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机械设计考试习题

  • 资源ID:70908358       资源大小:7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械设计考试习题

机械设计总论一. 判断1. 凡零件只要承受静载荷,则都产生静应力。F2. 当零件的尺寸由刚度条件决定时,为了提高零件的刚度,可选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F3. 机械零件在工作中发生失效,即意味着该零件一定产生了破坏。F4. 在变应力中,当r=-1时,m=0,a=max。T5. 在变应力中,当r=C(常数)时,a/m时随时间变化的。F6. 润滑油的粘度与温度有关,且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F7. 某截面形状一定的零件,当其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降低。T8. 对于理论上为线接触的两接触面处的接触应力H与法向外载荷F成线性关心。F9. 机械零件设计计算中最基本的设计准则时强度准则。T10. 工业用润滑油的粘度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11. 钢的强敌极限愈高,对应力集中愈敏感。T 12. 变应力时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T二单项选择题1零件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提高2某钢制零件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1=300MPa,若疲劳曲线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107,当该零件工作的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5时,则按有限寿命计算,对应于N的疲劳极限为500.4 MPa。3零件的形状、尺寸、结构一样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较高。4变应力特性可用max、min、m、r这五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来描述。5在图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ON线与横轴间夹角=45°,则该零件受的是脉动循环变应力。6下列四种叙述中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是正确的。7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降低。8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边界摩擦。9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液体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液体部分子间粘性阻力的摩擦状态称为液体摩擦。10某四个结构与性能一样的零件甲、乙、丙、丁,若承受最大应力max的值相等,而应力循环特性分别为+1、0、-0.5、-1,则其中 丁 最易发生失效的零件是丁。11两零件的材料和几何尺寸都不同,以曲面接触受载时,两者的接触应力值相等。三、填空题1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零件尺寸与几何形状变化、加工质量、与 强化因素2静应力由静载荷产生,变应力可由静载荷和变载荷产生。3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机械零件,不仅可以产生静应力应力,也可能产生交变应力 应力。4机械零件的表面破坏形式主要有腐蚀、磨损、接触疲劳。5产品设计中的“三化”是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6在静应力工况下,机械零件的强度失效是断裂 或塑性变形。7钢制零件的疲劳曲线(-N曲线)中,当N<N0时为有限寿命区;而当NN0时为无限寿命区。8提高零件表面接触强度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强度高的材料、零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合理设计零件的截面形状等9对于在规律性的不稳定性变应力作用下的零件,进行疲劳强度计算的基本理论是疲劳损伤累积假说,其数学表达式为。10按摩擦状态不同,摩擦可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11按建立压力油膜的原理不同,流体润滑主要有流体动压润滑与流体静压润滑12在 流体 润滑状态下,磨损可以避免,而在 边界 润滑与 混合 润滑状态下,磨损则不可避免。13磨损按破坏机理不同,可分为粘附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 四种基本类型。14边界润滑时,可能形成的边界膜有物理吸附膜、化学吸附膜反应膜 与 反应膜 三种。15选择滑动轴承润滑用油时,对液体摩擦轴承主要考虑油的粘度、油性(润滑性)和;对非液体摩擦轴承主要考虑油的极压性。16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粘度、油性、极压性;润滑脂的只要性能指标是;润滑脂的只要性能指标是针入度、滴点。17机械零件受载时,在零件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突变 处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的程度通常随擦料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一 判断题1.