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04504967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冯鹰苏南模式”这一名称是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当时的苏南地区主要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持续时间长,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而有了苏南模式”的提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苏南模式”经历了由诞生、异军突起,到自我改制、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始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成为引领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面旗帜。一、苏南模式的诞生苏南模式诞生于苏南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条件。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交通方便,运

2、输畅通;商品生产起步早,历史上是商贾云集之地;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少,有寻找新的就业门路而致富的客观要求;矿产资源少,除农副产品加工外,工业性加工必然依靠横向经济联系,供销两头在外”;集镇星罗密布并紧靠上海,易于城乡沟通和发展工业;多年来的高积累、低分配,使乡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办工业。上述苏南农村的区域性特征,集中地表现为这一地区具有较强的商品经济的开拓性,所以早在60年代苏南就有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萌芽。但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农村搞家庭副业也要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因此,在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苏南社队企业的发展十分缓慢,苏南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人文条件所蕴藏的发

3、展优势和潜力,迟迟得不到充分的开发。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恢复了实践标准的权威和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针对左”的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头脑的现实,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现代化“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黄福宁,江苏统计,2005年第1期。建设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强调要关心人民的物质利益,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在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先富起来。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关于加

4、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对社队企业分别不同情况,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所有这些,都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从此,苏南广大干部群众,从偷偷摸摸、躲躲闪闪地干,变成正大光明、大张旗鼓地干,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苏南农村。乡镇工业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1982年的苏、锡、常地区总产值从1978年的26亿元,增加到70亿元,4年中增加44亿(1970-1978年的8年中只增加了23亿元),成为推动苏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983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苏州地区时,对苏南人民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优势,发展集体所有制,发展中小企业,在短短的几年内解决了人民

5、的吃穿用、住房、就业、子女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问题,以及人民精神面貌的极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赞叹地说:这几条就很了不起啊!看来,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此后不久,费孝通在对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南模式”这个词,并将其解释为以发展工业为主,集体经济为主,参与市场调节为主,由县、乡政府直接领导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二、苏南模式的异军突起1984年,人民公社取消,乡镇编制恢复,社队企业”正式更名为乡镇企业”此后五年,乡镇企业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在1984到1988年的治理整顿期间,省委、省政府牢牢抓住中央对沿海地区网开一面”的有利时机,鼓励乡镇企

6、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生产出口创汇产品,发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禾U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到了1989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078.41亿元,在全国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外贸出口交货额超过50亿元,其中张家港市、无锡县、吴县、昆山市“苏南模式”与真理标准,黄文虎、沈建国,求是,1998年第10期。一声“春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新华日报,2008年12月18日。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经验,执政中国第三卷,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等四个县(市)出口商品销售额均超过5亿元,成为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

7、,苏南及沿江地区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乡镇工业又迎来了持续四年的超常规发展。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设立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南地区建立了多个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领头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引进外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县级市先自费开发后得到国家承认的昆山国家级开发区。各类开发区成为全面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载体,率先打开国际市场的乡镇企业成为与外商建立合作合资企业的主力军。这样,苏南迅速成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在最为鼎盛的1995年,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省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苏南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0.1%,其中工业增加值份额46.3%,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42.9%。在第三届

8、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苏南所辖12个县级市全部榜上有名,锡山、张家港、江阴三市名列前三名。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苏南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三为主、二协调、一共同”的基本特征。所谓三为主”,即:一是以集体所有制为主。苏南大部分乡镇企业的创业资本源自社区范围内的集体投入,其所有制的基本属性是以社区政府为代表的集体经济。二是以乡镇企业为主,包括村办企业。三是以基层政府行政推动为主,经济运行机制以市场导向为主。苏南乡镇企业是由镇、村两级党政组织直接策划和创办的,并根据市场导向进行商品生产。所谓两协调”,即:一是城乡协调,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乡镇工业实施以工补农

