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关键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

  • 资源ID:73510227       资源大小:5.91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关键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关键问题研究摘 要黑龙江省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黑龙江粮食物流目的在于通过对粮食物流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寻找适合我省粮食物流发展的方向及趋势。通过以物流的定义、粮食的分类和仓储安全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实地考察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当前的粮食物流进行了研究。不仅能推动我省经济,还能为我省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关键词:物流;粮食;仓储安全;物流信息AbstractHeilongjiang is an important grain production base, and its arable land is the largest in China. Studying Heilongjiang food logistics aims to find a suitable deriction and trend of the gr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our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ng and summarizing the key issues in food logistics. On the base of logistics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storage of food safety and other related theory, studying the current food logistic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nductive, deductive logic analysis, literature material, interview, site visits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so on. It will not noly promote the provinces economy, but also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ovince agricultura. Besid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logistic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Keywords:logistics; grain; storage security; logistics information目录摘 要IAbstractII1绪 论11.1研究背景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外研究现状21.3.1国内研究现状21.4研究的主要内容32基础理论42.1粮食的相关理论42.1.1粮食的分类42.1.2安全储存粮食的条件52.1.3粮食物流的特点62.2物流的基础理论62.2.1物流的定义62.2.2物流环节及功能72.2.3物流的特点72.3AHP理论83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113.1粮食物流发展现状113.1.1运输现状113.1.2仓储现状133.1.3粮食流向现状153.1.4物流信息平台现状163.2基于AHP的粮食物流存在问题重要性分析173.2.1AHP模型建立173.2.2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193.3粮食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213.3.1粮仓安全问题213.3.2粮食流通缺乏市场化机制223.3.3信息化程度低234针对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主要问题的对策244.1提高粮仓安全244.1.1培养安全意识244.1.2提高硬件设施254.2建立农业合作社组织264.2.1农户自营的粮食物流效率分析264.2.2农业合作社的粮食物流模式274.2.3案例284.3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294.3.1加强粮食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94.3.2提高粮食物流信息化水平30结 论32参考文献33致 谢35附 录361 绪 论1.1 研究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特别是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具备了多种粮食生产的优势,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表明,粮食作物和播种面积达1017.6万公顷,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1。虽然黑龙江省的物流近年来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粮食物流却仍旧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我省的经济。物流是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的活动。因此加强我省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不仅能解决各种粮食的运输、储存、流通等问题,还保证了粮食质量、数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我省的经济。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加强物流建设是提高粮食物流的根本。然而,黑龙江省的粮食物流仍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于粮食销售、降低粮食损失、提高粮食仓储过程的安全问题、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1.2.2 研究意义我国物流发展还不完善,尤其北方地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经验上都存在不足。因此,对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关键问题研究将为优化和创新我省粮食物流发展提供思路。首先,粮食物流是农产品物流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对粮食物流的研究也是对农产品物流理论的拓展。利用粮食物流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来帮助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建设。