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2176511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源描述: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forengineeringdesignofgenericcablingsystemforbuildingandcampusGB5031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1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0.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

2、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O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

3、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宜张晓微孙兰李雪佩张文才陈琪成彦温伯银赵济安瞿二澜朱立彤刘侃陈汉民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与缩略词(5

4、)3系统设计(7)3.1系统构成(7)3.2系统分级与组成(9)3.3缆线长度划分(11)3.4系统应用(12)3.5屏蔽布线系统(13)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3)3.7工业级布线系统(14)4系统配置设计(15)4.1工作区(15)4.2配线子系统(15)4.3干线子系统(17)4.4建筑群子系统(18)4.5设备间(18)4.6进线间(18)4.7管理(18)5系统指标(20)6安装工艺要求(31)6.1工作区(31)6.2电信间(31)6.3设备间(32)6.4进线间(33)6.5缆线布放(34)7电气防护及接地(36)8防火(39)本规范用词说明(40)附:条文说明(41)1总

5、则1.0.1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1.0.3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设计之中。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并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综合布线系统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并按照各系统信息的传输要求优化设计。1.0.5综合布

6、线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公用通信配套设施,在工程设计中应满足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业务的需求。1.0.6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过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1.0.7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布线cabling能够支持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2.1.2建筑群子系统campussubsystem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的系统。2.1.3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room放置电信设备、电

7、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2.1.4工作区workarea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2.1.5信道channel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信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2.1.6链路link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2.1.7永久链路permanentlink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2.1.8集合点(CP)consolidationpoint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2.1.9CP链路cplink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

8、P)之间,包括各端的连接器件在内的永久性的链路。2.1.10建筑群配线设备campusdistributor终接建筑群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2.1.11建筑物配线设备buildingdistributor为建筑物主干缆线或建筑群主干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2.1.12楼层配线设备floordistributor终接水平电缆j水平光缆和其他布线子系统缆线的配线设备。2.1.13建筑物入口设施buildingentrancefacility提供符合相关规范机械与电气特性的连接器件,使得外部网络电缆和光缆引入建筑物内。2.1.14连接器件connectinghardware用于连接电缆线对和光纤的一个器件

9、或-组器件。2.1.15光纤适配器opticalfibreconnector将两对或-对光纤连接器件进行连接的器件。2.1.16建筑群主于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campusbackbonecable用于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架与建筑物配线架的电缆、光缆。2.1.17建筑物主干缆线buildingbackbonecable连接建筑物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设备及建筑物内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相连接的缆线。建筑物主干缆线可为主干电缆和主干光缆。2.1.18水平缆线horizontalcable楼层配线设备到信息点之间的连接缆线。2.1.19永久水平缆线fixedherizontalcable楼层配线设备到CP

10、的连接缆线,如果链路中不存在CP点,为直接连至信息点的连接缆线。2.1.20CP缆线cpcable连接集合点(CP)至工作区信息点的缆线。2.1.21信息点(TO)telecommunicationsoutlet各类电缆或光缆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2.1.22设备电缆、设备光缆equipmentcable通信设备连接到配线设备的电缆、光缆。2.1.23跳线jumper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与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2.1.24缆线(包括电缆、光缆)cable在一个总的护套里,由一个或多个同-类型的缆线线对组成,并可包括一个总的屏蔽物。2.1.25光缆optical

11、cable由单芯或多芯光纤构成的缆线。2.1.26电缆、光缆单元cableunit型号和类别相同的电缆线对或光纤的组合。电缆线对可有屏蔽物。2.1.27线对pair一个平衡传输线路的两个导体,一般指一个对绞线对。2.1.28平衡电缆balancedcable由一个或多个金属导体线对组成的对称电缆。2.1.29屏蔽平衡电缆screenedbalancedcable带有总屏蔽和或每线对均有屏蔽物的平衡电缆。2.1.30非屏蔽平衡电缆unscreenedbalancedcable不带有任何屏蔽物的平衡电缆。2.1.31接插软线patchcalld-端或两端带有连接器件的软电缆或软光缆。2.1.32多

