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文明习惯养成方案.docx

  • 资源ID:8228519       资源大小:35.7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明习惯养成方案.docx

文明习惯养成方案一班级文明习惯培养问题分析1存在的问题: 文明用语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班级中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尊敬师长,在班主任的提醒下见到来校考察、参观人员主动打招呼,背后不直呼教师的名字,与教师谈话主动立正站好,不顶撞辱骂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但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班中部分学生们很少能够主动使用文明用语,例如:在教学楼道里遇见老师主动问好,即使这位老师并不是教自己;在教师批阅完作业后能够说声“谢谢老师”;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使用敬语“您”等等现象。2问题成因分析(1)社会背景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文明礼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有“不学礼,无以立” 的观点,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公民在文明礼仪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会看到在宽阔的大街上,有人随地扔垃圾,吐痰;鞭炮声中,一些人争先恐后抢夺会场和沿街挂起的只值几元钱的装饰小红伞,弄得整个活动秩序大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却让一位老大爷辛苦地站在车的通道上;时髦的姑娘们,在写有“禁止喧哗”的公共场合大声地高谈阔论,完全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匆匆的行人撞到了你,却不打声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讲文明,懂礼貌既是一个人的品质特征,也是社会培养出来的本领。作为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以上的一幕一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必然会留下痕迹。 (2)家庭原因家庭环境是培养学生礼仪的土壤。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和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学生从小就被长辈们宠着,要什么有什么,于是时间长了就会把别人提供的一切想为理所当然的,就少了一种感激的心态,这就缺乏了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礼貌待人的土壤。,一些家长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对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不够重视,孩子说话没大没小,家里来客人也不懂礼貌,和别人相处唯我独尊不懂得谦让,对长辈言行不敬等现象确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父母的言行是学生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培养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这段时间他们最多接触的就是父母,而这段时间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性格、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孩子能否茁壮成长,父母是当然的责任人。孩子接触的家庭成员之间若能相互体谅,孩子就能学会体贴他人。父母对长辈尊敬有加,孩子也会学着对尊敬长辈,父母对人彬彬有礼,孩子也会学会对别人有礼貌。 (3)教师原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所以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平时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平时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非常重要。虽然教师能够在言语上教育孩子见到老师、外宾主动问好,别人帮助自己要主动说谢谢,但是教师对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培养与研究这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明礼仪的切实重要性。(4)学生原因由于上述的原因,再加上孩子个性上的差异就会出现某些孩子在文明礼仪上有些欠缺。二文明习惯培养目标(1)在校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不需要老师提醒,不管是不是教自己的老师都要主动问好。)与同学交往时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2)在家中尊敬家长,跟父母说话时用敬语“您”,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不能与父母大声叫嚷。三文明习惯培养措施1班级培养措施(1)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在教室里开辟一个“文明礼仪吧”,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在后墙上制作一个文明礼仪专题板块,学生把自己对故事、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与欣赏。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道德经、成语故事、弟子规等礼仪方面的图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 (2)班会中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认真准备一节文明礼仪班会,向学生们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3) 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即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等。其实就是只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树立优秀学生榜样。 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促进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模仿。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而学习者通过这种榜样观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家庭培养措施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必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效益。 首先,在召开家长会时,为人父母者重温文明礼仪知识,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从小懂礼貌、遵守文明规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向向家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父母要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不能过分娇惯、溺爱孩子。 传承文明礼仪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要立规矩并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要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实际表现,如实填写学校印发的习惯养成调查表。 通过家校沟通平台等形式,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四文明习惯监控评价1文明习惯监控办法(1) 每天一名“文明用语”志愿者,监督当天的班级文明礼仪情况,并做好记录(2) 每周进行一次“文明用语”反馈情况,师对这一周的文明用语行为进行小结,查漏补缺。2文明习惯评价标准(1)在校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不需要老师提醒,不管是不是教自己的老师都要主动问好。)与同学交往时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2)在家中尊敬家长,跟父母说话时用敬语“您”,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不能与父母大声叫嚷。3文明习惯培养优秀学生评选、表彰办法期末,以志愿者的记录本为主要依据,由学生民主选出“文明小使者”优秀学生5名,并予以班级奖状。

注意事项

本文(文明习惯养成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jian****018)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