其次,经过对粮食物流关键问题的调查、整理、分析,以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力求对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与完善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拓展我省农产品贸易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物流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通过对他们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将对我省物流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物流”一词最早源于美国,理论界关于物流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物流的产生源于军事领域,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物流源于经济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物流源于农产品流通。但大家一般的认为物流的概念来源于军事。对现代物流的研究源起于美国,其最主要的动力仍是对利润的追求2。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概念改为Logistics(物流),包含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或销售物流,其外延更为广泛,这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3。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最新定义:“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那部分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率和有效力地计划、执行实施和控制商品的储存和流动、服务和相关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美国物流学家查尔斯·塔夫认为:“物流是对到达的以及离开生产线的原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运动、储存和保护活动的管理。它包括运输、物料搬运、包装、仓储、库存控制、定货销售、选址分析和有效管理所必需的通讯网络等”4。欧洲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支持活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5。日本学术界认为:“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气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源的物理性活动和经济活动,具体地说有运输、保管、搬运等物资路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6。1.3.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粮食物流研究较分散,但在各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对于粮食物流在政策及体系方面的研究。如:邓亦武在粮食宏观调控论中指出现代粮食物流不仅有利于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减少流通成本,而且有利于将理论的粮食供求平衡转化为现实的供求平衡,进一步促进粮食宏观调控7。李经谋在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从改革开放我国历次粮食供求严重失衡现象的发生都与粮食综合流通能力不强有一定关系,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进一步放大了主要粮食品种在区域之间的供求错位8。聂振邦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指出粮食物流是从生产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其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应、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贾晓航、万静(2007)指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具备了建设粮食物流业的基础和优势,在“振兴东北,农业先行”的背景下建设东北主产区与南方主销区及国际市场的粮食流通高速通道,最大限度地适应粮食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10。王杜春(2009)针对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构建的对策:稳定市场粮食价格,支持农民增收;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竞争能力;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维修和改造,扩大粮食收储、干燥能力;国家对黑龙江省粮食铁路运输重点支持;适当延长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期限;适当增加粮食加工大项目,组建大型粮食物流集团等11。二是对粮食物流技术方面的研究。如:钟贤婧(2007)根据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将粮食仓储业务重组为粮食专业物流事业部,实现事业部制专业化经营,采用电子商务对采购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了粮食仓储业务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此方法提高了粮食仓储业务的竞争力12。张慧(2008)根据湖南粮食物流的现状及问题,指出构建粮食物流供应链,用供应链思想管理粮食物流,提出对物流企业的新要求13。刘遂宪(2008)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在粮食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筒仓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原则和设计方法等14。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综合的概括了粮食仓储安全、粮食流通主体水平、粮食物流信息化水平等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发展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物流、粮食物流、仓储等理论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粮食物流进行简单的阐述。二是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包括运输现状、仓储现状、流向现状等,并进行研究、讨论。之后又提出了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粮仓安全问题,粮食流通主体问题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三是根据发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2 基础理论2.1 粮食的相关理论2.1.1 粮食的分类按照传统解释,粮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粮食是指禾本科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糜(黍和稷)、大麦、高粱等。广义的粮食是指谷物、豆类、薯类的集合。粮食在中国古代是有区别的两个字。“粮”是指行人携带的干粮。“食”是指长居家中所吃的米饭。后来两字逐渐复合成“粮食”这一名词15。