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2届港尾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11.5).doc

  • 资源ID:9497144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届港尾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11.5).doc

2012届港尾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日期:11.5)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夙兴夜寐, 。(诗经氓)(2)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4)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5)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注】君房:侯霸的字。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王吉、贡禹均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后汉书卷二十七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堕懒者,耻不致丹 堕:通“惰”,懈怠B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C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 视事:检查工作D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 祠:祭祀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王丹“好施周急”的一组是()(3分)(1)家累千金,隐居养志 (2)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劳而之 (3)邑聚相率,以致殷富 (4)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5)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 (6)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A(1)(2)(6)B.(2)(3)(4)C(2)(4)(5)D.(3)(4)(5)4.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王莽篡政时期,王丹接连被征召都不去。家里积存了很多钱,隐居家中修养心志,乐善好施。B.陈遵为家人办丧事时,王丹送一匹缣帛过去,说是家人用织机织出来的,陈遵听后露出惭愧的神色。C.王丹阻止儿子去给儿子同学父亲吊唁,只让寄些缣帛表吊唁之意,是因为王丹认为儿子交友要慎重,王丹可能认为儿子的同学不值深交。D.门客向王丹推荐士人,王丹就向朝廷举荐,此人后犯罪,王丹因受牵连而被免职。5. 翻译下面句子。 (6分)(1)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3分)(2)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题目。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冯云卿,热衷于公债投机,结果成了吴、杜、赵三巨头形成的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为了“翻身”,他同女儿谈判,决心送女儿给吴荪甫施展美人计,以从吴荪甫那里获取最新的公债信息。(子夜)B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送给了堂弟。葛朗台很生气,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为此,妻子被吓病了。他从公证人口中得知,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继承母亲的遗产,他才把女儿放出来。(欧也妮葛朗台)C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欧也妮葛朗台)D 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E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他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只有他的姐夫杜竹斋还在帮助他,这是最后的安慰。( 子夜 )8 简单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简述艾斯梅拉达母女相认的经过。 (2)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二) 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窬(y,墙洞)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孟子尽心下)(注释)尔汝:尔、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古代尊长称呼卑幼时用。如果平辈之间用来称呼,则是对对方的轻视。餂 (tin):取。(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仁、义的运用有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消极转为积极等方式。B孟子还对义作进一步分析,除不妄取、不妄为外,还指出自尊心的积极作用。C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都是“不仁”的。D一些“不义”的思想就和小偷行为一样可耻。(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内容,联系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这句话,说说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为至善之人。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3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抵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聪明的美国人怎会不明白这些简单道理呢?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需要进口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但美国至今以种种理由阻挠中国的进口,不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选自国际金融报)10对第3段中“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强调中国的生产优势对美国工业的影响之大。B讽刺美国政府夸大其词,借此耸人听闻。C说明美国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D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发展构成威胁。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12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飞翔的翅膀 丁立海16岁,她念初四。惧怕物理,老考不好。物理老师大怒,命她擎了自己的考试卷子,在班上有走。一圈一圈走下来,她的自尊,被碾成了碎末。从此惧怕上学,收拾书包离开学校。她在我跟前说这段往事时,是笑着的。她的笑容,一直很灿烂。我却听得心疼我想起三毛,同样的境遇,三毛的数学考试不及格,老师在三毛脸上上用毛笔画了圈,让她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示众。结果,三毛从此患了自闭症。经年之后,提起往事,三毛还是心有余悸。她不同,她的性格里,更多的却是果敢。她没有患上自闭症,她走上了一条自立的路。小小年纪,去饭店给人端盘子,这一端就是一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适逢家乡新建开发区,她在开发区租了房,自己开店。小店被她经营得红红火火,引起了当地电视台的注意,电视台特别报道了这个自强不息的小姑娘。她的人生,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肯定会花开繁盛。可是她偏偏爱好文学。只念过初中,却拿起笔来写小说。难说当时她是一种什么心理,或许,是为了排解生活中的烦恼;或许,是不想让自己的青春消耗在凡俗里。她前后花费四年时间,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多梦季节。这一年,她20岁。她把写好的小说,给一家出版社寄去,心里也没抱太大希望。在她,只是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放飞。放飞了,她的心事,也就了了。不久以后,出版社打来电话,说她的稿子过了终审,准备出版。当那边得知她仅仅是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时,惊诧万分。惜才的编辑问她,你愿意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小地方吗,想不想走出你的家乡?她第一次慎重地考虑将来。将来,也许她会成为腰缠万贯的商人,嫁一个男人,安稳地过一生。可是,她的梦想不是这个,她决定为她的梦想孤注一掷。在出版社的推荐下,她只身一人,去了鲁迅文学院学习。这时,前途对她来说,是茫茫复茫茫。世界真大,她不过是万顷碧波上一片漂浮的叶,漂向哪里,在哪里靠岸,是个未知数。在鲁迅文学院,她拼命汲取知识,读书,写作,没日没夜。在那里,她又写出一部长篇小说雨后的阳光,被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样安静无忧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她毕业了。摆在她面前的,是很现实的生存问题。多少人成为北漂后,转头是空。她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孩子,要想在北京城捡拾她的梦想,难。再加上这时的她,囊中羞涩,当初开店所赚的钱,除去上学所用,已所剩无几。去,还是留,已是无可避免的一道选择题。若回去,她可以再创生意辉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最终,她选择了留下。吃的苦,不必说。几番碰壁之后,她硬是凭着一股闯劲,进了媒体圈,做了一名娱记。后来,她应聘到现代教育报任编辑、记者,成了现代教育报很厉害的一支笔,出版了教育专著精英之门。这期间,她获奖无数。现在,她已经在北京买下两套房,仅凭借她的一支笔。她说:“我的梦想还没完呢,我要带着我的笔,走遍万水千山。”她站在我跟前,张开她的双臂,仰天欢笑,目光放逐得很高很远。我想,如果有一天,这个叫解淑萍又名解小邪的小女子,突然从南美洲给我发来信息,我一定不会诧异。因为在她身上,永远洋溢着一种活力只要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它总能到达它应到达的地方。这对飞翔的翅膀,一个叫坚持,一个叫努力。13根据原文有关信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通过“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伤害学生自尊的做法,揭示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的弊端。B解淑萍写作长篇小说多梦季节,只是为了表达对文学和人生的热爱之情,并没有做作家的奢望。C解淑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但与外界的帮助也密不可分,从编辑的鼓励可见一斑。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解淑萍历经痛苦的碰撞和艰难的拼搏,终于实现了乡村姑娘在北京购房的愿望。E“张开她的双臂,仰天欢笑,目光放逐得很高很远”生动地表现了解淑萍正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14文章第2段插叙了三毛患自闭症的事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15本文的标题为“飞翔的翅膀”,试作简要赏析。(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吏,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作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在十年浩动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选自季羡林小品)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B文章第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D文章、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14、在十年浩劫中,作者并未与雨僧先生见面,也“有意不去仔细打听”雨僧先生的情况,可是作者却断定“他当然不会幸免”,这是为什么?(4分)15、 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北宋的“三苏”,清朝的“桐城派”这样的例子,可谓 。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便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1分)(2)请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成语。(1分)(3)文中第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再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8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届港尾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11.5).doc)为本站会员(wux****ua)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