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完小五年级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美*** 文档编号:108472711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桥镇完小五年级数学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桥镇完小五年级数学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桥镇完小五年级数学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桥镇完小五年级数学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桥镇完小五年级数学课程实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桥镇完小五年级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如火如荼地开展,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列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情境创设为哪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

2、习环境。 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问题的另一方面,新课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

3、,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常常有老师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种把知识咀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铺垫”,对于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也不矛盾,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二)、调动积极性是教学目的吗?曾几何时,数学课总是和抽象、枯燥、单调、沉闷联系在一起。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结果常常是老师“千呼万

4、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老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在动。如今,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时候整堂课学生都处在异常兴奋甚至亢奋状态,有时还会搞得老师招架不住无法应对。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受到什么启发,获得哪些发展,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表面上的兴高采烈、其乐融融。调动积极性不

5、是教学目的,调动积极性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三)、“生活味”“数学味”?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的单调枯燥(复习 示例 模仿 训练),应用题教学则走进了人为编造、纸上谈兵的死胡同,计量单位和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一应用就闹笑话,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空壳。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烧中段”,应该是“烧全鱼”。这里的鱼头,应该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数学抽象;鱼中段应该是数学的符号变换,包括数量计算和逻辑演绎、经验归纳

6、以及空间联想;鱼尾应该是数学的应用。所以,“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我们不是反对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反对的是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惟一追求。既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做如下设定:“生活问题 数学问题 数学模型 数学问题 生活问题。”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个“数学问题”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数学模型之后,不应过早地让学生去面对复杂的生活情境,过早地去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

7、。应该首先让学生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相应技能,然后再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如郑毓信教授指出的:“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四)、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反映在公开观摩课教学中。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

8、1年全国小学数学第五届优课评比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取的小组学习;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优课评比活动,14节课竟然全部采用小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小组教学只是众多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我国的教育现实是:绝大多数班级学生人数是超过25人的,有相当多的班级学生人数超过50人,甚至还有不少班级在70、80人以上。再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一节课的每一个环

9、节都需要小组合作。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五)、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算法多样化”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摘自数学课程标准)课后有人与上课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竟然说:“

10、现在计算教学一定要算法多样化,算法越多越能体现课改精神。” 后来那人又询问了课堂上想出第一种算法的学生:“你真是这样算的吗?”学生说:“我才不愿意用这种笨方法呢!是老师课前吩咐我这么说的。”那人又连续问了好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学生用这种逐个减1的方法。那么,后面的几种算法(特别是第6、7种)也很难说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了。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要真正实现算法多样化,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应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独立思考探索,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并不要求每

11、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同于“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学生个体能力的表现,是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一种很高的学习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很难达到的要求。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是学生集体的一题多解,是学习个性化的体现。(3)老师不必“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引导学生刻意寻求“低层次算法”。有时教材编排的算法在教学时学生没有出现,学生已经超越了的“低层次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没有必要走回头路。(4)在交流和比较中,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我们还应该明白,算法多样化也

12、是有前提的,各种不同算法要建立在思维等价的基础上,否则多样化就会导致泛化。从学生思维凭借的依据看,可以分为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和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显然这三种思维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的过程。处于等价思维的算法,在优化时应特别关注“基本算法”,即:从教育学角度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算法,从心理学角度多数学生喜欢的算法,从数学学科角度对后续知识掌握有价值的算法。(六)、活动越多越好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13、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然而很多老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老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时老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数学活动,有的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的活动安排过于饱和,过于追求表面热闹,常常将活动引向歧路,甚至出现老师无法控制的窘境。我们以为,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但不可将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事实上,如果学生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则根本不可能发展起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要避免将数学课都变成单纯

14、的活动课。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很难想象,一个手舞足蹈的人如何有效地进行缜密的数学思维?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首先应明确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其次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第三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不能只图活动的次数多和活

15、动的形式热闹,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语)。(七)、“三无”现象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无看书;无板书;无作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三无”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对一些数学老师进行了调查,不少高年级老师认为,现在的数学书(主要是原义务教材)缺乏可读性,主要是给老师看的,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了也没有启发性;一些低年级老师则认为,现在的数学书(主要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得像卡通画册,一让学生看书,学生常常被那些精美的图片吸引,难以关注数学知识本身。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看书、写作业,或者老师在黑板上板

16、书,太“静”,有点“冷场”,缺乏观赏效果;还有的老师认为,“写”占用的时间相对多一点,安排“写”会耽误老师、学生表演的时间。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看书、板书和作业,在课程改革后果真要被淘汰吗?笔者以为,数学课上必要的看书、板书和作业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强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书不仅是给老师教的,更是给学生看的。叶圣陶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学习权的重要内容,读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

17、重要途径。数学课堂是学生习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获得积极情感和态度的场所。这些目标的达成,光靠眼睛和耳朵,是远远不能达到的。古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百遍不如手写一遍。书写有着无法替代的功能。写,既是思维外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格式化的成果。老师的写(板书),比之课件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更能显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演变程序。而学生的写(作业),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特别是一些计算教学课,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模仿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