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中国的粮食品种有黍、稷、稻、小麦、大麦、菽、麻等七种。主要的粮食品种是黍、稷。直至明代以前,中国的粮食品种大致如此。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灌溉的发展,人们才有条件种植对水土要求较高的菽和粟。虽然粮食作物品种变化不大,但是,作物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的特点是菽(大豆)的地位上升,并和粟一起列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这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隋唐五代时期,主要粮食品种的顺序是:稻、粟、麦。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明代以后,水稻更加发展,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同时,玉米、甘薯、土豆从国外引进,更加丰富了粮食品种。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小麦、谷子、玉米、豆类16。到1950年,粮食品种是指小麦、大米、大豆、小米、玉米、高粱和杂粮七大品类。1952年,粮食减为四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和薯类。1957年,粮食增为五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杂粮和薯类。1971年又把杂粮类改为“玉米”等,粮食为新五大品类:小麦、大米、大豆、玉米、薯类。1979年后辞海对粮食的解释是各种主要食料的总称,如小麦、高粱、玉米、薯类等。1996年根据种植面积及产量排列为: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大豆、谷子、高粱、其他杂粮。1990年,国家粮食定购的品类:小麦、稻谷、玉米、大豆17。在粮食商品类中,粮食根据其领域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四类:原粮、成品粮、混合粮和贸易粮。粮食品种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它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赋予它更新的内涵和外延。这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逐渐提高的体现。2.1.2 安全储存粮食的条件一要清洁卫生。保持粮食清洁对粮食的安全保管有很大的好处。粮食在收获以后,应尽量利用风车过筛等方法,除去混在粮食中的杂物,使粮食含有的草籽、破碎粒、干瘪粒、土粒、石屑和害虫等杂物尽量减少。这是因为完整、健康的粮粒有较强的生命力,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而破损的不健康粒则没有这种抵抗力,容易吸湿返潮、滋生害虫、生长霉菌,所以粮食破损多,含杂多,水分高就会给生霉长虫造成一个有利的环境,而健康清洁的粮食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利保管的因素。装粮容器的清洁卫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容器不干净,残余的粮食、杂质、害虫自然会污染粮食,使粮食生虫长霉,所以要认真清洁一切装粮、运粮的容器,清除其中的残余粮食、杂质、害虫等杂物。二要干燥。粮食的干燥是保证粮食安全保管的重要条件。干燥的粮食容易保管;不易生虫生霉;可以延缓陈化作用、减少损失、保持粮食的营养和食用品质。而湿粮则容易生虫生霉变质结块,甚至完全不能使用。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农村家庭的储粮应尽量晒干后再进行储藏。粮食的干燥程度用粮食含水量(也叫粮食水分)来表示,含水量大的粮食湿,含水量少的粮食干。粮食的含水量以百分数来表示,就是100份粮食中含水的份数。如12%水分的小麦就是说50千克的小麦含有6千克水;13%水分的稻谷,即是说50千克稻谷中含有6.5千克水。粮食的水分可以用科学仪器粮食水分测定器测定,一般有经验的人员,如国家粮库的验质人员,用手抓、牙咬也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粮食的水分含量。湿粮容易生霉生虫变质,不易保管。当粮食含水量降低到在一般储藏条件下可以安全保管的程度时的水分,我们叫它安全水分。就是说在这个水分以下的粮食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是安全的,不但可以保持品质,也不易生霉生虫变质。三是要低温。包括粮食在内的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储藏中的粮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种子生命活动旺盛,害虫和微生物繁殖加快,种子呼吸作用增强,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其生命活动都是不利的,甚至可以导致它们的死亡。对温度最敏感的是害虫。粮食储藏温度在25到330摄氏度的范围内最适宜害虫的繁殖增长,对粮食的危害加剧,还能引起粮食局部发热和霉变;粮温下降到200摄氏度左右时,害虫的增长速度显著下降;粮温降到150摄氏度左右时,害虫几乎不能再繁殖后代,并且活动能力变弱,不会再危害粮食;温度再进一步降低到100摄氏度或以下的范围,经过一定时间,会使害虫冰冻死亡。对于粮食本身来说,粮食储藏在低温下,对粮食品质的保持也是有利的,它可以减缓粮食本身的陈化过程。低温可以延长种子的寿命,在低温下种子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使种子生活力得以保持,如小麦在低温下可储存10年,玉米保存在低温下6年后仍有很好的发芽率18。2.1.3 粮食物流的特点粮食流通的量大、点多、面广、生化特性强,决定了粮食商品物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粮食物流强调生产上的合理布局还要求科学地规划和合理地制定粮食流向。粮食流向是建立在合理布局基础上的。此外,粮食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19。尤其,从粮食运输方式看,主要是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主要承担从收纳库到终端库的粮食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铁路粮食运输在发达国家仍占有较高的比重。公路运输,主要承担粮站库到收纳库之间的粮食运输。水路运输,主要承担由中转库向终端库集并的粮食运输和出口粮食的运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发展很快,集装箱运输与火车相比,优势在于装卸粮食方便,可实行“门到门”的服务,集装箱运输就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效保护粮食品质。集中垄断的格局,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垄断主要品种粮食的收购;粮食收购实际上形成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中的买方垄断。粮食物流很大程度上受国有粮食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支配。2.2 物流的基础理论2.2.1 物流的定义随着物流逐渐在我国渗入和兴起,我国学者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关于物流定义的具体描述,由于各个学者的认知水平和侧重点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对物流定义时会有所区别。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定义是:物流属于供应链的内容,是指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环节内,通过详细的计划和管理,掌握商品的储存和流动等相关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20。