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4721973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8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1(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撰写人:_日 期:_附件三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是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开展项目工作的依据。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规范设计的编写,特制定本要求。一、设计编写总体要求(一)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和其他国家财政调查专项。(二)设计分类1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专业类别分为:(1)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2)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3)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物化探异常查证(4)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5) 矿产资源普查评价(6)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7)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8) 地下水资源勘查(9)

2、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0) 区域重力调查(11) 矿产地球物理勘查(12) 航空物探测量(13)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14)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5) 遥感地质调查(16) 航空遥感(摄影)(17) 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18) 地质调查专项研究(科研类项目)2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工作阶段(性质)分为:(1)新开项目总体设计(2)续作项目年度工作方案3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项目层次分为:(1) 计划项目设计(2) 工作项目设计(三)工作程序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计初审等。1明确任务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

3、项目实施单位下发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相关准备工作。2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设计编写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与资料。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编写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设计编写时,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根据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及时组织设计编写,按时保质完成设计及附图、表的编制。4设计初审设计初稿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设计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实施方案能否满足项目任务书的有关要求。设计编写单位应根据初审意见

4、认真进行修改完善,提交设计的送审稿。(四)基本要求1设计应充分体现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性质,并按不同阶段和性质编写设计:属于跨年度的新开项目必须编写项目总体设计,续作项目只须编写年度工作方案。总体设计按不同专业设计书编写提纲编制,并在综述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和充分收集、分析前人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明确本年度工作方案(作为总体工作部署的一部分)。年度工作方案应对项目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详细说明项目任务书下达的总体工作任务和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上一年度批准的设计工作量以及实际完成情况(含工作量完成百分比)。对没有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具体原因,并将未完成工作量纳入本年度统筹安排。同时,对

5、照本项目任务书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重点阐明上一年度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简述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取得的成果,并客观评述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年度工作方案有充分依据并具有可操作性,为本年度工作安排提供借鉴。2设计编写应按照各专业设计编写技术要求执行,凡未列出的专业类别可参照相关专业的编写要求。3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必要时,可以设计多方案供专家论证确定最佳方案。4设计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如有较大变更,按规定报批,根据批准编写设计。5设计编

6、写前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精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美观。6地质调查项目按有关要求编制设计预算,项目设计预算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的结业证书的专业人员编制。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封面格式:设计书名称(新开项目:项目总体设计)(续作项目:项目年度工作方案)(宋体,二号,粗体居中)实施/承担单位:(仿宋体,三号,粗体,居中)年 月 日(仿宋体,小三号,居中)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扉页格式:设计书名称(仿宋体,二号,居中)任务书编号:(仿宋体,四号)项目编号:(仿宋体,四号)编写单位

7、:(仿宋体,四号)项目负责人:(仿宋体,四号)编 写 人:(仿宋体,四号)单位负责人:(仿宋体,四号)总工程师:(仿宋体,四号)提交单位:(仿宋体,四号)(盖章)提交时间:(仿宋体,四号)二、设计编写技术要求(一)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技术要求(二)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设计编写要求(四)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五)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六)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是指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由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区域开发和国土整

8、治的环境地质条件,论证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拟定地质环境保护对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地质依据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1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任务(1)查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查明区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及危害;(3)调查研究地质环境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评价预测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4)调查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5)研究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论证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对策。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1)充分收集已有的水文、气象、地质

9、、“水、工、环”地质、遥感、物探、化探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有关地质灾害的资料,以及大江大河流域整治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设计。(2)开展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与物探、钻探、实验测试及监测等工程施工。(3)建立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网点。(4)建立地质环境信息系统。(5)开展环境地质专题研究。(6)综合上述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作出评价、预测与论证,形成成果报告。3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设计编制的基本要求(1)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依据充分,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合理,工作量布置得当,经费预算合理,保障措施有力。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所附图表清晰齐全。

