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812363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4小题,共66分)1.在18世纪初的英国,人们只能依靠肌肉、风力和水力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动力;早期的磨坊用水力,而夏季的干旱或冬季的严寒就会威胁到这一动力源。上述问题在英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得益于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C. 火车发明D. 工厂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18世纪初的英国人们只能依靠人力和自然力作为动力,而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与题干无关,排除A。

2、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与题干无关,排除C。工厂制的确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排除D。2.揭开英国工业革命序幕的发明是A. 蒸汽机B. 骡机C. 水力织布机D. “珍妮机”【答案】D【解析】【详解】我们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纺织业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研制成功。答案为D。蒸汽机的改良结束了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不是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A错误。骡机和水力织布机是在珍妮纺纱机之后发明的,不符合题意,BC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属于简单题。3.新

3、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A. 造船业B. 采煤业C. 机器制造业D. 纺织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自古就有,不是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故A项错误;农业文明中,虽然作为燃料的煤炭没有大规模开采,但是作为木材补充的煤炭开采是存在的,故B项错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只有在工业革命后才有机器制造业,故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呢绒织造就是主要的手工行业,故D项错误。4.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

4、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考点: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欧洲首次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等交通工具,工厂纷纷建立。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

5、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5.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蒸汽、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A. 北京B. 东京C. 莫斯科D. 伦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蒸汽、臭气、烟气、毒气”可知,材料所指为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城市只有伦敦,故D项正确;北京、莫斯科、东京此时均未完成工业革命,故ABC项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19世纪”等关键信息,联系19世纪中期的阶段特征。6.“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

6、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这个时代史称钢铁时代。”与“钢铁时代”同时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还有A. 煤炭开采B. 电讯事业C. 火车制造D. 水力纺织【答案】B【解析】【详解】“钢铁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电讯事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符合题意,答案为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煤炭开采增长,与题意不符,排除A。火车制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发展的水力纺织,与题意不符,排除D。7.“交通运输业愈发达,商品流通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第二次工

7、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在A. 火车的研制成功B.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C. 蒸汽机的不断改良D. 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答案】B【解析】【详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答案为B。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蒸汽机的不断改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C。发电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但与交能运输无关,排除D。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因素是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 洋务运动的兴起C.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D. 民族资本主

8、义企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是导致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故A项正确;BCD项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产物,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最直接因素”。9.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官僚资本主义形成D. 洋务企业宣告破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之一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项

9、符合题意,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清时期,排除A项。C项出现在1927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出现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名师点睛】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10.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A. 富国强兵,谋求发展B. 同心协力,精益求精C. 重用人才,创办企业D. 改革政治,融入世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练兵、制器、购船诸事”、“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洋务运动的“富国强兵”主张,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同心协力”,也没有体现“重视人才”,排除AC;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11.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 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B. 重工业和轻工业C.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11、D. 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但是最终失败了,没有实现这个目的,故“花”应当是国家富强;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却诱导产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这就是“柳”,故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名师点睛】近代化史观下的洋务运动(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

12、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12.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

13、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 列强逐步放松对中国侵略C.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 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列强入侵,使得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且兴起洋务运动,促进民族工业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在加上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使得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由此可知,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项正确。A项只符合第二次,排除。BD两项只符合第三次,排除。【点

14、睛】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需要掌握近代民族工业三次发展的共同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把握。13.1953年,在制定“一五”计划时,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主要是为了A. 迅速增强国防实力B. 体现中苏友好C.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D. 满足生活需求【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在制定“一五”计划时,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主要是为了迅速增强国防实力,故A正确;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进行帮助体现了中苏友好,而不是因

15、为中苏友好使中国确立了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必定影响经济协调发展,C错误。重工业是满足国防等方面需要,不是满足生活需要,D错误。【点睛】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4.“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作为口述史料,上述歌谣可直接用于说明A. 人民公社化运动B. “大跃进”C. “文化大革命”D. “包产到户”【答案】B【解析】材料中所给的民谣很明显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发展规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犯了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A项是

16、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是左倾错误占据主导地位;D项是正确的方针政策。因此答案为B项。点睛:材料“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体现了“浮夸风”,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能体现“浮夸风”即可。15.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A. “抓革命,促生产”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A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方针,B、C两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方针,D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方针,故A正确,B、C、D项错误。16.1978年下半年,广东出现