美国物流学家认为:物流是对物流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原材料的加工,产成品的运输仓储,甚至还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实时更新等21。美国重点强调物流管理方面的作用。日本学者在物流手册中这样来理解物流的本质:物流是物品从生产产地向最终的消费地的地理位置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它体现出了自身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时间效用,具体是指生产加工、配卸仓储等过程22。欧洲物流协会认为:物流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系统运行的过程,它的核心是对人的决策活动的计划及控制,还有商品各个环节统一性的处理23。欧洲主要强调物流在系统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学者将物流定义为:物流就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将物流的运输、配卸包装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组合来满足商品由产地向消费市场流通的过程中的需求24。结合国内外各种学者的不同观点,我们可以看到物流实际上是指:从物流的处理过程看,物流本质上的活动其实是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一体化的整体体现。从物流体现的价值看,物流的核心价值来源于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而使得系统运行更顺畅,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一系列活动。2.2.2 物流环节及功能物流各环节主要包括: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25。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有人将运输作为物流的代名词。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没有运输,物品只能有存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通过运输,送至消费者进行消费,等于该产品没有被利用,因而也就没有产生使用价值。保管同样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产品离开生产线后到最终消费之前,一般都要有一个存放、保养、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也是克服季节性、时间性间隔,创造时间效益的活动。在经济不发达、市场短缺的时代,保管往往是长期储备、储存和仓储的代名词。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了减少流通环节,节约物流费用,仓库的作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主要发挥保管功能,转为主要发挥“流通”功能。包装功能包装可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包装,或叫运输包装、大包装;另一类是商业包装,或叫销售包装、小包装。工业包装的对象有煤炭、矿石、棉花、粮食等。工业包装的原则是便于运输、便于装卸、便于保管,能保质、保量、促销。商业包装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销售,包装精细、考究,以利于宣传、吸引消费者购买。装卸搬运是物流各环节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运输、保管、包装等物流作业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装卸和搬运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是整个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流通加工功能所谓流通加工就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的一种加工活动,或者说是一种初加工活动。通过流通加工,可以节约材料、提高成品率,保证供货质量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所以,对流通加工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质”的升华,使流通向更深层次发展。物流信息是连接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各环节的纽带,没有各物流环节信息的通畅和及时供给,就没有物流活动的时间效率和管理效率,也就失去了物流的整体效率26。2.2.3 物流的特点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27。物流系统范围广。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物流一旦溶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之后,其效果才比以前更显著。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之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28。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再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29。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难,国际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1200毫米,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的难度。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其与亚、非洲等国家交流更简单、更有效30。2.3 AHP理论层次分析法,英文缩写为AHP是由美国教授Satty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目前AHP已经应用到多方面领域,解决了很多问题31。比如,确定最优方案、进行方案优先次序排列、最优规划、预测某些结果、功能系统设计、评估企业各种风险等等。以下,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省粮食物流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方面的问题进行优先排序,从而找出较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比较判断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的是相对于上一层的某要素而言,本层要素相对于的重要性。为使判断结果更接近实际,用TL Satty 提出的1-9及其倒数标度法表示如表2-1所示。