18、八)、过程比结果重要吗?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第一句就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是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原始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说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结果,忽视过程,那么新课程改革后能否就应该只重过程,忽视结果呢?二、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通过近四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较多,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这部分学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所以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式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

20、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

21、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另外本册教材还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 改进小数

22、乘除法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2 改进建议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 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习惯。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重罚,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机三、数学学科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我校小学数学学科基地以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工作要求为指导,以“聚焦课堂,研究教学”

23、、“聚焦人才,成就教师”为工作思路,将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和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渠道。积极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师素质的提升,为我县的小学数学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切实、有效地开展数学学科基地的工作,现制订三年工作规划如下:(二)、工作目标1、围绕“强队伍、促均衡、创品牌、育名师”的工作目标,吸收全县小学数学师德好、业务精、热心基地工作的教师,组成有“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共同志向”的学习共同体。打造学习型团队,树立学科品牌,把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成为在

24、实施新课改中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地。2、深入研究“有效课堂”,加强对教材的开发,对专题教学的研究,探寻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3、建立一个博客和QQ群,或利用县教研室的数学教研群,使这些成为我县小学数学教师的交流平台,充分整合县内的教育教学资源。4、学科基地的教学、教研等成果以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论文都可以在博客、QQ群、教研群上发表。5、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主题,以“有效课堂”为重点,开展课题研究,引领学科建设。6、学科教研基地应遵循“精心规划、静心实施、热心互动、潜心总结、尽心展示,真心辐射”的要

25、求,经常性开展活动。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形成文字材料,把成功经验及时向全县教师和新闻媒体推广。二、研究项目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追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因此,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是学科建设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2、资源开发我县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短缺,教师个体精力有限,因此,我们利用团队优势,在全县组织教师开发单元备课资源,以便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共享资源。同时,通过资源开发活动,不断增强骨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3、科研实践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我们

26、提倡教师结合常规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有价值的共同问题开展小专题研究,继而开展立项课题研究。4、学术交流为促进学科建设,我们鼓励同伴互助,并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骨干学校有机会发布自己的教学、思考与研究成果,让薄弱学校有机会得到骨干学校及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与团队共进。5、校本教研深入研究“有效课堂”,加强对教材的开发,对专题教学的研究,探寻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三、工作规划(一)、组建中心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为主,吸收部分青年教师为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使之对所在学校及兄弟学校起辐射作用。1、科研基地组建顾问:组长: 副组长:成员:2. 学科中心组成员主要工作组 长:负责小

27、学数学学科基地建设的全面工作。副组长:具体负责科研基地总体建设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实施及科研基地工作的总结等,大专题活动的策划、团队建设和中心组成员的考核和档案资料的归类整理、集体备课、评课,负责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持等。成 员:负责基地博客建设、课堂教学活动的备课、课堂展示、指导青年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评课编写期刊等;积极参加全县开展的教研活动。各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本年级的每次活动,收集、整理每次活动的资料(包括在网上交流的各种有关资料)。(二)、工作措施1、集体教研。召集片内或全县同学科教师,参与集体备课,让集体备课成为常态,并发挥效能,开展主题教学教研活动。通过学科博客或学科教研QQ群

28、等渠道开展网络教研。通过教学论坛、专题讲座、课例研讨等形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做到每次有主题发言人和主持人,并有资料记录,把结果发在学科博客或炎陵教育信息网。每月分年级组进行1次集体备课,并把教案上传到QQ群中,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让本学科老师进行网上交流。规范常规教研形式,每学期进行1次课例研讨,并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文字材料,通过网络告之全县的小学数学老师。2、充分利用科研基地QQ群,加强科研基地成员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博客栏目,加强博客管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博客栏目由科研基地成员分工合作充实资料。科研基地要利用网络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3、科研基地成员,要主动与各学校教师联系,广泛听取教

29、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汇总并提炼出研究主题,进行研究,将成果在学校间推广,切实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4、认真做好县内学科青年教师的帮扶、指导、培养工作,每学年举办一期学科教师培训,参加一次学科调研。5、加强与上级教研部门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共同提高。6、科研基地成员要带头上示范课、公开课、赛课等,帮扶对口学校上各类课。7每学年科研基地负责人,对科研基地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以及研究成果在QQ上公布、交流。8、中心组成员要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案例及叙事研究教育随笔等。9、三年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做齐课题的有关材料并有

30、实用价值,或参与本课题研究并完成相关工作。10、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净化老师的精神世界,提高老师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可感、幸福感,消除职业倦怠情绪。并举行读书交流会课型研讨活动。四、阶段成果1、记录和整理读书笔记,读书心得。2、记录和整理专家名师引领的内容、形式,同时也对参培教师自我研修的内容、形式、个案进行追踪和记录,搜集资料和数据。3、记录和整理教师课堂教学情况。4、记录和整理教师论文情况。5、记录和整理培养教师外出讲座情况。6、记录和整理课题研究研究成果。 四、单元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

31、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6、体验时间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