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分集技术的分析仿真-移动通信三级项目报告.doc

  • 资源ID:9073072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分集技术的分析仿真-移动通信三级项目报告.doc

汕 头 大 学 工 学 院 三 级 项 目 报 告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技术 课程设计题目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分集技术的分析仿真 指导教师 姜永权 系 别 电子工程系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合 作 者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9 日至 6 月 15 日 成绩 评阅人 摘要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 包括1G 2G 2 5G 2 75G和3G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 性能等 分析与仿真部分主要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分集技术的算法与实现 关键词 移动通信 通信技术 分集技术 仿真 1 移动通信发展现状概述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没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人 们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 人们期望随时随地 及时可靠 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流 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发明之日就产生了 1897年 马可尼所完成的 无线通信实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 而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 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 移动通信综合利用了有线 无线的传 输方式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通讯手段 由于电子技术 尤其是半 导体 集成电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以及市场的推动 使物美价廉 轻便 可靠 性能优越的移动通信设备成为可能 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 主要 走过了两代 而第三代现在正处于紧张的研制阶段 部分厂家已经推出实验 产品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 移动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 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步虽晚 但是发展极其迅速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很 多国家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 我国也不例外 而且这种 需求量还将持续下去 如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快速推进 现有的移 动网络已经很难满足移动业务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发展 对现有的移动通信 技术进行改进就越来越迫切 一方面要求尽可能丰富的移动业务满足移动用 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另一方面要求通过采用新技术 不断提高系统的容 量 以支持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数量 移动通信技术正是在这两种需求的 驱动下不断发展的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1G 2G 2 5G 2 75G和现今相对较成熟的3G通 信技术 已经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分别对这几种通信技 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性能特点进行分析 2 1G通信技术 1G通信技术即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指最初的模拟 仅限语音的蜂窝 电话标准 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Nordic移动电话 NMT 就是这样一种标 准 应用于 Nordic国家 东欧以及俄罗斯 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AMPS 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 TACS 以及日本的JTAGS 西德的 C Netz 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 1G通信的关键技术是FDMA 