表2-1倒数标度法标度含 义9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8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6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后者比前者同等重要4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后者比前者稍微重要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后者比前者明显重要2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后者比前者强烈重要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后者比前者极端重要倒数若元素i与j的重要性之比为,那么元素j与元素i重要性之比为然后要计算权重,常见的计算权重的方法有合法、几何平均法(根法)、特征根法、对数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等等。各种方法的存在都有其优缺点,不做过多讨论,现选取几何平均法。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判断矩阵(n行n列)中的元素按照行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向量(n行1列)。 第二步:将得到的向量Mi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得到几何平均数,从而得到向量W=(W1,W2,W3,Wn)。 第三步:最后将所得向量W归一化处理得到:计算完权重之后就应该计算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和最大特征值max。用几何平均数进行计算,将矩阵的各个行向量进行几何平均,然后归一化,得到的行向量就是权重向量。其公式为:(i=1,2.n)然后需要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公式为:最后要进行一致性检验,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为CR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只与比较判断矩阵的阶数有关。如表2-2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2-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n1234567891011121314RI000.520.891.121.261.361.411.461.491.521.541.561.58一般认为,当CR<0.1时,比较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要加以调整。在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后都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某一层次的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是以上一层相应要素的层次总排序值为权重,计算该层次相对于目标层的CR值。最后通过比对各值的大小得出优先排序。3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3.1 粮食物流发展现状3.1.1 运输现状黑龙江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粮食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包粮为主,散粮为辅。境内铁路纵横,共有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67条,营运里程6883公里,铁路总延长线12657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全省公路总里程49766公里,占全国第10位。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程3729公里。如图3-1是黑龙江省公路、铁路的地图。图3-1黑龙江省交通地图另外,黑龙江省的铁路货运量为14975万吨,公路运量为40712万吨。其中,全省公路运输货运量达到4.8亿吨,占全社会综合运输量的84.7%,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252亿吨公里,占全社会综合运输总量的20.5%。此外,公路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为52.5公里,全省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08.3万辆,其中载货汽车25.8 万辆。黑龙江水系是我国内河三大通航水系之一。主要通航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和克鲁伦河等,全长3420千米, 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千米,其中在我国境内的流域面积85万多平方千米,松花江和嫩江是其最大的支流。全省拥有港口、码头(包括简易码头)331处,年吞吐能力达2215万吨,营运船舶1545艘,船舶总净载重量265万吨,机动船舶总功率130万千瓦,年运输能力24亿吨公里。如图3-2所示,表示出我省的各水系图。图3-2黑龙江省水系图黑龙江省对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正在加大力度,使其日趋完善。到2012年底,黑龙江省的公路建设中,9121个行政村的公路通畅率和通达率分别是99.3%和99.95%;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中的154个农场都已通公路,通畅率和通达率分别达到99.4%和100%。而且,我省已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至全省,连接全国和东北亚的主要国家,主要是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形势构建的交通运输网络。如我省内主要的路线有: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哈尔滨至佳木斯、哈尔滨至牡丹江、哈尔滨至伊春和哈尔滨至黑河等的辐射状线路。黑龙江省运输网络的完善和增强,为粮食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国有粮食企业将实行政企分开,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于是就将收购、运输、储备、贸易、加工等分割开来。中小企业全面进行改制,逐步将国有资本退出,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国有粮食企业和私人粮商越来越多地参与粮食经营,他们组织粮源和供应客户,不仅通过汽车公路运输,也使用铁路及其水上运输,成为粮食经营的重要成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粮食流通市场化及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企业较少考虑粮食运输是否合理、是否有社会效益,是否符合粮食运输的管理规则,只要有钱赚就行。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对粮食运输没有有效的协调监督机制,粮食运输管理弱化。不同的粮食购销企业通过各自的渠道,开发不同地域的市场,粮食加工企业也通过不同的市场渠道寻找自己的粮源供应商,粮食无序流动和不合理运输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由于粮食运输管理弱化,粮食经营者单纯追逐自身经济利益而各自为政地组织粮食运输,使运输分割,不能相互协调,合理组织,造成每年因迂回运输、空驶、重复运输而造成粮食浪费达700亿斤。因此,我省应提高粮食流通主体的水平,加强组织协调是实现粮食合理运输的重要条件。通过协调可减少或避免迂回、对流等不合理现象,并能做到对各种运力的有效利用。解决目前粮食运输的无序状况更需强化组织协调功能,以减少或避免因粮食企业、运输企业各自为政造成的整体利益的损失。3.1.2 仓储现状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其中,黑龙江垦区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各个农场都建有自己的仓储设施。