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

  • 资源ID:91741999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螳螂捕蝉这篇课文。2、出示ppt1螳螂捕蝉齐读课题。3、同学们知道螳螂捕蝉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4、出示ppt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有时也写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家知道,寓言的特点是通过讲故事让人们从中领会道理。那么,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领会到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到文中去找答案。二、初读感知。1、出示ppt3固执 侍奉 诸侯 禀报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这是几个难读的词语,请大家自己读一遍,同桌再互读一遍,互相提醒纠正。2、出示ppt4 侯 候 大家注意这两个形近字。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 出示ppt5 flash笔顺 侯 候 第一个是诸侯的侯,中间没有竖;第二个是时候的候,中间有一竖。3、出示ppt6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按要求朗读课文。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出示ppt7时间、起因、经过、结果 讲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要素讲清楚。出示ppt8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小结: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5、大臣们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呢?出示ppt9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原来是他们都觉得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大臣们说的有道理吗?出示ppt10地图这是春秋时期的地图,大家看,吴国位于长江下游,而楚国位于长江中游。两个国家相距很远,如果吴王出兵攻打楚国,吴军要孤军深入楚国腹地,此时如果中原的诸侯国乘虚而入,吴军无法及时回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大臣讲的是有道理的,可吴王怎么说的呢? 谁来读一读。出示ppt11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吴王下了死命令,大臣们束手无策,此时,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要上场了。三、精读课文1、螳螂捕蝉的故事以及寓意。(1)大臣劝的结果是什么?少年劝的结果又是什么?在书上找出来。出示ppt12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赶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读一读,你有什么疑问吗?小结:为什么同样是劝,结果却截然不同呢?我们一起到文章里找答案。(2)首先我们来读课文9到11小节,争取自己能把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讲下来。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一讲。(3)少年为什么要用这个故事来劝吴王呢?吴王要攻打楚国和螳螂捕蝉有什么共同点呢?读读下面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出示ppt13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结:吴王要攻打楚国和螳螂捕蝉是很相似的,攻打楚国就是眼前的利益,而身后隐伏的祸患就是其它诸侯国会乘虚而入来攻打吴国,而吴王和蝉、螳螂、黄雀一样,一心想着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身后隐伏的祸患。出示ppt14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少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意味深长的语气,一定强调了“一心”、“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这些词,大家能读出意味深长的味道来吗?(4)出示ppt15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吴王听了这个故事后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吴王悟到了他攻打楚国的想法,也是只顾了眼前的利益,却没考虑到身后的祸患,就像螳螂捕蝉一样危险。2、对比感悟。(1)为什么同样是劝,大臣的劝阻遭到吴王的坚决反对,而少年的劝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楚的念头?大家讨论一下,然后集体交流。出示ppt16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读读这两个句子,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吴王,听了从这两种不同的劝说心里的感受会一样吗?小结:吴王决意要攻打楚国,可大臣们坚决反对,作为是一国之主,他感到很难堪,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下死命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而少年的劝说十分巧妙,很委婉,让吴王自己去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这样吴王容易接受。(2)如果说大臣们的劝说是直劝,那么,少年的劝说是什么劝呢?出示ppt17大臣们的劝“直劝” 少年的劝“巧劝”、“智劝” 大臣们的劝是“直劝”,而少年的劝是“巧劝”、“智劝”(3)少年劝说的巧和智还体现在哪里?默读课文,找一找。出示ppt18 (少年选择了花园这个地方来劝吴王,让吴王比较容易接受) (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不惜露水沾湿了衣服,为的就是等待机会,引起了吴王的注意)(少年对吴王说,他看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目的是勾起了吴王的兴趣)大家注意到这些细节了吗?谁来读一读。(4)为了劝说吴王,这个少年想了不少的办法。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出示ppt19充满智慧,有勇有谋 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有勇有谋的少年啊。3、角色朗读。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把这个智慧的少年演出来,好不好?四人一组,一个演吴王,一个演少年,一个读旁白,最后一个做导演,要指导大家把人物的对话读好。下面找一个组来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时候可以加入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四、写一写 出示ppt20 从少年身上、或者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里,你悟到什么道理?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从少年身上、或者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里,你悟到什么道理?请写下来,我们交流交流。五、布置作业出示ppt21 熟读课文,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交流从中明白的道理。附送: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I)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pì jìng yú lè kng bù mó gu fi tú()() () () ( )sh jí chu tì jù liè mián páo jú shì( ) ( ) ( ) ( )( ) cí xián yán jùn(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刑()娱()绞()僻()形()误()狡()避()籍()峻()详() 残( )藉()竣()祥() 践( )三、我能选词填空关于尽管除了为了按照1.()达到共同的目的,我们必须努力奋斗。2.()开会的内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一番。3.()他的意见去办,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4.假期里,()休息之外,还要注意学习和锻炼。5.今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仍然坚持学习。四、我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 4月28日。”_五、我能说说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1.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答:_2.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答:_六、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_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_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 4月28日。”_参考答案一、僻静娱乐恐怖 魔鬼 匪徒 书籍抽屉剧烈棉袍局势慈祥严峻二、刑(刑法)娱(娱乐)绞(绞索)僻(偏僻)形(形状)误(错误)狡(狡猾)避(躲避)籍(书籍)峻(严峻)详(详细) 残(伤残)藉(慰藉)竣(竣工)祥(慈祥) 践(实践)三、1.为了2.关于3.按照4.除了5.尽管四、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3.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五、1.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答:“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2.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答: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对比着写的。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爱憎分明的品质。六、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3.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为本站会员(xt****7)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