。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见表2-52。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由于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其减少多无临床意义,可见于过敏性休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以及应激反响等。四、淋巴细胞【参考区间】0.804.00109

11、/L,20%40%。【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淋巴细胞数量受*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午后和晚上比早晨高;出生1周后婴儿淋巴细胞可达50%以上,可持续至67岁,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图2-52。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和意义见表2-53。2、淋巴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但凡导致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的各种原因,均可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意义见表2-54。*些药物也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如门冬酰胺酶、苯丁酸氮芥、可的松、肾上腺素、锂、尼克酸、氮芥、类固醇等。【相关名词解释】异型淋巴细胞 :在*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

12、出现一 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包括:I 型左,泡沫型,浆细胞型 ;II 型右,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III 型中,幼稚型。五、单核细胞:【参考区间】0.120.80109/L,3%8%。【临床意义】成人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儿童外周血液单核细胞可较成人稍高,平均为9%;2周内的婴儿可达15%或更多;妊娠中、晚期及分娩时亦可增多,均为生理性增多。单核细胞增多是指成人外周血液单核细胞绝对值大于0.8109/L。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和意义见表2-55。单核细胞减少的意义不大。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1、电阻抗法库尔特原理,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

13、溶液是非导电的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展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原理:仪器将体积为35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channel。每个通道为1.64fl。根据细胞大小,分别置于不同的通道中,显示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血细胞直方图histogram:是指血液分析仪计数细胞数量时,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坐标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为纵坐标,来表示细胞群体的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2、VCS技术:VCS分别是体积volume、传导性condu

14、ctivity和光散射scatter的缩写,是五分群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之一,它采用三个独立的能量来源在流动池内检测白细胞,将这三者结合,可以将白细胞分为五群三种粒细胞和淋巴、单核细胞。红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RDW:是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的客观指标。其增大提示存在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混合细胞群。【参考值】RDW-CV:11.5%14.5%。RDW-SD:425fl。【临床意义】贫血的分类与鉴别诊断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图形:根据BCA的检测原理不同,分为直方图和散射图两种细胞分布图形。一、血细胞直方图: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细胞直方图为表示细胞

15、群体分布情况的统计图形。它可以显示出*一特定细胞群的平均细胞容积、细胞分布情况及有无明显异常细胞群的存在。直方图观察的内容:峰的位置,反映主细胞群的位置有无异常。峰的上下,大致反映主细胞群数量的多少。峰底的宽度,反映细胞群容积大小的不均一性或离散程度大小,如RDW、PDW等。有无异常峰出现,和正常直方图相比有异常峰出现,多提示血液中有异常细胞群或干扰因素存在。峰的起始处或结尾处有无异常,假设有多提示有干扰因素。二、血细胞散点图五分群BCA,在测定血细胞参数的同时,还可打出直观白细胞分类彩色的散射图,也称散点图。应注意的是:在分析图形时应注意与正常图形比较,结合细胞参数、报警提示综合分析。注意观

16、察散射图各个细胞群区域的大小、密度、颜色深浅。特别要注意除正常细胞群以外区域有无细胞群出现。一白细胞直方图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35450 f 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3群。正常白细胞分布直方图的左侧高陡,通道在3595 fl 为小细胞峰群主要是淋巴细胞;通道在160450 fl 为大细胞峰群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左右两峰之间较平坦区有一个小峰,为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个核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也含有嗜酸/嗜碱粒细胞【异常改变报警】淋巴细胞峰左侧异常:可能有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未溶解红细胞、白细胞碎片、蛋白质/脂类颗粒。淋巴细胞峰与单个核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原始

17、细胞,嗜酸性/嗜碱性 粒细胞增多。单个核细胞区与中性粒细胞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性/嗜碱性 粒细胞增多,核左移。中性粒细胞峰右侧区域异常:可能中性粒细胞绝对增多。多部位报警RM:表示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的异常。二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 fl 范围内,横坐标表示RBC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正常红细胞集中在50200 fl 范围内,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一个是红细胞主群,从50125 fl ,为一个两侧根本对称、较狭窄,呈现倒扣钟状的正态分布曲线;另一群是大细胞群,位于主群右侧不与*轴重合拖尾局部