并通过完善该地区的物流来实现水稻物流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的仓储总面积基本能够满足粮食产品的需要,其中269个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拥有仓容253亿斤。黑龙江省的粮仓主要分布如图3-3所示。图3-3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粮仓分布自国家储备库项目建成以来,粮食仓储及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技术水平较高,新建的粮库广泛使用了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冷却储粮、计算机管理等新技术。仅就哈尔滨来讲,哈尔滨作为国家的重点工业基地进行建设,伴随着工业区的建设,兴建了大量的工业仓库和堆场,工业仓储资源丰富。2013年仓储用地总面积69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铁路沿线地区和主要工业区,如表3-1所示。表3-1不同仓储类型用地分布表仓储用地类型一般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合计用地面积(万平方米)521.871.197.1690占总仓储用地比重(%)75.610.314.1100数据来源:农业信息网近年来,我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新增了储备粮仓容数千万吨,缓解了我省粮食流通与储备粮仓容长期不足的矛盾,大大提高了我省粮食的集散、中转运输能力和作业水平。为了粮食储藏、流通和粮食安全,我国还要不断建设仓储设施。尤其粮仓安全问题,还存在隐患,我省不仅要加强粮仓安全设施的建设,还要加强粮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加强领导。我省近几年来大大小小的粮仓发生过近百次事故,可见,我省的粮仓安全意识不够高,安全设施水平也不够高。3.1.3 粮食流向现状黑龙江省地处北国边陲,幅员46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余万人,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人均耕地面积4.55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25倍。全省粮食总产居全国第三位,商品量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以来,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350亿公斤以上。黑龙江耕地集中,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商品率30%左右;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10左右;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通过加强建设,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06年以来连续6年实现丰收。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35.3亿公斤,如图3-4表示出我省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情况。全省良种覆盖率已达98%以上,优质品率达90%以上。2008 年8月,国家正式批复了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亿公斤以上。图3-42006-2011年黑龙江省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比可见,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70%的耕地生产粮食,60%的农民收入来自粮食生产,这些粮食除农民自用外,大部分都要变成商品,形成巨大的粮食物流需求量。自2005年来,黑龙江省通过铁路向省外发运的粮食具体情况如表3-2所示。表3-22005-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及商品量及铁路外运量表(单位:亿公斤)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粮食总产量251.2313.5360.0378.0398.9422.5435.3粮食商品量141.7203.0251.5289.4289.7316.9324.2粮食商品率56.4%64.8%69.9%76.6%72.6%75.0%74.5%粮食铁路外运量77.6104.0100.1105.1110.1123.8207.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这些运出去的粮食主要运往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粮食自给率低的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二是粮食生产比较低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5省(区);三是耕地资源贫乏的西部部分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和青海3个省。其中上海市人均粮食占有量只162.7公斤。总体上可归纳为有三个流向:一是通过山海关,由铁路运到关内,约占外调总量40%;二是经铁路运到大连方向,再通过水路运到南方各省或出口,约占总量的45%。三是经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出口到俄罗斯,总量不大但却是一条极有潜力可挖的粮食物流通道。如图3-5所示。图3-5黑龙江省粮食流向方向所占比例3.1.4 物流信息平台现状黑龙江省现在已经建立了集粮食资源管理网、粮油交易网、政务管理网和粮油数据库“三网一库”为一体的信息平台。该网下联全省包括269个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内的654个粮食企业和市县粮食局,上联省政府及各主管部门,横联全国各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所,目前已经全部正式投入使用。该网的建设为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搭建了物流信息平台的雏形,整套系统建立后,对黑龙江的粮食现货、期货实现网上交易,信息查询和资金结算,了解国家粮食政策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粮食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和统一配置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全省已有131个企业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省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创建了黑龙江省粮油信息网站,已发展会员600多个,这些都为发展黑龙江省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全省通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网初具规模,基本构建了以国家公用网为主体、专用网为辅助的信息化网络结构,支撑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的传送网络已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拥有国际互联网的用户为145.2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35504公里。