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规范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1988681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26.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规范(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江移动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通信用小微电源技术标准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规划技术部二零一五年十二月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3.1.小微站点23.2.换流设备(单元)23.3.一体式23.4.模块化拼装式23.5.绝缘监测34.产品的组成和分类34.1.产品组成34.2.产品结构34.2.1.一体式产品结构34.2.2.模块化拼装式产品结构44.3.产品规格55.技术要求55.1.环境条件55.1.1.温度范围55.1.2.相对湿度范围55.1.3.大气压力55.1.4.冲击和振动55.2.系统外观与机械结构

2、65.2.1.外观65.2.2.机械结构65.2.3.防护等级65.3.系统技术要求65.3.1.系统容量65.3.2.系统输入65.3.3.系统输出65.3.3.1. -48V直流输出65.3.3.2. 280V直流输出75.3.4.系统并机工作性能75.3.5.系统峰峰值杂音电压75.3.6.系统电压降75.3.7.温度系数75.3.8.保护功能85.3.8.1 .交流输入过、欠电压85.3.8.2. 直流输出过、欠电压保护85.3.8.3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85.3.8.4. 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85.3.8.5. 蓄电池过压、欠压、过流保护85.3.8.6.熔断器(

3、或断路器)保护95.3.8.7.温度过高保护95.3.8.8.防雷性能95.3.8.9.保护接地性能95.3.9.输入、输出接口要求95.3.10.蓄电池管理功能105.3.11.通讯接口115.3.12.系统监控要求115.3.12.1总体要求115.3.12.2告警性能115.3.13.安全要求125.3.13.1绝缘电阻125.3.13.2抗电强度125.3.14.功率模块在线插拔功能125.3.15.电磁兼容125.3.16.材料阻燃性能135.3.17.系统噪声135.3.18.系统可靠性135.448V整流设备(单元)技术要求135.4.1输入电压变动范围135.4.2交流输入频率

4、变动范围145.4.3交流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145.4.4交流输入功率因数145.4.5交流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145.4.6交流输入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145.4.7源效应(电网调整率)145.4.8开关机过冲幅度155.4.9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155.4.10软启动时间155.4.11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155.4.12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155.4.13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155.4.14效率165.4.15接触电流165.4.16防雷性能165.5280V变换设备(单元)技术要求165.5.1输入电压范围165.5.2开关机过冲幅度165.5.3启动冲击电流(

5、浪涌电流)175.5.4软启动时间175.5.5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175.5.6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175.5.7效率175.5.8防雷性能185.6蓄电池设备(单元)技术要求185.7产品污染控制185.8包装运输贮存要求185.8.1包装要求185.8.2运输贮存要求186试验方法186.1试验环境条件186.2试验前准备196.3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试验196.4输入频率变动范围试验196.5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试验206.6输入功率因数试验206.7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试验206.8输入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检查206.9整流设备试验206.1048V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

6、范围试验216.11稳压精度试验216.12系统杂音电压试验226.13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试验226.14输出分路要求226.15并联工作性能试验226.16监控性能试验236.17源效应(电网调整率)236.18温度系数试验246.19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试验256.19.1试验电路256.19.2试验方法与步骤266.20开关机过冲幅度试验266.21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266.22软启动时间试验276.23系统外观与机械结构检查276.24效率试验276.25系统音响噪声试验286.26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试验286.27直流输出过、欠电压保护试验286.28直流输出电

7、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试验286.29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试验296.30蓄电池欠压保护试验296.31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试验296.32温度过高保护试验296.33防雷性能试验296.33.1单相输入电源设备的纵向冲击实验。306.33.2三相输入电源设备的纵向冲击实验。306.34接地性能试验316.35绝缘电阻试验316.36绝缘强度试验316.37接触电流试验326.38材料阻燃性能试验336.39传导骚扰试验336.39.1电磁骚扰测试仪346.39.2传导骚扰测试记录346.40辐射骚扰试验346.40.1测试仪表346.40.2辐射骚扰测试记录346.41电压起伏和闪烁试