10、(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应采用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监测、实验测试等综合手段,并重点说明“多S”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3)野外调查采用比例尺1:50000地形图。成果图件比例尺视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小于1:250000。(4)要突出揭示区域地质环境系统演变规律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为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防灾减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5)参照执行的技术标准:ZBD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ZB/TD10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有关

11、遥感、物探、钻探、实验测试等专业规范规程。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目的任务: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起始时间及成果提交时间等。2工作区范围和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及社会经济概况等。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1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区域物探、化探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2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调查、勘查和科研成果,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编制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图。第三章 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分析1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12、:包括: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等以及区域地质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分析。2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现有资料,结合现场踏勘了解的情况,叙述工作区内环境地质问题与有关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危害,并分析其发展趋势。第四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遥感解译:利用工作区已有遥感资料,说明所选择图像信息源的类别、精度、景数及图像信息处理要求等。要充分利用不同时期的信息源动态作对比分析,提取不同时期的环境地质信息与演变趋势。2地面调查:基础地质部分利用已有资料为主,可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及其演化规律;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查证遥感解

13、译成果;说明调查区的范围、面积、工作精度要求及方法选择、调查内容与数据采集方法等。3物探:要根据工作区特点与需要查明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并编制专业设计。采用的比例尺一般应与地面调查所采用的比例尺一致。要做好物探成果的综合解译与查证。4钻探:主要用于区域性控制和专门问题的查证,以及监测点的建设。要说明钻探工程布设的原则、位置、工作量、施工程序及质量要求。并附典型钻孔设计图。5实验测试:说明各类样品采集的目的、采样原则、采样位置、数量、分析测试项目等。为分析研究地质环境演变规律,应充分利用古地磁、热释光、同位素年龄、孢粉、微古等测试技术。6监测:根据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和需解决

14、的问题,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网点布置原则、布设位置、监测内容与要求、监测工作量等。应充分利用GPS等先进的监测手段。为确保监测周期,控制性的监测点应在工作初期就开始布设并运行。7信息系统建设:以建立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系统和综合整治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为目标,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和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评价、预测和综合整治模型化、可视化、人工智能化的决策体系。空间数据库平台为Arc/Info。技术要求按中国地质调查局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以及其它相关标准编写。8专题研究:对重要且解决难度较大的地质环境系统演变规律,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预测及示范研究,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

15、开发论证等,应设置科研课题进行专门研究,使科研与调查工作密切相结合,解决调查项目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应说明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的名称、立项依据、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等。9图件编制:主要编制实测性图件、评价预测性图件和对策性图件。均采用数字化编图。说明图件的名称、比例尺与图面基本内容等。第五章 工作部署1工作部署原则: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阐述总体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2总体工作部署: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对不同层次及各类地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视具体情况分年度提出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3年度安排:说明年度工作安排的主要内容和

16、工作量。当年工作安排要详细具体。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第七章 预期提交成果1成果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及专题研究报告、信息系统建设报告等及附图、附表。调查成果以数字和纸介质两种形式表示。2提交成果时间。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组织管理。2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第九章 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第十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成果水平与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等。2设备配置,列表说

17、明所配置的主要设备。3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4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附图: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2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图3工作布置图(以简化水文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为底图)4其它需要的图件(七)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调查试点和研究总结阶段,其技术要求也正在编写之中。本要求暂时供1:250000和1: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时参考。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

18、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理论,调查人类和生物群体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地下水圈和地表水圈。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和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1)基本查明测区内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2)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对人类生存

19、环境所产生的影响;(3)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等。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1)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植被群落、生物多样

20、性调查;(F)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G)其它有关的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等。(3)样品采集、实验测试、室内综合研究及数字图库的建立。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方法技术,动态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评价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测区内的生态地质环境容量与质量现状,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等。调查成果要以数字和纸介质两种形式表示,数字成果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

