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doc

  • 资源ID:8239134       资源大小:4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doc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 一、 1朗读 划分节奏初中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指导一般从句子意义与结构两方面来分析:1、“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2、“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3 、“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4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等。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等。5、“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6、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7、“也”用在句中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如: 余闻之也/久矣。 8、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9、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10、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11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12、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13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14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15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162背诵3默写二、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含义(三)“虽”的用法 含义1、表示假设 “即使”。 2、表示转折 “虽然”。 三、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2这篇短文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道理?3“教学相长”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强调了什么?“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又强调了什么?引用尚书的话有什么作用?(“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河中石兽一、 1朗读 2背诵 3默写二、(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二)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含义(四)“于”的用法 含义1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原因 “在”“到”“从”“向”“对”“给”。 2、表被动 “被”。 3、放在形容词之后,表比较 “比”“过”“跟相比”。 “然” 含义1代词,起指示作用 “这样”“如此”。 2连词,表转折关系 “然而”“但是”等。 3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 “地” 表的样子。 4助词,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 “的样子”“好像似的”。 “所” 含义1. 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 组成“所”字结构。 “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2. 助词,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3名词 “处所”。4“所”和“以”连用, “的原因”“用来”。“盖”的用法 含义1.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推测 “大概” “推想” 2.句首发语词 无义。 3.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夫" 1虚词 无义。2代词。常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 【表近指】"这"或后加适当的量词。【表远指】"那"或后加适当的量词。 3助词。 【用在句子开头,称为"发语词",也可用复音虚词"且夫"】,像那或不必译出。 【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或"了"。 三、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每段主要内容。)文中说明了几种寻石兽的方法?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3文中写到了两次笑,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句最能体现?5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他们和文中的庙僧和讲学家有什么共同点? 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体会。智子疑邻一、 1朗读 2背诵 3默写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三、 1韩非子一书中有许多成语流传下来,试写三个。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富人”的“邻人之父”与“富人”之子提出的意见相同却得到不同的对待,富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文中富人是个什么样的人?4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寓意?5、学完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试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一、 1朗读 2背诵 3默写二、塞翁失马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三、1复述本文故事。2、文中的坏事(祸)与好事(福)是怎么具体转化的?3、面对祸福塞翁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他为什么能有这种态度?(他高明之处在哪里?)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寓意(道理)?5、试结合学习或生活经历,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 (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塞翁失马”?) 你有听说这样的事情吗? 6、学完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试结合学习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3 归纳塞翁失马成语: 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倚 因祸得福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doc)为本站会员(wux****ua)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