17、“逃港”高潮,仅8月就达6709人,逃出1814人,1979年春节后又出现“逃港”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C.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D.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答案】C【解析】材料中“逃港”现象的发生,反映了广东和香港在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是深圳特区设立的直接原因,C符合题意;材料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无关,AB不正确;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不正确。17.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A. 海南特

18、殊的地理优势B. 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C.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88年前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开放海南省为经济特区,这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从而促使了材料中“万通创业”等企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从材料“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说明B项错误;D项是21世纪初基本确立的,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点是“1988年前后”;结合知识分析出答案。18.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B. 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 浦东的开发和

19、开放D. 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答案】C【解析】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于1980年,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90年开发和开放浦东,1985年开辟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故C正确。19.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归纳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以下是同学们梳理的四种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答案】A【解析】【详解】从1979年经济特区建立开始,我国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到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20、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项正确;B、C和D项开放的顺序错误,排除。【点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0.社会风尚往往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以下社会风尚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最可爱的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阅读苏联小说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的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于1958年,而电视普及、港台电视连续剧引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可以排除,B项正确。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迁21.“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

21、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 电影事业B. 铁路运输C. 航空事业D. 电报电讯【答案】D【解析】从材料当中的描述“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两句可知需要架设电线,另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符合题意的是电报电讯,故D正确; A不属于交通工具的范畴,排除;BC均是交通工具,与“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体现的信息不符,故排除。点睛: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

22、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报的许多功能已经被其它通讯信息取代,地位大大下降。22.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 传单B. 信件C. 报纸D. 电报【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处于中国近代大众传媒更新的时代,又从“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说明信息的载体是报纸。23.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

23、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B. 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 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D. 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定军山和长坂坡是中国传统京剧中的名段,有很大的受众市场,到近代被拍摄成电影,因此也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这说明了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D项正确。A项说法与题干信息矛盾,应该电影技术借助京剧艺术传播,排除。定军山和长坂坡是中方影片,排除B。定军山和长坂坡拍摄影片时,民国尚未建立,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4.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是A. 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B

24、.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C. 天津电视台开始试播D. 广州电视台开始试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我国电视业诞生,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电影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25.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一个牧场主每天买卖数千股股票。”这种现

25、象反映了A. 市场虚假繁荣B. 工业生产过热C. 股票投机盛行D. 经济危机爆发【答案】C【解析】市场虚假繁荣是指由于人为地制造虚假的社会购买力而出现的表面经济繁荣,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一个牧场主每天买卖数千股股票”可得出当时美国股票投机盛行。故C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股市崩溃,而材料中所述股市仍然状似乐观。故D项错误。故选C。26.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

26、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B. 经济“滞胀”局面C. 苏联的日益壮大D. 法西斯主义盛行【答案】A【解析】材料“1932年”“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故A项正确;B项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C项是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材料中的“1932年”这一时间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7.罗斯福上台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惊人的果敢,采取行动来履行他做出的“行

27、动、立刻行动”的保证。其行动的突破口A. 加强社会立法B. 恢复购买力C. 兴办公共工程D. 整顿金融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从整顿银行开始的,罗斯福上台后下令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故D项正确;AB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是“突破口”。28.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整顿金融B. 调整农业政策C. 发放救济金D. 兴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详解】整顿金融主要是要稳定金融秩序,与霍普金斯的话没有直接关系。故

28、A项错误。调整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调节供求关系,与霍普金斯的话也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发放救济金可以“给人饭吃”,但却是“吃闲饭”,与霍普金斯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即“给人吃饭”但“不能让人吃闲饭”之意。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可以排除金融、农业领域、单纯的社会救济,即可排除ABC三项。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理念是A. 计划经济B. 自由放任C. 重商主义D. 国家干预【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

29、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故D正确;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故A错误;自由放任是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的政策理念,故B错误;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经济理念,故C错误。故选D。30.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社会主义工业化D. 农业全盘集体化【答案】A【解析】【详解】“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故A正确;B是1921年实行,排除;CD是

30、20世纪30年代实行,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这些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在市场之外建立起城乡之间直接的商品交换,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了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战争结束后,该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并引起了社会动荡。31.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暴动频繁出现。有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