受轴向工作载荷F的紧螺栓联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等于预紧力F0和工作载荷F之和。(F)2.受横向变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力为静载荷。(T)3.双向传力的滑动螺旋采用的螺纹类型中,以梯形和锯齿形螺纹应用最广。(F)4.紧螺栓联接中螺栓受轴向变载荷时,它所受变应力中最小应力为常数(T)5.承受横向载荷作用的螺栓联接中,螺栓一定是受剪切作用的。(F)6.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就是提高刚度。(F)7.采用凸台或沉头座孔作为螺栓头或螺母的支承面是为了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作用。(T)8.在螺栓联接中,采用悬置螺母或环槽螺母的目的是使各旋合圈螺纹牙上的载荷趋于均匀(T)9.受转矩作用的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布置应尽量远离转轴。(T)10.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布置应尽量远离翻转轴线。(T)11.螺纹升角增大,则螺纹联接的自锁性能提高。(F)二 单选1.在常用的螺旋副中,自锁性能最好的螺纹是三角形螺纹。2.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双头螺柱联接。3.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螺钉联接4.承受预紧力F0的紧螺栓联接在受轴向工作载荷F时,残余预紧力F1,这时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为F2=F+F15.对于外载荷时轴向变载荷的螺栓联接,螺栓所受总拉力在QpQ之间变化,则螺栓的应力变化规律按min=常数6.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导程与牙型角(或牙侧角)7.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矩形螺纹8.普通螺纹的牙型角为=60 º,当摩擦系数f=0.10时,则该螺纹副的当量摩擦系数fv=0.1159.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10.螺纹联接预紧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11.用于联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螺纹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12.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一组普通螺栓联接,则载荷靠接合面之间的摩擦力13.设计螺栓组联接时,虽然每个螺栓的受力不一定相等,但对该组螺栓均采用一样的材料、直径和长度,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14.设计紧螺栓联接时,其直径愈小,则安全系数应取得愈大,这是由于直径愈小时,拧紧时愈易拧断15.当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承受横向载荷时,螺栓杆受到剪切和挤压作用。16.滑动螺旋工作时,其主要的失效形式为螺纹工作面被磨损17.在螺纹联接中最常用的螺纹牙型是三角形螺纹18.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联接中,螺栓位置的布置应按以下原则为提高承载能力,应远离翻到轴线19.用于薄壁零件联接的螺纹,应采用三角形细牙螺纹20.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防松21.在螺栓联接设计中,若被联接件为铸件,则有时在螺栓孔处制作沉头座孔或凸台,其目的是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作用22.在下列四种具有一样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一样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双线矩形螺旋副23.采用普通螺栓联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24.计算紧螺栓联接中螺栓的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1.3倍25.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成6.8级,其数字6.8代表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26.紧螺栓联接在进行螺栓的强度计算时,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1.3倍,这是考虑扭转切应力作用的影响27.在调节机构中采用螺距为2mm的双头螺纹,为使轴向位移达到20mm,螺杆应当转几转(螺母不动)5转28.图示的螺栓拉紧装置,若按箭头方向旋转中间零件,可使两端螺杆A和B向中央移动,从而将两零件拉紧。此时,两端螺杆A和B应是什么旋向? 螺杆A左旋,螺杆B右旋29.螺纹升角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 降低 ,传动的效率 提高 ;螺纹牙型角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 提高 ,传动的效率 降低 。30.在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的普通紧螺栓组联接中,螺栓杆受扭转切应力和拉应力31.