12、用户信息插座muitiusertelecommunicationsoutlet在某-地点,若干信息插座模块的组合。2.1.33交接(交叉连接)crossconnect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备之间采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上的连接器件相连的-种连接方式。2.1.34互连interconnect不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使用连接器件把-端的电缆、光缆与另-端的电缆、光缆直接相连的-种连接方式。2.2符号与缩略词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或解释ACR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衰减串音比BDBuildingdistributor建筑物配线设备CDCampusDistributor建筑群配线设

13、备CPConsolidationpoint集合点dBdB电信传输单元:分贝d.c.Directcurrent直流EIAElectronicIndustriesAssociation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FEXTEquallevelfarendcrosstalkattenuation(10ss)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FDFloordistributor楼层配线设备FEXTFarendcrosstalkattenuation(10ss)远端串音衰减(损耗)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EETheInstituteofElectr

14、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LInsertion10SS插入损耗IPInternetProtocol因特网协议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IS0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LCLLongitudinaltodifferentialconversionlOSS纵向对差分转换损耗0FOpticalfibre光纤PSNEXTPowersumNEXTattenuation(10ss)近端串音功率和PSACRPowersum

15、ACRACR功率和PSELFEXTPowersumELFEXTattenuation(10ss)ELFEXT衰减功率和RLReturn1oss回波损耗SCSubscriberconnector(opticalfibreconnector)用户连接器(光纤连接器)SFFSmallformfactorconnector小型连接器TCLTransverseconversionlOSS横向转换损耗TETerminalequipment终端设备TIA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Association美国电信工业协会ULUnderwritersLaboratories美国保险商实验

16、所安全标准Vr.m.sVroot.mean.square电压有效值3系统设计3.1系统构成3.1.1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下列七个部分进行设计:1工作区: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

17、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4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5设备间: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起。6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7管理: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3.1.3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应符合以下要

18、求:1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应符合图3.1.3-1要求。注: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CP点),也可不设置集合点。2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应符合图3.1.32要求。注:1图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于缆线。2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缆线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过水平缆线直接连至BD。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应符合图3.1.3-3的要求。注: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中的BDCD及人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3.2系统分级与组成3.2.1综合布线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划分应符合表3.2.1的要求。表3.2.1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系统分级

19、支持带宽(Hz)支持应用器件电缆连接硬件A100KB1MC16M3类3类D100M55e类55e类E250M6类6类F600M7类7类注:3类、55e类(超5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应用。3.2.2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各等级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3.2.3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连接方式如图3.2.3所示。3.2.4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

20、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图3.2.4-1)。2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构成(图3.2.4-2)。3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构成(图3.2.43)。注:FD安装于电信间,只作为光缆路径的场合。3.2.5当工作区用户终端设备或某区域网络设备需直接与公用数据网进行互通时,宜将光缆从工作区直接布放至电信入口设施的光配线设备。3.3缆线长度划分3.3.1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3.3.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的

21、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3.3.3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应符合图3.3.3的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2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3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3.4系统应用3.4.1同-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级与阻抗的一致性。3.4.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

22、素,应符合表3.4.2要求。表3.4.2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业务种类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级类别等级类别等级类别语音DE5e6C3(大对数)C3(室外大对数)数据DEF5e67DEF5e67(4对)光纤(多模或单模)62.5um多模50um多模10um单模光纤62.5um多模50urn多模10urn单模光纤62.5um多模50um多模1um单模其他应用可采用5e6类4对对绞电缆和62.5p_m多模50um多模10um多模、单模光缆注:其他应用指数字监控摄像头、楼宇自控现场控制器(DDC)、门禁系统等采用网络端口传送数字信息时的应用。3.4.3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

23、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3.4.4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业务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距离。楼内宜采用多模光缆,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需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相连时宜采用单模光缆。3.4.5为保证传输质量,配线设备连接的跳线宜选用产业化制造的审.、光各类跳线,在电话应用时宜选用双芯对绞电缆。3.4.6工作区信息点为电端口时,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宜采用SFF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3.4.7FD、BD、CD配线设备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卡接式配线模块(多对、25对及回线型