31、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还有人认为,这些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义务劳动制B. 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 取消了自由贸易D.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D【解析】根据“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这些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D正确;A、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排除;1930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32.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

32、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A. 备战反法西斯战争B. 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 消除城乡之间差别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答案】B【解析】1932-1933年苏联并没有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故A错误;当时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故强行征粮,故B正确;斯大林的目的并不是消除城乡之间差别,故C错误;当时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D错误。故选B。33.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 未突破旧

33、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但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故“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故B选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斯大林的守墓人”的含义,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分析解答。34.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

34、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A. 新经济政策时期B. 斯大林时期C. 赫鲁晓夫时期D. 勃列日涅夫时期【答案】D【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背景下,在农业、商业、工业等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与“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不符,故A错误;斯大林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符合“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排除B;赫鲁晓夫改革主要在农业、工业领域,没有涉及军事领域,故C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

35、击作用,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重工业,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加强,D符合题意,故选D。35.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 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故D项正确。A项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不是共同点,排除。B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不是共同点,排除。C项是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内容,

36、不是共同点,排除。点睛:本题以苏联经济改革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紧扣设问要求“共同点”,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6.下列历史人物与苏联解体直接关联最大的是A. 叶利钦B. 亚纳耶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政治领域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而且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D正确。叶利钦只是利用了戈尔

37、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加速苏联解体,只是次要原因。故排除A。亚纳耶夫1991年短时期任代总统时已经无力改变当时的局面,故排除B。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只是导致苏联经济的停滞和衰退,并没有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一点也不新,它不过是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措施的翻版;“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也没有多少新东西,它的内容大多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它从根本上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这对苏联的解体是致命的。37.二战后期,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8、关键因素是二战后美国A. 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 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位C. 是世界政治军事大国D.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二战之后美国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佼佼者,因此才能掌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所以D选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38.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 世界银行的成立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答

39、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D符合题意;ABC均属于货币体系的内容。39.“美元被习惯性地称为美金,是在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金”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美国储备最多的黄金B. 国际贸易都采用美元支付C.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D. 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成为“世界货币”,故C项正确;A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都采用”;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0.2009年,国际某金融机

40、构宣布向巴西长期贷款13亿美元,以资助其保护亚马孙雨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从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机构是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世界银行C. 世界贸易组织D. 亚太经合组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可以为成员国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贷款,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管理各国之间的汇率,并且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而材料中明显需要的是长期贷款,排除A。世贸组织主要协调国际贸易,不为成员国提供贷款,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国际合作组织,不向任何成员国提供贷款,排除D。4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被公认为调整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推动了二战后两极格

41、局的形成 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消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A. B. C. D. 【答案】C【解析】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主要调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正确,选择C正确;材料属于经贸组织,不是推动两极格局形成,排除 ;中消除说法绝对。 42.下列区域性国际组织中,体现“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实力”的是A. 亚太经合组织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欧洲联盟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美自由贸

42、易区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亚太经合组织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排除A。欧洲联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组织,排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排除D。故选B。考点: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当代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4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追根溯源,经济全球化开端于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

43、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BC项排除;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故D项排除。44.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从惊呼“狼来了”到现在“与狼共舞”,说明中国A. 抑制了全球化的趋势B. 遏制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C. 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和挑战并存D. 已融入世界大市场中【答案】C【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趋利避害,融入世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从惊呼“狼来了”到“与狼共舞”反映了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史实。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5.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

44、了哪些变化?【答案】本小问的变化,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40-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40

45、-70年代”和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的识记。主要围绕着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产生的变化来回答。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4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案】相同点应从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作答。不同点应从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范围、主要成就(标志)工业部门、生产组织形式、科技的作用等方面作答。相同点:都受科学技术发展影响;都促进生产力发展;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组织出现;前者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在轻工业,后

46、者重工业;前者以技术积累为主,后者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前者从英国开始,后者从几个国家同时开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查学生知识再现、归纳概括、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并分析二者的异同。相同点应从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作答。不同点应从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范围、主要成就(标志)工业部门、生产组织形式、科技的作用等方面作答。47.简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实质。【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实质。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实质”联系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