紧螺栓联接受轴向外载荷F,假定螺栓的刚度Cb与被连接件的刚度Cm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Fo,要求受载后结合面不分离,当外载荷F等于预紧力Fo时,则连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还可以继续加大外载荷。32.预紧力为Fo的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之后,螺栓杆受到的总拉力F2小于Fo+F。三.填空题1.常用螺纹按牙型分为矩形、三角形、梯形、锯齿形、三角形。其中,联接螺纹用 普通螺纹、 管螺纹 牙型。2.螺栓总拉力为F2的紧螺栓联接,螺栓的强度条件式为ca=打不出来,式中系数“1.3”的意义是考虑拧紧螺母或螺栓在工作载荷作用下需补充拧紧螺母时,拧紧力矩对螺栓强度的影响系数。3.螺栓组联接承受倾覆力矩或转矩作用时,为了减小螺栓的受力,螺栓布置应尽量远离倾转轴线。4.螺纹联接防松的本质是防止螺母和螺纹杆的螺旋副、运动关系的相对转动。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5.按防理,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可拆的防松装置中机械防松类工作可靠。6.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处于拉应力状态下,应该按抗拉强度准则进行应力计算。7.螺纹联接防松的基本原理有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其具体的防松方法和装置如:对顶螺母、开口销、铆合(各举一例)。8.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在于提高联接的紧密性、防止联接松动、提高联接件强度 。9.受轴向变载荷(0F)的紧螺栓联接,在残余预紧力不变的要求下,要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增大预紧力、减小螺栓刚度、增大被联接件刚度。10.有一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所受的预紧力F0=6000N,工作时所受轴向工作载荷F=3000N,螺栓的相对刚度Cb/(Cb+Cm)=0.2,则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 6600 , 残余预紧力F1= 3600 。11.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普通螺栓联接时,则螺栓受拉伸、载荷作用,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为断裂。12.传动用螺纹的牙侧角比联接螺纹的牙侧角小,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传动效率。13.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如果采用普通螺栓联接,则螺栓可能失效形式为拉伸、断裂;如果要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则螺栓可能的失效形式为螺栓杆被剪断、螺栓杆与孔壁贴合面压溃。14.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排列应有合理的间距和边距,以保证扳手所需活动空间。15.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指的是螺纹的 大 径,计算螺纹摩擦力矩时使用的是螺纹的 中 径,计算螺纹危险截面积时使用的是螺纹的 小 径。16.在承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当预紧力F0和轴向工作载荷F一定时,若降低螺栓的刚度Cb,则螺栓中的总拉力将 减小 。17.在螺纹联接中,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时,往往可以采用双头螺柱联接联接或螺钉联接联接。轴毂连接一:判断题1:在轴端的普通平键连接,为了便于安装最好采用C型平键,而不是A型或B型平键。(T)2:与矩形花键相比,渐开线花键的强度高。(T)3:平键连接可以同时实现轴与轮縠的周向与轴向固定。(F)4:采用两个普通平键时,为使轴与轮縠对中良好,两键通常布置成相隔180 °。(T)5:当被联接的縠类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在轴上作周向移动时,则应采用导向平键或滑键。(T)二:单项选择1:键的长度主要根据轮縠的长度来选。2:键的剖面尺寸通常是根据轴的直径按标准选择。3:轴的键槽通常是由(d铣削)加工而得到的。4:过盈联接传递转矩或轴向力,主要是依靠配合面的摩擦力5:渐开线花键连接采用齿形定心。6:导向平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7:与平键连接相比,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轴和轴上零件对中性差。8:普通平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剪切和压溃。三:填空题1.普通平键的剖面尺寸是按轴的直径从键的标准中选择。其主要失效形式:对于静联接是工作面压溃,对于动联接是工作面的过度磨损。2.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两侧面,工作时靠工作面的相互挤压传递转矩。3.销主要用于定位销,也可用于联接销,还可用作安全销。4.根据齿形不同,花键分为矩形花键联接、渐开线花键联接两种。5.如需在同一轴段安装一对普通平键时,应将它们布置在沿周向相隔180度位置。6.花键联接,对于静联接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压溃,对于动联接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的过度磨损工作面的过度磨损。7. 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对中性不好 。 