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秦法家文本《商君书》《韩非子》的治安学解读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107161299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先秦法家文本《商君书》《韩非子》的治安学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先秦法家文本《商君书》《韩非子》的治安学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先秦法家文本《商君书》《韩非子》的治安学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对先秦法家文本《商君书》《韩非子》的治安学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先秦法家文本《商君书》《韩非子》的治安学解读(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先秦法家文本商君书韩非子的治安学解读春秋战国时期(前8-3世纪),是我国古代治安的草创期,治安领域充满着活力。其突出表现一是各项治安管理业务如户籍登录管理、公共场所管理、危险违禁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特种行业(旅店、医巫、兵器等)管理、消防管理、王室禁卫、间谍特务活动等都已纷纷展开,并初具规模,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实践经验;二是诸子百家尤其是政治革新家、法家理论家们对古代治安作了深入而系统的论理性思考与探索。他们关于国家治安职能、治安法理的论述,关于国家治安模式、治安体制的构想,关于国家治安对策、治安手段的叙述,无不显示出高度的政治智慧,奠定了我国古代社会管理思想的基本框架。

2、特别是商鞅、韩非等人,提出了法术势并用、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提出了创建封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政权、组建覆盖全社会的治安网络的可行性方案,阐发了“法与时移,禁与能变”的治安方略,商鞅还直接领导了秦国的治安改革。他们的治安思想,指导并制约了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治安,深刻而久远地影响了我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都不可低估。可以说,先秦法家的治安思想与实践,对于我国治安学的理论构建,具有独特的学理价值,应该得到警界学人的高度重视. (一)“治安”概念的提出及其学理界定治安,作为一个专用的政治术语,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是由先秦法家理论集大成者韩非率先提出来的。他曾明确指出:“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

3、;“修刑重罚以为禁邪”;“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而备军旅”;“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战斗以擒虏”:“此四者所以治安也!”(引自韩非子显学篇,下引本书简称韩) 很明显,他在这里所说的“治安”,涵盖了国家机器的多种重要职能: 1.发展生产首先是农业生产,从而增殖民众财富,这是国家安定的基本保障。2.推行法制特别是严刑重罚,禁止奸邪罪恶,这是国家治安的基本任务。3.征收赋税充实国家府库,备战备荒,这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4.举国上下并力对敌,消解、防遏民间私仇私斗,维持良性社会生活秩序,这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看来,韩非子所论述的治安,是从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加以考察的,这

4、是一种“大治安”的理念。这就使他的思想不仅有宏阔的实践视野,又能获得深广的理论支撑。在我国几千年文化史上,它一直得到人们的认同。如 西汉文帝初年,讨论设立太子的问题,就有“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的说法。( 参见史记 文帝本纪)思想家贾谊上书汉文帝,“因陈治安之策”,纵论国家政治、经济、文教、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当务之急,他论的便是大治安。明代名臣海瑞上治安疏,清人陆寿铭作治安文献序,都直接承续了韩非的“大治安”理念。其实,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人所说的“警察”概念,其本义既涵盖了城邦国家的一切世俗政治又包括了宗教管理,直到中世纪政教分离之后,才把宗教管理分离出去,这与中国古代对“治安”的

5、理解大体等值。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治安(或曰古代警察),在注重传统理解的基础上,当然应该予以学理性的界定。我们认为:治安,是国家政权在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过程中,运用警治禁卫力量,对社会依法实施的权威管理。它要维护社会安全有序的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保证国家的良性政治秩序,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宁有序。这样的界定有五层要义:一、它是国家意志,国家职能;二、它是通过警治禁卫力量来实施的;三、要依法进行;四、其目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要实现国家的治安,首先,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必需提出国家治安理论,制定国家治安方略、治安决策、治安法规;其次,历代政府必需采用相应的治安体制、治安模式,

6、配置一定的治安机构、治安力量及治安设施;从而有效地开展各项治安管理业务,如户口管理、交通管理、危险违禁品管理、皇室等要害部门的安全禁卫、消防管理、监狱管理、边防管理、间谍特务活动,救灾拯恤工作。我们研究先秦法家治安思想也就在这个框架内进行了。我国先秦国家建设史、社会管理史的文献资料汗牛充栋,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还有极其丰富的地下与地上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可供考察、可供印证。这为研究先秦治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 治安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职能 治安,从语义学的角度去看,是由治而安,为安而治。治即治理、整治,安即安全、安宁。合起来说,是“通过治理而实现安全”。它既是一个动态过程又涵盖其运

