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报告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2265949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报告以皖南旅游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报告以皖南旅游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报告以皖南旅游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报告以皖南旅游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报告以皖南旅游区为例(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研究生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方案论文题目: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构造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填 表 说 明1、研究生论文写作工作,必须通过开题报告论证并经审定前方可开场。2、本表填写三份,报学院一份,导师、研究生各留存一份。3、研究生培养类别是指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硕士、高师硕士、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五类。4、如页纸不够,可用A4纸加附页。5、一律用A4纸打印、装订。姓 名性 别 女 入学时间 * 论文题目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构造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课题的根据:1课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1.1理论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休闲意识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我

2、国开展旅游业以来,空间构造一直是区域旅游研究的根底问题。旅游空间构造是一定区域内旅游要素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是目前旅游要素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表现形式,它是在长期旅游开展过程的累积结果,旅游空间构造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持续开展1。区域旅游空间构造研究是旅游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协调旅游点之间关系,整合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旅游空间构造理论自提出以来,因其对于旅游规划、资源开发、目的地形象定位与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比较快的探讨和开展。诸如景观生态学提出了“斑块-基质-廊道理论,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刻画方法基尼指数、平均中心点、洛伦兹曲线、空间联系指数等,但目前我国旅游界

3、应用较广的常见理论有:核心-边缘理论、点-轴理论、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理论四种3。而地统计学理论多用于地球物理、地质、生态、土壤等领域,本文尝试使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空间构造,丰富旅游空间构造理论体系。1.2方法研究地统计学是在地质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根底上形成的一套分析空间变量的理论和方法4,由法国统计学家G.Matheron 创立的,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已成为具有坚实理论根底和实用价值的数学工具。区别于经典统计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地统计学所研究的变量是区域化变量,考虑样本的空间位置和方向,能区别不同空间格局的差异。其应用*围十分广泛,不仅可以研究空间分布数据的构造性和随机性、空间

4、相关性和依赖性、空间格局与变异,还可以对空间数据进展最优无偏内插,以及模拟空间数据的离散性及波动性5。1.3实证研究皖南国际旅游区是指以*为龙头,“两山一湖为重点,*、西递、宏村三大遗产地为品牌的*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市、池州市、*市、*市、马*市和*市等6个市,总面积36535平方公里,人口1012万。作为*省主要旅游目的地,皖南国际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九华山、西递宏村等一系列的自然风光优美、徽文化气息浓厚的风景名胜区,是*省、全国、乃至世界上少见的旅游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2007年皖南6地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965.54万,占全省总量的37.78,国内旅游收入244.30亿元,占

5、全省总收入的44.93,皖南现已成为*省旅游业开展的主体力量和形象代表,旅游区旅游经济在区域乃至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皖南旅游区旅游空间竞争现象已经凸现,皖南旅游资源的“高集聚效应诱发的“资源集聚屏蔽竞争以及“高强度效应导致的“抑制竞争6。由于区域空间构造关系属性不明确,一方面,区域内旅游景点根据自身属性独立开展,缺乏之间的联动性,局部地域的旅游景点为争夺客源而产生较为剧烈的空间竞争;另一方面,追随*风景区,环*进展盲目的旅游开发,导致旅游资源浪费、大量旅游设施闲置。本文拟以皖南旅游区为例,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区域内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明其空间变异性,在此根底上,通过空

6、间建模来拟合生成充分逼近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函数方程7,量化各景点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各景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皖南旅游区空间构造进展预测,以期在理论上丰富旅游空间构造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上加强区域内旅游景点的竞合关系,并对皖南旅游区旅游开展趋势和方向具有指导意义。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自己的见解2.1 国内外旅游景点研究综述毋庸置疑,景点是整个旅游系统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局部。它们既是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刺激因素,也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成分8。旅游景点在旅游产业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9,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景点研究涉及多层次、多角度、多*围的探讨,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1 国外旅游景点研究

7、进展虽然旅游景点的研究在国外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应该成认旅游景点并不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加其研究行列。对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进展综述,将有利于确定旅游景点的进一步研究方向9。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1.1 旅游景点概念与分类国外学者多把旅游景点表述为Tourist attraction、Tourism attraction,或简称为Attraction,与Swarbrooke使用的Visitor attraction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国外研究旅游景点已几十年时间,但至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承受的、涵盖所有类型的景点的概念。Lew认为旅游景点具有异地性,MacC