带传动一、判断题1 带的弹性滑动可以用增大摩擦来消除。(F)2 带在运转过程中,每一截面始终存在拉应力、离心应力和弯曲应力。(F)3 所有带传动都是靠摩擦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F)4 带传动打滑首先在大轮上发生。(F)5 带传动接近水平布置时,宜将松边放在下边。(F)6 在V带传动中,带轮的最小直径取决于带的型号。(T)7 带的弹性滑动是带传动中固有的现象。(T)8 在带传动中,为了增加摩擦系数,可以将带轮加工得粗糙一些。(F)9 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使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T)10. 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产生的原因是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F)11. 传动带在工作中受到变应力的作用,最大应力发生在带的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T)12. 若设计合理,带传动的打滑是可以避免的,但弹性滑动却无法避免。(T)13. 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与预紧力、包角、摩擦系数成正比。(F)二、填空题1弹性滑动将引起:1)从动轮的线速度低于主动轮线速度 ;2)降低了传动效率;3)增加了 带的磨损 ;4)带的温度升高。2带传动的特点有:1)能 降低 载荷冲击;2)具有过载 保护 作用;3)有 弹性滑动 和打滑两种现象;4)带的寿命 较低 。3在V带传动中,带的型号是由和两个参数决定的。4带传动不工作时,带两边的拉力相等 ;工作时,有效拉力为Fe=F1-F2,也等于。5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打滑 和 疲劳破坏 ,因此,带传动的设计准则为在保证不打滑的条件下,带传动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三选择题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之一是带疲劳破坏。2、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ec与小带轮包角a1有关。3、提高带传动工作能力的措施为尽可能提高带的圆周速度。4、V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相比较,气主要优点是承载能力。5、带紧的目的是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6、在下列传动中,平均传动比和瞬时传动比均不稳定的是带传动。7、同步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是啮合传动。8、某带传动中主轮传递的转矩为70N.m,已知主动轮的直径为200mm,初拉力为800N,则紧边拉力为B1150N.9、传动带在工作时,要受到离心应力的作用,离心应力通常是均匀地分布在整根带各处。10、用紧轮紧传动带时,最理想的是在靠近大带轮松边由向外紧11、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链传动一判断题1. 链传动的链节数通常不应选择偶数(f)2. 滚子链标记:08A-1*88 GB 1243.1-83,其中1表示滚子链的排数。(T)3. 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为一常熟。(t)4. 由于啮合齿轮较少的原因,链传动的拖链通常发生在小链轮上(F)5. 在链传动中,当两链轮轴线在同一水平面时,通常紧边在上面(T)6. 滚子链传动的节距p愈大,链的承载能力越高。因此高速重载传动宜选用大节距链(F)7. 链传动的多边效应是造成瞬时传动比不恒定的原因。(T)8. 链传动中,当两链轮的齿数相等时,即可保证瞬时传动比为恒定值(F)9. 对于高速、大功率的滚子链传动,宜选用大节距的链条(F)10. 自行车链条磨损严重后,易产生跳齿或拖链现象(T)11. 滚子链传动中,当一根链节数为偶数时需采用过渡。(F)12. 链传动可用于低速重载荷与恶劣的工作条件(T)13. 链传动传递运动可以通过啮合和摩擦两种方式(F)14. 链传动的链节数一般取偶数,链轮齿数一般取奇数(T)15. 链节距越大,链轮的转数越高,则冲击越强烈。(T)16. 多排链的承载能力与排数成正比,只要安装空间许可,排数越多越好。(F)17. L链传动紧的目的是增大正压力,提高工作拉力。(F)二单项选择题1.链传动中,最适宜的中心距是30-50)p2.设计链传动时,链节数最好取偶数3.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4.链传动设计中,一般链轮最多齿数限制为Zmax=120,这是为了减少链节磨损后链从链轮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5.与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的优点能传递的中心距大6.在一定转速下,要减轻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和动载荷,应减少链条节距,增大链轮的齿数7.为了限制链传动的动载荷,在链节距和小链轮齿数一定时应限制小链轮的转速8.大链轮的齿数不能取得过多的原因是齿数越多,链条磨损后,越容易发生“脱链”现象。9链条由于静强度不够而被拉断的现象,多发生在低速重载情况下10链传动紧的目的主要有避免松边垂直过大而引起啮合不良和链条振动11链传动人工润滑时,润滑油应加在松边上12滚子链通常设计成链节数为偶数,这是因为不需要采用受附加弯矩的过渡链节13链排数对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没什么影响。14滚子链传动设计时,为考虑磨损均匀,链轮齿数一般应选与链节数互为质数的奇数。