7、作结果。韩非说:“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避危穷。”(韩五蠹) 就安趋利、避危去穷,这是人的本能需要。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认为:人,有五大基本需要,居于前三位的便是饮食、男女和安全。(参见人的潜能一书) 而安全则是其他各项追求的保障和前提。中国人自古就把“福寿康宁”视为终身生活目标,安宁同样是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安全并不是人类天然具备、与生俱来的东西,它要通过人们的管理、护卫和治理来实现。为着抵御以至消除来自大自然或人类自身的危害性因素,保证社会能安宁有序地生存和发展,甚至在原始社会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权威管理。这便是先秦治安思想的逻辑起点。商鞅说:上古之时,“民丛生而群处,乱,故求有上也

8、。然则天下之乐有上也,将以为治也。”(见商君书开塞)韩非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他又说:上古人民吃的是腥臊恶臭损害身体的东西,于是“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云云。这就说明,人类从原始社会起,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已经学会了有组织有领导地捍卫自己的安全和福利了。韩非认为这个时期“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五蠹)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机器,群体安全通过“自治”来实现。正是这种“自治”,开启了后世国家安全管理的先声。“自治”的具体措施,

9、在考古发掘中有十分真切的显示:比如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 、湖南澧阳城头山遗址那里的寨栅、民居、城墙、壕堑、通道、城门无不标示出远古社会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的实际存在,是当时“全民自治”的物化表现。待到国家产生之后,这种群体“自治”式的安全管理也就转化为国家职能了。 韩非子说:“上古兢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他认为,当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以“力”相“争”,即到了作生死存亡的较量之时,“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同上)这时,国家机器的权威管理就是绝对必要的了。正如恩格斯所说:“为了使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

10、家机器来“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内。”(参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以力相争”的地步时,国家就必须缓和冲突、维持秩序,一旦失控,不堪设想。我国古代的哲人们对此有明晰的认识。先秦典籍周礼中就有记载:政府设司民一职,主管人口的登录汇总;司救一职,负责救治有过失之人,或受伤害之人;司暴一职,负责惩治杀伤斗殴、滋事扰民之徒;司市一职,负责市场政教禁令的执行,比如划分摊位、查验衡器、禁止哄抬物价、禁止强买强卖之类;司门一职,负责宫门府门都门城门的守卫禁卫;调人一职,负责调解民间争斗纠纷;至若司寤氏、司煊氏、野庐氏等职,则负责宵禁、火禁、疏理舟车交通等。这类职务的设置,就明确

11、地标志着先秦时期国家对社会安全管理职能的认定。相比之下,在西方,英国到十三世纪以后,曼彻斯特市政府才率先开始将民间“守夜人”的活动纳入国家管理事务的范围。他们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自觉比中国人晚了十几个世纪。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自觉,促成了中国古代治安体制、治安模式的早期成型。 (三)统一行政机构 布建治安网络 我们国家幅员广袤,而又被高山巨川分隔着,沟通困难;加上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又族类繁多,难以融和;再处于春秋战国那种纷争战乱的历史时期,要想求得社会的安全稳定,民族的统一融和,谈何容易!而先秦政治改革家、法家思想家们则勇于面对挑战,作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性回答。他们提出了创建中央集权制一统王朝的

12、建国蓝图,提出了稳定社会基层、强化基层管理的治安方案,使普天之下都处在行政网络的有效管理之中。这样,社会的沟通一致、融和统一便有了基础,其安全存在和发展也就有了保障。早在春秋初年,管仲就提出:“士、农、工、商,国之石民也。”( 管子大匡) 国家以士农工商为基石,国家稳定,首先就在于他们的稳定。因此,管仲首先致力于“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他把齐国都城临淄划分为三部分:辟出三个工乡,集中居住手工业工人,办手工工场,并且“世守其业”;三个商乡,集中居住商贾,也让他们“世守其业”,“不见异物而迁”;十五个士乡,又分为三个片,供“士”与“国人”居住,他们是城市居民的主体部分,被严格地编制在闾里之中,进行