8、annell认为旅游景点应包涵“旅游者、可看的风景和使景点显著的标识10。英国旅游局将旅游景点定义为“永久性的游览目的地,Swarbrooke认为还应包括一些“临时性的景点,将其界定为“能够被划定界限且能够经营的实体8。 旅游景点往往具有复合性的特征,在这种状态下,很难找到一种可以明确地对每一处旅游景点进展归类的分类方法。但旅游景点数量多、差异大,出于研究和管理的需要对旅游景点进展分类又是不可防止的事情。于是,分类问题成了旅游景点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9。Wall根据旅游景点的空间特征,将其分为点状、线状、面状3种10。Gunn试图对短时间逗留和长时间逗留的景点加以区分;Inskeep赞同一种

9、三分法,即分为自然景点、人文景点和特殊景点;Swarbrooke则在Inskeep的根底上将人文景点是否为旅游目的而建造分为两种8。Kim又将旅游文化景点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节日和音乐景点Festival and Musical Attractions、商业休闲公园mercial Recreation Parks、当地节日和集市Local Festivals and Fairs、知识/审美追求景点Knowledge/Aesthetic Seeking Attractions11。2.1.1.2 旅游景点管理研究从近十几年来国外旅游景点研究的文献来看,对旅游景点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营销管理、价格管

10、理、游客管理包括游客容量和游客行为等。1营销管理。在旅游景点研究中,对营销问题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专题研究不多9。Cohen在探讨旅游购物时研究了旅游景点营销渠道的组成12;Pavlovich在研究旅游目的地演进的过程中探讨了新西兰怀托摩洞Waitomo Cave营销网络的构建13;McKerche研究了*局部文化旅游景点得以流行的原因,发现营销是其关键因素之一14。2价格管理。旅游景点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游客。Swarbrooke认为定价的目的通常不是增加总体游客数量,而是在淡季时刺激需求,是一种促销手段8。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英国,虽然旅游经营者明确意识到了旅游景点间的

11、剧烈竞争,但是他们认为影响旅游景点定价的最根本的因素首先是市场的承受能力,其次是本钱,最后才是竞争对手的价格15。在对遗产类旅游景点进展研究时,Garrod发现景点门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景点历史性或是生态学价值,进而提醒游客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提高价格有助于控制游客量,保护景点设施不受破坏16。3游客管理。虽然从世界*围来看,量化旅游承载力,即要求旅游景点可容纳量是个有些过时的观点17,但游客容量依然受到国外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目前国外基于LAC理论,普遍使用的游客容量控制方法主要有: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方法VERPVisitor E*perience and Resource P

12、rotection、游客活动管理规划方法VAMPVisitor Activity Management Plan、游客影响管理方法VIM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旅游管理最正确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18。在游客行为方面,Kim探讨了旅游文化景点的游客行为11,Darnell则对旅游景点重游者的选择行为进展了分析19。此外,Tak对来新加坡的欧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游客进展满意度分析,发现对所有的游客来说,“价格是微缺乏道的;“住宿和食品、“景点、“文化分别是影响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大洋洲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2

13、0。2.1.1.3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国外大局部学者使用问卷调查、访谈、邮寄信件等方法进展研究,少数学者涉及层次分析法AHP,与贝叶斯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旅游景点信息系统13、14、16、21-25。实证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遗产类景点22、26、主题公园27等,其他类景点较少涉及。2.1.2 国内旅游景点研究进展在国内文献中,多用“旅游景点来表述,局部学者使用“旅游景区,有的学者统一表述为“旅游景区点,在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近几年,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空间构造和经营管理两方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2.1 研究内容1空间构造。关于旅游景点系统的空间构造,国内研究成果较多,运用核心-边缘