9、、以工建农”的方针,使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二是经济和社会协调。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力素质,有利于农民向市民转化,有利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投资教育、环境与福利,苏南教育发达、环境优美,社会保障健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一共同”,即: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实行集体所有制,发展乡镇企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城乡居民收江苏经济年鉴,1990年,W49o江苏社会科学,认真总结“苏南模式”的新鲜经验,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王霞林,1997年第1期入差距减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苏南广大干部群众探索适合本地

10、实际发展路子的创造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对苏南地区乃至江苏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打破了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以粮食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苏南地区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的转变;乡镇企业找米下锅、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冲击和动摇了一统天下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河;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推动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避免了重蹈以萎缩农业和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化的旧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的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之路,避免了有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对立、大城市畸形发展与农村一度凋敝形成的反差现象;坚持两

11、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证实了发展市场经济和加速物质文明建设并不一定以牺牲精神文明和社会稳定为代价;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先富带后富,走出了逐步实现社区内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苏南模式形成、发展的创造性实践和历史性贡献,是邓小平理论在这一地区生动而具体的实践,并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经验,开拓了思路。三、苏南模式的自我改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建立,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逐步增强活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卖方市场

12、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使在计划经济夹缝中形成的苏南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由于偏重强调“集体经济为主”,几近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使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缺乏活力;单一的投资主体经营行为随意性大,投资缺乏约束机制,管理不规范,非生产性开支日益增加;乡镇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集体资产缺乏人格化的主体;过度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乡镇企业陷入了负债率高、效益滑坡等困境,直接影响了苏南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在这些弊端日益暴露的过程中,苏南各地先后进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抵押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实践,但这些单纯局限于经营管理方面的改革未能有效地

13、扭转企业面临的困境。面对严峻的现实,苏南各级党委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既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上做文章不能走出困境,就必须另找出路。他们一方面学习现代企业制度等市场经济知识。一方面组织基层干部和企业家到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改革深处是产权,要重新焕发乡镇企业的活力,必须寻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权制度。1992年,苏南乡镇企业进行了第一次产权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在维系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思维下进行的改革。主要形式有股份合作制企业、集体控股、参股企业,以及“租股”、“租售”企业等。通过这次改革,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单一集体所有制企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以劳

14、动联合、资本联合为主体的新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有制结构更具社会个人共同所有的特征。但是到了90年代末期,股份合作制又成为改革中的过渡形式,这是因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股份合作制带有人为色彩,结果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平均主义,即吃股份的大锅饭。二是市场经济要求资本和劳动要素具有独立性、平等性和流动性等特点,以适应资源有效配置的需要,而股份合作制带来的却是封闭性和排异性。三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很难实现所谓的“双过半”原则,即入股人数过半、职工股金过半,因而资产的支配权仍然掌握在乡镇政府中管理集体资产的少数人手中。1997年以后,产权模糊

15、的集体企业加快了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此时苏南乡镇企业按照“能私不股,能股不租,能聚不散”的原则,加大了大中型乡镇企业改革的步伐,开始了所谓的第二次改制。当时苏南乡镇企业主要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转为私有化,二是转为混合所有制。一般情况下,大型骨干企业(资产1000万以上)和大型企业(资产500万以上)搞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中小企业搞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小而亏的企业实行拍卖和转让,变为私营企业。苏南乡镇企业还利用存量转股、拍卖转让、租赁经营、兼并重组、划股出售、分立破产等各种方式,盘活、转换集体的存量资产,吸引企业的干部职工入股;同时,带动个人、社会法人、外商等多元化的增量资本,初步

16、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以苏州4531家已改制成公司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例,总股本中集体占44.9%,个人占31.7%,社会法人占23.4%。锡山市的股份合作制乡企中,经营者、中层干部、职工各占股份的3:3:4。至此,苏南乡镇企业的含义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它不再是指集体性经济,此时一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设在乡镇及所辖村的农村各类企业都称为乡镇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这种脱胎换骨”的改制使苏南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并创造出了投入总量并未增长但销售额与利税增长的可喜局面。1999年,苏南乡镇企业共创造销售收入3620多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12.17%;工业增加值达976亿元,比