13、多层次的有序管理。临淄以外的广大国土,则分为五大政区,让“野人”(农民、农奴)居住,不得私自迁徙,命令他们“各保治尔所,毋或淫怠而不听治者”。(同上) 同时,管仲又“作内政而寄军令”,把行政组织和军事编制统一起来,每户抽一丁为甲士,一乡共有甲士二千人,组成一旅,五旅成一军。临淄有三军,上军、中军、下军,中军由齐桓公直接统帅。 在管仲这一“三其国而五其鄙”“寓兵于农”的规划下,齐国全境每一个人户都处于一个统一有效的行政网络之中,得到了权威而有序的管理。这个体制,可视为后世郡县制的前身。他还进一步在基层推行闾伍制:每25户为一闾,闾设闾墙、闾门,按时启闭,由闾有司主管。凡出入不时,行不由径,衣服不

14、正,所携非物,或圈属群徒,歌呼呜叹于道,哄抢强卖于市者,都要受到闾有司的严格惩处。管仲认为,凡扰乱治安的攘夺、盗窃、攻击、残贼、奸非等情,都滋生于“州里不隔,闾门不设,出入无时,早暗不禁”的管理不力上。因此,他每到一地,必询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士之有田而不耕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男女不整齐,乱乡子弟者有乎?”等等,调查题目有七八十个之多。(见管子 问篇及八观等) 他还亲自布署筑城郭、修墙垣、绝通道、扼门关、深沟防、捕盗贼、除人害,强化基层治安设施与治安活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国家行政管理能直达每一人户,至少可从齐国实行闾伍制的春秋初年( 公元

15、前8世纪中叶 )算起。到了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上设郡,县下设乡、里、什、伍。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乡里什伍的头目由地方聘选。这就是“郡县制”。在乡里基层,每5户为一伍,10户为一什,实行“什伍制”,“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史记商君列传 ) 居民之间,推行“联保联防连坐制”:一户失窃、失火,四邻都有责任救助;一家违禁犯法,四邻与地方均负连带责任。商鞅还严厉控制流动人口、非农业人口即“言说者”、“工商游食之民”等,其措施包括旅馆的投宿登记,旅客“无传”没有通行凭证不许投宿,否则旅客和店主一体治罪。这个措施连边境私人旅舍都执行了。(参见秦律问答等)在这种

16、强化管理下,动荡社会的基层也获得了相对的安稳。“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见史记秦本纪等) 为使下情上达,上令下传,秦国还实行了一套“上计制度”:要求郡县政府定期向朝廷汇报本地粮食丰歉、土地开辟、人口增殖、治安良否等四项指标的现实状况。政府机构的上下通连, 社会基层的稳定有序,是整个社会机体稳定的根本。从管仲到商鞅,其定民之居、什伍联防等措施,对我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形成具有多么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到秦国统一中国以后,这覆盖全国的行政网络与治安网络,便十分有效地确立起来并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我国社会机体千年稳定而不解体的重要粘固

17、因素。从此,我国古代政刑不分、军警一体的治安模式、治安体制便确立下来了。各级政府自觉承担治安管理职能,将国家管理一直延伸到社会底层,是我国古代治安的一大特色。 (四) “三纲”与法禁:法家的治安法理社会生活的有序状态,一是靠法律规范,二是靠伦理调节。中国古人十分着重视纲常伦理。 一般说来,人们总觉得“三纲五常”是儒家提倡的;殊不知法家更重视它。在法家调节人际关系的理论中,“三纲”思想下的君权至上论尤为突出。商鞅说:“天地设而民生之”,但民会因“众”、因“亲”、因“私”而生“争”生“讼”生“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主持) 不可,故立官;官设

18、而莫之一 (统一) 不可,故立君。”( 商 开塞)又说:“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别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明君臣上下之义。”(商 君臣)他把“君”(国家) 的产生摆到止乱禁讼防私防亲的角度来论证,开启了韩非的“君权至上论”。韩非认为:君主权威是绝对的,它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全国臣民都必须服从于他,不得有任何侵害与动摇。“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韩 忠孝 )他说:“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都是“犯上作乱”,应该绝对禁止。他要求“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他试图通过强调君权,来确立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状态;同时以君权为样本,推及整