8、验346.42抗扰性试验346.43可靠性指标试验346.44环境条件试验356.44.1低温试验356.44.2高温试验366.44.3恒定湿热试验366.45振动或运输试验(委托测试)376.46蓄电池模块(单元)试验376.47系统280V输出端口绝缘监察功能试验377检验规则377.1检验分类377.1.1出厂检验387.1.2型式检验387.2工程验收测试387.3日常维护测试39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408.1标志408.1.1产品标志408.1.2包装标志418.2包装418.3运输418.4储存419编制历史41附录A建议试验用仪表和设备42IV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5页 共50页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源系统容量在2kW及以下的站点电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组成、选型配置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输出电压为直流-48V、直流280V、交流220V的通信用小微站点电源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表2-1 规范性引用文件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GB l91包装储运图示

10、标志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3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GB/T 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GB/T 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7GB/T 2828.1-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8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9GB/T 3859.1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0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局11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2GB 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3GB 17625.1-2003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 (设备每相输

12、入电流16A)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委员会14GB/T 19520.3-2004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部分:插箱及插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5YD 122-1997邮电工业铭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6YD/T 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7YD/T 638.3 通信电源设备型号命名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8YD/T 731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YD/T 944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YD/T 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

13、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1YD/T 1363.3-2005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2YD/T 1058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3YD 5096-2005通信用电源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 小微站点位于通信网络小微的通信设备形成的站点,如微基站、微RRU、Pico站、Nanocell、OLT等站点。3.2. 换流设备(单元)指电源系统中的直流-48V整流设备(单元)或直流280V变换设备(单元),含监控、输

14、入输出配电接口。3.3. 一体式将换流单元、监控单元和蓄电池单元等所有组成部分集成在同一个机框内的产品结构。3.4. 模块化拼装式根据各部分的特性特点,把系统划分成若干个独立功能设备(换流设备、蓄电池设备、系统监控等),由若干个独立功能设备拼装成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产品结构。3.5. 绝缘监测对直流输出与地的绝缘度强度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度破坏。4. 产品的组成和分类4.1. 产品组成通信用小微站点电源主要由换流设备(单元)(DC-48V整流设备(单元)、DC280V变换设备(单元)、DC48V蓄电池设备(单元)及监控设备(单元)等组成。4.2. 产品结构通信用小微站点电源可分为一

15、体式产品结构和模块化拼装式产品结构。4.2.1. 一体式产品结构根据输出电压类型,分为DC48V输出产品和DC-48V / DC280V输出产品结构。(1)DC-48V输出产品将DC48V整流单元、蓄电池单元、监控单元以及输入、输出接口集成在同一机框内的产品结构,产品结构框图如图4.2-1所示。图4.2-1 一体式DC-48V输出产品结构框图(2)DC-48V/DC280V输出产品将48V整流单元、蓄电池单元、280V变换单元、监控单元以及输入、输出接口集成在同一机框内的产品结构,产品结构框图如图4.2-2所示。图4.2-2 一体式DC-48V/280V输出产品结构框图4.2.2. 模块化拼装

16、式产品结构根据设备供电电压等级和容量需求,选择48V整流设备AC/DC(含监控、输入输出接口)、280V变换设备DC/DC、蓄电池以及输出扩展配电设备进行现场拼装形成的产品结构,产品结构框图如图4.3-2。 图4.3-2 模块化拼装产品结构框图各设备数量根据通信设备供电容量需求配置,当48V整流设备和280V变换设备输出分路不满足通信设备输入需求时,可选择配置配电扩展设备。-48V通信设备供电配置:蓄电池+48V整流设备+配电扩展设备(可选);220V通信设备供电配置:蓄电池+48V整流设备+280V变换设备+配电扩展设备(可选)。4.3. 产品规格表4.3-1 产品规格表 系统容量使用形式6