14、理论、点-轴理论、场理论等主要从空间分布、等级构造等方面进展分析。吴必虎、唐子颖提醒了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构造整体特征,以及与不同规模客源市场之间的距离分异特征28。近几年,开场有文献利用分形理论来探讨旅游景点系统空间构造,通过计算分形维数,研究空间分形特征29-32。靳诚等人运用旅游景点可达性方法来定量地研究城市旅游空间构造,开发基于最短时间路径选择算法的旅游景点可达性计算与分析信息系统33。2经营管理。关于旅游景点的经营管理方面,国内研究成果较多涉及景点经营权34、35、门票价格36、37、营销管理38、形象管理39、40、游客管理41等内容。王晨光通过实地观察,对泰山、三孔两景区

15、目前在产品开发、产业合作以及效劳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成因做了专题分析,并从规*开展模式与效劳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对景区经营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42;许韶立等人探讨了景点是否建立索道以及建立前提43;李美云则从产业角度,探讨了景点业和动漫业融合的过程和模式44。2.1.2.2 研究方法与国外研究相比较,国内学者多使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地理数学方法,如旅游本钱方法45、市场需求承载力矩阵模型46、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47、形象本底分析法48、层次分析法49、最邻近分析法28、分形理论29-32、模糊综合评价法41、系统动力学35、可达性方法33等。王晨光则通过实地考察,记录游览全过

16、程,对两个具体景点做了专题分析42。2.1.2.3 实证研究 国内研究主题涉及面较广,既有单个具体旅游景点研究,又有区域旅游景点系统研究;既有风景名胜区,又有遗产类景点。总的来说,国内旅游景点迅速开展,研究仍显滞后,大局部研究成果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显著,理论方法和模型还需进一步实证分析研究。2.2 国内旅游空间构造研究综述旅游空间构造不仅仅是旅游活动的空间状态,而且表达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我国旅游空间构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内容可谓非常广泛和细致,涉及了各个层面和角度50,主要研究成果有:2.2.1研究区域广泛目前对旅游空间构造的研究,从国家、区域、省、市层面上都有所

17、涉及,主要研究对象有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资源、旅游中心地、旅游流、旅游系统、旅游景点、旅游产业、旅游竞争力等。上述研究多是宏观层面上的构造构建,虽然有文献涉及旅游景点系统的空间构造研究,但对*一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和构造分析的较少。2.2.2研究内容丰富 旅游空间构造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目前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空间构造的空间格局分析,主要研究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化和空间关系。其中吴必虎、卞显红、杨新军、章锦河等人分别对旅游吸引物、4A级旅游区、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空间构造进展分析28、51-53;杨国良等采用Zipf指标和差异度指标,测度了*省旅游流的空间差异54;戴学军等人以*市旅游景

18、区点系统为例,采用测算与分析空间关联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构造进展了研究31,邹仁爱等人则根据生态学理论研究区域旅游的空间关系,提出旅游地群落的概念,探讨旅游地群落的形成条件、根本特征以及理论内涵,并分析旅游地群落的空间关系类型55。二是旅游空间构造的时间演变研究,主要研究空间构造构建和空间构造演化问题。其中*名俭等人归纳出旅游目的地空间构造的要素,并在此根底之上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空间构造体系56;史春云等人以旅游资源大省*为例,研究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构造的动态过程、阶段与空间构造形态的演变57,汪德根等运用点轴理论对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的旅游地系统空间构造演变进展了研究5

19、8,朱晶晶等人则分析了海岛型旅游地空间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59。2.2.3研究方法众多为研究旅游空间构造的形成、开展,以及如何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构造,很多理论和方法被引入旅游空间构造的应用中,主要有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中心地理论、场理论、一般系统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分形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章锦河等运用最近邻比R、指数、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径路长、严密度指数对皖南旅游的旅游资源空间构造进展了研究53;汪德根等人则认为最近邻分析法、旅游地边际效用、剖视图分析法对分析大尺度旅游地域空间特征,优化大尺度旅游地域空间组织的方法与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60;此外,黄耀丽等人采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多维

20、评价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将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不同的3个等级,并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以广深为轴线的“哑铃型双极放射状空间形态模式61。总的来说,虽然研究空间构造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也远未建立起来,诠释性和描述性论证较多,定量研究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较少,一些已表达出较强的生命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还很少50。2.3 国内地统计学相关研究进展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又称地质统计学,由法国统计学家G.Matheron 在大量理论研究的根底上逐渐形成的一门新的统计学分支62。经过不断完善和开展,目