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技术 属于区域性的移动通信 其技术特点是容量有限 制式太多 互不兼容 保密性差 通话质量不高 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 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FDMA是数据通信中的一种技术 即不同的用户分配在 时隙相同而频率不同的信道上 按照这种技术 把在频分多路传输系统中集 中控制的频段根据要求分配给用户 同固定分配系统相比 频分多址使通道 容量可根据要求动态地进行交换 在FDMA系统中 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 即一对频谱 一个频谱用作前向信道 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 另一个则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 信道 这种通信系统的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 任意 两个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基站的中转 因而必须同时占用2个 信道 2对频谱 才能实现双工通信 以往的模拟通信系统一律采用FDMA 频 分多址 FDMA 是采用调频的多址技术 业务信道在不同的频段分配给不同的 用户 如TACS系统 AMPS系统等 频分多址是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 干个等间隔的频道 也称信道 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这些频道互不交叠 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数字话音信息 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串扰 1G无 线系统在设计上只能传输语音流量 并受到网络容量的限制 该技术在世界 上基本已被淘汰 FDMA 1G 第1代移动通信技术 3 2G通信技术 为了解决由于采用不同模拟蜂窝系统造成互不兼容无法漫游服务的问题 1982年北欧四国向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 要求制定900MHz 频段的欧洲公共电信业务规范 建立全欧统一的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 同年 成立了欧洲移动通信特别小组 简称GSM Group Special Mobile 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无线标准主要有 GSM D AMPS PDC和IS 95CDMA等 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化 具 有保密性强 频谱利用率高 能提供丰富的业务 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 使得移 动通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过去的补充地位跃居通信的主导地位 我国目前 应用的第二代蜂窝系统为欧洲的GSM系统以及北美的窄带CDMA系统 网络运 营商运用的主要是GSM系统 现在中国联通的CDMA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初 具规模 2G通信的关键技术在于数字语音传输技术 即GSM 特点是保密性 强 频谱利用率高 能提供丰富的业务 标准化程度高等 3 1 时分多址 TDMA 系统特性 GSM系统采用时分多址 TDMA 技术 这种技术在频率时间关系上形成 一个矩阵 而每一信道对应于其频率时间矩阵上的一个点 在基站系统的控 制和分配下 可为任一移动用户提供电话或非话数据业务 TDMA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 每载波多路 TDMA系统是一个时分复用系统 如GSM数字系统中每载 波含8个时隙 即8个业务信道 随着技术的发展 半速率业务信道的出 现使其设计能力还可翻一倍 2 突发脉冲序列传输 移动台信号功率的发射是不连续的 仅在规定的时 隙内发射脉冲序列 或者说 在任何给定的瞬间 占有同一载频而进行 通话中的移动台仅有一台在发射信号 3 传输速率和自适应均衡 TDMA系统中 如果每载波含有的时隙多 则 频率间隔宽 传输速率高 当码元持续时间与时延扩展量相当时 务必 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 例如当GSM系统传输速率达271kbit s时 二进制 射频数字调制方式码元宽度为3 7 s 而城市移动通信的时延扩展通常 是3 s 郊区为0 3 s 随着小区半径扩大和地形地物等因素还有可能 增大时延扩展量 因此在GSM系统中采用了自适应均衡器 以获得16 s 的抗时延扩展能力 4 传输开销大 TDMA系统分成时隙传输 使得收信机在每一突发脉冲序 列上都需要重新获得同步 同时 为了把一个时隙和另一个时隙分开 防护时间也是必须的 因此 TDMA系统通常比FDMA系统需要更多的 传输开销 5 先进的开放的技术规范 许多改进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方式实现 对于 昂贵的无线设备只有很小的影响 例如话音编码算法的改进而降低比特 率时 TDMA系统的信道更容易重新配置以接纳新技术 另外 如GSM 技术规范采用开放互联模式 对于不同供货厂商的互联互通有共同的制 约因素 有利于形成一种既竞争又互相促进的机制 这也是GSM系统能 够迅速在全球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6 共用设备的成本低 由于每一载波可为多个用户提供业务 所以TDMA 