18、,分布在125 fl 200 fl 区域,又称足趾部,是一些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二聚体、多聚体及白细胞的混合物。三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是一个偏态分布的单峰光滑曲线,通常在230fl范围内,主要集中在215fl。当血标本中存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时,可出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尿液局部尿量: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参考区间】成人12L/24h,即1ml/h*kg;儿童按体重计算尿量,大约为成年人的34倍。【相关内容】一、多尿polyuria:是指成人24小时的尿量超过2.5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L。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常见于饮水过多、精神紧*等。此外

19、,静脉输液过多或应用*些药物如咖啡因、利尿剂等也可以导致多尿。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浓缩功能减退所致,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糖尿病:因尿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所致,属于溶质性利尿。肾脏疾病:多种肾脏疾病,因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夜尿增多。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该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或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灵敏度降低所致,此种尿液比密通常小于1.010,借此可与糖尿病鉴别。其他因素:如高血压肾病、失钾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等亦可出现多尿。另外,癔病性大量饮水亦可导致多尿。二、少尿oliguria:24小时尿量少于0.4L或每小

20、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儿童小于0.8ml/kg。生理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病理性少尿可见于:肾前性少尿: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严重烧伤等、大失血、休克、心功能不全、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等都可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致尿量减少。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可致有效血容量降低,也可致少尿。应激情况如严重外伤、感染等下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滤过膜受损,肾入球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腔变窄、阻塞,滤过率降低而引起少尿,此尿是高渗性尿比密1.018。各种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期等也可出

21、现少尿。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响。肾后性少尿: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道阻塞,如尿道结石、损伤、肿瘤、尿道先天畸形、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症等。三、无尿anuria:12小时无尿或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尿的外观:包括颜色及混浊度。正常的尿液颜色由淡黄到深黄色,随尿量的多少、饮食、药物及病变而变化,其颜色主要源于尿色素及尿胆原。混浊度可分为【清晰、轻浑、混浊、明显混浊】4个等级。正常尿液混浊的原因主要为结晶所致。病理性混浊尿的原因为尿中含有白细胞、红细胞及细菌。尿中如有粘蛋白、核蛋白也可因pH变化而析出后产生混浊。血尿hematuria: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1、肉眼血尿:1L尿液内含

22、有1ml以上血液,且尿液外观呈红色,称为。2、镜下血尿: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镜下红细胞3个/HP,称为。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肾肿瘤、肾结核、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外伤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女性亦可因月经血污染,而出现血尿。1、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超过珠蛋白结合能力约1.3g/L,可通过肾小球滤出而形成的暗红、棕红甚至酱油色的尿液,称为。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等,尿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响。2、肌红蛋白尿:当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时血浆肌红蛋白含量增高,经肾脏排出,产生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尿液。3

23、胆红素尿: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假设在空气中久置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而使尿液外观呈棕绿色。服用一些药物如呋喃唑酮、核黄素等后尿液可呈黄色或棕黄色外观,但是胆红素定性为阴性,有助于鉴别。乳糜尿:由于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尿液呈乳白色浑浊,称为。【临床意义】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其尿沉渣中可查到微丝蚴。腹内结核、肿瘤压迫、先天性淋巴管畸形也可以出现乳糜尿。损伤:胸腹创伤、手术伤及腹腔淋巴管或胸导管也可出现乳糜尿。脂血症:糖尿病脂血症、类脂性肾病综合征及长骨骨折骨髓脂肪栓塞也可出

24、现乳糜尿。其他:如过度疲劳、妊娠及分娩后、包虫病、疟疾等也偶见乳糜尿。脓细胞: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外形多变不规则,胞质内常充满颗粒,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团,边界不清。脓尿pyuria:由于含有大量白细胞,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的尿液。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等。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的脓细胞,蛋白定性常为阳性。1、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5个/HP。2、肉眼脓尿: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而呈乳白色,甚至出现块状,称为【补充】闪光细胞:低渗尿液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在油镜下由于光的折射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运动似星状闪光,故名。尿比重SG: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

25、的质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1、低渗尿/低比重尿:尿液比重常低于1.015;2、等渗尿:尿液比重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过液的比重接近【参考区间】成人:随机尿1.0031.030;晨尿1.020。新生儿:1.0021.004【临床意义】高比密尿:可见于高热、心力衰竭、脱水、周围循环衰竭等,糖尿病病人虽然尿量增多,但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尿比密增高有时可高达1.040以上。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由于尿液浓缩而比密增高。另外,应用碘造影剂时也可使尿比密升高。低比密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而比密降低。在因肾实质破坏而丧失