21、前普遍承受的概念为:“地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根底,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构造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我国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场引入地统计学,其研究方兴未艾,尤其在地统计学的应用方面,学者一直给与极大关注,研究成果显著。2.3.1地统计学理论问题探讨地统计学的理论研究逐步完善,研究*围从初期二维平面分析到三维立体空间的静态估计,开展到今天在时空域内对研究对象进展四维乃至更高维空间的动态估计和模拟。地质统计学根本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在单变量区域化变量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适合多变量的协同区域化理论63。杜德文等人认为世界上,地质统计学研究可分为

22、两派:以法国G.Matheron为代表的“枫丹白露地质统计学派参数地质统计学派和以美国A.G.Journel为代表的“斯坦福地质统计学派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派64。肖斌等人认为地质统计学与数学、稳健统计学等学科严密结合,相互渗透,使得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开展,同时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开展而形成了分形地统计学65。他们还着重对时空域中的多元信息地质统计学和时空多元动态条件模拟进展了探讨66。2.3.2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地统计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对采样数据的分析、对采样区地理特征的认识选择适宜的空间内插方法创立外表62。它主要包括空间构造分析和空间插值两局部67。空间插值研究的本质,就是通过

23、空间建模来拟合生成充分逼近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函数方程7。根据地统计学两大研究学派,可以将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为两种:即参数地质统计学派形成的简单克立格Simple Kriging、普通克立格Ordinary Kriging、泛克立格Universal Kriging以及析取克立格Disjunctive Kriging等方法和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派形成的指示克立格Indicator Kriging、概率克立格Probabilitric Kriging以及指示条件模拟Indicator Condition Simulation等方法64。侯景儒认为地质统计学所采用的理论方法从总的趋势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24、采用最优无偏估计方法进展估计,建立研究对象的估值模型;另一类则是采用各种模拟方法进展模拟,建立研究对象的模拟模型68。2.3.3地统计学实际应用地统计学早期的应用根本上属于研究开发性质,随后进入生产实践阶段,为生产所用。在应用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技术上,根本上是在线性地质统汁学*围,其它方法涉及得还很少69。地统计学应用*围十分广泛,早期涉及地质、地球物理等领域,主要是在矿产储量计算、石油及煤田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已涉及生态70、71、土壤72、73、气象74、75、水文76、77等领域。此外,陈浮等人利用地统计学分析城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图式78;王霞、朱道林则运用克立格最优内插法对都市房价进展了空间

25、局部估计79。吴宇哲、吴次芳探讨了Kriging技术在土地定级估价和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具体应用,认为该研究方法在基准地价评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80。*作新、唐力生证明了等级次序地统计学方法适用于分析褐土农田机械组成存在的非线性相关高偏差值的空间变异性81。 在地统计学软件方面,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有:*有色冶金*的矿化模型CAD管理系统、CGESChinese Geologyand E*ploration System中文地质勘探系统软件、KP*2.0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SMICK系统、ISATIS地质统计学软件和HERESIM-30地质统计学软件、加拿大GEOSTAT软件、CAMET

26、软件和GLS及RCS软件系统、美国Gamma Design Software研制的GS+ for windows软件等63、82。美国ESRI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开创性地将地统计分析工具与GIS 相结合,在其1999 年发布的ArcGIS 8.01 版本中,嵌入了地统计分析模块。该模块可以很方便的进展空间数据分析、构造分析、半变异函数建模以及外表预测和结果评估,同时它还提供了用确定性方法进展高级外表模拟的工具63。综上所述,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日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软件系统也逐渐完善,为我们进展空间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方便

27、。2.4 自己的见解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对旅游地空间构造的研究可谓非常广泛和细致,涉及了各个层面和角度。在微观层面上,研究旅游景点的空间状态、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旅游者的市场需求,有助于深化旅游区域空间构造形态和空间构造演化的研究,探求区域旅游开展趋势和方向。在研究技术与方法上,现有的研究多是从传统的区位论的角度展开,一些人文、社会方法居多,运用地学方法定量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课题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2相关研究进展 1.2.1 旅游景点研究进展 1.2.2 旅游空间构造研究进展 1.2.3地统计学研