系统共用设备的每用户平均成本与FDMA系统相比是大大地降低了 7 有利于大规模集成 由于TDMA系统移动台的收发是在各自不同的时隙 内进行的 因此可以不使用双工器 既节约了成本 又减小了体积 而 大量和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又刺激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 从而再次 促使了移动台制造成本的降低 3 2 码分多址 CDMA 系统特性 一 CDMA系统一般原理 码分多址接续的基础是使用一组正交 或准正交 的伪随机噪声 PN 序列 简称伪码 通过相关处理实现多用户共享频率资源和同时入网接续的 功能 码分多址采用扩频技术 扩频技术的概念就是把原始信息的带宽变换成 带宽宽得多的类噪声信号 扩频的含义是 假定一基带数据流的速率是Rb bit s 发信系统将此数据变换为Bc带宽的传输信号 若Bc Rb 通常达2 3个数量级 且扩展编码序列与原始信号不相关 则认为信号获得了频谱 扩散 接收机输入端的载干比为 3 1 bco bcobRBIERIC 在FDMA或TDMA系统中 Rb Bc Eb Io总是大于1 因此C I 1为正的分 贝数 而在CDMA系统中 Bc Rb 因此C I 1为负的分贝数 通常 对于一个二进制码元的编码系统 在接收机正常工作情况下 可 接受的Eb Io为15dB 若Bc Rb为1000倍即30dB 则接收机仍可接受的C I为 15dB 也就是说 即使存在比信号高15dB的干扰 接收机仍能按要求正常工 作 图3 1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机理 d 接收机输入端的扩频信号和干扰 b 接收机解扩输出端的频谱 有用信号谱 干扰信号谱 Bc射频带宽 Bd信息带宽 图3 1 扩频与解扩处理频谱原理图 在发端 有用信号经扩频处理后 频谱被展宽如图3 1 a 所示 在 收端 利用伪码的相关性作解扩处理后 有用信号频谱被恢复成窄带谱 如 图3 1 b 所示 而宽带无用信号与本地伪码不相关 因此不能解扩 仍 为宽带谱 此时 即使存在窄带干扰信号的加入 也将为本地伪码所扩展而 成为宽带谱 当我们用一个窄带滤波器排除带外的 干扰和 噪声电平时 就大大地提高了窄带内的信噪比 扩频技术的基本参数是扩频增益Gp 其定义为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Bd 与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宽Bc之比 它在数值上等于扩频解调前后的信噪比之 比 也等于信息比特内所包含的PN序列的码元数N 3 2 NSBGdcp 入出 扩频增益Gp是扩频通信中扩频解调处理对信噪比改善程度的度量 因此 也称作扩频处理增益 Gp愈大 该系统的抗干扰性愈强 扩频从工作原理上还可分为直接序列扩频 DS 系统和跳频 FH 系统 两类 用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IS 95CDMA系统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其工作原理如图3 2所示 比特率为Rb的 数据Yi t 被一个速率很高的PN序列扩频码Ci t 调制后便展宽了频谱 这个过程称为扩频 然后再对频谱展宽后的序列进行射频调制 成为扩展频 谱的射频信号Si t 经天线发射出去 图3 2 直扩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在接收端 射频信号经混频后变为中频信号 为识别它所需要接收的信 号 使用一种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 对中频信号进行反扩展 将宽带似噪声 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 这个过程称为解扩 解扩后的窄带信号经解调器进行 解码 恢复成原始的数据输出 伪随机噪声 PN 序列的码型将影响码序列的相关性 序列的码元通常 称为 码片 chip 其宽度Tc将决定扩展频谱的宽度 对于二元PN序列 其幅度为 1或 1 伪码的数学模型的设计直接影响直扩系统的性能 通常对伪码有三个要 求 1 伪码的比特率应能满足扩频带宽的需要 2 伪码的自相关要大 且 互相关要小 3 伪码应具有近似噪声的频谱性质 即近似连续谱 且为均 匀分布 通常采用的伪码有M序列 Gold序列等多种伪随机噪声序列 图3 3示出了CDMA系统的一般原理框图 所有用户都能联接到同一信道 各用户占用同一频域 时域和空间 彼此用不同的特征码作为地址码加以 区别 同一码族中的不同特征码正交性好 各条通道互相独立 各种同步 如码片同步 位同步 帧同步等 都由各通道自行解决而无需在不相关的用 户之间作任何协调和同步 每部接收机的输出为需要信号与来自其他用户的 干扰之和 后者被减小了相当于处理增益倍数的幅度 图3 3 CDMA接续原理图 二 CDMA系统特性 1 无需频率管理或分配 在FDMA和TDMA中 进行频率管理往往是一件关键性的工作 有时为了减 少实时干扰 还需实行动态频率管理 而在CDMA中 只有一个公共无线信道 不需要频率管理 也无需动态频率分配 2 在CDMA中没有保护时间 在TDMA中 时隙间需要保护时间 保护时间占有一定比特的时间间隔 如GSM系统为8 25比特 而在CDMA中 不需要保护时间 从而提高了信息 效率 3 更适合于移动环境的信道 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严重地影响着移动通信无线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在CDMA系统中 由于应用了扩频技术 就有了抗多径效应的固有特性 当多 径时延大于PN序列的一个码片宽度时 多径信号间相关性系数就很小 从而 多径信号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就很小 所以说CDMA系统具有抑制多径干扰的能 力 更适合于移动环境下的信道传输 4 不需要均衡器 在TDMA中 传输速率远高于10kb