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36021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解析:由材料“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可知宗法分封制下存在“家国同构”特点,故A项正确;宗法分封制度与神权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层等级,具有等级性,但这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中央并未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而不具有中央集权的特点,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按照以政治权力、

2、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解析:据材料“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属于中枢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

3、隋唐的科举制都是选官制度,故B项正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属于中枢管理体制,故C项错误;汉朝的察举制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云南昆明二模“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A领悟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是艺术常识B融入全球化已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C弘扬传统文化只能与现实意义相结合D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入世界解析:A项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没有涉

4、及融入全球化,故A项错误;B项只有融入全球化,没有涉及继承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可见传统文化与现实意义相结合没有必然性,故C项错误;D项既强调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融入全球化,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4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题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

5、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解析: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在唐朝,故A项错误;“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故B项正确;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宋朝的市,故C项错误;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材料的内容是草市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故D项错误。答案:B52018河北唐山高三测试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史料和对史料的解说结合在一起,以提供行动指南和唤起爱国主义意识。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这表明史界革命()A更新史料解说 B推动维

6、新变法C否定史学传统 D旨在救亡图存解析:A项表述不足以表述“史界革命的目的是把史料和对史料的解说结合在一起”,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牵涉的是史界革命,并未牵涉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强调的是史界革命的重要性,并未否定传统史学,故C项错误;D项表述符合题目中“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故D项正确。答案:D6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

7、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解析:由材料时间信息“1901年至1910年”可知,当时正值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际,是清王朝统治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因此史学界编译大量“亡国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服务于社会现实,即唤起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意识,拯救民族和国家,A项正确。答案:A7下表是186119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部分),表中数据反映了()年份进口(万两)出口(万两)18615 1075 03418759 7809 890189517 16914 329190138 91020 130A.中国卷入资本

8、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8611901年中国的进出口额都在不断增加,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这期间中国出口额也在增加,故B项错误;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与1875年出口大于进口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答案:A8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

9、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调用所学知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全部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体现了计划与市场需求的背道而驰,B项正确。答案:B9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利克里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A

10、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B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D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古希腊虽然拥有大量的法律作品,但大多数希腊人并不理解法律的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D项正确。A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雅典公民并不欠缺法律知识,只是从行为上不能接受法律的约束,B项错误,排除;材料信息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不存在对应关系,C项错误,排除。答案:D10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A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B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C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D君主制与议会

11、制矛盾得到化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题中“奇怪的现象”之“奇怪”的含义。代议制民主政治模式下议会制与政党制都应发达,因此德国议会制不发达、政党制过于发达属于奇怪的政治现象。议会制不发达是因为德国封建性浓厚并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政党制发达则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对新兴力量的接纳和兼容,B项正确。A项“严重倒退”说法错误,排除;代议制与专制统治有原则区别,此时的德国属于代议制国家,C项错误,排除;君主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是否化解在材料中并未体现,D项排除。答案:B11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其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

12、取得了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苏联大多数平民成为教育良好、成熟老练、生活达到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但其经济建设却趋于停滞,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一变化说明苏联()A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B与美国争霸严重消耗了自身国力C集权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改变了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苏联国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本应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建设却陷于停滞,其主要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造成的,C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过程中苏联取得了较大成绩,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不是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并未改变原有的经济方针

13、,D项错误,排除。答案:C12根据下表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年份西欧各国工业指数(1938年100,目标130)西欧各国农业指数(“二战”前100,目标115)西欧各国批发价指数(1948年100,旨在维持物价稳定)19491129510819501241041241951135111143A.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B物价基本保持稳定C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D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工农业指数和物价指数的波动。结合表格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欧洲工农业得到恢复发展,但物价指数的增幅远远大于工农业的增幅,这意味着西欧经济复兴背后存在隐患,C项正确。A项

14、只反映了表中部分内容,排除;B项与表中内容不符,排除;物价指数增幅远远大于工农业指数增幅,说明西欧人民生活水平并非稳步提高,D项错误,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安徽合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 270余处,清代3 500余处,形成排灌网

15、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先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蓄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二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

16、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

17、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13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明代兴修水利,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多熟耕作制”、材料二“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改良农具方面,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量有关农业的著作”得出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

18、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第二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材料二“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出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英国是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第三小问原因,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技术角度进行分析,时间的切入点是明清时期,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农业科技处于总结阶段;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第(2)问的第一小问不同作用,根据中国实现转型失

19、败得出,中国未突破旧体制框架而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英国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第(3)问启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答案:(1)相同: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不同: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英国: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农业科技处于总结阶段。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2)作用:中国:未突破旧体制框架而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英国:推

20、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启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环境。142018湖南省湘东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过去五百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是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订一个

21、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拟订一个论题,表明立场,论题和论点须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二者的关系拟订。其次,要结合史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展开论述,论述时要紧扣论题和论点,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最后,紧扣题目,作出小结,若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则锦上添花。答案:示例一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15世纪至19世纪,西方的崛起推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阐述:15世纪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西方人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断兴起,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纷纷确

22、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方的崛起;随着西方的崛起,欧美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倾销商品,拓展世界市场,20世纪初确立起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结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国际关系格局及国际秩序的变化。示例二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20世纪后特别是二战以后,西欧的衰落和美苏的崛起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阐述:从19世纪末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制度渐趋完善,至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传统的力量中心西欧逐渐衰落;苏联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快速实现工业化,二战中其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大国。在这种局面下,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国际关系格局及国际秩序的变化。示例三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以及多种力量的崛起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阐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随着中国及第三世界、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力量的崛起,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结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国际关系格局及国际秩序的变化。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