目前,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36275公里,长途电路达12.4万条;建成了以此为依托的高速率、大容量、覆盖城乡的宽带互联网;建成的电子商务认证系统是全国六个电子商务技术支撑中心之一。黑龙江信息港、哈尔滨信息港等信息平台可以进行简单的网上交易;易通在线已经形成电子商务平台,但还不够普及;哈尔滨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建成物流信息网和GPS监控中心、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物流网已投入运营,哈尔滨市入住用户达到700多个。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交易量。现代物流是经信息技术整合的、实现物质实体从最初供应者向最终需求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可见信息在物流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则将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流体系之间的信息传递。粮食物流虽然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往往是作为内部制定工作计划的参考,而市场对其却不了解,同时在市场上大量的供求信息也缺乏合适的渠道进入粮食物流企业,这种信息闭塞、坐等顾客的做法已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亏损。因此,在改造过程中,信息功能将是改造的重点,也是物流中心的核心。3.2 基于AHP的粮食物流存在问题重要性分析3.2.1 AHP模型建立根据以上对粮食物流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粮食物流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方面存在问题。而对于与运输来说,导致运输不足的因素可以是市场化机制、运输设施、交通状况;导致仓储不足的可以是仓储安全、仓储容量、仓储位置;导致物流信息不足的可以是信息化水平、信息平台。因此可以将运输、仓储和物理信息作为层次分析的准则层,将市场化机制、运输设施、交通状况、仓储安全、仓储容量、仓储位置、信息化水平、信息平台作为子准则层。如图3-6所示的指标体系。影响粮食物流的指标体系A运输仓储物流信息市场化机制运输设施交通状况仓储安全仓储容量仓储位置信息化水平信息平台图3-6影响粮食物流的指标体系称上图中的A为目标层,到为准则层,到为子准则层。然后写出准则层B和子准则层C的比较判断矩阵:准则层,对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然后要计算权重,可以求得其它所有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如表3-3,3-4,3-5,3-6所示。表3-3判断矩阵对应的几何平均数以及权重系数A几何平均数权重系数1563.1070.7261/5120.7370.1721/61/210.4370.102表3-4判断矩阵对应的几何平均数以及权重系数几何平均数权重系数1342.2890.6121/3131.0000.2681/41/310.4370.117表3-5判断矩阵对应的几何平均数以及权重系数几何平均数权重系数1111.0000.2501111.0000.2501111.0000.250表3-6判断矩阵对应的几何平均数以及权重系数几何平均数权重系数131.7320.7501/310.5770.249求出相对上一层某要素而言,本层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在这里应该计算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和最大特征值max。结合所给数据,可以计算上面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如下所示。:最大特征值为max=3.029,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最大特征值为max=3.059,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最大特征值为max=3.000,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最大特征值为max=2.000,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3.2.2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由于比较判断矩阵是评价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和经验通过两两比较得出来的,所以对它进行一致检验是必要的。如果计算结果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就必须修正比较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如表3-7所示。表3-7各判断矩阵单层次一致性检验结果CIRICR、A0.0140.520.026、0.0290.520.056、00.520.000、000.000上面已经完成了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判断运用各判断矩阵所计算出的权重系数是可信的。但是随着层次的累加,层次结构总体的不一致性也随之变大。为了判断总体结构的是否得到满意一致性,做层次计算某一层次中的各要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重要性权重。下面,以表3-8所示方式对第三层(即子准则层)的层次总排序进行计算,以便明确体现其计算过程。表3-8层次总排序的计算过程C层要素C层层单排序B层层次单排序B层要素 C层层次总排序权值0.726 0.172 0.1020.6120.612×0.726=0.4440.2680.268×0.726=0.1950.1170.117×0.726=0.0850.2500.250×0.172=0.0430.2500.250×0.172=0.0430.2500.250×0.172=0.0430.7500.750×0.102=0.0770.2490.249×0.102=0.025通过计算可得:本模型中,比较判断矩阵,和的层次单排序的CR值分别为:0.026,0.056,0,0,都满足小于0.1,所以本模型中所有的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组合权向量(即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其中,在(运输)中,>>,即市场化机制问题大于运输设施问题大于交通状况问题;在(仓储)中,即仓储安全和仓储容量以及仓储位置处于相同的位置;在(物流信息)中,>,即信息化水平问题大于信息化平台问题。因此,在分析我省粮食物流关键问题时,主要分析了运输方面的市场化机制问题,在仓储方面的仓储安全问题,在物流信息方面的信息化水平的问题。3.3 粮食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综上对黑龙江省的粮食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层次分析对上诉现状中的问题进行比较,得出以下方面的问题是较重要的。一是:虽然粮食运输设施已有一定的规模,且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海运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需求。但从流向现状中可以看出,我省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的增加就带来了粮食运量的增加,所以就给粮食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粮食商品量增加使粮食运量、装卸搬运量增加,粮食的运杂费等开支增加。