s 需要一个均衡器以减少由于时延扩 展所产生的码间干扰 然而在CDMA中 由于扩频的抗干扰性 只需一个相关 器代替接收机的均衡器用于解扩即可 相关器比均衡器简单而可靠 5 话音激活持续期的利用 人类讲话的特征对CDMA方式有利 人类话音激活持续周期即话音激活概 率为35 40 在CDMA中 所有用户共用一个无线信道 如果采用间断传 输技术 当用户不在讲话时 在同一无线信道内的所有其他用户信道会由于 干扰减少而得益 因此 利用话音激活周期的特点最多可降低相互干扰达65 从而可以增大系统容量近3倍 这种现象是利用CDMA技术所独有的 6 用扇形小区来提高容量 在TDMA中 每一小区可采用扇形化来降低干扰 同时也提高了同频复用 效率 但由于每一扇区要平分原小区的信道 所以扇形化对系统容量增加所 起作用很小 在CDMA中 采用扇形小区即降低干扰就能提高系统容量 理论 上无线容量增长与扇区数增长呈线性关系 7 柔性容量 在CDMA中 当系统容量达到饱和时 还可适当地增加少量用户 不过这 是以稍为牺牲通信质量为代价而换取的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的用户 称为柔 性的或软容量 例如 一个小区设计容量为40信道 当这个小区再增加一个 用户 信道 时 总载干比 C I 只下降 可见通信质量 dB24 01log 劣化很少 FDMA和TDMA系统却不可能有这种能力 8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由于相邻小区间采用相同的无线信道 仅有的差别是代码序列不同 因 此移动用户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没有频率切换问题 他可以做到先接 上新的再断开旧的 因此CDMA的切换被称为软切换 通常 在不同的BTS之 间 同 BSC 的切换称为软切换 而在同一BTS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称为更 软切换 这种切换的最大优点是对信道的利用没有造成任何浪费 9 更适合于微小区和建筑物内部的通信 由于CDMA系统能有效地降低人为干扰 窄带干扰 多径干扰的影响 能 克服由时延扩展造成的码间干扰 可采用软切换的越区切换及无需频率管理 和分配等优点 所以他是一种极其适合于微蜂窝小区和建筑物内部通信的技 术体制 10 设备简单 在CDMA系统中 所有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 每个基站或扇区只需一个 无线电台 因而使成本很低又节省了设备空间和安装 维护费用 4 2 5G通信技术 2 5G是一种介于2G和3G之间的无线技术 是移动服务目前所处的阶段 2 5G功能通常与GPRS技术有关 较2G服务 2 5G无线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速 率和更多的功能 2 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 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 工程 所 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 要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 因此出 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2 5G HSCSD WAP EDGE 蓝牙 Bluetooth EPO C等技术都是2 5G技术 4 1关键技术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 这是GSM网络的升级版本 HSCSD 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 能够透过多重时分同时进行传输 而不是只有单一时分而已 因此能 够将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 目前新加坡M1与新加坡电讯的移 动电话都采用HSCSD系统 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57 6kbps 整合封包无线服务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 是封包交换数据的标准技术 由于具备立即联机的特性 对于使用 者而言 可说是随时都在上线的状态 GPRS技术也让服务业者能够依据数据 传输量来收费 而不是单纯的以联机时间计费 这项技术系与GSM网络配合 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5kbps 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 完全以目前的GSM标准为架构 EDGE Enhanced Dataratesfor Global Evolution 不但能够将GPRS的功能发挥到极限 还可以透过目前的无线网络 提供宽频多媒体的服务 EDGE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84kbps 可以应用在诸 如无线多媒体 电子邮件 网络信息娱乐以及电视会议上 无线应用通讯协议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 这项技术让使用者 可以用手机之类的无线装置上网 透过小型屏幕遨游在各个网站之间 而这 些网站也必须以WML 无线标记语言 编写 相当于国际互联网上的HTML 超文 件标记语言 蓝牙 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 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而连接起 来 传统的电线在这里就毫无用武之地了 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 