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 资源ID:98783866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选自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请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敏(   )  知(   )  厌(   )  诲(   )A满足 B聪敏 C同“智”,智慧   D教诲3请你说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_4选择句子的句式,填写序号。A反问句 B比喻句 C疑问句(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_)(3)问渠那得清如许?   (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蹊:践踏。策:通“册”。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同“披”。讪笑:讥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窃入学舍(_) (2)暮归,亡其牛(_)(3)琅琅达旦 (_) (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_)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3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听已辄默记 译句:_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4本文讲述了王冕的哪些事?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_3. 阅读短文。孟母三迁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1文中的孟子是_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奉为“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舍市旁 _  (2)复徙居学宫之旁 _(3)遂居  _  (4)及孟子长,学六艺 _  3翻译句子。(1)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_(2)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_4上文的故事内容,用三字经小红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昔孟母,_。”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_)众皆弃去(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与群儿戏于庭(_)(2)众皆弃去(_)(3)光持石击瓮破之(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足跌没水中。(_) 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_)A离开  B距离  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5. 文言文一则。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_2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6. 文言文训练。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 )1解释划线词: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_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_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_7.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雏燕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注释:竟日:整天。盖:原来是。趣:催促。遽:jù,马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日思得一雏   日:_遂出笼释之   释:_是乃益鸟   是:_尔安得久饲之   尔: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答:_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答:_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思雏(_)雏(_)雏(_)雏8. 文言文阅读。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饰以玫瑰(_)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_)2翻译下列的句子。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_3这则寓言的寓意的什么?_9. 阅读理解。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逐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桀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释)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亟:突然。犯:遭遇。柁:同“舵”。1文中提到两个人,分别是( )A.楚人和惟舟师 B.楚人和谢舟师 C.楚人和遽谢舟师 D.楚人和舟师2“楚人有习操舟者”中“习”字的意思是(   )A.温习 B.学习 C.练习 D.习惯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另外三句的是( )A.惟舟师之是听 B.小试洲渚之间 C.逐以为尽操舟之术 D.岂非前日之幸乎4“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A.所以这今天的危急,并非前面的幸运造成的。B.所以今天遇到的危险的地方,不正是前几天小试身手的地方吗?C.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侥幸得意所造成的吗?D.然而今天遇到危险的地方,不正是前几天小试身手的地方吗?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0. 阅读与理解。徐湛之出行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注释:徐湛之,人名。1翻译加点的句子。_2说说徐湛之是怎样一个人?_11.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衡乃穿壁引其光 (_) 遂成大学(_)而不求偿(_)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2文中有关匡衡的三个故事分别是:_、_、_。3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习匡衡的什么品质?_。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_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危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理解文中加点的字。(1)引:_(2)且:_(3)遂:_(4)亡:_2下面句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1)一人饮之有余(_)(2)吾能为之足(_)3翻译文中画线句。_4请用一个成语作为本文标题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益?_6请试着用古汉语将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_13. 文言文阅读。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选自列子(注释)攫(jué):抓、夺。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清旦:清早。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帽。之市:去集市。适:往,到。鬻:出售,卖。焉:这里。何:为什么。徒:只,仅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适鬻金者之所   适:_(2)因攫其金而去   攫:_(3)子攫人之金何   何:_(4)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徒: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_(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_(3)殊不见人,徒见金耳。_3用成语_来评价这位“搜金者”是比较恰当的。4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_(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再做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真实,不可靠。1解释下列加点词。(1)虎以为然,故送与之行_(2)兽见之,皆走_2翻译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7 / 7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