21、层及属性文件格式,以及其它相关标准。要建立空间生态环境地质图库。3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要明确并突出 “3S”技术在调查中的应用。要明确测区内可利用的航、卫片类别、精度,明确所使用的解译手段、数据采集记录手段、GPS仪器类型、测量精度、GIS平台类别等。收集的历史资料和本次调查获得的资料要进入空间数据库。要真正做到“3S”技术的有机结合。(2)要突出反映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对象的动态性。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调查评价区域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动态性包括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的区域性动态(生态水位、资源的质与量)变化、地面沉降量变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土地沼泽

22、化、土地贫瘠化和石漠化,微地貌的变化等。这些动态变化要用GIS可视化表示。(3)要突出揭示生态区域变化与地质环境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4)空间数据库平台为Arc/Info。(5)参照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是:DZ/T0001-9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158-95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ZB/TD10004-891:50000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GB/T14158-93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规范DZ/T0151-95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23、第一章 绪言1目的任务,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起止时间及成果提交时间等。2工作区范围和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等。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1以往区域基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2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总结以往的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分析测区内存在的问题,编制区域“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图。3已进行的其它调查工作:包括矿产勘查、土壤调查等。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阐述。第三章 测区地质背景及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主要从区域地貌、地质构造

24、背景和地质环境条件来分析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1区域地貌条件:重点阐明地理地貌对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与影响特征。2区域地质条件:重点阐明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等。3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以上内容阐述要与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相关,力求文字精练。4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结合野外踏勘,在充分对已有各种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测区内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产生的各种原因。问题分析要透,不能泛泛而谈。第四章 调查内容、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1调查内容:根据测区地质条件和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明确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分类详细阐述。2技术路线:依据测区特点和调查内容,

25、采用高效实用的技术路线。3工作方法:详细说明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各自的技术要求。工作方法分类叙述。4图件编制:要明确编制哪些图件,需要采集哪些数据,及对数据采集的要求。实现野外调查资料现场数字化。第五章 工作部署1工作部署原则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阐述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2总体工作部署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对不同层次及各类地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视具体情况分年度提出各工作阶段的主要内容,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3年度工作安排说明年度工作安排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当年工作安排要详细具体。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

26、表)。第七章 预期成果及提交时间1成果资料调查报告、图件,包括电子版和纸介质形式。电子版格式要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要求。此外,还包括原始资料和其它技术文件资料。2提交成果时间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组织管理。2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第九章 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第十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附图:1交通位

27、置图(可附插图)2以往地质研究程度图3工作部署图4其它需要的图件(八)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地下水资源勘查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其成果可作为水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实施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的地区,已完成了1:2000001:100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因而目前部署的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应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开展区域地下水资源勘查。1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目标和任务(1)基本查明区域主要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结构、导水性,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的边界特征。(2

28、)基本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的转化关系、控制因素及其转化量。(3)在基本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室内测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4)采用水均衡法、解析法或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按照地下水系统评价区域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可开采资源。(5)初步建立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2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参照执行的技术标准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J 27-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3地下水资源勘查的主要工作内容(1)充分收集工作

29、区内已有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包括区域地质、物探、化探、气象、地表水文和遥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建立工作区的GIS地理信息系统。(2)遥感图象解译或航空照片解译,一般采用卫星图像解译,必要时可进行专门遥感飞行,并进行野外验证。(3)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为1:250000。(4)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面物探和物探测井。地面物探应圈定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初步查明控水构造、岩溶发育带及其深度,覆盖层的厚度等。(5)水、土、岩样品的采集分析。包括常规水化学分析、水中同位素分析和特征微量元素分析。(6)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观测持续时间应大于一个水文年。在

30、必要的地表河流断面建立观测站,监测河水流量和水位。(7)水文地质钻探。在充分利用物探资料、已有钻孔和机井资料的基础上布置水文地质钻孔。(8)水文地质试验。抽水试验,包括单孔抽水试验、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和群井抽水试验,可根据具体情况部署。在岩溶地区可布置连通试验。河水入渗试验、灌溉水回归试验和给水度野外试验等可根据条件布置。(9)地下水开采量调查。系统调查不同含水层的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工业、生活现状用水量宜实测,农业用水可采用统计方法,收集历年地下水开采量资料。(10)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按照地下水系统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进行地下水均衡计算,在勘查程度较高的地区可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地下水天然