17、00W、1000W600W及以上,最大2000W产品结构形式一体式(含电池组)模块化拼装式设备外形尺寸(建议最大尺寸:WDH,单位: mm)450250400300120400(每个独立设备尺寸)安装形式壁挂式、抱杆式壁挂式、抱杆式,不含电池供电负载电压类型直流-48V、交流220V直流-48V、交流220V电池容量(Ah/48V)5、10、20(锂电池)10100(锂电池或高温铅酸电池)5. 技术要求5.1. 环境条件系统应适用于日晒、雨淋、滴水、风吹、冰冻、灰尘、潮湿的室外环境,并能正常运行。5.1.1. 温度范围工作温度范围:-40+55储运温度范围:-40+705.1.2. 相对湿度范

18、围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5%不结露(402)。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不结露(402)。5.1.3.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范围为:70kPa106kPa。(70KPa以下要求与制造厂商协商解决)。5.1.4. 冲击和振动系统应能够承受峰值加速度为150m/s2,持续时间11ms的冲击。系统应能承受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5.2. 系统外观与机械结构5.2.1. 外观系统面板平整,镀层牢固,漆面匀称,所有标记、标牌清晰可辨,无剥落、锈蚀、裂痕、明显变形等不良现象。自然通风和散热设计合理。5.2.2. 机械结构系统机械结构尺寸应符合GB/T 19520.3-2004标准的

19、要求。系统的机械结构应符合GB 4943-2001的4.14.6的安全要求。5.2.3. 防护等级防护等级应达到IP55等级要求。5.3. 系统技术要求5.3.1. 系统容量2kW及以下。5.3.2. 系统输入(1)输入电压额定值:220Vac,单相三线制。(2)输入电压范围: 176Vac286Vac。(3)输入频率变动范围:45Hz55Hz。(4)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10%。5.3.3. 系统输出5.3.3.1. -48V直流输出(1)输出电压标称值:-48Vdc。 (2)输出电压范围: -43Vdc-58Vdc。(3)输出稳压精度:不同交流输入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各种情况下的直流输

20、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1%。5.3.3.2. 280V直流输出(1)输出电压额定值:280Vdc。(2)输出稳压精度:不同直流输入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各种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额定值的1%。(3)绝缘监察:对280V直流输出与地的绝缘度强度进行检测,要求对于280V变换模块(单元)运转时的漏电流30mA。后台可设置“开启”和“关闭”该功能;“关闭”后只上传告警,系统不保护;“开启”后,上传告警,同时关闭系统。5.3.4. 系统并机工作性能 系统中采用多个功率模块并联工作,当负载为50%100%额定输出电流时,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

21、在监控模块正常工作时,其不平衡度应不大于输出额定电流的5%。当监控模块异常时,系统输出不会中断,其不平衡度应在额定输出电流的10%以内。单个功率模块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在系统不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应能更换异常的整流模块。 5.3.5. 系统峰峰值杂音电压系统直流输出端在0MHz20MHz 频带内的峰峰值杂音电压不超过额定输出电压的1%。5.3.6. 系统电压降系统内电压降(模块输出端或电池输出端至负载输出端)不超过500mV(环境温度20)。5.3.7. 温度系数相对于20环境温度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时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02%。5.3

22、.8. 保护功能5.3.8.1 .交流输入过、欠电压系统应能监视输入电压的变化,当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系统安全工作时,系统可以自动关机保护(不含电池);当输入电压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工作。过压保护电压的设定不应低于额定电压值的130%(286V),欠压保护电压的设定不应高于额定电压值的80%(176V)。5.3.8.2. 直流输出过、欠电压保护系统直流输出电压的过、欠电压值可由制造厂根据用户要求设定,当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过压时应能自动关机保护,故障排除后,必须手动才能恢复工作。欠压告警消除后,系统可自动恢复。5.3.8.3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