24、卡接模块)和光纤连接器件及光纤适配器(单工或双工的ST、SC或SFF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3.4.8CP集合点安装的连接器件应选用卡接式配线模块或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各类光纤连接器件和适配器。3.5屏蔽布线系统3.5.1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3.5.2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电磁干扰和防信息泄漏)时,或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3.5.3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的间距要求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3.5.4屏蔽布线系统采用的电缆、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都应是屏蔽的,并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3.6开放型办

25、公室布线系统3.6.1对于办公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区域大开间的场地,由于其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宜按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表3.6.1选用,也可按下式计算。C=(102-H)1.2(3.6.1-1)W=C-5(3.6.1-2)式中C=w+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H水平电缆的长度。表3.6.1各段缆线长度限值电缆总长度(m)水平布线

26、电缆H(m)工作区电缆w(m)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D(m)10090559985959880135972517597702252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配线设备与FD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5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从集合点引出的CP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3.6.2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3.7工业级布线系统3.7.1工业级布线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控制等信息的传递,并能应用于高温、潮湿、电磁干扰、撞击、振动、腐蚀气体、灰尘等恶劣

27、环境中。3.7.2工业布线应用于工业环境中具有良好环境条件的办公区、控制室和生产区之间的交界场所、生产区的信息点,工业级连接器件也可应用于室外环境中。3.7.3在工业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应设置现场配线设备。3.7.4工业级布线系统宜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3.7.5工业级配线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IP的防护等级。4系统配置设计4.1工作区4.1.1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2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3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4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

28、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4.1.2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应按不同的应用功能确定。4.2配线子系统4.2.1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筑物各层需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配线应留有扩展余地。4.2.2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4.2.3电信间FD与电话交换配线及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2.3-1要求。2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方式。1)经跳线连接应符合图4.2.3-2要求。2)经设备缆线连接方式应

29、符合图4.2.3-3要求。4.2.4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4.2.5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个。4.2.6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4.2.7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t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4.2.8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光纤至工作区域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芯数至少应

30、有2芯备份,按4芯水平光缆配置。4.2.9连接至电信间的每-根水平电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线容量相适应。4.2.10电信间FD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4.2.11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2550%。4.3干线子系统4.3.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4.3.2干线子系统

31、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由。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4.3.3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4.3.4在同-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4.3.5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2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

32、口。主干端口为电端ICl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3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BDCD)时,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4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符合第4.2.11条的规定。4.4建筑群子系统4.4.1CD宜安装在进线间或设备间,并可与入口设施或BD合用场地。4.4.2CD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4.5设备间4.5.1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

33、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4.5.2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合第4.2.3条的规定。4.6进线间4.6.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4.6.2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BD或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部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24孔的余量。4.7管理4.7.1

34、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2综合布线的每-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4.7.2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35、。4.7.3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4.7.4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5系统指标5.0.1综合布线系统产品技术指标在工程的安装设计中应考虑机械性能指标(如缆线结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等)。5.0.2相应等级的布线系统信道及永久链路、CP链路的具体指

36、标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3类、5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衰减、近端串音(NEXT)。25e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插入损耗(IL)、近端串音、衰减串音比(ACR)、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NEXT)、衰减串音比功率和(PSACR)、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ELEFXT)、回波损耗(RL)、时延、时延偏差等。3屏蔽的布线系统还应考虑非平衡衰减、传输阻抗、耦合衰减及屏蔽衰减。5.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系统信道的各项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回波损耗(RL)只在布线系统中的C、D、E、F级采用,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回波损耗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

37、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5.0.3-1的规定。表5.0.3-1信道回波损耗值频率最小回波损耗(dB)(MHz)C级D级E级F级115.017.019.019.01615.017.018.018.010010.012.012.02508.08.06008.02布线系统信道的插入损耗(IL)值应符合表5.0.3-2的规定。表5.0.3-2信道插入损耗值频率最大插入损耗(dB)(MHz)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6.05.515.84.24.04.04.01614.49.18.38.110024.021.720.825035.933.860054.63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NEXT)在布线