19、个社会生活,建立社会生活的有序状态:“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忠孝)他甚至讥讽“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因为儒家的“忠”是有条件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先秦儒家还没有将忠君推到绝对化的地步,韩非则把“三纲”提到了吓人的高度。为了确保这种绝对权威,韩非主张君主用权术威势去驾驭人、控制人、直至消灭人,包括兄弟、妻妾和子女,更不必说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将、说客、侠士,及那些主张礼乐、诗书、孝弟、仁义、非兵、贞廉的“六虱”“五蠹”们了。他把这些措施叫做“备内”!(参见其人主八奸备内奸劫

20、试臣等篇)对于一般老百姓,他们则要求实行“愚民政策”,认为老百姓“朴则愚,愚则轨”。其目的在于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永久地安“分”守“常”,那么整个社会机体也就可以永久太平了-这当然是商韩们的一厢情愿。那么,君主又如何施展其权威呢?靠刑法。 如果说儒家的“三纲五常”主要靠舆论说教来鼓吹的话,那么,法家则是靠严刑峻法来强制推行。法家历来主张“治民无常,为治唯法”。(韩心度)他们认为道德仁义之类对于治国都是无益甚而有害的,只有“法”才“通乎人情、关乎治理”。( 韩制分)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商 定分)他们所说的“法”,指的是严刑峻法。商君就主张“王者刑用于将过”,“赏施于告奸”。通过“

21、将过用刑、告奸受赏”来确立治安,是法家“用刑峻急”的突出表现。“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商 开塞) 一句话,维护绝对君权的“三纲”和严惩臣下“犯上”的法禁,是法家治国的“法宝”,是法家治安法理、治安思想的要害与核心。后世统治者口头上很少赤裸裸地宣扬这一套,但实践上却是切切实实地施行着、发展着这一切的。 (五)治安管理的多层面展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治安管理业务也开展起来了。对此,法家著述中有多方面的记述。下面略加论列,以窥一斑。无功不赏,小过必究,是法家治安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韩非说:“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

22、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韩 难二) 又说:“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 因此他要求赏功诛过。这里有一个“诛过”的实例:据说商代有一则“刑弃灰于道”的条令,规定要严厉惩罚那些抛弃垃圾灰土于公用大道的人。有人觉得这样做太严厉了。韩非借孔子的口说:“不!弃灰也应该严加惩罚。因为公共场所,风起灰扬,必将污人而引起纠纷,妨害治安。况且,不弃灰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受惩罚是人人所不愿意的;用人人可以做到的事去避免人人不愿受到的罚,有什么不好呢?再说,只要这样坚持罚下去,人们就不犯轻罪了,也就不犯重罪了。”(韩七术 ) 韩非以此说明,“轻罪重罚”的结果是“

23、重罪不至”,他把这叫“以刑去刑”。商鞅甚至提出:“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至;赏用于告奸则细过不失。”(商开塞)这里还有一个“不赏无功”的实例:当年,秦国发生了饥荒,大臣请求开放国有园圃,让老百姓自取菜果充饥。秦王不答应,说:我们秦国的法令,有功才能受赏,无功不得受赐。此园一旦开放的话,就等于让有功无功者都能受赏,都去争抢,这是取乱之道。(韩外储说右下)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某种形态的“警察政治”,那么,在“轻罪重罚”“告奸受赏”政策下实现的“治安”,便只能是那种高压恐怖的治安了。同时,法家主张,赏功责过,也要严格按现行法令条规办事,不能按个人是否受益来决定,即所谓“法不容情”。有这么一件事:一次,

24、韩王午休,被主管饮食的侍者发现了。他连忙给盖上一条被单。韩王醒后查问此事,主管衣服的侍者未及发言,前一侍者便争先回话:“大王,是我给您盖的被子!”韩王当即下令将二人各打五 十大板!理由是:前者越权,后者失职。按职务条例二人均应受到处罚。 社会层面控制,是法家治安管理的基本目标。“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商 画策) 在法家心目中,君主是唯一的治安主体,政府不过是其任意取用的治安工具;广大臣民都是治安客体、控制对象。“权制独断于君”,君把臣民视同强敌,要施行愚民、制民、胜民政策 。在商韩看来,“六虱”“五蠹”都是要严加控制的层面。他们是危害君权稳固、国家安宁

