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古诗文诵读教案五篇李欢初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620613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文诵读教案五篇李欢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文诵读教案五篇李欢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文诵读教案五篇李欢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文诵读教案五篇李欢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学期古诗文诵读教案五篇李欢初(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观书有感教案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试着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

2、和意境美。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导入:同学们,这个周我们有“阅读节”活动,我需要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你们知道有哪些名言呢?大家说一说。1、我这里也找到了一些名言。,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2、学生自由读。3、师: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好,我们大家齐读一遍。4、师: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3、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熹”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喜”下面是“、”5、那么朱熹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简介】默看。【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的诗作用词讲究,风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5、过渡:朱熹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就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意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

4、示:1、反复诵读2遍,读准字音,诗中有三个生字:“鉴”、 “徘” 、“徊”和一个多音字,读出诗的韵味,节奏;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2、检查诵读。 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21人),关注字音,“鉴”“徘徊” (强调双人旁),再指名读】2)读出诗的韵味要注意什么?注意节奏。出示节奏图,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5、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齐读三四句,体会一问一答的句式】3、品读一二句。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3) “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镜子有什么作用啊?“半亩方塘一鉴开”,什么意思呢

6、?短短7个字,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那么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徘徊是什么意思?来回地走。 “天光”天上的景象。(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在水里闪耀流动呢?水清(我们喝的水也很清,你能看到闪耀流动吗?)?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活水(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5)师: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师读,生

7、交流】 6)同学们,虽然这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背一背这两句】4、品读三四句。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

8、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5)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师: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三、辩论明理享受诗趣。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

9、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来举行个小小辩论会,同意改成观塘有感的同学站起来。为了能更好地说服对方,再读读古诗。【出示朱熹池塘边读书图片】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那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遍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10、活水来。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2、朱熹写了两首观书有感我们来看看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蒙冲:战船。 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2、师:前一首写水塘虽然不大,但因为有活水不断地流进,就能清楚地映照出大千世界中不断变幻的天地万物。诗人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提高才能活跃,才能避免停滞和僵化。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11、新技术,才能保持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头脑,知识越多越深,辨别是非的能力越强,才能不断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新发展。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用设问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独特的读书感受和深刻的哲理。 后一首写人的知识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遨游。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景 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

12、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4、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六、作业布置。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品读重点词句,并发挥想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1、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2、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教学过程:

13、一、教学导入叙述辛弃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的故事:他,不是万人拥戴的明星,不是出神入化的球星,也不是紧握权力的政治家,他是个词人,更是位英雄。他22岁时,曾组织一支知人的义军部队抗金,后与狄京义军合并,并说服狄京南下归宋,就在联系事宜时,军中出了一个秦桧般的叛徒张安国,杀了狄京投降金营。此事被他得知后怒不可遏,率五十旧部连夜直闯五万金兵大营,活捉张国安,重新鼓舞了士气,就连当朝的皇帝也不禁“三声叹息”。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破阵子,走近词人辛弃

14、疾。二、初读感受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所以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1、播放示范朗读,学生静坐闭目聆听。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强调重点字词:回:醒。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 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出示译文: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

15、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3、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请一学生朗读,问: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豪放雄壮的)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壮”)三、再读理解1、请同学们以豪放雄壮的感情再读课文,找一下在词中哪些句子中你读出了“壮”?要求学生以“读到 ,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 ” 说明其对诗句的理解。此处注意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品味,并穿插朗读,例如:梦回吹角连营“连”: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气势宏伟。沙场秋点兵点:在肃杀的秋风中,一位豪气满怀的将军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马作

16、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的激烈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君王天下事”指什么事?联系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了解时代背景。这一仗,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齐读2遍)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2、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梦回”“可怜白发生”为什么“可怜”?“醉里挑灯看剑”中意蕴丰富。“醉”,因为喝酒。酒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久别重逢需把酒,友人离别要尽酒,征战沙场饮美酒。这里作者因何而醉?举杯消愁愁更愁。醉后不醉卧,反而挑灯。挑灯为什么不看别的,而要看剑?学生发

17、表见解后补充介绍辛弃疾的前期经历。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从岁至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这剑,曾随他揭竿而起,曾伴他南下谒见天子

18、,曾助他万人之中擒拿叛将,曾随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经历过“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轰轰烈烈的岁月。而现在(穿插辛被免官的简单资料),人被闲置,剑也落寞,“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无用武之地,思之怎不令人万分惆怅,愁肠百结?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 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而此间心情,又能向谁倾诉?唯有同样抱负相似遭遇的陈亮罢了。再读全词,替辛弃疾倾诉心

19、曲。总结: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四、比较阅读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语言风格:豪迈雄壮思想内容:都有报效祖国的远大

20、抱负,但江城子少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五、拓展延伸后世对辛弃疾多有推崇。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辛弃疾在积极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的同时,也主动承担着民族的使命。他内心想的不是个人的恩仇,而是国家仇、民族恨。这,也正是人们景仰他推崇他的原因吧?六、推荐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西江月.遣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七、当堂检测 (你是最棒的,加油!) 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词上片描写军旅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范围。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