23、出功率限制功能直流输出限流保护功能分二种形式:a) 系统直流输出电流的限流范围可在其标称值的20%110%之间调整,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值时,系统以限流值输出。b) 如系统采用恒功率整流模块,当系统直流输出功率达到恒功率值时,系统应以限功率方式输出。5.3.8.4. 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系统应有过流与短路的自动保护功能,过流或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5.3.8.5. 蓄电池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系统应具备蓄电池过压、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具体值应根据电池性能参数要求设定。5.3.8.6.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系统的输入应具有熔断器保护装置。系统直流输出设置1个总熔断器保护装置。系统

24、输出为-48V直流电时的输出熔断器额定工作电压不低于DC60V。系统输出为280V直流电时的输出熔断器额定工作电压不低于DC400V。5.3.8.7.温度过高保护系统应具备环境温度异常告警功能,整流模块应具有温度过高保护功能;温度恢复到正常范围时,应自动恢复工作。5.3.8.8.防雷性能系统输入端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流脉冲(8/20s、20kA)的浪涌冲击。系统输出端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流脉冲(8/20s、10kA)的浪涌冲击。系统通信接口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差模1kV(1.5/50s),共模2kV(1.5/50s)的浪涌冲击。5.3.8.9.保护接地性能系统

25、应具有保护接地装置,且应有明显的标志,接地装置应使用钢制螺母(规格不小于M8),接地线截面积宜不小于10mm2。配电部分外壳、所有可触及的金属零部件与接地装置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 5.3.9. 输入、输出接口要求一体式-48V输出产品:应提供1路220V交流输入接口、3路48V直流输出分路接口(容量不小于10A)和1路监控接口。一体式-48V/280V输出产品:应提供1路220V交流输入接口、2路48V直流输出分路接口(容量不小于10A)、2路280V直流输出分路接口(容量不小于2A)和1路监控接口。模块化拼装结构产品:48V整流设备应提供1路交流输入接口、3路直流输出分路接口(容量不小于

26、10A)、1路电池输入接口和2路监控接口;280V变换设备和电池设备应提供1路直流输入接口、2路直流输出分路接口(容量不小于10A)和2路监控接口;配电扩展设备应提供1路直流输入接口和4路直流输出分路接口(容量不小于10A)。48V整流设备、280V变换设备和电池设备应具备扩展并机接口。各处接口连接端子位于设备下方,应根据输入输出低压等级、容量进行选择,连接端子应支持快速插拔、支持防水、具有锁定装置。接口类型表5.3-1要求选择。表5.3-1 设备接口类型选择表序号接口名称接口类型1电源输入、输出接口快插端子2监控接口DB9或DB15各处接口连接示意如5.3-1所示。5.3-1 设备接口连接示

27、意图5.3.10. 蓄电池管理功能系统应具备按预先设置条件对蓄电池进行浮充充电状态的功能,并可以进行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应具有限流充电功能。系统应能根据蓄电池环境温度,对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补偿。系统应具有电池下电保护装置。5.3.11. 通讯接口应提供至少4个干接点(设备故障、输入断电、输出欠压、电池下电等),1个RS485标准通讯接口,告警接口,并提供与通讯接口配套使用的通讯线缆和各种告警信息输出端子,通信协议应符合YD/T 1363.3的要求。5.3.12. 系统监控要求5.3.12.1总体要求系统可对48V整流模块(单元)、280V变换模块(单元)、蓄电池组进行管理和控制,应具

28、有下列主要功能:(1)实时监视被控设备工作状态;(2)采集和存储被控设备运行参数;(3)设置参数的掉电存储功能;(4)按照局(站)监控中心的命令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通信协议应符合YD/T1363.3的要求;(5)告警异常消失后,告警能够自动恢复。5.3.12.2告警性能系统在各种保护功能动作的同时,应能通过通信接口将告警信号传送到近端、远端监控设备上,部分告警可通过干接点将告警信号送至机外告警设备,所送的告警信号应能区分故障的类别。系统应具有告警记录和查询功能,告警记录可随时刷新;告警信息在系统完全无电状况下应继续保存。对直流输出与地的绝缘度强度进行检测,后台可设置“开启”和“关闭”该功能;“