26、浓缩功能时,尿比密常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液比密接近,这种尿液被称为等渗尿。尿崩症病人因下丘脑-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由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灵敏度降低,大量水分从体内排出而使比密减低。尿渗量Osm:指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颗粒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了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在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时较尿比重优越。【参考区间】尿渗量:6001000mmol/kg H2O相当于尿比重1.0151.025。最大范围401400mmol/kg H2O。尿渗量/血浆渗量为3.04.7:1.0。【临床意义】尿渗量主要反映电解质和尿素等溶质的浓度,直

27、接与浓缩稀释功能有关,所以更能确切地反映肾功能的情况。如果禁水12h尿渗量800mmol/ kg H2O则为正常,如低于此值,则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血浆渗量增高见于失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乙醇中毒、高钙血症及尿崩症等;血浆渗量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水中毒及垂体机能减退等。尿渗量降低见于尿崩症;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值降低见于使用利尿剂或肾小管损伤等。尿液气味【参考区间】微弱芳香气味,源自尿液中酯类与挥发性酸。假设尿液标本久置,则因为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异常与临床意义】新鲜尿液有氨味,多为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所致。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可呈烂苹果样气味。苯丙酮尿症病人尿中可有特殊老

28、鼠屎样臭味。泌尿系统肠道瘘时,尿中可有粪臭味。尿液酸碱度【参考区间】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pH5.56.5,平均6.0;随机尿pH4.58.0。尿液可滴定酸度:2040mmol/24小时尿。【临床意义】酸度增高:代谢性酸中毒、DM、服用氯化铵等。碱度增高: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服用小苏打等。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蛋白尿proteinuria: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小知识点】检测蛋白尿的方法有:试带法定性或半定量,磺基水杨酸法定性或半定量,灵敏度为0.050.1 g/L,加热乙酸法经典方法,

29、灵敏度为0.15g/L。【参考值】 定性:阴性。定量:0.1g/L或0.15g/24h尿。【临床意义】一生理性蛋白尿: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为。1、功能性蛋白尿: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液内暂时出现少量蛋白质,称为。2、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在直立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则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现象。3、偶然性蛋白尿:又称假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黏液、生殖系统分泌物或月经血等,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蛋白尿。二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虑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滤

30、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中蛋白含量常大于2g/24h尿,通常以清蛋白为主,约占70%80%,另外,2微球蛋白也可轻度增多)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膜性肾病、膜性增生性肾炎等;也可见于*些继发性肾脏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性肾病等。.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滤过较缓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则相对容易透过,故当形成的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为主时称为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可判断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能力。选择性蛋白尿时尿中主要为中相对分子质量4万9万的蛋白,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9

31、万的蛋白质几乎不出现。选择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轻,见于早期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滤过膜失去选择性滤过能力,可滤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此时形成的蛋白尿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可见于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性肾病及严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提示预后较差。2、肾小管性蛋白尿: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的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特点是以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增多为主,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单纯性肾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低于1g/24h尿)常见于:肾小管

32、间质病变: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如Fanconi综合征、慢性失钾性肾病等。中毒性肾间质损害: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镉、铋等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等。肾移植术后。尿中2微球蛋白与清蛋白的比值,有助于区别肾小球与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以上两种蛋白尿的特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2微球蛋白及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同时增多)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后期,先侵犯肾小球,后累及肾小管,如慢性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响等。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先侵犯肾小管间质,后累及肾小球,如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肾小球和

33、肾小管,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即。可见于: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等。急性、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急性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其他,如急性白血病时血溶菌酶增高而致尿溶菌酶升高、胰腺炎时的尿5、组织性蛋白尿: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还可按其发生的部位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安康人的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一般2

34、.8mmol/24h,普通方法检测为阴性。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 1.6g/L时,尿液中卡是开场出现葡萄糖糖尿(glucosuria):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取决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和肾糖阀。一般指葡萄糖尿。肾糖阈:尿中开场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称为。【小知识点】检测尿糖的方法有:试带法,班氏法,薄层层析法。【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2.8mmol/24h0.10.8mmol/L。【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体内许多激素都对血糖有调控作用,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下降,而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等则能使其上升。1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缺乏,从