38、的两端均应符合NEXT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近端串音值应符合表5.0.3-3的规定。表5.0.3-3信道近端串音值频率最小近端串音(dB)(MHz)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27.040.0125.039.160.065.065.01619.443.653.265.0i0030.139.962.925033.156.960051.24近端串音功率和(PSNEXT)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PSNEXT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PSNEXT值应符合表5.0.3-4的规定。表5.0.3-4信道近端串音功率和值频率(MHz)最小近端串音功率和(dB)D级E级F级157.0

39、62.062.01640.650.662.010027.137.159.925030.253.960048.25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串音比(ACR)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ACR值是NEXT与插入损耗分贝值之间的差值,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ACR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ACR值应符合表5.0.3-5的规定。表5.0.3-5信道衰减串音比值频率(MHz)最小衰减串音比(dB)D级E级F级156.061.O61.01634.544.956.91006.118.242.1250-2.823.1600-3.46ACR功率和(PSACR)为表5.0.3-4近端串音功率和值与表5.0.3-2插入损耗值

40、之间的差值。布线系统信道的PSACR值应符合表5.0.3-6规定。表5.0.3-6信道ACR功率和值频率(MHz)最小ACR功率和(dB)D级E级F级153.058.058.01631.542.353.91003.115.439.1250-5.820.1600-6.47线对与线对之间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对于布线系统信道的数值应符合表5.0.3-7的规定。表5.0.3-7信道等电平远端串音值频率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dB)(MHz)D级E级F级l57.463.365.01633.339.257.510017.423.344.425015.337.860031.38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P

41、SELFEXT值应符合表5.0.3-8的规定。表5.0.3-8永久链路的最小PSELFEXT值频率(MHz)最小PSELFEXT值(dB)D级E级F级155.661.262.01631.537.256.310015.621.243.025013.236.260029.69布线系统信道的直流环路电阻(d.c.)应符合表5.0.3-9的规定。表5.0.3-9信道直流环路电阻最大直流环路电阻()A级B级C级D级E级F级5601704025252510布线系统信道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5.0.3-10的规定。表5.0.3-10信道传播时延偏差频率(MHz)最大传播时延(us)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

42、20.0005.00015.0000.5800.5800.5800.580160.5530.5530.5530.5531000.5480.5480,5482500.5460.5466000.545II布线系统信道的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5.0.3-11的规定。表5.0.3-11信道传播时延偏差等级频率(MHz)最大时延偏差(us)Af=0.1B0.1f1C1f160.050D1f1000.050E14f2500.050F14f6000.030注:0.050为0.045+4X0.00125计算结果。0.030为0.025+4X0.00125计算结果。12一个信道的非平衡衰减纵向对差分转换损耗(LC

43、L)或横向转换损耗(TCL)应符合表5.0.3-12的规定。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不平衡衰减的要求。表5.0.3-12信道非平衡衰减等级频率(MHz)最大不平衡衰减(dB)A-0.130Bf-0.1和1在0.IMHz时为45;1MHz时为20C1,16305lg(f)f.f.S.D1fl004010lg(f)f.f.S.E1f2504010lg(f)f.f.S.F1f6004010lg(f)f.f.S.5.0.4对于信道的电缆导体的指标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信道每-线对中两个导体之间的不平衡直流电阻对各等级布线系统不应超过3。2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线对每-导体最小的传送直

44、流电流应为0.175A。3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的任何导体之间应支持72V直流工作电压,每一线对的输入功率应为10W。5.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永久链路的各项指标参数值应符合表5.0.5-1表5.0.5-11的规定。1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5.0.5-1的规定。表5.0.5-1永久链路最小回波损耗值频率(MHz)最小回波损耗(dB)C级D级E级F级115.019.021.021.01615.019.020.020.010012.O14.014.025010.010.060010.02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5.0.5-2的规定。表5