29、关闭”后只上传告警,系统不保护;“开启”后,上传告警,同时关闭系统。5.3.13. 安全要求5.3.13.1绝缘电阻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90%,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对地,交流部分对直流部分的绝缘电阻均不低于2M。5.3.13.2抗电强度交流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2500V的交流电压(漏电流30mA)或等效其峰值的3535V直流电压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2500V的交流电压(漏电流30mA)或等效其峰值的3535V直流电压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直流电压63V的直流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Hz,有效

30、值为500V的交流电压(漏电流30mA)或等效其峰值的707V直流电压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250V直流电压500V的直流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2500V的交流电压(漏电流30mA)或等效其峰值的3535V直流电压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5.3.14. 功率模块在线插拔功能对于组合式结构产品的功率模块应具有在线插拔功能,在线插拔应不会对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造成影响。5.3.15. 电磁兼容5.3.15.1. 传导骚扰限值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GB 9254-2008中第5章的要求。5.3.15.2. 辐射骚扰限值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GB 9254-2008中第6章的要求。5.3.

31、15.3. 静电放电抗扰度系统机柜(外壳)应能保护产品抵御静电的破坏,应能承受GB/T 17626.2-2006中第5章表1第4试验等级8kV试验电压的冲击,应符合YD/T 983-2013中6.2判定准则B的要求。5.3.16. 材料阻燃性能系统所用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1-2011中规定的V-0要求,绝缘电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 18380.12-2008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1-2011中规定的V-1要求。5.3.17. 系统噪声采用自然冷却的系统噪声应不大于45dB(A)。5.3.18. 系统可靠性MTBF5 104 h。5.4 48

32、V整流设备(单元)技术要求48V整流设备(单元)包括输入、48V整流器、监控及直流输出接口。48V整流设备(单元)直流输出功率额定值系列(W):600、1000、1500,额定输出功率=额定输出电流58V。48V整流设备(单元)应具备至少能接入一组蓄电池的装置。整流器除本标准规定外,其余应符合YD/T731的要求。5.4.1 输入电压变动范围单相三线制220V,允许变动范围为:176Vac286Vac。交流输入电压超出允许范围时,48V整流模块(单元)允许降额使用;低于90V和超出300V时允许停机。当市电恢复正常时,48V整流模块(单元)自动恢复运行。5.4.2 交流输入频率变动范围输入频率

33、变动范围为50Hz5Hz。5.4.3 交流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输入电压允许波形畸变率应不大于10%。5.4.4 交流输入功率因数交流输入功率因数要求见表5.4-1。表5.4-1 交流输入功率因数 模块容量模块负载率600W1000W1500W100% 0.990.990.9950%0.980.980.9830%0.960.960.965.4.5 交流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交流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要求见表5.4-2。表5.4-2 交流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 模块容量模块负载率600W1000W1500W100%5%5%5%50%8%8%8%30%12%12%12%注:输入电流谐波成份为3次50次。5.

34、4.6 交流输入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输入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国家标准GB 7251.1-2005的规定。5.4.7 源效应(电网调整率)不同交流输入电压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1%。5.4.8 开关机过冲幅度由于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2%。5.4.9 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由于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150 %。5.4.10 软启动时间软启动时间(从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一般为3s10s。5.4.1

35、1 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和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输出电压可调范围:-43V-58V。直流输出电压值在其可调范围内应能手动或由监控单元控制实现自动连续可调功能。5.4.12 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5%。5.4.13 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s,其超调量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注:恢复时间是指直流输出电压变化量上升至大于稳压精度处开始,恢复至小于等于并不再超过稳压精度处止的这段时间