31、补给资源、地下水储存资源,主要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11)地下水质量评价。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区、分级评价。(12)建立地下水信息系统。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等标准,参照DZ/T 012894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建立地下水动态信息系统,并逐年更新地下水资源数据。附: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目的任务:说明任务来源、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任务书编号及其主要要求,工作起止时间。2工作区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的行政区、流域、图幅及编号;自然地理概况、气象、地表水文情况。3工作

32、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包括工作区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4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以往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区域化探、区域遥感、矿产地质、石油地质、地表水资源、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源地勘察等,对其成果进行简要叙述。第二章 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程度1以往区域基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2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总结以往的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分析测区内存在的问题,编制区域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图。3已进行的其它调查工作:包括矿产勘查、土壤调查等。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阐述。第三章

33、地质、水文地质概况1工作区地质概况:包括地貌、地层、构造。2工作区水文地质概况: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类型、分布,控水构造、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3工作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尚未查清的含水层分布、特征,地下水系统边界、地下水补给途径、排泄通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地下水水质等水文地质问题。第四章 工作方法简述本项勘查设计采用的调查方法、精度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测绘、遥感解译、水文地质钻探、物探、野外试验、资源计算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第五章 工作部署1简述部署原则、工作重点、工作计划、时间安排。2实物工作量。3人员组织、技术装备。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为

34、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第七章 预期成果项目的最终提交的报告、图件及信息系统。分阶段提交的报告和图件。预期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组织管理。2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第九章 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第十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1保障项目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附图:1交通位置图2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3区域地质图4区域水文地质图5遥感图像解译推断地质图6地下水资源勘查

35、工作部署图(九)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工作任务(1)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2)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

36、的危害和未来趋势;(3)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4)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5)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6)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7)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2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1)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

37、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常见的灾种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斜坡失稳、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地方病、水土流失、采矿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及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等。(2)评价内容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A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B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C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3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1)工作标准执行

38、的技术标准: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0001: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数据库系统建设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1999。参考标准:1:250001:50000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 D 1400389);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2000;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0),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司,1996;省(自治区)环境地

39、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8。(2)工作方法A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提供基础。B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害异常区。解译精度1:50000。 C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野外调查使用1:50000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D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在调查地质灾害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调查精度,尽可能按国际标准术语进行编目(In

40、ventory),目前还没有国际标准的按有关的行业标准进行。E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GPS、RS和野外原位快速测试技术等),以便快速有效地获取资料。F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G建立整个库区地质灾害及相关因素信息系统。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主要包括任务来源、工作目的、任务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提交时间等。2工作区自然概况。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水源、电源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第二章 以

41、往地质工作程度分各阶段简述工作区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明确本次工作基础,同时指出已有工作成果及其使用存在的问题。1以往区域地质工作;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3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工作。第三章 区域环境地质条件1气象水文;2地形地貌;3地层岩性;4构造格架、新构造和地震;5水文地质条件;6地质灾害现状概述;7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概述。第四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提供基础。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害异常区。解译精度1:50000。3野外综合调查(1)野外调查使用1:50000比例尺地形图;(2)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

42、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3)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4)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4适当布置槽(井)探、物(化)探和岩、土、水样试验工作;5确有必要时,可安排少量钻探或坑探工程量;6配合调查开展工作,有针对性进行重点问题研究;7适时布置群测群防或长期观测工作;8室内综合研究(1)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2)建立工作区各种地质灾害的调查表、整个库区地质灾害及相关因素信息系统。9图件编制说明10技术标准。列出执行标准和参考标准。第五章 工作部署及