35、而使血糖升高,轻症病人空腹时尿糖常为阴性。重症病人空腹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肾阈,24h尿中葡萄糖达100g或更多,其每天尿糖总量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因而尿糖测定也是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Cushing综合征等均可使血糖增高,尿糖可呈阳性。3应激性糖尿:亦称一过性糖尿,见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情绪冲动、麻醉等应激情况下,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导致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大量释放,因而可出现一过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另外,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大于200g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也可引起糖尿。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36、是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引起肾阈值降低所致。家族性肾性糖尿因先天性近曲小管对糖的吸收功能缺损而致,见于Fanconi综合征。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时因肾小管损害可导致肾性糖尿。新生儿因肾小管功能不完善也可致糖尿。妊娠时,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抑制,亦可使肾糖阈值下降而出现糖尿。肾性糖尿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结果均为正常。3其他糖尿:尿中除葡萄糖外,还可出现乳糖、半乳糖、果糖、戊糖、甘露醇等,后者在肾小管的重吸收率比葡萄糖低,当过多进食上述糖类或体内代谢紊乱致血中浓度升高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如妇女哺乳期,可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可随尿排出形成乳糖尿。肝硬化或

37、肝功能障碍时,肝脏对果糖和半乳糖的利用下降,可出现果糖和半乳糖尿。酮体:是乙酰乙酸占20%、-羟基丁酸占78%和丙酮占2%的总称,它们是机体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血浆酮体浓度一旦超过肾阈值,就会产生酮尿。【参考区间】定性:阴性。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mg/L;乙酰乙酸20mg/L【临床意义】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利用葡萄糖的功能下降,脂肪大量分解产生酮体过多而引起酮症。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时,尿酮体检查具有重要价值。2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如严重呕吐、腹泻、饥饿、长期禁食、感染发热、全身麻醉后等均可出现酮尿。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响、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

38、出现酮尿。3其它:中毒时出现酮尿,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另外,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时可出现血糖已降,但酮尿阳性的现象。尿中胆色素包括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三胆。胆红素: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物,可分为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1、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出;2、结合胆红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因此尿中不能检出胆红素。尿胆原:是胆红素在肠道中被细菌复原所产生,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线照射后转变成黄色的尿胆素粪胆素。【参考值】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阴性。定量:男性:0.303.55mo

39、l/L;女性:0.002.64mol/L;儿童:0.132.30mol/L。尿胆素:阴性。【临床意义】利用尿三胆检查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及查明病因。1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均为阳性,可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类似结果。2溶血性黄疸:临床上可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等。3阻塞性黄疸: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如胆石症、胆管癌、胰头癌、肝硬化等。尿液亚硝酸盐NIT:主要来自病原菌对硝酸盐的复原反响,其次来源于体内的一氧化氮NO。体液中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使精氨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NO,而NO极易在体内有氧条

40、件下,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检测原理】Griess法,灵敏度为0.30.6 mg/L尿液NIT阳性检出率取决于3个条件:尿液中的致病菌是否存在硝酸盐复原酶;尿液在膀胱内是否停留足够长的时间4h;尿液中是否存在适量硝酸盐。【参考区间】:阴性。【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相关性高,阳性结果常表示有细菌存在,但阳性程度不与细菌数量成正比。单一检测NIT的影响因素较多,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阳性结果也不能完全肯定为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解释结果时可与白细胞酯酶、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尿细菌培养法为确证试验。安康人的尿液清蛋白一般小于20mg/L,

41、大于30mg/L时即提示异常。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清蛋白含量超过安康人水平,但常规尿蛋白试验为阴性的低浓度清蛋白。【检测方法】ELISA、RIA、免疫比浊法【参考区间】成人:1.270.78ng/mmol Cr或11.216.93mg/gCr,AER:530 mg/24h【临床意义】: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心血管病/高血压病并发肾损伤的指征。本周蛋白BJP:骨髓瘤细胞所合成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轻链LC产生过多,L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可自尿液中排出,即本周蛋白尿或轻链尿。此轻链即本周蛋白BJP,本周蛋白在pH 4.90.1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可