配有 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十公尺的距离内彼此相通 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 秒钟1兆字节 以往红外线接口的传输技术需要电子装置在视线之内的距离 而现在有了蓝牙技术 这样的麻烦也可以免除了 EPOC 由Symbian所开发的EPOC是一种能够让移动电话摇身一变成为无线信息 装置 例如智能电话 的操作系统 满足使用者对于数据的需求 它支持信息 传送 网页浏览 办公室作业 公用事业以及个人信息管理 PIM 的应用 也有软件可以和个人计算机与服务器作同步的沟通 5 2 75G通信技术 2 75G通信技术也叫EDGE技术 EDGE的英文全称为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中文含义为改进数据率GSM服务 该技术主要在于能够使用宽带 服务 能够让使用800 900 1800 1900MHz频段的网络提供第三代移动通 信网络的部分功能 并且能大大改进目前在GSM上提供的标准化服务 5 1 EDGE的产生及信道特点 EDGE的概念是Ericsson公司于1997年第一次向ETSI提出的 EDGE可以被视为一个提供高比特率 并且因此促进蜂窝移动系统向第三代功 能演进的 有效的通用无线接口技术 在此基础上 统一无线通信论坛 UW CC 评估了用于TDMA 136的EDGE技术 并且于1998年1月批准了该技术 EDGE的物理层的许多参数与GSM相同 载波间隔为200kHz 时隙结构也 与GSM相同 在TDMA系统中 所有的数据都是以突发的形式发送的 因此也 可以认为是一个个的小 数据包 这些业务的特性由无线资源分配方式来决 定 可以是分配给连续的使用 也可以是按需分配 显然 采用按需分配方 式时无线资源利用率要高得多 然而 即使是连续分配加上不连续的TDMA发 送方式 也能减少干扰 EDGE突发的格式也与GSM的相似 一个突发包括一 个26比特的位于突发中部的训练序列 位于头 尾部的各3个尾比特 以及 在最后的8 25个保护比特 5 2 EDGE的关键技术 一 八进制移相键控 8PSK 调制 EDGE无线接口的主要作用是使当前的蜂窝通信系统可以获得更高的数据 通信速率 现有的GSM网络主要采用GMSK调制技术 为了增加无线接口的总 速率 在EDGE中引入了一个能够提供高数据率的调制方案 即八进制移相键 控 8PSK 调制 由于8PSK将GMSK的信号空间从2扩展到8 因此每个符号可以 包括的信息是原来的4倍 8PSK的符号率保持在271kbps 每个时隙可以得到 69 2kbps的总速率 仍然能够完成GSM频谱屏蔽 见图 8 Kz 7 MA F 3 7 8 G7 0 5 data2 2 data1 1 Attenuation Calculation rayleigh channel code rate 1 E 1 sigma E sqrt 2 SNR code rate n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h1 1 sqrt 2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Rayleigh channel data41 data2 h1 sigma n h11 conj h1 abs h1 注释 data411 data41 h11 注释 n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h2 1 sqrt 2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Rayleigh channel data42 data2 h2 sigma n h22 conj h2 abs h2 data422 data42 h22 data4 data411 data422 注释 BPSK Demodulation demodata1 data4 0 Bit Error Rate BER noe2 sum abs data1 demodata1 nod2 length data1 noe noe noe2 nod nod nod2 end Output result ber1 snr num noe nod end end of file figure semilogy snr in dB ber1 O hold on semilogy snr in dB 0 5 erfc sqrt 2 10 snr in dB 10 sqrt 2 hold on semilogy snr in dB 0 5 1 sqrt 10 snr in dB 10 10 snr in dB 10 1 ylabel BER xlabel E b N 0 dB legend simulation BPSK EGC L 2 theory gngauss BPSK theory reyleigh grid on 图7 2如下 bpsk m Simulation program to realize BPSK transmission system Preparation part nd 10000 Number of symbols that simulates in each loop snr in dB 0 15 ber zeros 1 length snr in dB for snr num 1 length snr in dB SNR exp snr in dB snr num log 10 10 START CALCULATION nloop 100 Number of simulation loops noe 0 Number of error data nod 0 Number of transmitted data for iii 1 nloop Data generation data1 rand 1 nd 0 5 data2 2 data1 1 Attenuation Calculation rayleigh channel code rate 1 E 1 sigma E sqrt 2 SNR code rate