因此,提高粮食运输的合理化,降低迂回运输及重复运输等,就应该加强各粮食运输企业的协作能力,提高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机制,提高粮食流通主体水平,才能更好的合理的组织运输,降低运力的浪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二是:从仓储现状可以看出,我省的粮仓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仓容也能满足我省及国家的需求。粮仓安全设施也有较高的水平,也加大投资进行建设。但由于粮仓安全技术还不够完善,设施还不够健全,以及粮仓管理人员的意识不足,导致粮仓安全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粮仓安全要做到防范于未然,以免造成巨大损失。三是:从我省物流信息现状可以看出,我省的物流信息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信息网络覆盖面也在逐年扩大。而且,近些年来,我省对粮食物流信息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我省的粮食物流信息水平还不够高,无论从设施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应该加强,因为信息贯穿于粮食物流的始终,加强粮食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会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我省粮食物流在粮仓安全、粮食物流主体和粮食信息化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3.3.1 粮仓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我们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的供给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虽然经过几年建设,黑龙江省的粮食仓储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按粮食现代物流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尤其对于粮仓安全问题,虽然已有很多措施预防粮仓事故,可是仍旧不够完善,就如黑龙江省林甸粮仓起火事故,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粮仓安全问题的关注。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粮库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被烧,过火粮食4万余吨。事实上,我国现行共有两套粮食储备系统,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粮库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当粮食生产过剩的时候,国家为了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制定最低购买价标准,购买这些粮食存入粮库,相当于水库蓄水;而当粮食紧缺的时候(如战争、饥荒),粮库内的粮食开始进入市场,相当于水库放水。这样做既可以满足粮食需求,又能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具体而言,中央储备主要是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储备粮,中储粮成立于2000年,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运营管理。中储粮共有338个直属粮库,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储备主要是指省、市、县三级储备,而现行储备中央大于地方。虽然粮仓安全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新建的仓间全部引入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在温度、湿度、过电保护上都有一套严格的防范措施,在粮仓安全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然而,在成绩背后,一些小问题仍渐渐浮出水面,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使一场大火烧掉了几万吨粮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可见,粮仓安全工作仍应该继续加强,并应该加大投入加强粮仓安全设施的建设。3.3.2 粮食流通缺乏市场化机制粮食物流主体在粮食物流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粮食物流的核心企业主要有粮食生产企业(农场主、小农户或它们的联合体)、粮食加工企业、物流第三方供应商和销售企业,粮食现代物流企业很少。粮食物流供给能力不足与需求逐年增加的矛盾说明粮食物流体系的核心主体缺位,这不仅使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的农户增加了进入市场的成本,也使龙头企业与农户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并导致粮食流通不畅。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国家粮食政策的影响,粮食物流体系主体还主要是由购销主体来完成,以国有骨干粮库为主,除中谷、吉粮、中储、地储等大型国有企业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粮库、个体经销商及民营企业等,而这些粮食物流企业规模小,进入少,市场竞争不充分,组织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也处在初创和试运行阶段,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低,还未形成有效的、专业化的物流市场供给主体。目前,黑龙江省资源比较分散,物流企业单体规模普遍偏小,档次普遍较低,设施较为简陋,功能不配套,很多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停留在提供经营场地、出租摊位、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初级市场阶段,这种状况难以使粮食物流形成规模,也造成物流成本高昂,不符合粮食现代物流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要求,不能适应市场搞好粮食物流的要求;物流企业大都建立了货场、仓库、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乏横向联系,造成仓储资源没有按市场的要求进行彻底整合,区域布局不够合理,流通设施设备很难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力量分散、粗放经营。因此,黑龙江的粮食多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销售,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在竞争、风险的市场中生存。组织化程度低,使龙头企业难以和农户实现对接,并且导致粮食流通不畅。此外,黑龙江省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低,尚不能适应市场要求搞好粮食物流和扩大对粮食物流的需求。目前,黑龙江省的仓储资源还没有按市场的要求进行彻底整合,省内现有物流企业建立的货场、仓库、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和铁路专用线基本自成体系,独立运作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关键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为本站会员(仙***)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