42、发生凝固,温度升至90100时溶解,而温度减低至56左右,又可重新凝固,故又称为凝溶蛋白。【检测方法】:对甲苯磺酸沉淀筛选实验灵敏度3mg/L、免疫固定电泳最正确方法。【参考区间】:阴性【临床意义】:多发性骨髓瘤MM、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巨球蛋白血症、其他。尿沉渣:尿液排出体外并经离心沉淀后,能在显微镜下看得到的有形成分。是尿液中有形沉淀成分的统称。离心尿液直接涂片法取新鲜尿标本1015ml,以10001500rpm离心35分钟,取出离心管,用吸管慢慢将上清液弃掉,切勿弄混沉渣,最终留取0.2ml,混匀后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镜检。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有形成分全貌和管型,然后用高

43、倍镜鉴定细胞成分,细胞用高倍镜观察10个视野,管型用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记录结果。管型cast: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是:原尿中有少量的白蛋白和由肾小管分泌的T-H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能力;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临床意义】上皮细胞由于新陈代谢或炎症等原因,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脱落后,可混入尿中排出。尿中的上皮细胞,有来自肾小管的立方上皮,有来自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局部尿道的移行上皮,也有来自尿道中段的假复层柱状上皮,以及尿道口和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尿液干化学法检测

44、原理尿液的化学成分使多联试带上的试剂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化学成分的浓度成正比。当试带进入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比色槽时,各试剂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的反射光,仪器承受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经微电脑处理,计算出各检测参数的反射率,与标准曲线比较校正,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输出结果。公式:R%=Tm*Cs/Ts*Cm常见检测参数:pH,SG比重,PRO蛋白质,GLU葡萄糖,BIL胆红素,URO尿胆原,KET酮体,NIT亚硝酸盐,BLD隐血或红细胞,LEU白细胞,Vit C维生素C多联试带的多层膜构造:尼龙膜;绒制层;吸水层;塑料底层【评价】由于干化学法

45、的局限性,显微镜复查必不可少:显微镜能真实展现细胞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直观可靠。显微镜检查法操作费时,不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筛检,尤其门诊急需检验结果时。当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中WBC、RBC、蛋白质及亚硝酸盐均为阴性时,可不进展显微镜复查;但假设其中有1项阳性,必须同时进展显微镜复查。影像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也存在缺乏: 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缺乏因此,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还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粪便局部粪便颜色:安康成人粪便应为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为粪胆素导致。各种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变化可以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46、异常变化和临床意义】鲜红色:见于直肠癌、肛裂、痔疮等下消化道出血。黑色或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服用铁剂、食用猪血等。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在细菌作用下被分解,降解为血红素、铁、卟啉。铁与肠道分解生成的硫化氢形成黑色的硫化铁。白陶土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食用脂肪过量、钡餐后。绿色:见于婴儿腹泻、由于肠蠕动过快,胆绿素由粪便排出而形成,或食用大量菠菜等。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粪便性状:安康成人为成形软便,便秘者为球形硬块。婴儿为糊状。【异常变化和临床意义】1、粘液便:正常粪便含有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看见。粘液增多提示肠道炎症或受刺激,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

47、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中;大肠炎症时,粪便已经逐渐形成而附着于粪便外表。2、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或直肠癌。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果酱样。3、鲜血便:见于结肠癌、直肠息肉、肛裂及痔疮等。4、柏油样便:呈褐色或黑色,质软、富有光泽,隐血试验阳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以上时,可见到柏油样便。5、米泔样便:呈乳白色淘米水样,内含粘液片块,多见于霍乱、副霍乱。6、溏便:粪便呈粥样但内含物粗糙,见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7、胨状便:见于过敏性肠炎及慢

48、性菌痢。病人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粘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粪便。8、稀糊状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假设遇见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并伴有膜状物应考虑为假膜性肠炎。爱滋病并发隐孢子虫感染时也可排出大量稀汁样便。9、乳凝块状便:粪便中有黄白色乳凝块或蛋把戏便,见于消化不良,婴儿腹泻。10、绿豆汤样便:见于沙门氏菌感染。11、蛋青样便:白色念珠菌性肠道感染。粪便的pH:变化范围6.9-7.2。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时碱性,8.0左右。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为酸性,6.16.6左右。粪便的量:安康成人每日粪便为100-300g。随食物种类、进食量和消化系统功能而变化。粗粮或纤维丰富