n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h1 1 sqrt 2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Rayleigh channel data41 data2 h1 sigma n h11 conj h1 注释 data411 data41 h11 注释 n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h2 1 sqrt 2 randn 1 nd j randn 1 nd Rayleigh channel data42 data2 h2 sigma n h22 conj h2 data422 data42 h22 data4 data411 data422 注释 BPSK Demodulation demodata1 data4 0 Bit Error Rate BER noe2 sum abs data1 demodata1 nod2 length data1 noe noe noe2 nod nod nod2 end Output result ber snr num noe nod end end of file figure semilogy snr in dB ber O hold on semilogy snr in dB 0 5 erfc sqrt 2 10 snr in dB 10 sqrt 2 hold on semilogy snr in dB 0 5 1 sqrt 10 snr in dB 10 10 snr in dB 10 1 ylabel BER xlabel E b N 0 dB legend simulation BPSK MRC L 2 theory gngauss BPSK theory reyleigh grid on 图7 3如下 close all clear all clc snr in dB 0 15 for k 1 length snr in dB N 10000 E 1 SNR 10 snr in dB k 10 sigma E sqrt 2 SNR for i 1 N a rand if a 0 5 data i 1 else data i 1 end end numofber 0 totolnumber 0 while numofber0 5 b 1 else b 1 end h1 randn h2 randn n1 randn n2 randn s1 snr abs h1 b n1 h1 abs h1 s2 snr abs h2 b n2 h2 abs h2 S s1 s2 if S 0 z 1 else z 1 end if z b err err 1 end end ber err 10000 我们把A依次输入1到15 可以得到 15个运行结果 利用以下程序可以画出曲线图 x 1 1 15 y 0 1553 0 1478 0 1316 0 1295 0 1166 0 1074 0 0941 0 0896 0 0863 0 0777 0 0733 0 0586 0 05 51 0 0523 0 0489 semilogy x y 图7 6如下 4根接收天线时 A 1 err 0 snr sqrt 10 A 20 for k 1 10000 s rand if s 0 5 b 1 else b 1 end h1 randn h2 randn h3 randn h4 randn n1 randn n2 randn n3 randn n4 randn s1 snr abs h1 b n1 h1 abs h1 s2 snr abs h2 b n2 h2 abs h2 s3 snr abs h3 b n3 h3 abs h3 s4 snr abs h4 b n4 h4 abs h4 S s1 s2 s3 s4 if S 0 z 1 else z 1 end if z b err err 1 end end ber err 10000 我们把A依次输入1到15 可以得到 15个运行结果 利用以下程序可以画出曲线图 x 1 1 15 y 0 0743 0 0675 0 0600 0 0484 0 0463 0 0380 0 0345 0 0292 0 0239 0 0190 0 0183 0 0145 0 01 16 0 0104 0 0083 semilogy x y 图7 7如下 6根接收天线时 A 1 err 0 snr sqrt 10 A 20 for k 1 10000 s rand if s 0 5 b 1 else b 1 end h1 randn h2 randn h3 randn h4 randn h5 randn h6 randn n1 randn n2 randn n3 randn n4 randn n5 randn n6 randn s1 snr abs h1 b n1 h1 abs h1 s2 snr abs h2 b n2 h2 abs h2 s3 snr abs h3 b n3 h3 abs h3 s4 snr abs h4 b n4 h4 abs h4 s5 snr abs h5 b n5 h5 abs h5 s6 snr abs h6 b n6 h6 abs h6 S s1 s2 s3 s4 s5 s6 if S 0 z 1 else z 1 end if z b err err 1 end end ber err 10000 我们把A依次输入1到15 可以得到 15个运行结果 利用以下程序可以画出曲线图 x 1 1 15 y 0 0360 0 0343 0 0281 0 0219 0 0191 0 0144 0 0140 0 0101 0 0084 0 0068 0 0056 0 0043 0 00 30 0 0028 0 0016 semilogy x y

注意事项

本文(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分集技术的分析仿真-移动通信三级项目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ux****ua)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