36、。5.4.14 效率48V整流设备效率要求见表5.4-3。表5.4-3 48V整流设备效率 模块容量模块负载率600W1000W1500W100%93%94%94%50%93%94%94%30%92%93%93%5.4.15 接触电流48V整流设备(单元)漏电流应不大于3.5mA。当漏电流大于3.5 mA时,接触电流不应超过输入电流的5%。在大接触电流通路上,内部保护接地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mm2。在靠近设备的一次电源连接端处,应设置标有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必须先接地”。5.4.16 防雷性能48V整流设备(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应装有电涌保护装置,应符合Y

37、D/T 944之5.2.2.1条表1中L型防雷电源设备的技术要求。5.5 280V变换设备(单元)技术要求280V变换设备(单元)包括280V变换器、监控、输入接口以及输出接口。280V变换设备(单元)直流输出功率额定值系列(W):600、1000、1500。5.5.1 输入电压范围输入电压范围:DC40V60V。5.5.2 开关机过冲幅度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1%。5.5.3 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由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150%。5.5.4 软启动时间280V变换设备(单元)软启动时间(从启动至直流

38、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一般为3s10s。5.5.5 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系统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5%。5.5.6 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s,其超调量不应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1%。注:恢复时间是指直流输出电压变化量上升至大于稳压精度处开始,恢复至小于等于并不再超过稳压精度处止的这段时间。5.5.7 效率280V变换设备效率要求见表5.5-1。表5.1-1 280V变换设备效率 模块容量模块负载率600W1000W1500W100

39、%93%93%93%50%94%94%94%30%93%93%93%5.5.8 防雷性能280V变换设备(单元)的直流输入端应装有电涌保护装置,应符合YD/T 944之5.2.2.1条表1中L型防雷电源设备的技术要求。5.6 蓄电池设备(单元)技术要求蓄电池设备(单元)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铅酸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选择铅酸电池时,电池技术参数应符合中国移动企业标准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相关要求。选择磷酸铁锂电池时,电池技术参数应符合中国移动企业标准通信基站用磷酸铁锂电池相关要求。5.7 产品污染控制产品污染控制应符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要求,并按照要求张贴相关标识。5.8 包装运输贮

40、存要求5.8.1 包装要求产品包装应防潮、防震、包装的技术要求按GB/T 38731983执行。5.8.2 运输贮存要求产品运输贮存应符合GB/T 38731983的规定。6试验方法6.1 试验环境条件试验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环境温度:15 35 ;相对湿度:45 %75 %;大气压力:标准大气压力101.3kPa。6.2 试验前准备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a) 通电前被测电源系统应与环境温度平衡;b) 接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系统进行预热;c)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d) 系统的测试一般在输入、输出端,输出非测试端接负载。交流稳压可调电源数字功率计交流数字电压表被测

41、系统(48V输出部分口)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电流取样装置可调节阻性负载电流取样装置数字存储示波器交流输入图6.1 系统测试基本原理图6.3 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试验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286V,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系统输出不应降额;c) 调节被测系统交流输入电压为176V,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系统输出不应降额。6.4 输入频率变动范围试验输入频率变动范围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输入频率为52.

42、5Hz,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c) 调节被测系统输入频率为47.5Hz,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6.5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试验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试验条件下系统正常工作,测量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10%。6.6 输入功率因数试验输入功率因数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分别调节为100%、50%、30%负载;c) 读取功率因数应符合5.4.4的要求。6.7 输入电流

43、总谐波失真度试验输入电流谐波成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分别调节为100%、50%、30%负载;c) 读取输入电流谐波成份和各次谐波电流应符合5.4.5的要求。6.8 输入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检查根据低压配电屏(或油机)送来的三相电压检查三相输入接线应符合5.4.6的要求。6.9 整流设备试验系统的整流设备的试验按YD/T731中第5章进行。6.10 48V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试验48V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17