49、的,粪便量多;细粮或肉类较多,粪便较少。粪便的气味:由于细菌作用的产物吲哚、硫化氢等等使得粪便有一定臭味。消化吸收不良,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时,为腐败臭味;脂肪或糖类消化不良,酸臭味;阿米巴痢疾时,鱼腥味。粪便显微镜检查:手工盐水涂片镜检操作方法:取一清洁玻片,滴加2滴生理盐水,用竹签挑取粪便中的异常部份,与盐水均匀混合制成薄涂片,盖上盖片,其涂抹厚度以透过标本看清字迹为宜。先用低倍观察虫卵、原虫和其它异物,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各种异常成分。细胞计数时,至少应检查10个以上的高倍视野。结晶:正常粪便中可见到磷酸钙、草酸钙、胆固醇、碳酸钙等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病理性结晶有:夏科-莱登结晶:为菱

50、形无色透明结晶,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而成。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粪便中,并常与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存在。血晶:为棕黄色斜方形结晶,不溶于氢氧化钾溶液,溶于酸,呈青色,见于胃肠道出血粪便中。脂肪酸结晶:见于阻塞性黄疸引起脂肪酸吸收不良时。粪便隐血: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少每日出血量5ml,粪便中无可见的血液,且红细胞被消化破坏,显微镜下也见不到红细胞,这种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明,需用化学法、免疫法才能证实的微量出血称为隐血。隐血试验OBT是指用化学或免疫学的方法证实微量血液的试验。【检测方法】1化学法:这类方法种类很多,根据色原物质不同分为:邻联

51、甲苯胺法、邻甲苯胺法、联苯胺法、无色孔雀绿法、愈创木酯法、复原酚酞法等;根据反响试剂状态或试剂载体不同又分为湿化学和干化学试纸法。其实验设计原理根本一样,此类方法简便易行,本钱低廉,目前实验室常用。原理: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将供氢体色原中的氢转移给H2O2生成水,供氢体脱氢氧化后形成发色基团而呈色。呈色深浅可反映血红蛋白出血量的多少。灵敏度:a、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胺、复原酚酞法最灵敏,可检出0.21.0mg/L的血红蛋白,只要消化道有15ml出血就可检出。其中邻联甲苯胺法是在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b、中度灵敏的试验

52、有联苯胺法、匹拉抗米酮法及无色孔雀绿法,可检出15mg/L的血红蛋白,消化道有510ml出血即为阳性。为了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上宜采用中度灵敏方法。2免疫学法:免疫学法常用的方法有ELISA和胶体金等方法,此类方法所使用的抗体为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一般血红蛋白为0.2mg/L即可获阳性结果、特异性强,饮食和药物等均对结果无影响,目前被认为是大肠癌普查最适用试验。【参考区间】阴性【临床意义】1、对消化道出血有诊断价值:消化道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消化道恶性肿瘤所致消化道出血时,隐血试验常呈阳性反响。2、

53、为消化道溃疡与肿瘤出血的鉴别提供依据:消化道肿瘤病人,由于肿瘤直接或间接侵犯、破坏消化器官中的血管,隐血试验呈持续性阳性;胃肠道溃疡病人仅在发病时有出血的表现,隐血试验结果呈连续性阳性。3、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的1个筛选指标:隐血试验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其中早期胃癌诊断符合率为20%,晚期符合率达95%,对50岁以上的无病症者,每年做1次粪便隐血试验,对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早期大肠癌病灶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时,往往无病症,粪便中带有微量的出血是早期诊断大肠癌唯一可查出的异常指标。精液局部精液的量精液量为2.06.0ml,平均为3.5ml,少于1.5ml或大于8.

54、0ml可视为异常。无精液症: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精液的外观颜色和透明度灰白色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淡黄色,微浑浊,液化后半透明样。【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血性精液:精液呈鲜红色、淡红色、暗红色或酱油色,并含有大量红细胞者,称为血性精液。常见于前列腺和精囊的非特异性炎症、生殖系统结核、肿瘤、结石,也可见于生殖系统损伤等;脓性精液:呈黄色或棕色,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精液的液化时间:精液由胶胨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为精液液化时间。精液液化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分泌的精液蛋白分解酶所致。刚射出的精液具有高度的粘稠性,液化时间30min.。精液延迟液化症:新鲜精液标本在室温下超过60min不液化,称为,常见于前列腺炎。精子活动率:指活精子的数量,以活精子比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