25、的祸害:一是“儒以文乱法” ,他们惑乱舆论,动摇人心,妨害法制的贯彻。要管制这些人。二是“侠以武犯禁”,他们带私剑、聚徒属,犯五官之禁,和政府作对,当然要控制起来。三是“游说之士”,他们纵横驰说,朝秦暮楚,往往借外力以成其私。应予打击。四是“宦御亲近之人”,他们狐假虎威,招权纳贿,结党营私,淆乱纲纪。因其在君主身边,危害尤烈,更应控制,更应打击。五是“工商游食之民”,这些人造假售劣,囤积居奇,奸利欺农,游走生事,因而也应列入严控范围。法家人物认为,只要使儒(知识分子) 、侠(游侠刺客) 、宦(宫廷亲信) 、士(政府吏员) 与工商,都处于皇帝的高压控制之下.社会也就安宁了。实际恰好相反。当秦始皇

26、“焚书坑儒”之时,他的天下也就不稳了。当商君限制工商之时,他本人也“作法自毙”了。户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此,商鞅有一套配套措施。首先,“令民为户籍相伍”,搞好户籍登录。“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不分男女,出生后一律“着籍”,男子成丁要“傅籍”,死亡逃亡要“削籍”,人户迁徙要“更籍”,身份财产赋税徭役功罪都要“记籍”。凡户籍登录不实、或不及时的,本户受惩,四邻、乡里均负连带责任。其次,统一法定的立户标准,规定一丁一户:“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一家有两名成年男子(秦尺身高六尺以上为成丁,约合一米四左右、年龄16岁以上。)

27、 就得分户,无论父子兄弟叔侄舅甥都得分户。有了法定标准,人户管理就方便了。第三,实行联保联防连坐,提倡检举告奸,又不许擅自迁徙。这样,各级政府就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商 去强)由此,国家一切政务的开展便有了基础。 在治安立法方面,韩非子的贡献是提出了“法与时移,禁与能变”的口号。(韩 有度) 他认为“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智而维之以刑则从。” 随着时势的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百姓的针对性活动必然增多。于是,“上”就必须用新的手段来对付“下”。新的生活现象层出不穷,那就必须有新的法规禁令来加以规范。法家的社会管理主

28、张最贴近现实政治的需要,因而主张随时修订颁布新的法律和禁令。当时所说的“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禁约、禁令,规章、条例。比如“宫禁”,就是关于宫殿门的启闭放行、证件查验的规定;“国禁”就是关于都市宵禁防火防盗的规定;“野禁”就是关于农田山林的禁令,如关于非时烧荒、非时捕猎之类的禁令。这些方面的禁约,大体相当于后世的“治安条例”“违警令”之类。韩非子主张“禁与能变”,显然是切合时宜的。在说疑篇中他又提出:“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要求从思想、言论、行为上对人民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实现统治者所需要的秩序。韩非子总结“明君”治国的成功经验是:“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

29、”(韩功名)他这里讲的实际上是:一要把握机遇,二要抓住人心,三要业务过硬,四要用足权势。他的这四条,比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更贴近更实用更具法家色彩。各级治安管理人员若能做到这四条,当然也会成功。(六) 结 语先秦国家治理的实践经验,给人们的理论思考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料。代表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思想家、理论家、革新家们,适应新的经济基础、新的生产关系呼唤新的政治秩序、新的生活秩序的历史性要求,作出了各有特色的回答。这个时期,争鸣中的诸子百家都发表了各自的治国理论,其学说无不包含着对治安问题的探讨。儒家关于世界大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秩序的憧憬,墨家对于“强欺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以及“执其兵刃、毒药、水火相戕害”的社会祸害的抨击,道家对于“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和谐的向往,都在我国政治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们的理论建树,甚至表现出对于实践的超前状态,指导并制约了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治安。其中尤以法家的治安理论最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时的政治需要,其方略对策也最具可操作性,因而首先在秦国、后来在统一了中国的秦代,获得了历史性成功。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实践,剔除其专制性糟粕,继承这一份历史遗产,对构建当代治安学理论体系,推进当代的治安建设,无疑是有其独特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