44、6V,调节输出电压应符合5.3.3.1的要求;c)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286V,调节输出电压应符合5.3.3.1的要求。6.11 稳压精度试验48V输出稳压精度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 %额定值,测量直流输出电压并记录;c)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分别为176V、286V ,负载电流分别为5 %、100 % 额定值,对组合后4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d)按公式(1)计算出被测系统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稳压精度,计算结果应符合5.3.3.1的要求。 (1)式中:V0 50 %额定负载时的

45、直流输出电压值。Vmax 所测出数据中与V0偏差(正偏或负偏)最大的直流输出电压值。280V输出稳压精度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通过监控调节48V母排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 %额定值,测量直流输出电压并记录;b)调节监控使母排电压为43V和58V,负载电流分别为5 %、100 % 额定值,对组合后4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c)按公式(2)计算出被测系统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稳压精度,计算结果应符合5.3.3.2的要求。 (2)式中:V0 50 %额定负载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Vmax 所测出数据中与V0偏差(正偏或负偏)最大的直流输出电压值。6.1

46、2 系统杂音电压试验系统48V输出端口杂音电压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在被测系统直流输出端连接杂音计,测试电话衡重杂音电压;连接20 MHz示波器,测试峰峰值杂音电压,测量值应符合5.3.5的要求;6.13 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试验从直流配电部分的蓄电池端子到直流配电部分的负载端子之间通过额定电流,测量其蓄电池端子至负载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应符合5.3.6的要求。若环境温度不是20,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应按下列公式(3)计算: (3)式中:t测试时环境温度;V2020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Vtt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铜导体电阻温度系数。6.14 输出分路要求目视检查系统的输出分

47、路配置及功能应符合5.3.9的要求。6.15 并联工作性能试验 并联工作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定点:在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逐台开启被测模块,调节输出电压为任意值,此时调节负载电流为每台的75%额定值,并以此为定点;b)各台调节完毕后,开启所有模块使总负载电流分别为100%、50%额定值,测量并记录总负载电流及各台模块分配电流;c)按下列公式(4)计算,计算结果应符合5.3.4的要求;1 (K1K)100 %2 (K2K)100 % (4)n (KnK)100 %K I/nIH K1 I1/IH1 K2 I2/IH2 Kn In/IHn式中:I1、I2In 各台模块分配电流;IH1、I

48、H2、IHn 各台模块输出电流额定值;I n台模块总负载电流;nIH n台模块输出电流额定值的和。d)模拟系统的某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或监控单元故障是,系统剩余模块应正常均流,且不平衡度应满足5.3.4要求。6.16 监控性能试验在遥控开、关机接口上分别送入相应信号时,系统应能进行开机、关机;在遥控均充、浮充工作接口上分别送入相应信号时,系统应能进行工作状态转换;检查系统的遥测、遥信功能和通信协议应符合5.3.12的要求。检查任一保护功能动作时,系统应能发出声光告警信号,应符合5.3.12的要求。目视检查系统的对外通信端口种类和数量,应满足5.3.11要求。6.17 源效应(电网调整率)试验按以

49、下步骤进行: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 %额定值,以此时直流输出电压值作为整定值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分别为176V和286V,负载电流分别为5 %、100 % 额定值,对组合后4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根据测试的记录数据按公式(5)计算出被测整流器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源效应,其中最差值应符合5.4.7要求。源效应= .(5) 式中:Vb0 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Vb1 交流输入电压为176V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Vb2 交流输入电压为286V 额定值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6.18 温度系数试验试验按以下步

50、骤进行:被测整流器放置恒温箱中,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控制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恒温20 1 至被测整流器平衡稳定工作后,测量并记录此时直流输出电压值为整定值;控制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变化至工作温度下限1 (变化平均在5 min内不大于1 /min),恒温2 h至被测整流器平衡稳定工作,恒温工作时间内间隔15 min测量并记录被测整流器直流输出电压值;控制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从下限上升(上升至0 时保持30 min,变化平均在5 min内不大于1 /min),变化至工作温度上限1 ,恒温2 h至被测整流器平衡稳定