15小链轮的齿数不能取得过少的主要原因是齿轮数越少,链传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就越大。16考虑链传动润滑时,如果是定期注油,应选择人工润滑17.链传动布置时,通常是紧边在上边、松边在下边。三填空题1对于高速重载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 小 的 多 排链;对于低速重载荷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 大 的链传动。2与带传动相比较,链传动的承载能力 高 ,传动效率 高 ,作用在轴上的径向压力 小 。3在一般情况下,链传动的 平均 传动比为常数, 瞬时 传动比不为常数。4链轮的转速 低 ,节距 小 ,齿数 多 ,则链传动的动载荷就越小。5在设计图上注明某链条的标记为 “08-1*86 GB1243.1-83”.其中“08A”代表 链号 ,1代表 链排数 ,“86”代表 链节数 。6链传动中,链轮齿数少,会使传动_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增大 链轮齿数过多,则容易发生_脱链7与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优点是_适于远距离传动、成本低_8.链传动的多边效应,随节距增大而_增大_,随链轮齿数增大而_减小_。9,链传动常见的四种失效形式是铰链磨损、疲劳破坏、铰链胶合、静力拉断 链传动的链节数一般取_偶_数,链轮齿数一般取_奇_数。齿轮传动、蜗杆传动一判断题1. 齿面塑性流动在主动轮节线附近形成凹槽。 (T)2. 开式齿轮传动通常不会发生点蚀失效。 (T)3. 齿宽系数d是齿宽b与齿轮直径d2比值。 (F)4. 在蜗杆传动的变位中,蜗杆尺寸保持不变,它的节圆永远与分度圆重合。(F)5. 在一般情况下,蜗杆传动的失效总是发生在蜗杆上。 (F)6.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以大端参数为标准,因此在强度计算时以大端为准。 (F)7. 多头蜗杆主要用于传动比大,要求效率高的场合。 (F)8. 蜗杆直径系数q=d1/m,且q、m、d1均有标准值。 (T)9. 齿形系数YFa随着模数m的增大而增大。 (F)10. 单头蜗杆头数少、效率低、发热多。 (T)11. 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可表示为:i=n1/n2=z2/z1=d2/d1。 (F)12. 在齿轮传动中,当功率P、转速n一定时,分度圆直径d越大,圆周力Ft越小。 (T)13. 蜗杆传动设计时,通常只计算蜗杆的强度,而不考虑蜗轮的强度。 (F)14. 在设计圆柱齿轮传动时,采用斜齿轮柱齿轮传动可减小尺寸。 (T)15. 如果齿轮轮齿没有过载或冲击载荷,齿轮就不会折断。 (F)16. 齿面胶合只有在高速重载时才发生。 (F)17. 单头蜗杆主要用于传动比大,要求效率不高的场合。 (T)18. 开式齿轮传动通常只以保证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作为设计准则。 (T)19. X>0的角度变位齿轮传动(正传动),齿轮接触强度提高。 (T)20. 齿轮采用正变位后,可以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T)21. 在设计闭式齿轮传动时,小齿轮可选用较多的齿数。 (T)22. 齿轮传动中,两配对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一样。 (F)23. 齿轮传动中,两啮合齿轮的齿面接触应力一样。 (T)24. 为了提高齿轮传动抗点蚀的能力,可以考虑采用降低齿面硬度的方法。 (F)25. 要求自锁的蜗杆传动不能用单头蜗杆。 (F)二填空题1.实现两交叉(或相交)轴间的传动可以采用 螺旋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 等传动形式。2.称为蜗杆的直径系数。3.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 轮齿折断 和齿面损伤。齿面损伤又有 磨损,点蚀,胶合等。4.齿轮齿面塑性流动在主动轮节线附近形成 凹坑(沟槽),在从动轮节线附近形成 凸脊(脊棱)。5.蜗杆传动中要进行热平衡计算是考虑到 蜗杆传动效率低,工作时发热量大 。6.多头蜗杆主要用于传动比低(小) 的场合,要求自锁的蜗杆传动必须用于 单头 蜗杆7.在齿轮传动中,齿向载荷系数K是考虑 载荷沿接触线分布不均的现象。8.齿轮采用正变位后,可以提高齿轮的 弯曲疲劳 强度。9.开式齿轮传动易产生的失效形式是 磨损 。10.在设计齿轮传动时,小齿轮的齿面硬度一般应 高于 大齿轮。11.在一般情况下,蜗杆传动的失效总是发生在 涡轮 上。12.齿面胶合通常在 高速重载 时发生。13.在蜗杆传动变位中, 蜗杆 的尺寸保持不变, 涡轮 的节圆永远与分度圆重合。三单项选择题1. 在一个传递动力的蜗杆传动中,如果模数m已经确定,在选配蜗杆直径系数q时选取了较大的数值是提高蜗杆的强度和刚度。2. 在安装空间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抗点蚀的能力,可考虑采用提高齿面硬度方法。3. 齿轮传动中,为改善偏载现象,以使载荷沿齿向分布均匀,可以要取齿侧修形。4. 在齿轮传动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小齿轮作悬臂布置时,齿宽系数d可取大一些。5. 蜗杆传动变位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蜗杆的分度线与节线仍旧重合。6. 威力提高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在良好的润滑条件下,可采用较高的转速n1。7. 在齿轮传动中,两个齿轮的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为h1h2。8. 开式齿轮传动通常不会发生点蚀。9. 在蜗杆传动中,以下说确的是蜗杆传动用于小功率、大传动比。10. 产生齿面点蚀的主要原因是变化的接触应力作用。滚动轴承一判断题1深沟球轴承当Fa/Fe<e时,Y=0 P=fp.Fr。