28、究进展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旅游空间构造地统计学理论传统研究的缺乏研究进展地统计学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概念理论方法皖南旅游区概况旅游景点皖南旅游区地统计学分析旅游景点人数旅游景点分布图地统计学软件分析资料收集GIS数据分析空间构造分析空间插值结论与讨论1.3.3研究方法第二章 地统计学理论2.1地统计学理论的概念2.2区域变量理论2.3克立格插值2.4地统计学在旅游中的应用第三章 皖南旅游区旅游景点空间构造分析3.1研究对象3.1.1区域*围3.1.2采集数据3.2研究方法3.2.1检验数据3.2.2建立函数3.2.3确定模型3.2.4空间插值3.3研究

29、结果分析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主要参考文献:1*玲.旅游空间构造及演化模式研究J.*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6):65-68.2陆林.旅游规划原理M.,高等教育,2005.3*小波,沈伟丽,许俊.旅游区域:对四种常见“区域旅游空间构造理论的质疑初探J.*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329-333.4袁哲明,*惠清,贺智勇等.二化螟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J.*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侯景儒,黄竞先.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M.,地质,1990.6章锦河,*捷,*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2):248-256.7

30、朱会义,*述林,贾绍凤.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插值的几个问题J.地理研究,2004,23(4):425-432.8约翰斯沃布鲁克著,龙江智,李淼译.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旅游教育,2006.9*春济,高静.国外旅游景点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7,22(1):89-94.10Wall G. Tourism attractions: points, lines, and area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24(1):240-244.11Kim H, Cheng C K, Leary J T.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

31、on patterns and trends in tourism cultural attraction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5):1366-1371.12Cohen E. Touristic craft ribbon development in Thailand J. Tourism Management,1995, 16(3):225-235.13Pavlovich K. The 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 network: the WaitomoCaves,

32、New Zealand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3, 24(2):203-216.14Mckercher B. Attributes of popular cultural attractions in Hong Kong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2):393-407.15Rogers H A. Pricing practices in tourist attractions: an investigation into how pricing decisions are made in the UK J. T

33、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3):217-224.16Garrod B, Fyall A, Leask A. Scottish visitor attractions: managing visitor impact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265-279.17黄筱焯.*都市旅游景点可容纳量研究D.*师*大学,2005.18杨锐.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开展J.旅游学刊,2003,18(5):62-65.19Darnell A C, Johnson P S. Repeat visits to attract

34、ions: a preliminary economic analysi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1, (22):119-126.20Hui T K, Wan D, Ho A. Touristssatisfaction, remendation and revisiting Singapor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4):965-975.21Becken S, Simmons D G. Understanding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35、activities in New Zealand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343-354.22Garrod B. Fyall A. Managing heritage tourism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27(3):682-708.23Jennifer L. Stress and coping in tourist attraction employees J. 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4):277-284.24Deng J, King B, Bauer T. Ev

36、aluating natural attractions for tourism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2):422-438.25Huang Y, Bian L. A Bayesian network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personalized remendations for tourist attractions over the Internet J. E*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933-943.26Ale*andro

37、ns A, Jaffry S. Stated preferences for two Cretan heritage attraction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 32(4):985-1005.27Braun B M, SoskinMD.Theme Park petitive Strategie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 26(2):438-442.28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构造分析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6.29戴学军,林岚,许志晖等

38、.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构造研究以*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2):244-250.30杨国良,游勇,李海燕.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63-973.31戴学军,丁登山.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构造关联维数分形研究以*市景区点系统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1):180-185.32许志晖,戴学军,庄大昌等.*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构造分形研究J.地理研究,2007,26(1):132-140.33靳诚,陆玉麒,*莉等.基于路网构造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以*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

39、1):246-258.34*向敏.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亟须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J.旅游学刊,2005,20(3):11-12.35阎友兵,王琳.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6):100-102.36*啸.关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确定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5,20(3):83-86.37*琦,*小盟.旅游黄金周景点门票涨价的经济学观察J.经济纵横,2007,(1):95-96.38*晓燕.旅游景区事件营销误区透析以飞机再次穿越天门洞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8):30-33.39李蕾蕾.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J.