51、工作,恒温工作时间内间隔15 min测量并记录被测整流器直流输出电压;按公式(6)计算出被测整流器在温度下降与上升时的温度系数,计算结果应符合5.3.7要求。 温度系数(下降)= % (6.1) 温度系数(上升)= % (6.2)式中: t0 20 t下 工作温度下限值(5 )。t上 工作温度上限值(40 )。Vt0 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Vt下 工作温度下限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Vt上 工作温度上限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6.19 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试验6.7.7.1.7.2.7.3.7.4.7.5.7.6.7.7.7.8.7.9.7.10.7.11.7.12.7.13.7.14.7.15

52、.7.16.7.17.7.18.7.19.6.19.1 试验电路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试验电路见(图6.2)。交流稳压可调电源 交流数字电压被测电源直流数字电压表数字存储示波器直流电流采样装置50%额定阻性负载25%额定阻性负载25%额定阻性负载图6.2 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试验电路6.19.2 试验方法与步骤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按(图6.2)接好试验电路;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 % 额定值;突变负载电流,使负载电流从额定值的25 %50 %25 %和50 %75 %50 %进行阶跃式变化,用数字存储示波器的适当量程观察

53、被测整流器直流输出电压的时间变化波形,从中计算电压幅度变化量、超调量及恢复时间,计算结果,48V电源和280V电源应分别符合5.4.13和5.5.6要求。6.20 开关机过冲幅度试验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按图7.1接好试验电路;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以此作为整定值;反复三次对被测整流器进行开关机的操作,用数字存储示波器适当量程观察直流输出电压的时间变化波形,从中计算出直流输出电压的过冲幅度,最大值应符合5.4.8或5.5.2要求。6.21 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按图7.1接好试验电路;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输入电

54、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启动被测整流器时用存储示波器配合电流取样装置分别测量交流输入冲击电流峰值与稳定工作后的交流输入电流峰值;对被测整流器反复进行4次启动,相临两次间隔2min,启动冲击电流最大值应符合5.4.9或5.5.3要求。由于EMI电路所产生的s级冲击电流不考虑。6.22 软启动时间试验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启动被测整流器,调节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启动被测整流器时用数字示波器适当量程观察从启动到直流输出电压爬升至稳定输出过程,同时用时间记录装置记录该过程所用时间,最大值应符合5.4.10或

55、5.5.4要求。6.23 系统外观与机械结构检查目视检查系统的外观与机械结构应符合5.2的要求。6.24 效率试验48V模块效率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48V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0%100%额定值;c) 根据直流输出电压、电流的乘积计算出被测系统的直流输出功率;d) 读取被测系统的交流输入有功功率,按公式(7)计算出效率,应符合5.4.14的要求; 效率 (7)式中:P0 直流48V输出功率。Pi 交流输入有功功率。 280V模块效率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使48V母排电压稳定在整

56、定值,48V输出分路空载,280V分路为30%100%额定值;c)根据48V直流端口电压、电流的乘积计算出被测系统的直流输入功率,同理计算出280V直流端口的直流输出功率;d) 读取被测系统的交流输入有功功率,按公式(8)计算出效率,应符合5.5.7的要求 效率 (8)式中:P0 直流280V输出功率。Pi 直流48V输入有功功率。6.25 系统音响噪声试验系统音响噪声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 按(图6.1)接好试验电路;b)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调节负载电流为100 % 额定值;c) 用声级计在被测系统正面1m、设备的二分之一高度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5.3.17的要求。注:系统音响噪声与试验现场的本底噪声的差不宜大于7dB。6.26 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试验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使其逐步升高或降低,系统应按5.3.8.1的要求动作。6.27 直流输出过、欠电压保护试验调节直流输出电压,使其逐步升高或降低,系统应按5.3.8.2的要求动作。6.28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试验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调节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值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0 % 额定值;b)调节负载电流至限流点或输出功率至恒功率值,检查被测系统应符合5.3.8.3 a)与5.3.8.3b)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