43、进度安排1工作部署原则根据工作目的、任务和相关技术要求,提出总体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关系及工作程序。2工作部署根据项目工作部署原则,分不同层次和类型作出总体部署,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3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列出各项工作的工作量;说明年度工作安排,当年的工作安排尽可能详细。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附工作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量表等)。第七章 预期成果及成果表达形式1预期成果(1)文字报告工作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价报告(2)图件工作区地质灾害现状图(1:50000)工作区地质灾害分区预测图(1:50000)工作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0000)2

44、成果表达形式基本要求是,提交纸质和数字化两种形式成果,包括:(1)文字报告(2)工作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包括数据标准、数据库实体、信息传输与应用机制)(3)纸质图件(4)基于数字图层的地质灾害图集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组织管理。2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具备完成本项任务的资质,选派的人员应是多年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防治工程设计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提交高质量的实用成果。第九章 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第十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项目在管理、人员、质量和时间等方面的

45、保障措施。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附图:1交通位置图2以往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研究程度图3野外调查工作布置图(十)区域重力调查设计编写要求(十一)矿产地球物理勘查设计编写要求本要求适用于 1:50000及更大比例尺矿产地球物理勘查任务设计书的编写。1设计书编写的准备工作(1)充分收集、分析与任务有关的资料,含以往地质、物探(含物性)、化探、遥感等资料。做到充分利用以往资料,不做重复工作;分析在以往工作成果基础上获得新成果的可能性和新成果的价值;分析方法的有

46、效性;充分利用先进适用的方法技术获取最大的地质找矿成果。(2)认真领会任务书的各项要求,特别是有关地质效果的要求。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不明确,应及时向下达任务书的单位进一步阐明。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难以达到或不甚合理,应与任务书下达单位协商调整。(3)必要时,应在设计前进行现场踏勘和方法有效性试验。2设计书编写的依据(1)项目任务书(2)承担单位现有的方法技术(3)有关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GBT/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DZ/T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072-93

47、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3-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81-93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DZ/T0084-93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DZ/T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报批稿)DZ/T 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报批稿)GB/T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DZ/T0069-93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其它有关行业技术标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部门技术标准3设计书编写遵循的原则(1)符合任务书要求;(2)方法技术选择及工作量安排兼顾有效、先进、经济三方面要求;(3)允许并鼓励提供多方案,以便对比。附:矿产地球物理勘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项目来源及任务书全文2勘查登记

48、情况3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列出项目名称,工作年份,工作单位及本次工作有关的工作成果。第三章 工作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1简述区域地质特点(大地构造位置、地区、岩浆岩、构造、矿产);2详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3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4若工作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

49、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1工作部署及依据: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和在最小冗余原则下尽量规整的要求。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2进度安排:含野外、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3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先进适用的物探方法和测地方法。单方法定性难度大时,应投入综合物探方法或与化探方法综合。综合方

50、法可以同测网、同面积测量,也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只查证主方法发现的异常。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选择及依据: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可直接引用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尚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或有特殊要求的,应设定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应列全,并说明其依据。物性工作:应满足异常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在照顾到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凡能采集到标本时,都应在主要异常中心部位采集标本。磁法应采集定向标本。物性工作除部署标本采集与测定外,有

51、条件时应通过其它方法获取物性资料,例如收集测井资料、井旁测深等。质量检查方法与要求:含均匀(时间、空间)分布,检查比例、检查方式(一同三不同等)、超差处理原则等。第五章 资料整理、处理与解释推断1资料整理方法与要求:含资料整理、图标方法与要求、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计算及图示错误率指标等。2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要求及依据:每一种处理方法应有明确的目的;应有资料处理后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要求。3解释推断:含定性、定量反演。定性解释应贯彻每一个编号异常都要解释的原则和室内对比与野外现场踏勘相结合的原则。凡有定量反演可能性的资料,均应进行定量反演。定量反演方法的选择应列出依据。应有定性、定量反演质量控制