40、旅游学刊,1995,(4):16-20.40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景点旅游形象J.旅游学刊,1995,(3):29-31.41董观志,杨凤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1):27-30.42王晨光.两个著名旅游景区游程实录与管理评析J.旅游学刊,2004,19(3):61-65.43许韶立,席建超,肖建勇.论旅游景区索道建立的五大前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80-82.44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开展J.旅游学刊,2008,23(1):56-62.45彭新育,吴甫成,傅尔林.评价旅游景点经济价值的数学模型J.经济

41、地理,2000,20(4):109-113.46康俊香,杨新军,马秋芳.基于市场需求承载力矩阵模型的遗产旅游潜能研究以*城区19个遗产景点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7):38-42.47冯晓华,阎顺,杨海英等.艾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预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30(6):974-980.48*朝枝.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以几个典型旅游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3,23(3):372-378.49*刚.层次分析法在旅游景点选择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7,(8):53-54.50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国内旅游空间构造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18(4):49-54

42、.51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构造J.经济地理,2007,27(1):157-160.52杨新军,马晓龙,霍云霈.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构造研究以*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5):620-626.53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构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1):99105.54杨国良,*捷,艾南山等.旅游流齐夫构造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12):12811289.55邹仁爱,陈俊鸿,陈绍愿.旅游地群落: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4):79-83.56*名俭,黄猛.旅游

43、目的地空间构造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4):581-584.57史春云,*捷,尤海梅等.*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6):631639.58汪德根,陆林,陈田等.基于点轴理论的旅游地系统空间构造演变研究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5,26(6):904909.59朱晶晶,陆林,杨效忠等.海岛型旅游地旅游空间构造演化机理分析以*省*群岛为例J.人文地理,2007,(1):34-39.60汪德根,陆林,陈田.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组织J.地理研究,2006,25(1):161170.61黄耀丽,李凡,*坚强等.珠

44、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构造体系初探J.地理研究,2006,25(4):730-740.62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科学,2006,1,363-422.63马黎春.基于地统计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图方法研究D.*农业大学,2004.64杜德文,马淑珍,陈永良.地质统计学方法综述J.世界地质,1995,14(4):79-84.65肖斌,赵鹏大,侯景儒.地质统计学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3):293-296.66肖斌,赵鹏大,侯景儒.现代地质统计学的新进展J.世界地质,1999,18(3):81-87.67王政权.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

45、,科学,1999.68侯景儒.中国地质统计学空间信息统计学开展的回忆与前景J.地质与勘探,1997,33(1):53-58.69侯景儒,尹镇南,李维明等.实用地质统计学M.,地质,1998.70王晓春,韩士杰,邹春静等.长白山岳桦种群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7):781-784.71黄保宏,邹运鼎,毕守东等.朝鲜球坚蚧及黑缘红瓢虫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3):413-417.72白军红,余国营,王国平.地统计学在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5):311-314.73李艳,史舟,*建明等.地统计学

46、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112-116.74魏凤英,曹鸿兴.地统计学分析技术及其在气象中的适用性J.气象.2002,28(12):3-5.75温广玉,侯锡铭,陈华豪.用地统计学方法内插气象台站资料预报林火发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4):19-21.76*瑞民,王学军,*一等.地统计学在太湖水质研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2):209-212.77*瑞民,王学军,王翠红等.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湖泊中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5):308-310.78陈浮,李满春,周寅康等.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图式的地

47、统计学分析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9,35(6):719-723.79王霞,朱道林.地统计学在都市房价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以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4,(8):152-155.80吴宇哲,吴次芳.基于Kriging技术的城市基准地价评估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5):584-587.81*作新,唐力生.褐土机械组成空间变异等级次序地统计学估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27-32.82林幼斌,杨文凯.地质统计学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J.*财贸学院学报,2001,17:26-30.论文工作方案:社会调查、实验方案及日程安排1.论文研究起始时间 2009年7月2010年4月2.具体时间安排2009年78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论文研究提纲;2009年910月,实地调研;2009年1011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2009年12月2010年3月,补充收集资料,完善论文初稿;2010年4月,聚集各方意见充实完善论文,提供论文终稿。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会记录摘要时间地 点与会人员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会议记录摘要:会议主持人签名:记录人签名: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指导组意见:指导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学院分会主席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