21、添了肃杀之气。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词人渴望实现抗金大业的理想,也表现出他对君王因忧愁国事而生出白发所产生的怜惜之情。D这首词意境开阔,在内容上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表现出慷慨纵横、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 板书设计:壮志难酬 悲 报效祖国 壮赠花卿 教学目的: 1、会认“卿、锦、管”两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它的赞美。教学要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教学资源:(主要注明网络资源、校本资源、教育技术资源等) 挂图、生字卡片、吸铁石、图片、教鞭板书

22、设计: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挂图出示)各种乐器,有琵琶、笛、箫、笙,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2、这些就是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在当时驻扎在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花卿的府上,听到弹奏出来的美妙乐曲,不禁写下了一首诗赠花卿。你们想读读吗?出示古诗。二、自主探究:(一)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2、指名认读生字,再读准“赠、卿、纷”三个字。3、 游戏巩固。4、 指名读古诗,并正音。5、教师范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6、反馈:指名说。学生理解多

23、少就说多少。把相应的诗句读一读。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吗?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二)、再读古诗,体会古诗韵昧1、师讲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乐曲如此之美,杜甫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将这首诗赠给花卿。师:诗人如此陶醉,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呢,你们想听吗?2、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古诗。3、学生再美美地读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4、请喜欢第1句的同学读第1句。(1)师评:想看看吗?(看图)(2)师解说

24、:成都城中丝弦管乐纷纷奏响,那乐曲轻悠、柔美,杂错而又和谐。日日奏个不停。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人蓝天白云间。真动听呀!你们也想美美地读读这一句吗?学生自由练读第1句。(3)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第1句。师评:我听出日日演奏个不停,真是“日纷纷”(示范读)师评:我仿佛听到那美妙的乐曲“半入江风半入云”(示范读)(4)男、女生读,齐读。学习古诗第2句:5、咱们来欣赏一段乐曲放松放松吧。播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听完后随机采访:你怎么这样陶醉呀,心情怎样?6、诗人和你们一样,当他听到像仙乐一样的乐曲,情不自禁地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呀,这

25、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仙境才能听到,人间真是难得听到几回呀!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像诗人样,把你美好的感受读出来。读好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1)学生自由读第2句。(2)指名读。师:谁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生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师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你读得真好,我们已经被你带到美妙的乐曲中去了。让我们也来像他一样美美地一读吧。齐读。7、配乐朗诵。(三)、音乐擂台1、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能美美地朗读给大家听吗?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音乐擂台:这里有各种不同的音乐,你可以自由选择美妙的乐曲配上朗诵。先准备一下,可以找好朋友一起朗诵,也可以小组合作。看看哪组获

26、得擂主。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读。师生评议。3、师生合作读,共同展示。三、练习拓展:杜甫,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是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被称为“诗圣”。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收集杜甫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都行。游山西村一、教学目标1 学习第二首古诗 游山西村 ,并背诵。2 理解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所蕴含的哲理。二、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三、教学准备:风景画、实物投影仪、课本插图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 指名背诵 题西林壁 。2 说说从 题西林壁 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1 自由读 游山

27、西村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2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3 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三)读出诗的韵律美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四)读懂诗句,感悟诗理1 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办法。诗句下面有一些词语的注释,读一读注释, 也许会有帮助;书上还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讨论讨论。 2 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3 集体交流。 ( 1 )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一、二行诗。(

28、2 )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 学法反思:课本中的注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助;课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4 感悟诗理。 ( 1 )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 )出示课本插图,思考:“山重水复”与“疑无路”、“柳暗花明”与“又一村”之间的联系?想象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 ( 3 )指名回答。 ( 4 )再次启发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 5 )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历、从

29、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竹石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准备:1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2 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背诵墨梅。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二、回忆方法。 学古诗先理解什么,再理解什么,最后体会什么? 板书:古诗 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三、讲解竹石1、听配音朗读磁带。2、指读注释,理解诗句。(让学生标出不懂的句子)3、讨论重点词句。(1)第一句中“

30、咬定”是什么意思? 板书:咬定(2)学生自己解释第一句。(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3)第二句“破立”是什么意思?“立根”是什么意思? 板书:立根(4)学生自己解释第二句。(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5)第三句“坚韧”是什么意思?“千磨万击”是什么意思? 板书:坚韧(6)“咬定” “立根”指的是竹石的什么? 板书:竹石 特性(7)竹石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坚韧? 板书:历经磨难(8)学生自己解释第三句。(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9)第四句“任”是什么意思?“尔”是什么意思?(10)指导学生看挂图,理解第四句诗文。 板书:无论 多少(11)学生自己解释第四句。(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12)竹石的特性好象人的什么精神呢? 板书:人 坚忍不拔4、指导朗读。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竹石2、理解诗句,领会诗句中赞颂了什么精神?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