即轴承轴向载荷Fa对轴承当量动载荷的影响载荷的影响可以省略不计,而此时Fa对轴承滚动体间载荷的分布起改善作用(T)2角接触滚动轴承需成对使用,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同一轴的品种,结构简单(F)3滚动轴承的部游隙是否可以调整,视轴承类型而定(T)4角接触球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a的增大而减少(F)二单项选择题1.不同直径系列(轻系列、中系列、重系列等)的滚动轴承,其主要区别是轴承径一样是,滚动体大小不同2. 可分离型的圆柱滚子轴承与深沟球轴承可用于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的轴承配置方式中的游动支点。3.推力球轴承不适用于高速场合,这是因为高速时滚动体离心力过大,从而轴承寿命严重下降。4.深沟球轴承,径100mm,宽度系列0,直径系列2,公差等级为0,游隙0组,其代号为(6220)5.设计滚动轴承组合结构时,对轴承跨距很长、工作温度变化很大的轴,为适应轴有较大的伸缩变性,应考虑将一端轴承设计成游动的6.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指同一批实验轴承中,90%轴承所能达到的寿命7.滚动轴承圈与轴颈的配合以与外圈与座孔的配合前者采用基孔制,后者采用基轴制8.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随接触角a的增大而增大9.滚动的轴承的代号由前置代号、基本代号与后置代号组成,其中基本代号表示轴承的类型、结构和尺寸10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由数字或字母表示.11. 圆柱形滚子轴承不能用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三填空题1.典型的滚动轴承由外圈、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2.向心推力类轴承由于接触角 ,因而在径向载荷作用下会产生轴向力。3.滚动轴承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塑性变形4.当Cr/Pr=1时,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为106转,当Cr/Pr=2时,该轴承的额定寿命为原来的倍。5.寿命等于(106r),可靠度为(90%)时的滚动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为额定动载荷。6.代号为6310的滚动轴承,类型是 深沟球轴承 ,径是 50 mm,直径系列为 中 系列,公差等级是 P0 级。7.滚动轴承轴向固定的结构型式中,双支承单向固定(两端单向固定)适用于工作温度高; 场合,而单支承双向固定(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则适用于轴较长,温差较大的场合。8.代号为7208C/P5的滚动轴承,类型是角接触的球轴承,径是40mm,直径系列为轻系列,公差等级是P5等级9.代号为30207的滚动轴承,类型是圆锥滚子轴承,径是35mm;直径系列为轻系列,公差等级是P0。轴一,判断题1.为提高轴的刚度,包轴的材料由45钢改为合金钢是一有效方法.( F )2.转动心轴所承受的载荷是既有弯矩又有扭矩.( F )3.轴的计算弯矩最大处为危险剖面,应按次剖面进行强度精度计算.( F )二,选择题1.心轴所受载荷是只受弯矩不受扭矩,传动轴所受载荷是只受扭矩不受弯矩,转轴所受载荷是既受弯矩又受扭矩.2.当轴上安装的零件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 圆螺母 来进行轴向固定,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3.轴环的用途是使轴上零件获得轴向定位.4.增大轴在截面变化处过的过渡圆角半径,可以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5.在转轴的初步计算中,轴的直径通常是按抗扭强度.初步确定的.6.采用表面强化如碾压,喷丸,碳氮共渗,渗氮,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等方法,可显著提高轴的疲劳强度.7.轴上安装有过盈配合零件时,应力集中将发生在轴上沿轮两端部位.8.按弯扭合成理论计算轴的强度时,计算弯矩的计算式Mca=中系数是考虑扭矩和弯矩的应力循环特性不同.9.转轴上载荷和支点位置都已确定后,轴的直径可以根据弯扭合成强度来进行计算或校核/10.自行车前轴是心轴.11.有一转轴,危险截面上的弯矩.则应力幅.等于25MPa.三.填空题1.根据轴所受的载荷性质,转轴受 扭矩和弯矩 作用,传动轴受 扭矩 作用,心轴受 弯矩 作用.2.轴的弯扭合成强度计算中,公式Mca=中的含义是为了考虑轴的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循环特性不同的影响而引入的折合系数3.初步确定转轴的直径时由于不能决定载荷 的大小和分部情况,所以通常是按扭转强度条件来初步确定轴的直径,并作为轴的最小直径.4.轴的工作转速不能和临界转速重合或接近,否则将会发生共振5.单向转动的轴上作用有方向不变的径向载荷时,轴的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变力,扭转切应力通常被视为脉动 循环应变力(考虑到启动,停机与运转中的不均匀性).6.为防止轴上零件在轴上移动,需要 轴向 固定;为传递转矩,轴上零件还应作 周向 固定.7.图示为起重机卷筒的两种结构方案,试根据轴的受力情况判断轴的类型.其中(a)方案中的轴为 心 轴。(b)方案中的轴为 转 轴.相应的强度计算方法:(a)方案按 弯矩 强度条件计算;(b)方案按 弯矩合成 强度条件计算.8.对定位轴肩,为了爆炸呢个零件与轴肩紧密贴合,得到可靠的轴向定位,应使轴肩国度处的圆角半径r 小于 想配零件孔端部的圆角半径R或倒角尺寸C.9 / 9

注意事项

本文(机械设计考试习题)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