17、上年增长12.74%;利税237亿元,增长15.9%。乡镇企业的资产结构中,集体资产的比重已下降到40%以下(主要是土地等不动产),社区政府基本退出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经营者获得了大部分的企业所有权。四、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进入新世纪和发展新阶段,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新一轮沿江开发,与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我国转移的大潮适时对接,苏南在基本完成乡镇企业改制的基础上,加大对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依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三化互动”吸引国际先进产业资本纷纷向沿江聚集,带动投资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推动苏南经济开始由低向高转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18、,苏南还强调富民优先,不断实现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苏南模式”日益清晰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1、发展理念上,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是苏南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经验。苏南人认识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充分积累,但是百姓不富,农民“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宋林飞,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17期。 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张震,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11期。不富,GDP数字再咼,也没有意义”。为此,苏南致力于

19、率先发展,在率先发展中抓住发展的先机。同时,将富民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惠及苏南的全体百姓,提高百姓的富裕水平。为了防止两极分化,政府还加大对分配的调控力度,为百姓特别是农民构筑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等多重保障,实现了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2、发展手段上,市场与政府协调有力。苏南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致力于改变强政府、弱市场”的现象,正确处理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退出追求传统发展目标的运动员角色,把职能真正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近几年来,苏南政府在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以

20、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苏南的实践表明:在中国现实国情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但政府干预要力求正确有效。即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干预要做那些市场做不到也做不好的事。3、发展动力上,以外向型经济带动为主。以外促内、内外互动是苏南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国际化的一大特色。本世纪初,苏南主动承接国际产业的整体转移,着力打造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从而迅速提高了经济国际化水平。统计数据显示,苏南外贸依存度高于全国平均数10个百分点。外资依存度高出全国平均数2倍多。目前,苏南地区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由“三外齐上”拓展到“四外齐上”,更加突出引进外智;从节约资源

21、、环境保护、提高产业层次等现实需要出发,由“招商引资”发展到“招商选资”;在继续扩大总量的基础上,把品牌培育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以外贸引外资、靠外资促外贸、外贸与外资带外经,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全面介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势已经确立。4、发展路径上,实现四大超越。(1)产权结构的超越:扬弃集体经济为主,实现三足鼎立竞相发展。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苏南根据生产力发展实“新苏南模式”与“新温州模式”的对比研究,周东梅,特区经济,2009年第11期。际和自身区位特点,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实现了产权结构的创新。首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2、,集体经济为主的产权结构得到升华;其次,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外资经济的优势不断扩大;再次,大力实施“民营赶超”战略,民营经济发展后来居上。(2)产业发展的超越:抛弃低散粗放方式,实现园区集中集聚发展。苏南各类产业园区的建立是“新苏南模式”吸引国际资本和产业提升的最具特色的创举。产业发展与园区发展互相促进,促进了低散粗放的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集聚发展,从而提升了苏南的产业结构,根本上增强了苏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保护了耕地,使高科技农业与高科技工业一起得到发展。(3)社会结构的超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苏南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

23、会保障全覆盖的实践,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使得苏南地区缩小城乡差距在全国领先。“新苏南模式”中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即用“三化”带动“三农”,并以现代化带动城市化、经济国际化促进城市化、工业化优化城市化,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发展格局的超越:摈弃片面经济增长,实现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苏南人民一方面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看家本领;另一方面,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作为更高层次的新追求。今天,“新苏南模式”的最新亮点之一,就在于发展格局上,超越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局限,实现了逐步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转变,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四个文明协调共进、全面进步。尽管“新苏南模式”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随着历史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它仍然需要不断地吸取其他模式的长处,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发展、创新和提升。在敢于争先、自强不息、负重奋进、团结拼搏的苏南人的共同努力下,苏南地区必将展现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