52、与质量检查要求。4报告编写: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第七章 预期提交成果主要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组织管理。2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第九章 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第十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2安全及

53、劳动保护措施。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附图:工作布置图及其他必要图件等。(十二)航空物探测量设计编写要求(十三)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要求6参照的技术标准(1)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比例尺1:200000(DZ/T 0167-1995)(2)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比例尺1:50000(DZ/T 0011-9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4)汞蒸气测量规范(DZ 0003-91)(5)地球化学勘查术语(GB/T 14496-93)(6)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 14839-93)(7)地球化学勘查图图示图例及用色标准(DZ/T 0075-93)(8)其他

54、地质等有关规范、规定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目的任务简述项目来源、任务、工作起止时间及有关要求。2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景观条件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交通等(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工作区地质概况1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简述工作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物探、化探、遥感调查等工作程度、主要成果和问题及野外踏勘成果。2地质矿产特征:简述工作区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等特征及主要地质矿产问题。3地球化学特征:简述工作区主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三章 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工作部署1野外工作布置包括野外采样点位布置,包括

55、各种样品采集以及重复样采集等(附采样点位图)。2野外采样方法及质量要求包括野外采样的介质、深度、粒级、样品重量及样品加工等方法技术和质量要求。3野外质量检查4样品管理及送样5工作进度安排6样品分析(1)样品组合及制备室内样品组合、加工、制备等。(2)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包括分析指标、各元素的分析方法和精度等。(3)分析质量要求包括检出限、报出率、精密度等。(4)分析质量检查及质量监控方案第四章 重要异常查证1异常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包括异常筛选、查证方法技术,检查异常数目、所要达到要求等。2提交的异常查证图件及简报等第五章 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1数据处理方法2图件编制方法3报告编写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

56、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第七章 预期提交成果包括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类型(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时间等。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组织管理。2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第九章 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第十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附图:工作布置图及其他必要图件等。(十四)矿产地球化

57、学勘查设计编写要求(十五)遥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1设计书编写的准备工作(1)充分收集、分析与任务有关的资料,含以往地质、物探(含物性)、化探、遥感等资料。分析在以往工作成果基础上获得新成果的可能性和新成果的价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先进适用的方法技术获取最大的工作成果。(2)认真领会任务书的各项要求。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不明确,应及时向下达任务书的单位进一步阐明。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难以达到或不甚合理,应与任务书下达单位协商调整。(3)必要时,应在设计前进行现场踏勘。2设计书编写的依据(1)项目任务书;(2)承担单位现有的方法技术;(3)有关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3设计书编写

58、遵循的原则(1)符合任务书要求;(2)方法技术选择及工作量安排兼顾有效、先进、经济三方面要求;附:遥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 前言1目的任务简述项目来源、任务、选区依据、工作时间、提交成果内容及有关要求。2工作区范围及地理条件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概况等。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简述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调查和研究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工作区地质概况1地质矿产特征简述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分布规律及地质问题2遥感地质特征简述区内遥感图像、数据分布,可解程度。第四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1工作方法(1)图像处理与制图(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依

59、据、制图比例尺确定原则,处理机时计算依据);(2)野外踏勘与解译(踏勘路线、取样点确定);(3)野外检查验证(野外检查验证路线、检查点数)。2质量控制要求说明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技术(精度)指标。第五章 工作部署按照任务书要求、区内以往工作程度和地质概况,确定合理的部署原则,部署思路和工作计划。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第七章 预期提交成果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成果类型(图像、数据、报告、图件)及时间。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组织管理。2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第九章

60、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第十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附图:地质矿产图、工作布置图及其他必要图件等。(十六)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十七)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项目设计编写要求27地质调查计划项目工作项目汇总表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编码工作起止年限项目性质主要工作量经费预算(万元)预期成果实施单位/ 承担单位备注起始终止名称计算单位总工作量本年计划总预算本年预算1计划项目名称1.1工作项目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