45、.0.5-2永久链路最大插入损耗值频率(MHz)最大插入损耗(dB)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6.05.515.84.04.04.04.01612.27.77.16.910020.418.517.725030.728.860046.63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近端串音值应符合表5.0.5-3的规定。表5.0.5-3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音值频率(MHz)最小NEXT(dB)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27.040.0125.040.160.065.065.01621.145.254.665.010032.341.865.025035.360.460054.74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近端串音功

46、率和值应符合表5.0.5-4的规定。表5.0.5-4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音功率和值频率(MHz)最小PSNEXT(dB)D级E级F级157.062.062.01642.252.262.010029.339.362.O25032.757.460051.75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ACR值应符合表5.0.5-5的规定。表5.0.5-5永久链路最小ACII值频率最小ACR(dB)(MHz)D级E级F级156.061.061.01637.547.558.110011.923.347.32504.731.66008.16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PSACR值应符合表5.0.5-6的规定。表5.0.5-6永久链路

47、最小PSACR值频率(MHz)最小PSACR(dB)D级E级F级153.058.058.01634.545.155.11008.920.844.32502.028.66005.17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值应符合表5.0.5-7的规定。表5.0.5-7永久链路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值频率最小ELFEXT(dB:(MHz)D级E级F级158.664:.265.01634.540.159.310018.624.246.025016.239.260032.68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PSELFEXT值应符合表5.0.5-8规定。表5.0.5-8永久链路最小PSELFEXT值频率(MHz)最小P

48、SELFEXT(dB)D级E级F级l55.661.262.01631.537.156.310015.621.243.025013.236.260029.69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直流环路电阻应符合表5.0.5-9的规定。表5.0.5-9永久链路最大直流环路电阻(Q)lA级B级C级D级E级F级l5301403421212110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符合表5.0.5-10的规定。表5.0.5-10永久链路最大传播时延值频率(MHz)最大传播时延(us)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9.4004.40014.4000.5210.5210.5210.521160.4960.4960.496

49、0.4961000.4910.4910.4912500.4900.4906000.48911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5.0.5-11的规定。表5.0.5-11永久链路传播时延偏差等级频率(MHz)最大时延偏差(us)A-0.1B0.1f1C1f160.044D1f1000.044E1f2500.044F1f6000.026注:0.044为0.90.045+30.00125计算结果。0.026为0.90.025+30.00125计算结果。5.0.6各等级的光纤信道衰减值应符合表5.0.6的规定。表5.0.6信道衰减值(dB信道多模单模850nm1300nm1310nm1550n

50、mOF3002.551.951.801.800F-5003.252.252.002.00OF_20008.504.503.503.505.0.7光缆标称的波长,每公里的最大衰减值应符合表5.0.7的规定。表5.0.7最大光缆衰减值(dBkm)项目OMl,OM2及OM3多模0S1单模波长850nm1300nm1310nm1550nm衰减3.51.51.01.05.0.8多模光纤的最小模式带宽应符合表5.0.8的规定。表5.0.8多模光纤模式带宽光纤类型光纤直径(um)最小模式带宽(MHzkin)过量发射带宽有效光发射带宽波长850nm1300nm850nmOMl50或62.52005000M25

51、0或62.55005000M350150050020006安装工艺要求6.1工作区6.1.1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2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盒及集合点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6.1.2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2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6.2电信间6.2.1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范围

52、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90m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6.2.2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缆线竖井。6.2.3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6.2.4电信间的设备安装和电源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3.8条和第6.3.9条的规定。6.2.5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m。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宜为2080。如果安装信息网络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6.3设备间6.3.1设备间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6.3

53、.2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6.3.3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6.3.4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与数量。2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3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4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5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35。C,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6设备间内应有

54、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7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6.3.5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6.3.5的规定。表6.3.5尘埃限值尘埃颗粒的最大直径(um)0.5135灰尘颗粒的最大浓度(粒子数m3)1.410771052.41051.3105注:灰尘粒子应是不导电的,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6.3.6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6.3.7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

55、定:1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2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6.3.8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6.3.9设备间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时,设备供电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6.4进线间6.4.1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6.4.2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6.4.3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6.4.4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2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3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000mm。4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6.4.5与进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